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4卷  /  科教文卫体

2004卷

  • 畜牧科研
  •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科学院领导名录】

      长:刘永志

    党委书记:吴志瑞

     

    【概况】

    2003年,全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5项,接转项目39项,新上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4项,科技部星火科技项目2项,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农业部948项目1项,农业部跨越项目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12项,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技术推广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技术支撑项目4项,其它项目15项。年内结题及验收的项目16项,获奖项目5项。其中获农业部丰收一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自治区丰收二等奖1项、农业部丰收三等奖1项。

     

    【科学研究】

    针对自治区草原退化沙化严重,草地资源家底不清,缺少合理利用草地的科学依据,草畜矛盾日趋尖锐,优良适宜草种缺乏等问题,积极配合自治区启动的沙源治理、退牧还草、生态建设工程,开展野生牧草驯化、优良品种培育、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场改良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选育出一批适合在自治区及干旱地区生长的牧草品种,形成一套草地改良和建设的技术。承担全区第四次草地资源普查工作,形成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编制全区12个盟市101个旗县市草原遥感调查分类系统、TM影像图集、退化草原分级解译矢量图集等。利用MODIS卫星进行草地生产力监测试验研究项目,通过气象卫星(MODIS)数据结合当地面调查,对全区天然草原生产力及草畜平衡状况进行测算和评估,并根据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冷季天然草原饲草贮量情况,提出合理的载畜量。承担并完成农业部《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草原划区轮牧技术规程》和《草原网围栏和刺丝围栏建设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进一步摸清自治区草地资源及生产力状况,为决策部门提供理论依据,为自治区草原建设提供优质牧草和先进适用技术,对推动自治区草原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针对自治区牲畜品种质量不高,个体产出率低,饲料资源不足,缺乏科学饲养管理等问题,配合国家提出的畜牧业产业带规划和自治区提出的发展乳、肉、绒毛等重大计划,狠抓优质肉羊的纯繁和选育、白绒山羊生产性能的提高、优良肉用牛培育、超细型细毛羊良种扩繁、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及产业化开发、秸秆转化利用等研究工作,发现内蒙古白绒山羊体内营养在长肉和生绒之间的分配规律。研制出牛羊高能饲料产品—长链脂肪酸钙盐,用于牛羊瘤胃保护性氨基酸和赖氨酸产品。进行内蒙古首次克隆牛试验,为自治区生产世界级种公牛做准备。开展奶牛胚胎,精液性别控制领域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和取得的成果,将对提高自治区牲畜品种质量,进一步开发饲料资源,实现家畜的科学饲养、推动全区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和农牧民增收,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针对自治区奶牛养殖业迅速发展中疫病控制的迫切需要,开展奶牛疫病监测防疫体系建设的研究。在项目区内开展奶牛布病、结核病及乳房炎的普查工作,建立一套奶牛重大疫病监测、诊断、防疫的科学方法。为配合国家加入WTO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确保兽医卫生、动物保健和畜产品的安全等工作成效,在国内首次将纳米技术应用到兽药新剂型研究中。充分发挥自治区中草药资源优势,开展中蒙兽药研制工作,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效好、无副作用、无残留、可以取代抗生素的益生素,研制出护乳宝等近10个新型、绿色兽药产品。这些成果的应用,将有力的推动自治区畜牧业向着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

     

    【信息产业】

    实现ADSL宽带入网,开通内部局域网,为全院科技人员提供万方数据库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网国家科技文献图书中心数据库等的检索查询服务。内蒙古畜牧网发布信息1 000余条,点击次数达33 675次。

     

    【院刊质量提高】畜牧科学院主办的《内蒙古畜牧科学》、《内蒙古草业》和挂靠畜牧科学院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动物营养学报》质量明显提高,发行量不断增加。为本院科技人员及时获取信息,更新知识和观念,提高工作成效,促进学术交流,提高本院的知名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科技开发】

    蒙泰大地生物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克服“非典”期间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运费成倍增长等不利因素,细做市场,积极调整生产结构和经营品种,进一步扩大销售网络。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 074万元。该公司控股的内蒙宏泰大地饲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 429万元。

    内蒙古百强拓普科技药业有限公司,在经营策略上,依托北京四海公司的销售实力,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调整和增加生产品种,使药品品种达100多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比上年提高20%。

    内蒙古超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除承担和完成自治区奶牛、肉羊项目的胚移任务外,在全国十几个省区开展技术服务工作。2003年处理供体羊300多只,移植受体羊近3 000只,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提供技术支撑】

    为了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推动自治区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时调整研究方向,组织精干技术力量,把为自治区草原生态建设、沙源治理、退牧还草工程和锡盟“围封转移”战略作为工作重点之一。2003年,全院派出下乡科技人员130多人,900余人次,编制技术手册21 000册,培训农牧民及基层技术人员35 000余人次,制定《退牧还草工程管理办法》。面对非典疫情带来的出行困难,畜牧科学院采取一系列措施,派出技术人员,由院领导带队,赴各个项目区开展技术服务和调研,圆满地完成本年度的技术支撑任务。为项目区旗县编制规划、可研和实施方案70余个。成功的举办西部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畜牧技术高研班全区退牧还草培训班全国牧草种子基地现场会。有效地提高基层科技人员和农牧民的科技素质,提高全区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推动社会科技进步。

     

    【基地建设】

    为提高科技成果的水平和成熟度,加快成果转化步伐,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加强科研中试基地建设,创造条件、努力改善科研手段,结合国家牧草种子基地建设项目,分别在四子王旗、托县和乌拉特中旗建立牧草原种和引种驯化基地,3个基地年内完成原种及驯化田建设任务300公顷,建设防护林带15 798延长米,种植大果沙棘2.6万株,规划田间作业路15公里,平整种植引种驯化田2公顷。更新两台变压器,新建温室295平方米,贮草棚262平方米。收获大青山早熟禾种子2 000公斤,蒙古冰草种子2 000公斤。维护管理引种示范圃6.67公顷,打青贮干草约40 000公斤。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目标。

    四子王旗基地利用天然草场比较宽裕的条件,建设内蒙古道赛特种羊场,年内新增纯种多赛特羔羊574只。胚移受体羊1 300只,出售种羊120只。还承担草业科学和畜牧方面的科研任务,基地已具一定的规模,正在朝着集科研、教学、生产、试验、示范为一体的方向发展。巴音哈太基地在完成牧草种子驯化扩繁的同时,承担内蒙古白绒山羊供种任务。黑城子基地建立肉用种牛核心群。

    反刍动物营养研究室进入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行列。改装消化和天平室各1处。购入牧草水分测定仪,光合作用仪等10多台仪器设备,正在联系购置纤维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冻干机和喷雾干燥仪等先进设备,进一步改善科研条件。

     

    【人才培养  引进和对外合作交流】

    为提高科技人员业务素质,加强科技队伍建设,院里积极提倡职工继续深造,2003年有4名青年科技骨干分别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与内蒙农大合作共同培养研究生,毕业博士3名,硕士6名。在读博士10名、硕士25名。组织在职科技人员参加局域网、养牛、养羊、疫病防治、草原建设等专业技术培训班16场次。参加学术活动科技人员达660余人次。为缓解科技队伍年龄老化、中青年科技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调入在读博士1名,聘用本科生9名。

    2003年,接待来自日本、荷兰、新西兰、加拿大、蒙古国等9批31人次专家来院考察和讲学。共有4批10人次技术人员赴德、日本、法等国进行培训和考察。王洪荣博士赴墨西哥参加第5届草食动物营养国际会议,并争取到下届会议于2007年在中国召开。与日本国立畜产草地研究所签订了科技合作项目,引进资金45万日元和部分设备,共同开展反刍动物饲料利用状况及甲烷产生量的研究。与蒙古国外贸部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开展肉猪生产与肉牛产业的开发。

    在巩固与伊利、蒙牛、维信、兴发等企业合作的基础上,是年和临河市政府签订协议,为临河市发展肉羊产业提供技术依托;以技术入股方式,与内蒙古牧欣奶牛科技服务公司签订协议,开展奶牛“多母液”开发与生产;与内蒙古气象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联合开展地球气象系统对生态环境和畜牧业生产影响的研究,优良牧草和优良畜种引种气候区划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家畜疫病流行影响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等。

     

    【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

    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进行建设、维修,强化绿化及环卫等工作,铺设供热管道742延长米,投资29.49万元;铺设自来水管道1 002延长米,供暖管道2 308延长米,投资40.71万元;维修办公楼防水1 454平方米,绿化美化办公、家属区7 090平方米,拆除家属区危旧房80间计2 000平方米,硬化路面900平方米。

     

    【抗击“非典”】

    “非典”期间院防治“非典”工作领导小组,为全院职工发放增强抗病能力的中药及防护用品,给各所、部门发放消毒药,落实防范非典责任制,制定《防治非典管理办法》、《防治非典应急预案等》。先后三批派出12名同志走向疫区工作,向广大群众宣传防治非典知识,消除部分人的恐惧心理。为最大限度地降低非典疫病对各项业务工作的影响,制定《防治非典期间科技人员下乡管理办法》,坚持科技下乡,开展业务工作。在畜牧科学院周边地区有非典疫情的严竣形势下,院内未出现非典疑似和诊断病例,保证职工的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精神文明工作】

    2003年,畜牧科学院被评为自治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呼和浩特市爱卫达标先进单位,玉泉区绿色安静小区,第一支部被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评为十佳支部,共有20余人次分别被评为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全国先进女职工、全国星火计划先进个人、全国农业信息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派出3名博士及硕士,参加草原之光博士、硕士服务团,赴盟市、旗县挂职。与日本友人和日本红十字会联络,向赤峰市地震灾区捐赠价值30万元人民币的毛毯。组织全院职工向帮扶点、地震灾区捐款1万多元。

     

    【院大事】

    1. 1月26日畜牧科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所长暨内蒙古百强拓普科技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侯踊跃研究员当选为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2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畜牧科学院研制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和酵母菌复合活菌制剂获国家农业部《新兽药证书》,证书编号为:〔2003〕新兽药证字第03号。

    3.3月14日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启动退牧还草工程工作会议。会上,畜牧科学院被自治区政府确定为全区退牧还草工程技术支撑单位。

    4.6月14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杨利民在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朋山和自治区发改委、科技厅、人事厅、编委和畜牧业厅领导陪同下到学院视察工作,并与学院部分留学归国专家进行座谈。

    5.6月16日自治区副主席雷·额尔德尼在自治区畜牧业厅厅长吴永新、副厅长郝斗林、赵存发等陪同下到内蒙古自治区畜牧科学院视察工作。

    6.8月10~12日内蒙古自治区畜牧科学院在呼和浩特承办由农业部主办的全国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国债项目建设现场会。国家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国家发改委国债项目稽查办有关负责人和全国26个省市区代表计8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交流各地牧草种子基地建设经验,并赴畜牧科学院综合试验示范中心四子王旗旱生牧草种子基地参观,对该基地建设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7.11月19~24日畜牧科学院协助自治区人事厅承办国家西部地区现代畜牧技术高级研修班暨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畜牧技术高级研修班。科学院全体科技人员参加学习和培训。

    (张喜彦)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畜牧科研
  •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科学院领导名录】

      长:刘永志

    党委书记:吴志瑞

     

    【概况】

    2003年,全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5项,接转项目39项,新上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4项,科技部星火科技项目2项,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农业部948项目1项,农业部跨越项目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12项,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技术推广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技术支撑项目4项,其它项目15项。年内结题及验收的项目16项,获奖项目5项。其中获农业部丰收一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自治区丰收二等奖1项、农业部丰收三等奖1项。

     

    【科学研究】

    针对自治区草原退化沙化严重,草地资源家底不清,缺少合理利用草地的科学依据,草畜矛盾日趋尖锐,优良适宜草种缺乏等问题,积极配合自治区启动的沙源治理、退牧还草、生态建设工程,开展野生牧草驯化、优良品种培育、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场改良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选育出一批适合在自治区及干旱地区生长的牧草品种,形成一套草地改良和建设的技术。承担全区第四次草地资源普查工作,形成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编制全区12个盟市101个旗县市草原遥感调查分类系统、TM影像图集、退化草原分级解译矢量图集等。利用MODIS卫星进行草地生产力监测试验研究项目,通过气象卫星(MODIS)数据结合当地面调查,对全区天然草原生产力及草畜平衡状况进行测算和评估,并根据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冷季天然草原饲草贮量情况,提出合理的载畜量。承担并完成农业部《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草原划区轮牧技术规程》和《草原网围栏和刺丝围栏建设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进一步摸清自治区草地资源及生产力状况,为决策部门提供理论依据,为自治区草原建设提供优质牧草和先进适用技术,对推动自治区草原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针对自治区牲畜品种质量不高,个体产出率低,饲料资源不足,缺乏科学饲养管理等问题,配合国家提出的畜牧业产业带规划和自治区提出的发展乳、肉、绒毛等重大计划,狠抓优质肉羊的纯繁和选育、白绒山羊生产性能的提高、优良肉用牛培育、超细型细毛羊良种扩繁、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及产业化开发、秸秆转化利用等研究工作,发现内蒙古白绒山羊体内营养在长肉和生绒之间的分配规律。研制出牛羊高能饲料产品—长链脂肪酸钙盐,用于牛羊瘤胃保护性氨基酸和赖氨酸产品。进行内蒙古首次克隆牛试验,为自治区生产世界级种公牛做准备。开展奶牛胚胎,精液性别控制领域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和取得的成果,将对提高自治区牲畜品种质量,进一步开发饲料资源,实现家畜的科学饲养、推动全区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和农牧民增收,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针对自治区奶牛养殖业迅速发展中疫病控制的迫切需要,开展奶牛疫病监测防疫体系建设的研究。在项目区内开展奶牛布病、结核病及乳房炎的普查工作,建立一套奶牛重大疫病监测、诊断、防疫的科学方法。为配合国家加入WTO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确保兽医卫生、动物保健和畜产品的安全等工作成效,在国内首次将纳米技术应用到兽药新剂型研究中。充分发挥自治区中草药资源优势,开展中蒙兽药研制工作,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效好、无副作用、无残留、可以取代抗生素的益生素,研制出护乳宝等近10个新型、绿色兽药产品。这些成果的应用,将有力的推动自治区畜牧业向着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

     

    【信息产业】

    实现ADSL宽带入网,开通内部局域网,为全院科技人员提供万方数据库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网国家科技文献图书中心数据库等的检索查询服务。内蒙古畜牧网发布信息1 000余条,点击次数达33 675次。

     

    【院刊质量提高】畜牧科学院主办的《内蒙古畜牧科学》、《内蒙古草业》和挂靠畜牧科学院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动物营养学报》质量明显提高,发行量不断增加。为本院科技人员及时获取信息,更新知识和观念,提高工作成效,促进学术交流,提高本院的知名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科技开发】

    蒙泰大地生物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克服“非典”期间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运费成倍增长等不利因素,细做市场,积极调整生产结构和经营品种,进一步扩大销售网络。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 074万元。该公司控股的内蒙宏泰大地饲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 429万元。

    内蒙古百强拓普科技药业有限公司,在经营策略上,依托北京四海公司的销售实力,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调整和增加生产品种,使药品品种达100多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比上年提高20%。

    内蒙古超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除承担和完成自治区奶牛、肉羊项目的胚移任务外,在全国十几个省区开展技术服务工作。2003年处理供体羊300多只,移植受体羊近3 000只,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提供技术支撑】

    为了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推动自治区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及时调整研究方向,组织精干技术力量,把为自治区草原生态建设、沙源治理、退牧还草工程和锡盟“围封转移”战略作为工作重点之一。2003年,全院派出下乡科技人员130多人,900余人次,编制技术手册21 000册,培训农牧民及基层技术人员35 000余人次,制定《退牧还草工程管理办法》。面对非典疫情带来的出行困难,畜牧科学院采取一系列措施,派出技术人员,由院领导带队,赴各个项目区开展技术服务和调研,圆满地完成本年度的技术支撑任务。为项目区旗县编制规划、可研和实施方案70余个。成功的举办西部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畜牧技术高研班全区退牧还草培训班全国牧草种子基地现场会。有效地提高基层科技人员和农牧民的科技素质,提高全区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推动社会科技进步。

     

    【基地建设】

    为提高科技成果的水平和成熟度,加快成果转化步伐,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加强科研中试基地建设,创造条件、努力改善科研手段,结合国家牧草种子基地建设项目,分别在四子王旗、托县和乌拉特中旗建立牧草原种和引种驯化基地,3个基地年内完成原种及驯化田建设任务300公顷,建设防护林带15 798延长米,种植大果沙棘2.6万株,规划田间作业路15公里,平整种植引种驯化田2公顷。更新两台变压器,新建温室295平方米,贮草棚262平方米。收获大青山早熟禾种子2 000公斤,蒙古冰草种子2 000公斤。维护管理引种示范圃6.67公顷,打青贮干草约40 000公斤。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目标。

    四子王旗基地利用天然草场比较宽裕的条件,建设内蒙古道赛特种羊场,年内新增纯种多赛特羔羊574只。胚移受体羊1 300只,出售种羊120只。还承担草业科学和畜牧方面的科研任务,基地已具一定的规模,正在朝着集科研、教学、生产、试验、示范为一体的方向发展。巴音哈太基地在完成牧草种子驯化扩繁的同时,承担内蒙古白绒山羊供种任务。黑城子基地建立肉用种牛核心群。

    反刍动物营养研究室进入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行列。改装消化和天平室各1处。购入牧草水分测定仪,光合作用仪等10多台仪器设备,正在联系购置纤维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冻干机和喷雾干燥仪等先进设备,进一步改善科研条件。

     

    【人才培养  引进和对外合作交流】

    为提高科技人员业务素质,加强科技队伍建设,院里积极提倡职工继续深造,2003年有4名青年科技骨干分别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与内蒙农大合作共同培养研究生,毕业博士3名,硕士6名。在读博士10名、硕士25名。组织在职科技人员参加局域网、养牛、养羊、疫病防治、草原建设等专业技术培训班16场次。参加学术活动科技人员达660余人次。为缓解科技队伍年龄老化、中青年科技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调入在读博士1名,聘用本科生9名。

    2003年,接待来自日本、荷兰、新西兰、加拿大、蒙古国等9批31人次专家来院考察和讲学。共有4批10人次技术人员赴德、日本、法等国进行培训和考察。王洪荣博士赴墨西哥参加第5届草食动物营养国际会议,并争取到下届会议于2007年在中国召开。与日本国立畜产草地研究所签订了科技合作项目,引进资金45万日元和部分设备,共同开展反刍动物饲料利用状况及甲烷产生量的研究。与蒙古国外贸部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开展肉猪生产与肉牛产业的开发。

    在巩固与伊利、蒙牛、维信、兴发等企业合作的基础上,是年和临河市政府签订协议,为临河市发展肉羊产业提供技术依托;以技术入股方式,与内蒙古牧欣奶牛科技服务公司签订协议,开展奶牛“多母液”开发与生产;与内蒙古气象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联合开展地球气象系统对生态环境和畜牧业生产影响的研究,优良牧草和优良畜种引种气候区划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家畜疫病流行影响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等。

     

    【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

    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进行建设、维修,强化绿化及环卫等工作,铺设供热管道742延长米,投资29.49万元;铺设自来水管道1 002延长米,供暖管道2 308延长米,投资40.71万元;维修办公楼防水1 454平方米,绿化美化办公、家属区7 090平方米,拆除家属区危旧房80间计2 000平方米,硬化路面900平方米。

     

    【抗击“非典”】

    “非典”期间院防治“非典”工作领导小组,为全院职工发放增强抗病能力的中药及防护用品,给各所、部门发放消毒药,落实防范非典责任制,制定《防治非典管理办法》、《防治非典应急预案等》。先后三批派出12名同志走向疫区工作,向广大群众宣传防治非典知识,消除部分人的恐惧心理。为最大限度地降低非典疫病对各项业务工作的影响,制定《防治非典期间科技人员下乡管理办法》,坚持科技下乡,开展业务工作。在畜牧科学院周边地区有非典疫情的严竣形势下,院内未出现非典疑似和诊断病例,保证职工的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精神文明工作】

    2003年,畜牧科学院被评为自治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呼和浩特市爱卫达标先进单位,玉泉区绿色安静小区,第一支部被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评为十佳支部,共有20余人次分别被评为自治区优秀专业技术人员、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全国先进女职工、全国星火计划先进个人、全国农业信息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派出3名博士及硕士,参加草原之光博士、硕士服务团,赴盟市、旗县挂职。与日本友人和日本红十字会联络,向赤峰市地震灾区捐赠价值30万元人民币的毛毯。组织全院职工向帮扶点、地震灾区捐款1万多元。

     

    【院大事】

    1. 1月26日畜牧科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所长暨内蒙古百强拓普科技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侯踊跃研究员当选为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2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畜牧科学院研制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和酵母菌复合活菌制剂获国家农业部《新兽药证书》,证书编号为:〔2003〕新兽药证字第03号。

    3.3月14日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启动退牧还草工程工作会议。会上,畜牧科学院被自治区政府确定为全区退牧还草工程技术支撑单位。

    4.6月14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杨利民在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朋山和自治区发改委、科技厅、人事厅、编委和畜牧业厅领导陪同下到学院视察工作,并与学院部分留学归国专家进行座谈。

    5.6月16日自治区副主席雷·额尔德尼在自治区畜牧业厅厅长吴永新、副厅长郝斗林、赵存发等陪同下到内蒙古自治区畜牧科学院视察工作。

    6.8月10~12日内蒙古自治区畜牧科学院在呼和浩特承办由农业部主办的全国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国债项目建设现场会。国家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国家发改委国债项目稽查办有关负责人和全国26个省市区代表计8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们交流各地牧草种子基地建设经验,并赴畜牧科学院综合试验示范中心四子王旗旱生牧草种子基地参观,对该基地建设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7.11月19~24日畜牧科学院协助自治区人事厅承办国家西部地区现代畜牧技术高级研修班暨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畜牧技术高级研修班。科学院全体科技人员参加学习和培训。

    (张喜彦)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