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4卷  /  科教文卫体

2004卷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领导名录】

      记:王占荣

    副书记校长:陈中永(蒙古族)

    副书记:特木尔(蒙古族11月离任)

    副校长:初志壮

    王希明

    刘新华

      新(蒙古族)

    纪委书记:石忠文

     

    【概况】内蒙古师范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最早的高等师范院校,自治区重点大学,承担着为内蒙古培养各类师资和为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8省区培养民族教育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重任,被誉为民族教师的摇篮,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9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54.25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6.97亿元,馆藏图书资料152万册。现有教职工1 822人,博士、博士后109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54人,副高级职称423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自治区及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6人,自治区321工程一二层次共12人,自治区11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共14人,44人享受政府津贴。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5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6 110人,研究生1 003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14 782人,在校留学生36人。

    学校设有22个二级学院,7个教学系部,50个本科专业,4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2个研究所(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附设第一附中、第二附中、附属电力实验中学、锦山实验中学和实验幼儿园。

     

    【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质量工程。调整教学计划,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师范与非师范的界限,确定“4+1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师教育特色。重视学科教育学研究,制定《学科教育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通过立项形式进行学科教育学课程建设。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训练,组织进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考试命题和题库更新,完善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制定《内蒙古师范大学本科专业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及实施双语教学试行办法》,组织开展本科专业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及实施双语教学立项工作。实行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式教学,激活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缓解公共体育教学的矛盾。改革两课教学,实行三三制授课方式与相应的考核形式,强化两课教学的效果。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增加实验仪器设备投入,全年共投资2 0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极大地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改革实验教学管理体制,认真开展基础教学实验室的自查自评工作。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设立蒙古语教学研究基金,鼓励教师开展蒙语教学和蒙古文教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蒙古文教材建设,立项资助蒙古文教材出版。举办蒙古文课件制作短训班,努力提高蒙古语授课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能力。

     

    【科学研究】2003年度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0项,其中国家级5项;出版著作48部,专著27部,译著8部,编著13部;发表论文851篇,其中国外刊物20篇,汉文核心期刊117篇,被转载、收录的论文有50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的有32篇);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艺术作品67幅;鉴定成果17项,其中,文科11项,理科6项;获奖成果12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04项;申请国家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社科奖102项,其中荣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13项、青年奖26项、优秀奖35项,居全区高校之首。组织召开年度全校科技工作会议,对2002年度被SCI、EI等学术刊物收录或在国家一级学术团体主办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179项优秀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奖励金额达20万元。共投入380万元,用于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晋升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加快磁性材料实验室、杭锦2#土开发研究中心建设,为短期内达到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的标准创造良好的条件。

     

    【学科建设】以提高办学层次为目标,加强学科建设。根据社会需求,积极调整和改善专业结构,合理配置和整合各种资源,将学科建设与申报博士授权单位和博士点、新增硕士点和本科新专业工作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第九次申报工作。新增14个硕士学位点,全校硕士学位授权点已达到46个,在理工科、管理学科上有新的突破,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有所提升。新增本科专业7个,全校本科专业现已达到50个,形成涵盖9个学科门类、专业布局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新专业建设的力度,保证新专业的教学质量。

     

    【新校区建设和学校基本建设】完成新校区规划、单体建筑设计、资金筹措、工程招投标等工作。教学楼、图书馆、行政办公楼、体育馆、雕塑楼等共计6.6万多平方米的建筑,4.3万多平方米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生活设施正在抓紧施工。新校区附属工程,上水、排污、供热、电力等校内主管网以及道路、桥涵等已完成总工作量的85%左右。顺利完成主校区各项在建和续建工程,共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体育馆、行政办公楼、专家公寓、学生公寓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购买江苏汇文图书馆管理软件,全年新增电子图书12万册。完成国家西部大学校园网建设项目工程,校园网核心交换机的交换能力和光纤传输速度大幅提高。与网通呼和浩特通信公司签署协议,由呼和浩特市通信分公司投资800万元,建设新校区网络和通信设施,搭建主校区、新校区和青年政治学院之间校园网高速互联平台,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主校区环境建设与环境整治,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工程,校容校貌彻底改观,极大地改善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修订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办法,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全年有22人考取博士研究生,20人考取硕士研究生。积极创造条件引进高素质人才,引进博士3名,学成回校博士24名。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支持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321工程人选教师开展工作。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对教师的贡献和业绩进行考评,为教师职务聘任、科学管理及合理利用师资力量提供重要依据。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进一步规范校内人事管理,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学院制建设,初步实现“三级建制、两级管理”模式,使管理重心下移,扩大院系办学的自主权。完成第二附中的建设立项工作,组建筹建工作小组,加紧筹建工作。制定《内蒙古师范大学对外事务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对外事务管理。成立高等教育研究所,设立学校改革与发展研究基金项目,加强高等教育理论和学校管理实践的研究。积极推进财务公开,深入推行集中财务管理。对财务核算体系进行调整,设置新的核算项目,加大对资金使用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监督力度,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经济业务进行认真审核,强化对全校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能力。

     

    【后勤社会化改革】经营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化德县供暖工程已经开始取得效益;投资兴建希拉穆仁文化旅游区,并实现对外营业;水电服务中心参与SARS中心建设工程,社会效益明显。标准化建设取得突破,积极参与全区标准化食堂评估,经过基础设施、工作制度、服务规范、经营理念、服务态度等方面96项指标的评估,新餐厅和快餐厅被评为标准化餐厅;后勤服务集团饮食服务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中心,通过国家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成为自治区高校首家通过此项认证的后勤单位。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成绩还有:后勤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校园环境明显改观;通讯、供电、供暖改革后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了成本核算,转变经营机制,减少学校的后勤经费投入;服务态度明显转变,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妥善安置各类职工就业,认真处理各种疑难问题,后勤职工队伍稳定,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对外交流与合作】对外开放、合作办学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同北师大、陕师大等多所院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同中科院化学所、物理所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引进英国国家高等教育文凭HND项目已获批准,同美、英等2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科研学术机构建立和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进行教育交流与科研合作,与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大学、哈卡什国立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在与内蒙古自治区团委合作共建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的基础上,与集宁师专合作共建内蒙古师范大学集宁学院,筹备与河套大学合作共建内蒙古师范大学西部学院。与区内兄弟院校和单位联合办学的成功,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和覆盖面,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非典”防控工作】全面动员,全体行动,全力防控,打赢一场抗击“非典”校园保卫战,全校师生无一人感染“非典”,切实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校党委被自治区高校工委评为防控“非典”优秀党组织,3个院系党总支和党支部被评为全区教育系统防控非典先进基层党组织,23人被评为防控非典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个人。另有3人获得自治区级防控非典先进个人。学校举行抗击非典表彰大会,表彰22个先进集体和132名先进个人。

    (哈达、李笑燃)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领导名录】

      记:王占荣

    副书记校长:陈中永(蒙古族)

    副书记:特木尔(蒙古族11月离任)

    副校长:初志壮

    王希明

    刘新华

      新(蒙古族)

    纪委书记:石忠文

     

    【概况】内蒙古师范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最早的高等师范院校,自治区重点大学,承担着为内蒙古培养各类师资和为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8省区培养民族教育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重任,被誉为民族教师的摇篮,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9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54.25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6.97亿元,馆藏图书资料152万册。现有教职工1 822人,博士、博士后109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54人,副高级职称423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自治区及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6人,自治区321工程一二层次共12人,自治区11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共14人,44人享受政府津贴。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5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6 110人,研究生1 003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14 782人,在校留学生36人。

    学校设有22个二级学院,7个教学系部,50个本科专业,4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2个研究所(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附设第一附中、第二附中、附属电力实验中学、锦山实验中学和实验幼儿园。

     

    【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狠抓质量工程。调整教学计划,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师范与非师范的界限,确定“4+1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师教育特色。重视学科教育学研究,制定《学科教育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通过立项形式进行学科教育学课程建设。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训练,组织进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考试命题和题库更新,完善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制定《内蒙古师范大学本科专业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及实施双语教学试行办法》,组织开展本科专业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及实施双语教学立项工作。实行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式教学,激活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缓解公共体育教学的矛盾。改革两课教学,实行三三制授课方式与相应的考核形式,强化两课教学的效果。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增加实验仪器设备投入,全年共投资2 0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极大地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改革实验教学管理体制,认真开展基础教学实验室的自查自评工作。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设立蒙古语教学研究基金,鼓励教师开展蒙语教学和蒙古文教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蒙古文教材建设,立项资助蒙古文教材出版。举办蒙古文课件制作短训班,努力提高蒙古语授课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能力。

     

    【科学研究】2003年度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0项,其中国家级5项;出版著作48部,专著27部,译著8部,编著13部;发表论文851篇,其中国外刊物20篇,汉文核心期刊117篇,被转载、收录的论文有50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的有32篇);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艺术作品67幅;鉴定成果17项,其中,文科11项,理科6项;获奖成果12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04项;申请国家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社科奖102项,其中荣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13项、青年奖26项、优秀奖35项,居全区高校之首。组织召开年度全校科技工作会议,对2002年度被SCI、EI等学术刊物收录或在国家一级学术团体主办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179项优秀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奖励金额达20万元。共投入380万元,用于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晋升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加快磁性材料实验室、杭锦2#土开发研究中心建设,为短期内达到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的标准创造良好的条件。

     

    【学科建设】以提高办学层次为目标,加强学科建设。根据社会需求,积极调整和改善专业结构,合理配置和整合各种资源,将学科建设与申报博士授权单位和博士点、新增硕士点和本科新专业工作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第九次申报工作。新增14个硕士学位点,全校硕士学位授权点已达到46个,在理工科、管理学科上有新的突破,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有所提升。新增本科专业7个,全校本科专业现已达到50个,形成涵盖9个学科门类、专业布局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新专业建设的力度,保证新专业的教学质量。

     

    【新校区建设和学校基本建设】完成新校区规划、单体建筑设计、资金筹措、工程招投标等工作。教学楼、图书馆、行政办公楼、体育馆、雕塑楼等共计6.6万多平方米的建筑,4.3万多平方米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生活设施正在抓紧施工。新校区附属工程,上水、排污、供热、电力等校内主管网以及道路、桥涵等已完成总工作量的85%左右。顺利完成主校区各项在建和续建工程,共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体育馆、行政办公楼、专家公寓、学生公寓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购买江苏汇文图书馆管理软件,全年新增电子图书12万册。完成国家西部大学校园网建设项目工程,校园网核心交换机的交换能力和光纤传输速度大幅提高。与网通呼和浩特通信公司签署协议,由呼和浩特市通信分公司投资800万元,建设新校区网络和通信设施,搭建主校区、新校区和青年政治学院之间校园网高速互联平台,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主校区环境建设与环境整治,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工程,校容校貌彻底改观,极大地改善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修订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办法,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全年有22人考取博士研究生,20人考取硕士研究生。积极创造条件引进高素质人才,引进博士3名,学成回校博士24名。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支持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自治区321工程人选教师开展工作。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对教师的贡献和业绩进行考评,为教师职务聘任、科学管理及合理利用师资力量提供重要依据。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进一步规范校内人事管理,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学院制建设,初步实现“三级建制、两级管理”模式,使管理重心下移,扩大院系办学的自主权。完成第二附中的建设立项工作,组建筹建工作小组,加紧筹建工作。制定《内蒙古师范大学对外事务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对外事务管理。成立高等教育研究所,设立学校改革与发展研究基金项目,加强高等教育理论和学校管理实践的研究。积极推进财务公开,深入推行集中财务管理。对财务核算体系进行调整,设置新的核算项目,加大对资金使用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监督力度,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经济业务进行认真审核,强化对全校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能力。

     

    【后勤社会化改革】经营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化德县供暖工程已经开始取得效益;投资兴建希拉穆仁文化旅游区,并实现对外营业;水电服务中心参与SARS中心建设工程,社会效益明显。标准化建设取得突破,积极参与全区标准化食堂评估,经过基础设施、工作制度、服务规范、经营理念、服务态度等方面96项指标的评估,新餐厅和快餐厅被评为标准化餐厅;后勤服务集团饮食服务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中心,通过国家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成为自治区高校首家通过此项认证的后勤单位。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成绩还有:后勤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校园环境明显改观;通讯、供电、供暖改革后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了成本核算,转变经营机制,减少学校的后勤经费投入;服务态度明显转变,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妥善安置各类职工就业,认真处理各种疑难问题,后勤职工队伍稳定,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对外交流与合作】对外开放、合作办学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同北师大、陕师大等多所院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同中科院化学所、物理所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引进英国国家高等教育文凭HND项目已获批准,同美、英等2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科研学术机构建立和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进行教育交流与科研合作,与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大学、哈卡什国立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在与内蒙古自治区团委合作共建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的基础上,与集宁师专合作共建内蒙古师范大学集宁学院,筹备与河套大学合作共建内蒙古师范大学西部学院。与区内兄弟院校和单位联合办学的成功,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和覆盖面,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非典”防控工作】全面动员,全体行动,全力防控,打赢一场抗击“非典”校园保卫战,全校师生无一人感染“非典”,切实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校党委被自治区高校工委评为防控“非典”优秀党组织,3个院系党总支和党支部被评为全区教育系统防控非典先进基层党组织,23人被评为防控非典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个人。另有3人获得自治区级防控非典先进个人。学校举行抗击非典表彰大会,表彰22个先进集体和132名先进个人。

    (哈达、李笑燃)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