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4卷  /  特载

2004卷

  •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20041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呼尔查

     

    各位代表:

    我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3年,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我们克服了非典疫情和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面超额完成了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 093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22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48亿元,增长26.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23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1.64236.4调整为20.245.334.5。财政总收入完成257.6亿元,增长28.1%。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 010元,比上年增加959元,增长15.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284元,比上年增加198元,增长9.5%

    (一)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农牧业产业化取得积极进展。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区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38户,其中10亿元以上的达到5户。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区有140万农牧户与龙头企业建立了产销关系,比上年增加20万户。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优质、专用农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特别是牛奶产量达到275万吨,增长63%;肉类总产量达到151.6万吨,增长4%;羊绒产量达到4 806吨,增长6%。畜牧业发展迅速,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种植业在局部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仍达到1 360万吨,玉米、青饲料、牧草等作物进一步增加。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进一步密切,农牧业生产、流通、科技等服务体系得到完善。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总量得到扩大,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707亿元,增长20.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8%。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4,比上年提高20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股份制及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9%,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60户重点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服务业在非典疫情过后迅速恢复,商贸流通、邮政仓储等传统服务业稳步增长,通信、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呼市、包头等大中城市和盟市所在地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明显加快。特别是呼市、包头、赤峰、通辽、鄂尔多斯等大中城市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的比重达到78%。各类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小城镇面貌逐步改善。自治区确定的50个重点市旗县区和20个重点开发区对全区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共转移农牧业人口3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比上年提高1个多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 202亿元,增长68%,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招商引资、民间投资、银行贷款等各类社会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非国有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45%左右。工业、生态、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资是促进投资增长的重点。特别是工业投资达到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交通投资达到189亿元,比上年增长70%。各地区投资普遍加快,特别是包头市投资达到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总量居全区第一位。乌兰察布盟投资高速增长,全年达到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增幅居全区第一位。

    工业项目建设加快。自治区确定的150个重点项目中,续建的75个已建成40个,计划新开工的75个已开工建设69个。能源工业方面,开工建设了上都、岱海等一批电源点项目,新开工电力装机容量800万千瓦以上。长庆气田至呼和浩特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建成投产。扎赉诺尔和大雁煤矿沉陷区治理方案已经得到国家批复,即将实施。冶金、建材工业方面,包铝二期、乌兰水泥二期建成投产,包钢冷轧薄板正式开工建设。高技术产业方面,全年实施了沙棘开发、12—羟基硬脂酸锂等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22个,新批复蒙药扫日劳—7胶囊、新药妥舒沙星等6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生态和水利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建设全年共完成退耕面积457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41万亩,完成退牧还草5 618万亩,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9 657万亩。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尼尔基、绰勒等大型水利枢纽进展顺利,黄河、辽河、嫩江等大江大河治理工程继续加强,河套等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进度加快,牧区水利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6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78万亩。

    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公路方面,110线高速公路包头至磴口段、巴拉贡经新地至麻黄沟段开工建设,国家西部干线阿荣旗至集宁一级公路新开工463公里,县际公路新开工1 751公里,预计全年新增二级以上公路500公里。铁路方面,桑蓝铁路和呼准铁路开工建设,东乌铁路、桑张铁路项目已上报国家。机场方面,乌海机场投入运营,满洲里机场开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年开工建设了58个城市的污水、垃圾处理及供水、供气国债项目,城市供水、供热能力得到提高,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一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资工作,自治区领导多次带领盟市和部门的同志到国家汇报,并与有关企业衔接,进行项目洽谈和沟通,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各地区抓投资抓项目的积极性,促进了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工程质量提高、投资高速增长。2003年初自治区政府与各盟市及有关厅局签订的投资目标责任状全部超额完成。与此同时,前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自治区项目库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达到1 466个,为持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全区各地深入开展“大力解放思想、优化开放环境”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对外贸易规模扩大,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0亿美元,增长21.5%。其中,出口13亿美元,增长55.7%;进口17亿美元,增长4%

    口岸经济得到发展,疏运能力和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年边境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与俄蒙的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深化,包钢、神华、内蒙古森工集团等企业与俄蒙的资源开发合作取得新进展。

    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制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组织参加了第七届西安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六届北京科技博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 000多个,引进区外资金到位402亿元,增长49.4%。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到位3.3亿美元,增长44.7%。全年落实投资在5 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271项,东方希望集团、中国铝业集团等一批大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陆续入驻我区。

    (四)科技教育得到加强,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明显加快,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75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300亿元。

    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改造中小学危房35万平方米。优质高中扩招工程继续推进,24所重点高中和民族中学列入建设计划。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全区普通高校招生6万人,增长32.3%。内蒙古大学“十五”“211”工程、高校后勤园区和内蒙古师范大学新校区等项目相继启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文化产业发展较快,24个旗县图书馆、文化馆列入国家专项建设计划。广播电视、体育、民政、新闻出版、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实施了68个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加强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07‰。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22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23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220万人,70万城镇贫困人口被纳入了低保范围,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五)各项改革继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粮食流通领域取消了粮食收购保护价和粮食准运制度,对东四盟市的玉米直接给予农民保护性生产补贴。垄断行业改革加快,完成了民航机场移交地方的工作,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力体制厂网分开的改革方案已开始实施;铁路、公路等国有股权的转让和退出迈出实质性步伐。深化了价格改革,推行了重大价格决策听证制度,废止了51个价格管理文件,取消了130种商品和服务价格审批事项,公布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价格管理目录》和《内蒙古自治区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目录》,呼和浩特、海拉尔、赤峰、通辽、临河等城市实行了阶梯式水价。加大了教育和医疗收费公示力度,全区1149个乡镇苏木完成公示工作,1万多所学校建立了公示制度,一、二、三级医院基本实行了公示。

    (六)宏观调控不断加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针对2003年上半年的非典疫情,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的决策和部署,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全力以赴抗击非典,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准确把握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阶段性胜利和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好成绩。

    按照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开展了调整和优化生产力布局、改善投资软环境、统筹城乡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一批重大课题的调查研究,增强了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加强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对自治区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和思路进行了充实和完善,研究提出了自治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思路。对“十五”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启动了“十一五”规划前期工作。加强重点行业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完成了煤炭、电力、公路、铁路、民航、天然气、食品、乳业、稀土等行业的发展规划,这些规划有的已上报国家,有的已批复实施。推进东四盟市加快发展,开展了东四盟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围绕保障新型工业化对资源的需求,开展了水资源和后备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工作。

    2003年,我区经济和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这是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正确把握形势,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政策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深化对区情的认识,完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工业发展效应累积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抓住机遇,奋发进取,狠抓落实,“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结果。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三农”问题仍较突出,产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滞后;国有企业改革进展较慢,县域经济薄弱;城市化水平较低,就业压力大;城乡困难群体的扶贫济困任务较重;对外开放工作仍需加强,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此外,水资源和后备矿产资源需要加快勘探步伐,局部地区还存在电力、运力等方面的制约。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200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七届五次全委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全力推进“两项”建设和“三化”进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额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18%,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一)统筹城乡发展,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用城镇化的思维谋划农村牧区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40亿元,增长4%

    继续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和服务体系三个环节。要加快伊利新工业园区、蒙牛四期、塞飞亚肉鸭加工等重点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液态奶产量达到200万吨,肉类综合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要重点抓好乳、肉、绒、粮油、薯菜果和饲草料等六大农畜产品生产,适时开发生态后续产业,力争牛奶产量达到380万吨,肉类产量达到165万吨,羊绒产量达到5 000吨。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建立共同利益机制,切实维护企业和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围绕龙头企业和市场需求,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支持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和认证体系建设。稳定粮食面积,扩大饲草料种植规模,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狠抓粮食、秸秆转化,扩大牛羊育肥和生猪、家禽养殖规模。切实转变草原牧区生产经营方式,推行划区轮牧、休牧禁牧和舍饲圈养。加强畜禽防疫工作,加快畜种改良,提高牲畜个体生产能力。力争今年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以上。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要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呼市、包头等大中城市和盟市所在地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旗县所在地城镇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重点,抓好城镇的扩容提质,扩大人口规模,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加快转移农村牧区人口,全年力争达到30万人。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村牧区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鼓励农牧民外出务工,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兑现进城务工人员工资。要进一步落实减轻农牧民负担的各项措施,切实加强涉农价格和收费监管。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巩固扶贫开发成果,加快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解决1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认真做好防灾救灾工作。

    (二)加强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工业化步伐

    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和20个重点工业园区、60户重点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保持我区工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4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840亿元,增长18%

    积极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在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发展我区特色优势产业。一是重点抓好霍林河、平庄、胜利、准格尔等20个大中型煤炭项目建设,煤炭产量达到2亿吨。力争开工建设伊敏二期、通辽电厂三期、元宝山4号机组、包头河西、达电四期、岱海二期、托电四期、上都二期等17个电源点项目,新开工电力装机容量800万千瓦以上。支持大企业、企业集团和重点工业园区创造条件建设一批应急自备电厂,尽快缓解电力紧张局面。抓好准格尔—永圣域等5500千伏输变电和47220千伏、39110千伏以下的电网建设,完成县城电网改造工程。二是搞好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项目,坚持高技术、成规模和环保达标的原则,稳步推进高载能工业发展。抓好包钢冷轧薄板、东方希望铝电联产等一批项目,全年钢产量达700万吨以上,铝产量超过50万吨。三是大力发展工程机械和载重汽车,加强新产品开发,力争载重汽车和改装车产量超过1万辆。四是做好包头、鄂尔多斯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天野化工油改气项目,全年天然气开发量达到19亿立方米。五是继续抓好活性多肽、纳米碳酸钙等18个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加快TCL高清晰度彩电、手机等整机产品开发生产。

    加快后备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以开发潜力较大的8个矿产资源集中区为重点,加快能源、有色金属、贵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尽快确定一批资源开发利用项目。2004年重点勘查锡林郭勒能源矿产集中区、兴安盟南部—赤峰北部有色金属矿产集中区、阿拉善北山和狼山多金属矿产集中区、包头—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产集中区。加快准格尔—清水河、阿左旗—乌海地区铝土矿产资源的普查。

    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生产和营销。大力推进科技进步,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全区工业持续快速发展。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加强检查和管理,保障生产安全运行。

    (三)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服务业发展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动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城乡就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2004年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工作重点,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较大突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增长10%

    加快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在商贸流通、运输邮政、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社区服务、公共服务、农牧业服务等重点行业筹划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像抓工业那样,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

    改造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呼和浩特、包头、通辽、赤峰以及满洲里、二连等地区物流园区建设,支持伊利、蒙牛、草原兴发、小肥羊等企业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提升连锁经营水平;继续支持北京华联、百盛、肯德基、麦当劳等大型连锁企业在我区发展;积极争取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知名流通企业落户我区。

    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理念,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扩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旅游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重点加快建设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民族文化、草原、沙漠观光线路,满洲里—海拉尔—阿尔山草原、森林、冰雪、边贸旅游线路,锡林郭勒—赤峰民俗文化、温泉度假线路,阿拉善—银川沙漠、航天基地观光线路。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景点配套设施建设,开发具有民族和地区特色的旅游产品,2004年旅游总收入力争达到120亿元,增长25%以上。

    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争取国内外大型金融企业和企业集团在我区建立分支机构。积极发展地方性金融组织,做好赤峰、乌海、鄂尔多斯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前期工作,推动建立农村信用联社和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大力发展房地产二级市场、物业管理、劳务市场、家政服务、社区服务,进一步深化市政公共服务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快推进城市道路、供水、排水、供热、供气、公共交通、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市政公共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努力扩大居民消费。在经济发展、效益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鼓励和引导消费的政策措施,清理买房、购车等消费环节的不合理收费,扩大住宅、汽车、助学等领域消费信贷规模。加强城乡市场体系建设,拓宽消费品进入农村牧区市场的渠道。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四)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投资规模

    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社会投资领域,力争非国有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5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要密切与金融部门合作,做好项目推荐工作,扩大银行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企业的贷款规模。继续加强对企业股票上市和债券发行的协调服务,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提高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重。要继续积极争取国债投资,发挥国债资金对投资的导向和带动作用。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1 500亿元以上。

    加强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工业投资达到700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45%2004年要抓好246个工业重点项目,确保50个建成投产。突出抓好国家推出的食品专项、“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高技术产业化示范等重点产业和领域的项目建设。要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发挥东部地区产业优势,抓好自治区重点工业项目中东部地区的73个项目。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全年力争退耕还林(草)600万亩以上,退牧还草5 000万亩以上。加强黄河、嫩江等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堤防建设,继续加快尼尔基、绰勒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抓好毕拉河枢纽、红吉水库等一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河套灌区节水改造、牧区水利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农田和饲草料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00万亩。开展水资源勘查,研究制定水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

    加快国道110线高速公路、国家西部干线内蒙古段一级公路、县际公路和乡村道路建设,新开工建设国道208线白音查干经集宁至丰镇、省道103线呼市至东胜高速公路、国道301线海拉尔至满洲里、国道208线二连浩特至赛汗塔拉一级公路和部分盟市一级公路连接线,2004年要建成高速公路215公里,一级公路800公里,县际公路3 000公里,建成500个村的通公路工程。加快建设桑蓝铁路、呼准铁路,做好集张铁路、霍林河至白城、准格尔至神木等铁路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成满洲里机场,力争开工建设鄂尔多斯、阿尔山、二连机场,迁建赤峰机场。抓好10个城市供水管网改造、13个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和35个县城供水国债续建项目,新开工建设呼市水资源综合整治等一批城建项目。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增加前期投入,搞好项目储备,积极策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当地经济带动强的大项目,充实项目库。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继续实行重点投资项目月报制度。进一步加强项目稽查,推行项目后评估制度,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后的运营情况进行跟踪评估。

    (五)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继续加强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建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一批重点科研项目。支持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切实加大对农村牧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牧区教育基础设施,推行农村牧区义务教育以旗县管理为主的体制。继续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二期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和扶贫助学工程,巩固“两基”达标成果,力争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旗县为单位人口覆盖率达到75%。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扩大优质高中招生规模,推动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积极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2004年区内普通高校计划招生7万人,比上年增长16.7%

    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快速反应处理能力,争取国家专项投资建设自治区、盟市、旗县的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和传染病院(区)项目。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农村牧区医疗救助制度。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按照建设文化大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争取国家投资,改造36个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加快实施“西新工程”和“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工程”。开工建设乌兰恰特大剧院,做好内蒙古博物馆改造等一批重点文化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解决已通电800个村(嘎查)的通广播电视问题。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实现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加强环境整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加快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加大黄河、西辽河、嫩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

    (六)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强化服务措施,改善就业环境。加快择业观念的转变,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有就业需求人员的创业活动。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服务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扩大就业空间。努力开发公共就业岗位,建立健全困难群体就业和再就业援助制度。加强职业介绍和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要统筹做好全社会的就业工作,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进程,2004年新增城镇就业和再就业人员力争达到25万人,比上年增加3万人。

    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加大对困难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力度,妥善解决城市困难家庭在医疗、住房、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七)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规模,针对国家调整出口退税率,研究制定我区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口岸优势,加快发展边境贸易。

    加快满洲里、二连等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满洲里互市贸易区、木材加工区的功能,巩固对俄罗斯蔬菜等农副产品出口绿色通道,开通对蒙古国蔬菜出口绿色通道。继续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包钢与蒙古国合作开发巴尔盖铁矿和土牧尔台铁矿、神华集团与蒙古国开发塔温陶勒盖煤矿等跨国合作项目,努力拓宽合作领域。

    要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拓展招商领域,提高招商引资的档次和水平,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以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和优势企业到我区投资为重点,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经济发展。2004年要确保引进区外(国内)资金到位480亿元以上,增长20%;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到位4亿美元,增长20%

    要继续深入开展“大力解放思想、优化开放环境”的教育。抓紧制定和完善我区招商引资政策,用足用好西部大开发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强化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功能,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健全信用制度,继续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建立健全投资环境评价监督体系。

    (八)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加快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抓紧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推进国有资产有序退出。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推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

    巩固和完善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落实好对种粮农户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清理和收回不合理占地。   

    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建立健全价格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做好厂网分开后上网电价和输配电价改革的前期工作,扩大城乡同网同价覆盖面,制定峰谷电价实施方案。开展农业用水终端水价试点,扩大阶梯式水价实施范围。制定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扩大价格收费公示范围,开展涉农、就业、教育等收费专项检查。   

    认真贯彻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精神,研究制定自治区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实施办法和自治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地方性配套文件。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转变职能,强化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垄断行业、财税、文化、事业单位和农村信用社等领域改革的精神,适时研究制定我区的实施办法。

    各位代表,当前我区经济已步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也进一步加快。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党委的各项部署,珍惜来势,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20041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呼尔查

     

    各位代表:

    我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3年,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我们克服了非典疫情和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面超额完成了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 093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22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948亿元,增长26.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23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1.64236.4调整为20.245.334.5。财政总收入完成257.6亿元,增长28.1%。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 010元,比上年增加959元,增长15.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284元,比上年增加198元,增长9.5%

    (一)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农牧业产业化取得积极进展。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区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38户,其中10亿元以上的达到5户。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区有140万农牧户与龙头企业建立了产销关系,比上年增加20万户。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优质、专用农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特别是牛奶产量达到275万吨,增长63%;肉类总产量达到151.6万吨,增长4%;羊绒产量达到4 806吨,增长6%。畜牧业发展迅速,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种植业在局部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仍达到1 360万吨,玉米、青饲料、牧草等作物进一步增加。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进一步密切,农牧业生产、流通、科技等服务体系得到完善。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总量得到扩大,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707亿元,增长20.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8%。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4,比上年提高20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股份制及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9%,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60户重点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服务业在非典疫情过后迅速恢复,商贸流通、邮政仓储等传统服务业稳步增长,通信、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呼市、包头等大中城市和盟市所在地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明显加快。特别是呼市、包头、赤峰、通辽、鄂尔多斯等大中城市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的比重达到78%。各类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小城镇面貌逐步改善。自治区确定的50个重点市旗县区和20个重点开发区对全区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共转移农牧业人口3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比上年提高1个多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 202亿元,增长68%,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招商引资、民间投资、银行贷款等各类社会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非国有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45%左右。工业、生态、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资是促进投资增长的重点。特别是工业投资达到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交通投资达到189亿元,比上年增长70%。各地区投资普遍加快,特别是包头市投资达到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总量居全区第一位。乌兰察布盟投资高速增长,全年达到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增幅居全区第一位。

    工业项目建设加快。自治区确定的150个重点项目中,续建的75个已建成40个,计划新开工的75个已开工建设69个。能源工业方面,开工建设了上都、岱海等一批电源点项目,新开工电力装机容量800万千瓦以上。长庆气田至呼和浩特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建成投产。扎赉诺尔和大雁煤矿沉陷区治理方案已经得到国家批复,即将实施。冶金、建材工业方面,包铝二期、乌兰水泥二期建成投产,包钢冷轧薄板正式开工建设。高技术产业方面,全年实施了沙棘开发、12—羟基硬脂酸锂等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22个,新批复蒙药扫日劳—7胶囊、新药妥舒沙星等6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生态和水利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建设全年共完成退耕面积457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41万亩,完成退牧还草5 618万亩,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9 657万亩。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尼尔基、绰勒等大型水利枢纽进展顺利,黄河、辽河、嫩江等大江大河治理工程继续加强,河套等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进度加快,牧区水利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6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78万亩。

    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公路方面,110线高速公路包头至磴口段、巴拉贡经新地至麻黄沟段开工建设,国家西部干线阿荣旗至集宁一级公路新开工463公里,县际公路新开工1 751公里,预计全年新增二级以上公路500公里。铁路方面,桑蓝铁路和呼准铁路开工建设,东乌铁路、桑张铁路项目已上报国家。机场方面,乌海机场投入运营,满洲里机场开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年开工建设了58个城市的污水、垃圾处理及供水、供气国债项目,城市供水、供热能力得到提高,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一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资工作,自治区领导多次带领盟市和部门的同志到国家汇报,并与有关企业衔接,进行项目洽谈和沟通,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各地区抓投资抓项目的积极性,促进了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工程质量提高、投资高速增长。2003年初自治区政府与各盟市及有关厅局签订的投资目标责任状全部超额完成。与此同时,前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自治区项目库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达到1 466个,为持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全区各地深入开展“大力解放思想、优化开放环境”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对外贸易规模扩大,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0亿美元,增长21.5%。其中,出口13亿美元,增长55.7%;进口17亿美元,增长4%

    口岸经济得到发展,疏运能力和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年边境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与俄蒙的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深化,包钢、神华、内蒙古森工集团等企业与俄蒙的资源开发合作取得新进展。

    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制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组织参加了第七届西安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六届北京科技博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 000多个,引进区外资金到位402亿元,增长49.4%。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到位3.3亿美元,增长44.7%。全年落实投资在5 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271项,东方希望集团、中国铝业集团等一批大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陆续入驻我区。

    (四)科技教育得到加强,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明显加快,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75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300亿元。

    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改造中小学危房35万平方米。优质高中扩招工程继续推进,24所重点高中和民族中学列入建设计划。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全区普通高校招生6万人,增长32.3%。内蒙古大学“十五”“211”工程、高校后勤园区和内蒙古师范大学新校区等项目相继启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文化产业发展较快,24个旗县图书馆、文化馆列入国家专项建设计划。广播电视、体育、民政、新闻出版、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实施了68个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加强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07‰。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22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23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220万人,70万城镇贫困人口被纳入了低保范围,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五)各项改革继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粮食流通领域取消了粮食收购保护价和粮食准运制度,对东四盟市的玉米直接给予农民保护性生产补贴。垄断行业改革加快,完成了民航机场移交地方的工作,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民航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力体制厂网分开的改革方案已开始实施;铁路、公路等国有股权的转让和退出迈出实质性步伐。深化了价格改革,推行了重大价格决策听证制度,废止了51个价格管理文件,取消了130种商品和服务价格审批事项,公布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价格管理目录》和《内蒙古自治区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目录》,呼和浩特、海拉尔、赤峰、通辽、临河等城市实行了阶梯式水价。加大了教育和医疗收费公示力度,全区1149个乡镇苏木完成公示工作,1万多所学校建立了公示制度,一、二、三级医院基本实行了公示。

    (六)宏观调控不断加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针对2003年上半年的非典疫情,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的决策和部署,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全力以赴抗击非典,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准确把握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重大阶段性胜利和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好成绩。

    按照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开展了调整和优化生产力布局、改善投资软环境、统筹城乡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一批重大课题的调查研究,增强了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加强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对自治区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和思路进行了充实和完善,研究提出了自治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思路。对“十五”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启动了“十一五”规划前期工作。加强重点行业发展规划研究,编制完成了煤炭、电力、公路、铁路、民航、天然气、食品、乳业、稀土等行业的发展规划,这些规划有的已上报国家,有的已批复实施。推进东四盟市加快发展,开展了东四盟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围绕保障新型工业化对资源的需求,开展了水资源和后备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工作。

    2003年,我区经济和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这是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正确把握形势,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政策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深化对区情的认识,完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扩大投资规模、加快工业发展效应累积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抓住机遇,奋发进取,狠抓落实,“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结果。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三农”问题仍较突出,产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滞后;国有企业改革进展较慢,县域经济薄弱;城市化水平较低,就业压力大;城乡困难群体的扶贫济困任务较重;对外开放工作仍需加强,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此外,水资源和后备矿产资源需要加快勘探步伐,局部地区还存在电力、运力等方面的制约。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200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七届五次全委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全力推进“两项”建设和“三化”进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额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18%,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一)统筹城乡发展,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用城镇化的思维谋划农村牧区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40亿元,增长4%

    继续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和服务体系三个环节。要加快伊利新工业园区、蒙牛四期、塞飞亚肉鸭加工等重点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液态奶产量达到200万吨,肉类综合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要重点抓好乳、肉、绒、粮油、薯菜果和饲草料等六大农畜产品生产,适时开发生态后续产业,力争牛奶产量达到380万吨,肉类产量达到165万吨,羊绒产量达到5 000吨。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建立共同利益机制,切实维护企业和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围绕龙头企业和市场需求,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支持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和认证体系建设。稳定粮食面积,扩大饲草料种植规模,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狠抓粮食、秸秆转化,扩大牛羊育肥和生猪、家禽养殖规模。切实转变草原牧区生产经营方式,推行划区轮牧、休牧禁牧和舍饲圈养。加强畜禽防疫工作,加快畜种改良,提高牲畜个体生产能力。力争今年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以上。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要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呼市、包头等大中城市和盟市所在地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旗县所在地城镇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重点,抓好城镇的扩容提质,扩大人口规模,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加快转移农村牧区人口,全年力争达到30万人。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村牧区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鼓励农牧民外出务工,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兑现进城务工人员工资。要进一步落实减轻农牧民负担的各项措施,切实加强涉农价格和收费监管。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巩固扶贫开发成果,加快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解决1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认真做好防灾救灾工作。

    (二)加强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工业化步伐

    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和20个重点工业园区、60户重点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保持我区工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4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840亿元,增长18%

    积极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在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发展我区特色优势产业。一是重点抓好霍林河、平庄、胜利、准格尔等20个大中型煤炭项目建设,煤炭产量达到2亿吨。力争开工建设伊敏二期、通辽电厂三期、元宝山4号机组、包头河西、达电四期、岱海二期、托电四期、上都二期等17个电源点项目,新开工电力装机容量800万千瓦以上。支持大企业、企业集团和重点工业园区创造条件建设一批应急自备电厂,尽快缓解电力紧张局面。抓好准格尔—永圣域等5500千伏输变电和47220千伏、39110千伏以下的电网建设,完成县城电网改造工程。二是搞好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项目,坚持高技术、成规模和环保达标的原则,稳步推进高载能工业发展。抓好包钢冷轧薄板、东方希望铝电联产等一批项目,全年钢产量达700万吨以上,铝产量超过50万吨。三是大力发展工程机械和载重汽车,加强新产品开发,力争载重汽车和改装车产量超过1万辆。四是做好包头、鄂尔多斯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天野化工油改气项目,全年天然气开发量达到19亿立方米。五是继续抓好活性多肽、纳米碳酸钙等18个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加快TCL高清晰度彩电、手机等整机产品开发生产。

    加快后备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以开发潜力较大的8个矿产资源集中区为重点,加快能源、有色金属、贵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尽快确定一批资源开发利用项目。2004年重点勘查锡林郭勒能源矿产集中区、兴安盟南部—赤峰北部有色金属矿产集中区、阿拉善北山和狼山多金属矿产集中区、包头—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产集中区。加快准格尔—清水河、阿左旗—乌海地区铝土矿产资源的普查。

    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生产和营销。大力推进科技进步,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全区工业持续快速发展。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加强检查和管理,保障生产安全运行。

    (三)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服务业发展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动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城乡就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2004年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工作重点,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较大突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增长10%

    加快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在商贸流通、运输邮政、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社区服务、公共服务、农牧业服务等重点行业筹划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像抓工业那样,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

    改造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呼和浩特、包头、通辽、赤峰以及满洲里、二连等地区物流园区建设,支持伊利、蒙牛、草原兴发、小肥羊等企业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提升连锁经营水平;继续支持北京华联、百盛、肯德基、麦当劳等大型连锁企业在我区发展;积极争取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知名流通企业落户我区。

    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理念,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扩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旅游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重点加快建设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民族文化、草原、沙漠观光线路,满洲里—海拉尔—阿尔山草原、森林、冰雪、边贸旅游线路,锡林郭勒—赤峰民俗文化、温泉度假线路,阿拉善—银川沙漠、航天基地观光线路。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景点配套设施建设,开发具有民族和地区特色的旅游产品,2004年旅游总收入力争达到120亿元,增长25%以上。

    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争取国内外大型金融企业和企业集团在我区建立分支机构。积极发展地方性金融组织,做好赤峰、乌海、鄂尔多斯组建城市商业银行的前期工作,推动建立农村信用联社和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大力发展房地产二级市场、物业管理、劳务市场、家政服务、社区服务,进一步深化市政公共服务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快推进城市道路、供水、排水、供热、供气、公共交通、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市政公共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努力扩大居民消费。在经济发展、效益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鼓励和引导消费的政策措施,清理买房、购车等消费环节的不合理收费,扩大住宅、汽车、助学等领域消费信贷规模。加强城乡市场体系建设,拓宽消费品进入农村牧区市场的渠道。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四)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投资规模

    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社会投资领域,力争非国有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5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要密切与金融部门合作,做好项目推荐工作,扩大银行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企业的贷款规模。继续加强对企业股票上市和债券发行的协调服务,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提高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重。要继续积极争取国债投资,发挥国债资金对投资的导向和带动作用。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1 500亿元以上。

    加强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工业投资达到700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45%2004年要抓好246个工业重点项目,确保50个建成投产。突出抓好国家推出的食品专项、“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高技术产业化示范等重点产业和领域的项目建设。要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发挥东部地区产业优势,抓好自治区重点工业项目中东部地区的73个项目。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全年力争退耕还林(草)600万亩以上,退牧还草5 000万亩以上。加强黄河、嫩江等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堤防建设,继续加快尼尔基、绰勒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抓好毕拉河枢纽、红吉水库等一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河套灌区节水改造、牧区水利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农田和饲草料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00万亩。开展水资源勘查,研究制定水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

    加快国道110线高速公路、国家西部干线内蒙古段一级公路、县际公路和乡村道路建设,新开工建设国道208线白音查干经集宁至丰镇、省道103线呼市至东胜高速公路、国道301线海拉尔至满洲里、国道208线二连浩特至赛汗塔拉一级公路和部分盟市一级公路连接线,2004年要建成高速公路215公里,一级公路800公里,县际公路3 000公里,建成500个村的通公路工程。加快建设桑蓝铁路、呼准铁路,做好集张铁路、霍林河至白城、准格尔至神木等铁路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成满洲里机场,力争开工建设鄂尔多斯、阿尔山、二连机场,迁建赤峰机场。抓好10个城市供水管网改造、13个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和35个县城供水国债续建项目,新开工建设呼市水资源综合整治等一批城建项目。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增加前期投入,搞好项目储备,积极策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当地经济带动强的大项目,充实项目库。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继续实行重点投资项目月报制度。进一步加强项目稽查,推行项目后评估制度,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后的运营情况进行跟踪评估。

    (五)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继续加强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建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一批重点科研项目。支持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切实加大对农村牧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牧区教育基础设施,推行农村牧区义务教育以旗县管理为主的体制。继续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二期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和扶贫助学工程,巩固“两基”达标成果,力争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旗县为单位人口覆盖率达到75%。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扩大优质高中招生规模,推动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积极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2004年区内普通高校计划招生7万人,比上年增长16.7%

    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快速反应处理能力,争取国家专项投资建设自治区、盟市、旗县的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和传染病院(区)项目。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农村牧区医疗救助制度。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按照建设文化大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争取国家投资,改造36个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加快实施“西新工程”和“农村牧区电影放映工程”。开工建设乌兰恰特大剧院,做好内蒙古博物馆改造等一批重点文化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解决已通电800个村(嘎查)的通广播电视问题。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实现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加强环境整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加快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加大黄河、西辽河、嫩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

    (六)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强化服务措施,改善就业环境。加快择业观念的转变,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有就业需求人员的创业活动。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服务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扩大就业空间。努力开发公共就业岗位,建立健全困难群体就业和再就业援助制度。加强职业介绍和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要统筹做好全社会的就业工作,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进程,2004年新增城镇就业和再就业人员力争达到25万人,比上年增加3万人。

    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加大对困难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力度,妥善解决城市困难家庭在医疗、住房、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七)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规模,针对国家调整出口退税率,研究制定我区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口岸优势,加快发展边境贸易。

    加快满洲里、二连等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满洲里互市贸易区、木材加工区的功能,巩固对俄罗斯蔬菜等农副产品出口绿色通道,开通对蒙古国蔬菜出口绿色通道。继续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包钢与蒙古国合作开发巴尔盖铁矿和土牧尔台铁矿、神华集团与蒙古国开发塔温陶勒盖煤矿等跨国合作项目,努力拓宽合作领域。

    要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拓展招商领域,提高招商引资的档次和水平,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以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和优势企业到我区投资为重点,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经济发展。2004年要确保引进区外(国内)资金到位480亿元以上,增长20%;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到位4亿美元,增长20%

    要继续深入开展“大力解放思想、优化开放环境”的教育。抓紧制定和完善我区招商引资政策,用足用好西部大开发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强化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功能,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健全信用制度,继续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建立健全投资环境评价监督体系。

    (八)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加快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抓紧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推进国有资产有序退出。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推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

    巩固和完善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落实好对种粮农户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清理和收回不合理占地。   

    进一步完善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建立健全价格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做好厂网分开后上网电价和输配电价改革的前期工作,扩大城乡同网同价覆盖面,制定峰谷电价实施方案。开展农业用水终端水价试点,扩大阶梯式水价实施范围。制定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扩大价格收费公示范围,开展涉农、就业、教育等收费专项检查。   

    认真贯彻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精神,研究制定自治区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实施办法和自治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地方性配套文件。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转变职能,强化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垄断行业、财税、文化、事业单位和农村信用社等领域改革的精神,适时研究制定我区的实施办法。

    各位代表,当前我区经济已步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也进一步加快。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党委的各项部署,珍惜来势,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