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4卷  /  经济

2004卷

  • 财政
  •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长:符太增

    党组成员

    副厅长:王玉明

    常军政 

    云宗元(蒙古族)

     

    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海风云(女蒙古族)

    助理巡视员:陈文平

    吴守普 

     

    【概况】内蒙古财政厅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主管财政收支、财税政策、国有资本金基础工作的综合经济部门。厅机关下设23个处室,公务员编制187名,实际在编181名。财政厅下设财政信息中心、国库收付中心等13个事业单位,挂靠有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会计学会等协会、学会7个。

     

    【财政收支】2003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实际入库257.6亿元,完成预算的114.5%,比上年增加56.5亿元,增长2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2.3亿元,完成预算的116.8%,比上年增加32.4亿元,增长24.9%;上划党中央税收收入95.3亿元,完成预算的110.8%,同比增加24.1亿元,增长33.9%。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138.4亿元,完成预算的112.8%,比上年增加28.6亿元,增长26%;基金预算收入23.9亿元(不含社会保障基金收入,下同),完成预算的146.6%,比上年增加3.8亿元,增长19%。当年全区财政总支出469.1亿元,完成全年预算的92.3%,比上年增加57.1亿元,增长13.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44.8亿元,完成全年预算的92.9%,比上年增加52.6亿元,增长13.4%;基金预算支出24.3亿元,完成预算的82.5%,比上年增加4.5亿元,增长22.6%。

     

    【增收亮点】2003年自治区经济运行的突出亮点是工业和投资增势强劲,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与此紧密相关,全年增值税完成90.4亿元,比上年增长29.2%,为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最高增速;营业税完成36.4亿元,比上年增长37.3%;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完成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这三大主体税种共计增加38亿元,占财政收入总增加额的67.2%。随着自治区三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市场的活跃,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等地方税收也增长较快。另外,由于执行一系列减轻农牧民负担的政策,各项涉农税收基本上都是负增长。从区域情况看,2003年各地财政收入普遍增长较快,乌盟和包头市增长速度超过40%,乌海、呼和浩特以及鄂尔多斯市增长速度超过30%,另有5个盟市增长速度在20~30%。财政收入超亿元的旗县达到47个,比上年增加8个,有9个旗县收入超过5亿元。

     

    【改善城乡居民生活】2003年是各级政府在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方面出台政策较多,投资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区各类事业费支出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公共卫生支出增长38.9%;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增长21.3%。行政管理及公检法司支出6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7%。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35.1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4.8亿元,比上年增长92%,享受低保的人数由64万增加到70万。各地在扩大低保范围的同时,不同程度地提高低保标准。各级财政加大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投入再就业补助经费3.1亿元,筹集小额贷款担保贴息资金0.65亿元,支持安置就业和再就业人员22万。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通辽、赤峰、兴安盟、呼伦贝尔等4个盟市开展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试点工作,应发放补贴资金3.6亿元。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给予农牧民粮食和现金补助18.2亿元,比上年增加10.26亿元。继续完善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在连续两年大幅度减轻农牧民负担的基础上,2003年又进一步减免涉农税收2.6亿元。各级财政筹集农村中小学助学补助资金0.57亿元,农村牧区20.4万困难学生得到资助。

     

    【支持“三化”进程】各级政府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担保、引导性投资和税收政策等直接、间接手段,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创造公平、开放和宽松的财税环境。各级财政拨付基本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地质勘探、农牧林水和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及城市建设资金156亿元,比上年增长6.8%,除党中央财政下达的国债资金比上年有较多减少外,其它支出都有较高增长,其中企业技术改造支出增长46.7%,城市建设支出增长25.2%,扶贫开发支出增长19.6%。党中央和地方财政筹集安排资金24.2亿元,推进国有煤矿、有色金属、农垦等企业的改革、改制和战略性重组,支持部分资源枯竭矿山企业依法进入破产程序,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试点工作。继续扩大中小企业借款担保基金的规模,累计规模达2.2亿元,为999户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自治区级财政拨付外贸发展基金0.95亿元,对289户企业的一般商品出口给予贴息支持。继续落实出口退税和以税还贷政策,实际退税13.5亿元,进一步加强对外向型企业和支柱出口商品的扶持。积极支持引进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当年签约生效金额5.5亿美元,支持33个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引进和农业产业化等项目。

     

    【抗非典和救灾】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后,自治区党委、政府果断决策,各级财政迅速作出反应,主动出击,及时采取对农牧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非典患者实行免费治疗,对定点医院、发热门诊进行应急改造并购置急救设备和药品,向一线医务人员和防疫人员发放临时补贴等一系列措施。全区各级财政共投入非典防治资金5.8亿元,其中:党中央财政1.75亿元,自治区本级财政1.16亿元,盟市、旗县财政2.89亿元。加上各部门自筹和社会捐赠资金3亿元,全区实际投入8亿多元。为克服非典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减免部分行业税收2.9亿元。各级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全力支持,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确保防治非典斗争的重大胜利。2003年,为应对局部的严重干旱、洪涝和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各级财政投入抗灾救灾资金7.33亿元,比上年增加一倍以上,其中:党中央财政补助3.6亿元,自治区财政投入1.83亿元,盟市、旗县财政投入1.9亿元。有效缓解灾区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

     

    【财政改革】以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规范化程度为重点,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定额标准的核定方法,增强预算的透明度。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自治区本级试点部门由上一年的5个扩大到28个,涵盖219个预算单位,集中支付资金达10.7亿元,同时,乌盟、阿盟、呼和浩特、包头、通辽、呼伦贝尔和赤峰等7个盟市开展试点工作。积极开展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年初公安厅、财政厅等10个区直部门试点的基础上,10月将农业厅等5个部门纳入试点范围,自治区本级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达到9.5亿元,比上年增加3.7亿元。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总额达到22亿元,比上年增加9亿元。进一步扩大统发工资的范围,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已全部实现工资统发。金财工程建设为各项财政改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财政监督】各级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收支两条线、地方金融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和财政内部管理等一系列的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政资金的安全。广泛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顺利完成注册会计师协会职能划转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等工作,会计管理进一步加强。在对重点工业项目专项资金实行专家评审和公示的基础上,2003年将评审范围扩大到部分农牧业专项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财政资金总量扩大的情况下,财政支农资金的项目数量较上年减少45%,平均每个项目的投资额提高80%。特别是,2003年各级财政按照自治区的要求,全面清理财政暂付款,共清理约近9亿元,占全部暂付款的22.8%,其中列支7.3亿元。

     

    【干部队伍建设】2003年,财政厅领导班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础,加强班子内部的团结;以坚持第一要务为核心,凝聚人心、聚集力量;以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为制度保证,正确把握和处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的关系,正确把握和处理班长与班子的关系,班子建设不断加强,领导班子战斗力稳步提高。厅党组制发《关于改进和加强厅属事业单位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对厅属各事业单位的领导,切实改进和加强各单位党风、政风建设。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为财税职业学院配备精干得力的领导班子,顺利完成自治区注册会计师协会换届工作。

    厅机关继续大力倡导学习和研究的气氛,对通过在职学习取得硕士学位的干部职工进行表彰奖励,并由财政科研所聘请为“特约研究员”。在《国家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实施10周年之际,开展公务员知识问答活动,进一步加强公务员管理。对1998年以来,在财政工作和财政改革中做出突出贡献及在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28名先进个人、32个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奖励。

    (史圣平)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财政
  •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长:符太增

    党组成员

    副厅长:王玉明

    常军政 

    云宗元(蒙古族)

     

    党组成员

    纪检组长:海风云(女蒙古族)

    助理巡视员:陈文平

    吴守普 

     

    【概况】内蒙古财政厅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主管财政收支、财税政策、国有资本金基础工作的综合经济部门。厅机关下设23个处室,公务员编制187名,实际在编181名。财政厅下设财政信息中心、国库收付中心等13个事业单位,挂靠有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会计学会等协会、学会7个。

     

    【财政收支】2003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实际入库257.6亿元,完成预算的114.5%,比上年增加56.5亿元,增长2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2.3亿元,完成预算的116.8%,比上年增加32.4亿元,增长24.9%;上划党中央税收收入95.3亿元,完成预算的110.8%,同比增加24.1亿元,增长33.9%。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138.4亿元,完成预算的112.8%,比上年增加28.6亿元,增长26%;基金预算收入23.9亿元(不含社会保障基金收入,下同),完成预算的146.6%,比上年增加3.8亿元,增长19%。当年全区财政总支出469.1亿元,完成全年预算的92.3%,比上年增加57.1亿元,增长13.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44.8亿元,完成全年预算的92.9%,比上年增加52.6亿元,增长13.4%;基金预算支出24.3亿元,完成预算的82.5%,比上年增加4.5亿元,增长22.6%。

     

    【增收亮点】2003年自治区经济运行的突出亮点是工业和投资增势强劲,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与此紧密相关,全年增值税完成90.4亿元,比上年增长29.2%,为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最高增速;营业税完成36.4亿元,比上年增长37.3%;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完成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这三大主体税种共计增加38亿元,占财政收入总增加额的67.2%。随着自治区三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市场的活跃,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等地方税收也增长较快。另外,由于执行一系列减轻农牧民负担的政策,各项涉农税收基本上都是负增长。从区域情况看,2003年各地财政收入普遍增长较快,乌盟和包头市增长速度超过40%,乌海、呼和浩特以及鄂尔多斯市增长速度超过30%,另有5个盟市增长速度在20~30%。财政收入超亿元的旗县达到47个,比上年增加8个,有9个旗县收入超过5亿元。

     

    【改善城乡居民生活】2003年是各级政府在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方面出台政策较多,投资力度最大的一年。全区各类事业费支出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公共卫生支出增长38.9%;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增长21.3%。行政管理及公检法司支出6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7%。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35.1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4.8亿元,比上年增长92%,享受低保的人数由64万增加到70万。各地在扩大低保范围的同时,不同程度地提高低保标准。各级财政加大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投入再就业补助经费3.1亿元,筹集小额贷款担保贴息资金0.65亿元,支持安置就业和再就业人员22万。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通辽、赤峰、兴安盟、呼伦贝尔等4个盟市开展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试点工作,应发放补贴资金3.6亿元。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给予农牧民粮食和现金补助18.2亿元,比上年增加10.26亿元。继续完善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在连续两年大幅度减轻农牧民负担的基础上,2003年又进一步减免涉农税收2.6亿元。各级财政筹集农村中小学助学补助资金0.57亿元,农村牧区20.4万困难学生得到资助。

     

    【支持“三化”进程】各级政府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担保、引导性投资和税收政策等直接、间接手段,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创造公平、开放和宽松的财税环境。各级财政拨付基本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地质勘探、农牧林水和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及城市建设资金156亿元,比上年增长6.8%,除党中央财政下达的国债资金比上年有较多减少外,其它支出都有较高增长,其中企业技术改造支出增长46.7%,城市建设支出增长25.2%,扶贫开发支出增长19.6%。党中央和地方财政筹集安排资金24.2亿元,推进国有煤矿、有色金属、农垦等企业的改革、改制和战略性重组,支持部分资源枯竭矿山企业依法进入破产程序,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试点工作。继续扩大中小企业借款担保基金的规模,累计规模达2.2亿元,为999户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自治区级财政拨付外贸发展基金0.95亿元,对289户企业的一般商品出口给予贴息支持。继续落实出口退税和以税还贷政策,实际退税13.5亿元,进一步加强对外向型企业和支柱出口商品的扶持。积极支持引进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当年签约生效金额5.5亿美元,支持33个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引进和农业产业化等项目。

     

    【抗非典和救灾】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后,自治区党委、政府果断决策,各级财政迅速作出反应,主动出击,及时采取对农牧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非典患者实行免费治疗,对定点医院、发热门诊进行应急改造并购置急救设备和药品,向一线医务人员和防疫人员发放临时补贴等一系列措施。全区各级财政共投入非典防治资金5.8亿元,其中:党中央财政1.75亿元,自治区本级财政1.16亿元,盟市、旗县财政2.89亿元。加上各部门自筹和社会捐赠资金3亿元,全区实际投入8亿多元。为克服非典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减免部分行业税收2.9亿元。各级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全力支持,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确保防治非典斗争的重大胜利。2003年,为应对局部的严重干旱、洪涝和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各级财政投入抗灾救灾资金7.33亿元,比上年增加一倍以上,其中:党中央财政补助3.6亿元,自治区财政投入1.83亿元,盟市、旗县财政投入1.9亿元。有效缓解灾区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

     

    【财政改革】以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规范化程度为重点,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定额标准的核定方法,增强预算的透明度。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自治区本级试点部门由上一年的5个扩大到28个,涵盖219个预算单位,集中支付资金达10.7亿元,同时,乌盟、阿盟、呼和浩特、包头、通辽、呼伦贝尔和赤峰等7个盟市开展试点工作。积极开展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年初公安厅、财政厅等10个区直部门试点的基础上,10月将农业厅等5个部门纳入试点范围,自治区本级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达到9.5亿元,比上年增加3.7亿元。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总额达到22亿元,比上年增加9亿元。进一步扩大统发工资的范围,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已全部实现工资统发。金财工程建设为各项财政改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财政监督】各级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收支两条线、地方金融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和财政内部管理等一系列的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政资金的安全。广泛开展会计诚信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顺利完成注册会计师协会职能划转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等工作,会计管理进一步加强。在对重点工业项目专项资金实行专家评审和公示的基础上,2003年将评审范围扩大到部分农牧业专项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在财政资金总量扩大的情况下,财政支农资金的项目数量较上年减少45%,平均每个项目的投资额提高80%。特别是,2003年各级财政按照自治区的要求,全面清理财政暂付款,共清理约近9亿元,占全部暂付款的22.8%,其中列支7.3亿元。

     

    【干部队伍建设】2003年,财政厅领导班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基础,加强班子内部的团结;以坚持第一要务为核心,凝聚人心、聚集力量;以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为制度保证,正确把握和处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的关系,正确把握和处理班长与班子的关系,班子建设不断加强,领导班子战斗力稳步提高。厅党组制发《关于改进和加强厅属事业单位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对厅属各事业单位的领导,切实改进和加强各单位党风、政风建设。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为财税职业学院配备精干得力的领导班子,顺利完成自治区注册会计师协会换届工作。

    厅机关继续大力倡导学习和研究的气氛,对通过在职学习取得硕士学位的干部职工进行表彰奖励,并由财政科研所聘请为“特约研究员”。在《国家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实施10周年之际,开展公务员知识问答活动,进一步加强公务员管理。对1998年以来,在财政工作和财政改革中做出突出贡献及在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28名先进个人、32个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奖励。

    (史圣平)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