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4卷  /  经济

2004卷

  • 农牧业
  •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长:吴永新(蒙古族8月任职)

    党组副书记

    副厅长:王守陆(正厅级8月任职)

    副厅长:高云平(8月任职)

              赵存发(8月任职)

              赵存才(8月任职)

              纪大才(女8月任职)

                琇 (8月任职)

                欣(8~11月任职)

              周文毅(满族11月任职)

    纪检组长:李桂兰(女8月任职)

    巡视员:郝斗林(蒙古族7月任职)

    助理巡视员:赛吉拉乎(蒙古族8月任职)

                奇占荣(蒙古族8月任职)

                石先勇(8月任职)

     

    【概况】2003年7月31日,自治区政府召开原内蒙古农业厅、畜牧业厅干部大会,宣布撤销原自治区农业厅、畜牧业厅,组建自治区农牧业厅。8月,自治区党委任命吴永新为自治区农牧业厅党组书记、厅长,组建新的农牧业厅领导班子。此前,2003年4月自治区党委决定免去于铁夫的原自治区畜牧业厅党组书记、厅长职务,任命吴永新为原自治区畜牧业厅党组书记、厅长。2003年4月21日,原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云德奎病逝。6月11日,自治区党委任命王守陆为原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组建后的农牧业厅党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顺利推进农、牧两厅的机构改革和平稳组建。2003年,农牧业厅系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各业建设顺利推进。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组建于2003年7月31日,是主管全区农业、畜牧业与农村牧区经济工作的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农牧业厅共设行政编制158名,设有办公室、人事处、政策法规处、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发展计划处、财务处、经济合作处、科技教育处、种植业管理处、畜牧处、草原处(饲料工作办公室、草原防火办公室)、兽医处、农牧业机械化管理局、农牧场管理局、渔业局(自治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15个职能处室局,另设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自治区乡镇企业局)及派驻纪检组、监察室。自治区农牧业厅直属事业单位43个,核定编制总数2 463人。至2003年末,农牧业厅系统实有职工2 510人中,公务员154人,专业技术人员1 560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544人,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 016人,分别占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35%和65%),事业单位管理人员173人,工人623人(工人技师以上172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员1 912人,处级以上干部255人。上述职业技术人员当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博士后1人)、硕士学位63人、本科生76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7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3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25人。

     

    【农牧业经济发展】2003年,全区各地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三化互动战略,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全面落实促进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战胜多种自然灾害和非典疫情,全区农牧业经济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422亿元,比上年增长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 267.66元,较上年增长8.71%,是近年增速最快的一年。全区粮食总产在退耕还林还草,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29.2万公顷和自然灾害较重的情况下达到136亿公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7 987.62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727.52万头只,增幅达10%。乳、肉、毛绒、禽蛋产量分别达到27.74万吨、170.25万吨、72 002.5吨、30.55万吨。全区水产品总产量达72 798吨,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1%。农牧业机械化工作得到加强,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有新的提高,达50.3%。国有农牧场改革取得初步进展,垦区经济持续平衡发展。

     

    【农牧业结构调整】全区主要农作物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产品优质化水平提高。优质专用农产品种植面积达230.67万公顷,占已播农作物的40.4%,饲用作物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41.47万公顷,达124.53万公顷,占已播农作物的21.8%。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第一产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全区畜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畜牧业占第一产业比重达40%,比上年提高2个多百分点。畜牧业结构继续改善,牛羊比重上升,农区畜牧业发展迅速,其中奶牛存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牧业年度存栏达126万头,年底达138万头,比上年增长约40%。渔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名优特水产品比重达17.1%,比上年增长4.9%。

     

    【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达12家,全区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120亿元,比上年增长30%。积极开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试点工作,探索对合作组织的指导、管理和服务方式,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有新的提高。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实际缴纳税金增长10%,乡镇企业纯增就业人数3万人,达191万人。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得到发展,有1/3的农牧户加入到产业链中,农牧民收入的1/4与产业化经营有关。

     

    【农牧业基础建设】全区新增农田和饲草料有效灌溉面积17.39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1.86万公顷。全区设施农业的栽培面积由上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2.02万公顷。草原建设总规模达474.35万公顷,青贮总量达135.57亿公斤;禁牧休牧面积达2 329.87万公顷,是上年的1.18倍,完成草原围栏建设215.32万公顷,有效地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

     

    【农牧业科技推广】配合农业部“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农牧渔业种子工程、重大技术推广和农牧民培训实施力度加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农村牧区可再生能源、生态农牧业技术示范推广进一步加强,促进农牧业科技含量提高和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2003年粮食平均单产达223.9公斤,比上年增长3.7%;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化,牧业年度全区大牲畜和羊的良改率达86.76%。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全区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取得较明显进展,保证农畜产品的卫生安全和市场信誉。全区认定286个自治区级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生产基地,认证总面积达58.73万公顷,比上年新增238个,新增面积53.6万公顷。全区牲畜五号病等重大传染病处于稳定控制状态,禽流感继续保持无疫。

     

    【非典型肺炎防治】2003年4月11日,呼和浩特地区发现的首例输入性SARS疑似病例被卫生部专家组正式确诊。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原自治区农业厅、畜牧厅系统各单位按照自治区非典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贯彻一手抓防治非典型肺炎,一手抓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指导方针,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确保农业厅、畜牧厅系统职工和家属无一例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发生,确保一方平安。加强非典期间对农牧业经济工作的指导和服务,确保全区农牧业生产顺利而有序进行。积极开展捐赠活动,支持呼和浩特地区和全区非典防控工作。7月1日,原农业厅召开非典防控工作总结和表彰大会,对在农业厅系统防控非典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内蒙古农业科学院等11个先进单位和王坚等62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全区盟市农牧业局长会议】2003年9月1日至3日自治区农牧业厅组建后的第一次全区盟市农牧业局长会议在通辽召开。会议以促进农牧民增收为主题,以充分体现产业化带动,农牧结合为特点,现场参观通辽市近年来在深化农牧业结构调整中涌现出的12个先进典型,总结全区各盟市在促进农牧结合,深化农牧业结构调整中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农牧业工作思路,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要认真实施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三化互动战略,紧紧把握结构调整、农牧业产业化和农牧民增收三大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区农牧业工作会议】为贯彻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全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以千方百计促进农牧民增加收入为主题,2003年12月25日至28日,全区农牧业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吴永新厅长在会上做重要讲话,全区各盟市农牧(业)局长、乡镇企业局长全区40家重点龙头企业家以及农牧业厅系统各处室局各单位主要领导参加会议。会议总结2003年全区农牧业工作,分析当前农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2004年全区农牧业经济工作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三化互动、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农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农牧业产业化带动能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马强)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农牧业
  •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领导名录】

    党组书记

      长:吴永新(蒙古族8月任职)

    党组副书记

    副厅长:王守陆(正厅级8月任职)

    副厅长:高云平(8月任职)

              赵存发(8月任职)

              赵存才(8月任职)

              纪大才(女8月任职)

                琇 (8月任职)

                欣(8~11月任职)

              周文毅(满族11月任职)

    纪检组长:李桂兰(女8月任职)

    巡视员:郝斗林(蒙古族7月任职)

    助理巡视员:赛吉拉乎(蒙古族8月任职)

                奇占荣(蒙古族8月任职)

                石先勇(8月任职)

     

    【概况】2003年7月31日,自治区政府召开原内蒙古农业厅、畜牧业厅干部大会,宣布撤销原自治区农业厅、畜牧业厅,组建自治区农牧业厅。8月,自治区党委任命吴永新为自治区农牧业厅党组书记、厅长,组建新的农牧业厅领导班子。此前,2003年4月自治区党委决定免去于铁夫的原自治区畜牧业厅党组书记、厅长职务,任命吴永新为原自治区畜牧业厅党组书记、厅长。2003年4月21日,原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云德奎病逝。6月11日,自治区党委任命王守陆为原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组建后的农牧业厅党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顺利推进农、牧两厅的机构改革和平稳组建。2003年,农牧业厅系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各业建设顺利推进。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组建于2003年7月31日,是主管全区农业、畜牧业与农村牧区经济工作的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农牧业厅共设行政编制158名,设有办公室、人事处、政策法规处、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发展计划处、财务处、经济合作处、科技教育处、种植业管理处、畜牧处、草原处(饲料工作办公室、草原防火办公室)、兽医处、农牧业机械化管理局、农牧场管理局、渔业局(自治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15个职能处室局,另设机关党委、离退休人员工作处、自治区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自治区乡镇企业局)及派驻纪检组、监察室。自治区农牧业厅直属事业单位43个,核定编制总数2 463人。至2003年末,农牧业厅系统实有职工2 510人中,公务员154人,专业技术人员1 560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544人,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 016人,分别占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35%和65%),事业单位管理人员173人,工人623人(工人技师以上172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员1 912人,处级以上干部255人。上述职业技术人员当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博士后1人)、硕士学位63人、本科生76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7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3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25人。

     

    【农牧业经济发展】2003年,全区各地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三化互动战略,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全面落实促进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战胜多种自然灾害和非典疫情,全区农牧业经济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422亿元,比上年增长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 267.66元,较上年增长8.71%,是近年增速最快的一年。全区粮食总产在退耕还林还草,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29.2万公顷和自然灾害较重的情况下达到136亿公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7 987.62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727.52万头只,增幅达10%。乳、肉、毛绒、禽蛋产量分别达到27.74万吨、170.25万吨、72 002.5吨、30.55万吨。全区水产品总产量达72 798吨,渔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1%。农牧业机械化工作得到加强,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有新的提高,达50.3%。国有农牧场改革取得初步进展,垦区经济持续平衡发展。

     

    【农牧业结构调整】全区主要农作物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产品优质化水平提高。优质专用农产品种植面积达230.67万公顷,占已播农作物的40.4%,饲用作物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41.47万公顷,达124.53万公顷,占已播农作物的21.8%。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第一产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全区畜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畜牧业占第一产业比重达40%,比上年提高2个多百分点。畜牧业结构继续改善,牛羊比重上升,农区畜牧业发展迅速,其中奶牛存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牧业年度存栏达126万头,年底达138万头,比上年增长约40%。渔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名优特水产品比重达17.1%,比上年增长4.9%。

     

    【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达12家,全区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120亿元,比上年增长30%。积极开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试点工作,探索对合作组织的指导、管理和服务方式,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有新的提高。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实际缴纳税金增长10%,乡镇企业纯增就业人数3万人,达191万人。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得到发展,有1/3的农牧户加入到产业链中,农牧民收入的1/4与产业化经营有关。

     

    【农牧业基础建设】全区新增农田和饲草料有效灌溉面积17.39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1.86万公顷。全区设施农业的栽培面积由上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2.02万公顷。草原建设总规模达474.35万公顷,青贮总量达135.57亿公斤;禁牧休牧面积达2 329.87万公顷,是上年的1.18倍,完成草原围栏建设215.32万公顷,有效地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

     

    【农牧业科技推广】配合农业部“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农牧渔业种子工程、重大技术推广和农牧民培训实施力度加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农村牧区可再生能源、生态农牧业技术示范推广进一步加强,促进农牧业科技含量提高和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2003年粮食平均单产达223.9公斤,比上年增长3.7%;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化,牧业年度全区大牲畜和羊的良改率达86.76%。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全区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取得较明显进展,保证农畜产品的卫生安全和市场信誉。全区认定286个自治区级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生产基地,认证总面积达58.73万公顷,比上年新增238个,新增面积53.6万公顷。全区牲畜五号病等重大传染病处于稳定控制状态,禽流感继续保持无疫。

     

    【非典型肺炎防治】2003年4月11日,呼和浩特地区发现的首例输入性SARS疑似病例被卫生部专家组正式确诊。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原自治区农业厅、畜牧厅系统各单位按照自治区非典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贯彻一手抓防治非典型肺炎,一手抓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指导方针,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强化措施,确保农业厅、畜牧厅系统职工和家属无一例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发生,确保一方平安。加强非典期间对农牧业经济工作的指导和服务,确保全区农牧业生产顺利而有序进行。积极开展捐赠活动,支持呼和浩特地区和全区非典防控工作。7月1日,原农业厅召开非典防控工作总结和表彰大会,对在农业厅系统防控非典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内蒙古农业科学院等11个先进单位和王坚等62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全区盟市农牧业局长会议】2003年9月1日至3日自治区农牧业厅组建后的第一次全区盟市农牧业局长会议在通辽召开。会议以促进农牧民增收为主题,以充分体现产业化带动,农牧结合为特点,现场参观通辽市近年来在深化农牧业结构调整中涌现出的12个先进典型,总结全区各盟市在促进农牧结合,深化农牧业结构调整中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农牧业工作思路,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要认真实施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三化互动战略,紧紧把握结构调整、农牧业产业化和农牧民增收三大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区农牧业工作会议】为贯彻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全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以千方百计促进农牧民增加收入为主题,2003年12月25日至28日,全区农牧业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吴永新厅长在会上做重要讲话,全区各盟市农牧(业)局长、乡镇企业局长全区40家重点龙头企业家以及农牧业厅系统各处室局各单位主要领导参加会议。会议总结2003年全区农牧业工作,分析当前农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2004年全区农牧业经济工作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三化互动、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农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农牧业产业化带动能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马强)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