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4卷  /  科教文卫体

2004卷

  • 社会科学
  •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李 

    党委副书记

    副书记:马俊秀(女)

    副院长:宝力格(蒙古族)

     

    马永真(回  族)

    胡匡敬

    纪委书记:包桂花(女 蒙古族)

     

    【概况】2003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下设有历史、蒙古语言文字、文学、经济、牧区经济、哲学、社会学、民族、科学社会主义、法学、草原文化(临时机构)11个研究所,科研实体蒙古语信息研发中心及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呼伦贝尔经济文化研究所、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兴安盟自然资源研究所(挂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牌子,编制等属地方管理),图书信息中心和《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社,职能处室7个,是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一定声誉和影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的地方社会科学院。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有在职工作人员178名,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1人,专业人员中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5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21人;全院离退休人员121人,其中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3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30人、中级专业技术资格18人。

     

    【主要研究成果】是年出版或发表并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和良好社会效益的学术著作(论文)有:《2003~2004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蒙古族宗教思想史》、《蒙古族文化研究丛书哲学》、《世界经济年鉴2003(蒙古部分)》、《世界知识名词选编(国民经济部)》、《内蒙古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游牧蒙古人的生态文化》、《蒙古语词的多义研究》、《蒙古语助词研究》、《弘扬草原文化、开发文化产业》、《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研究》、《西部大开发与我区的民族区域自治法》、《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研究》、《美洲印第安人与中国北方民族文化对比研究》、《办公软件应用(蒙古文平台)试题汇编》、《蒙古族丧葬文化》、《用人种语言学的方法探析民间口语、惯语、术语》等。

     

    【对外学术交流】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是以蒙古学、经济学、民族学和法学为研究重点的科研单位,以拥有众多知名学者和馆藏珍贵的蒙古历史文献而闻名于国内外。建院20多年来,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共接待来访外宾290多人次,团组180多批次,其中包括来自美、英、法、德、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土耳其、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日本等23个国家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在蒙古学、经济学、民族学、法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加强与国外学术界的交往与合作。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先后派出专家学者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87人次,接收来自美、意大利、法、日本、韩等国来院研修学者8人次,扩大该院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

     

    【申报《LINUX中国多民族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及产业化》课题获得国家863高技术引导项目立项】该课题是国家863高科技计划信息技术领域第一个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高技术重点课题。课题基于国内主流LINUX操作系统,研究开发国家主要几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关键技术,开发实现支持和兼容国家多民族文字的、具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放式的符合国际/国家标准的中国第一个LINUX多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基础通用平台,并基于此平台开发适合国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多语言并用,即多语言电子政务、多语言远程教育、多语言电子商务系列通用应用软件(套件),以及多语言并存公共应用和多语言工具。课题预期成果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少数民族信息化关键技术,成果各项指标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将全面实现国家西部少数民族信息化。

     

    【《内蒙古盟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差距分析》引起自治区领导重视】2003年7月6日,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同志对《领导参阅》2003年第14期所刊登的社科院经济所高风副研究员的文章《内蒙古盟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差距分析》做出重要批示:这个材料很好,最好有2002年的综合数据。这一批示再次显示出自治区领导对社会科学院科研工作的肯定和对《领导参阅》的关注。《领导参阅》自发行以来,在全院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曾多次得到储波、陈光林、张国民、郝益东等自治区领导的重要批示。这既扩大社科院的影响,为自治区领导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同时也为社科院科研人员提供展示自身素质、扩大成果宣传的好舞台。

     

    【日本开发援助研究所所长丹吴圭一访问社科院】8月21日,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原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现开发援助研究所所长丹吴圭一先生与社科院有关学者就劳动经济方面的情况包括失业状况及相关政策等问题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

     

    【对外学术交流工作经验报告会】9月18日下午,社会科学院科组处组织召开对外学术交流工作经验报告会,研究员乔吉、研究员包力高、教授施文正、副研究员白兰、副研究员分别就蒙古文献、蒙古语言文字、法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对社科院建院以来各自有关地对外学术交流工作情况进行回顾,对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对外学术交流工作提出的许多好的思路与建议。会议的召开,对在总结建院以来社科院对外学术交流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查找对外学术交流工作的不足及制约因素、面对新形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地对外交流原则,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交流质量,使对外学术交流工作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具有积极的意义。会议由科组处副处长乌恩特主持,院党委副书记马俊秀作总结讲话。

     

    【处所级领导班子聘任工作】10月10日,院处所级领导班子任期考核暨聘任工作动员大会在院学术报告厅召开,院党委成员宝力格、牛森、马永真、胡匡敬、包桂花以及全院职工140余人参加会议,院党委副书记马俊秀主持会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院党委书记李冰作了动员讲话。李冰在讲话中,以考核聘任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原则、目标、组织领导和具体要求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述和动员。院党委副书记马俊秀宣读《内蒙古社科院处所级领导班子任期考核暨聘任工作实施方案》,就整个考核聘任工作和具体操作程序进行专门部署和解释。动员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新一轮聘任工作的全面推开,对于圆满完成任期考核工作以及社科院工作的整体向前推进将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草原文明与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学术研讨会】11月7日,社科院召开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首届草原文化与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学术研讨会。2003年院重点课题草原文明研究总负责人马永真副院长主持研讨会。副院长胡匡敬、宝力格到会。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的有关领导以及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及新闻媒体也派人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围绕2002年12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设立的院重点课题草原文明研究展开的。社科院共有8名学者参与此项课题研究。并在研讨会作重点发言,其研究成果主要涉及草原文明的生态基础及其内涵、特征与意义;弘扬多民族特色的草原文明,推进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匈奴族在游牧文明发展史上的先驱者作用;鄂尔多斯地区游牧民族手工业问题;文化大区建设中的文学艺术优势;草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论草原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与会者认为,从理论上研究草原文明与内蒙古文化大区建设,应以十六大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结合内蒙古地区的历史和现实,关注内蒙古草原的地区特色、多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等问题。建设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就是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中,在内蒙古建设适应地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最后,马永真副院长作了总结性讲话。

     

    【表彰2001~2002年度优秀科研成果】社科院于2003年12月30日作出决定,对获得内蒙古社会科学院2001~2002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的17项科研成果奖进行表彰并颁发资金。院党委号召全院科研人员要以获奖者为榜样,以三服务一贡献为己任,以更加勤奋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努力实施学院的精品战略,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奉献更多的精品佳作。同时,希望受表彰人员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推动学院科研工作上新台阶。获奖名单如下:

    优秀著作奖一等奖:奇斯钦 《鄂尔多斯土语研究》;二等奖:蓝皮书课题组《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蓝皮书》、双福 《〈蒙古秘史〉还原及研究》。

    优秀论文奖一等奖:李长贵、晓克 《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在内蒙古地区领导地位的形成》;二等奖:葛根高娃《蒙古族生态文化的物质层面解读》、乌冉《草原题材小说中的生态专题散论》;牛森《强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宣传教育》;陶克陶巴雅尔《佛教宇宙结构研究—人类起源论》;刘蒙林《明代女真族与汉族经济交往概述》;白兰《以鄂伦春族的发展看我国民族政策的取向》。

    优秀研究报告奖一等奖:阿岩《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二等奖:图雅《牧区牧户生产生活现状及增收政策》;李长贵、姜月忠等《实施西部大开发内蒙古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特别奖(等同于优秀论文一等奖)苏雅拉图  《蒙古文整词编码研究》。

    课题研究奖MIT研发中心课题组《蒙古文整词生成与智能化输入方法及技术研究》。

    青年优秀成果奖(等同于优秀论文二等奖)焦志强《内蒙古与俄罗斯商品贸易发展分析》。

     

    26项科研成果在自治区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奖】

    荣誉奖荣·苏赫、赵永铣等著作《蒙古族文学》。

    二等奖乌恩,著作,《蒙古族传统美德》;乌云巴图,著作,《蒙古族传统文化论》;,著作,《格斯尔》全书(第一卷);王关区,著作,《西部大开发与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毅松,论文,《达斡尔族民俗在现代的承传与变化》;敖仁其,论文,《对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再认识》;陈红艳,调查报告,《内蒙古高级专门人才心态调查与分析》。

    三等奖莎日娜,著作,《文化变迁与蒙古小说艺术》;吉木斯,著作,《中国蒙古学研究概论》;牧仁,译著,《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骑兵史》;《蓝皮书》课题组,著作,《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蓝皮书》(2003~2003年);陈布和、达·巴特尔,著作,《汉蒙新词词典》;刘蒙林,论文,《绥远城八旗蒙古初探》;白兰,论文,《从鄂伦春民族的发展看我国民族政策的调整取问》;冯军胜,论文,《中国岩画中的的运用等系列论文》;阿尔泰,论文,《心理咨询业发展浅析》;于光军,论文,《农村交错带优先发展战略研究初论》;特立更、敖仁其,论文,《游牧文明与草原畜牧业》;奇斯钦,论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青年奖胡日查、长命,著作,《科尔沁蒙古史略》;陈红宇,论文,《西部大开发与西部民族教育》;铁军,论文,《人性的审美观照—阿勇嘎小说创作》;焦志强,论文,《内蒙古与俄罗斯商品贸易分析》;毕力格吉夫、天莹,论文,《内蒙古荒漠化防治与减灾》;图雅,调研报告《牧区牧户生产生活现状及增收对策》。

     

    【奇·斯钦的学术专著荣获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八届入选作品奖】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所副研究员奇·斯钦编著的《规范蒙古语单词拼写形式的政策依据和理论依据》一书是与全区统一使用的《蒙文正字法词典》配套出版的专著,于2003年12月获得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八届入选作品奖。

    (乌恩特)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社会科学
  •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李 

    党委副书记

    副书记:马俊秀(女)

    副院长:宝力格(蒙古族)

     

    马永真(回  族)

    胡匡敬

    纪委书记:包桂花(女 蒙古族)

     

    【概况】2003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下设有历史、蒙古语言文字、文学、经济、牧区经济、哲学、社会学、民族、科学社会主义、法学、草原文化(临时机构)11个研究所,科研实体蒙古语信息研发中心及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呼伦贝尔经济文化研究所、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兴安盟自然资源研究所(挂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牌子,编制等属地方管理),图书信息中心和《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社,职能处室7个,是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一定声誉和影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的地方社会科学院。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有在职工作人员178名,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1人,专业人员中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5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21人;全院离退休人员121人,其中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3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30人、中级专业技术资格18人。

     

    【主要研究成果】是年出版或发表并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和良好社会效益的学术著作(论文)有:《2003~2004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蒙古族宗教思想史》、《蒙古族文化研究丛书哲学》、《世界经济年鉴2003(蒙古部分)》、《世界知识名词选编(国民经济部)》、《内蒙古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游牧蒙古人的生态文化》、《蒙古语词的多义研究》、《蒙古语助词研究》、《弘扬草原文化、开发文化产业》、《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研究》、《西部大开发与我区的民族区域自治法》、《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研究》、《美洲印第安人与中国北方民族文化对比研究》、《办公软件应用(蒙古文平台)试题汇编》、《蒙古族丧葬文化》、《用人种语言学的方法探析民间口语、惯语、术语》等。

     

    【对外学术交流】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是以蒙古学、经济学、民族学和法学为研究重点的科研单位,以拥有众多知名学者和馆藏珍贵的蒙古历史文献而闻名于国内外。建院20多年来,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共接待来访外宾290多人次,团组180多批次,其中包括来自美、英、法、德、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土耳其、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日本等23个国家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在蒙古学、经济学、民族学、法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加强与国外学术界的交往与合作。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先后派出专家学者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87人次,接收来自美、意大利、法、日本、韩等国来院研修学者8人次,扩大该院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

     

    【申报《LINUX中国多民族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及产业化》课题获得国家863高技术引导项目立项】该课题是国家863高科技计划信息技术领域第一个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高技术重点课题。课题基于国内主流LINUX操作系统,研究开发国家主要几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关键技术,开发实现支持和兼容国家多民族文字的、具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开放式的符合国际/国家标准的中国第一个LINUX多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基础通用平台,并基于此平台开发适合国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多语言并用,即多语言电子政务、多语言远程教育、多语言电子商务系列通用应用软件(套件),以及多语言并存公共应用和多语言工具。课题预期成果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少数民族信息化关键技术,成果各项指标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将全面实现国家西部少数民族信息化。

     

    【《内蒙古盟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差距分析》引起自治区领导重视】2003年7月6日,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同志对《领导参阅》2003年第14期所刊登的社科院经济所高风副研究员的文章《内蒙古盟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差距分析》做出重要批示:这个材料很好,最好有2002年的综合数据。这一批示再次显示出自治区领导对社会科学院科研工作的肯定和对《领导参阅》的关注。《领导参阅》自发行以来,在全院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曾多次得到储波、陈光林、张国民、郝益东等自治区领导的重要批示。这既扩大社科院的影响,为自治区领导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同时也为社科院科研人员提供展示自身素质、扩大成果宣传的好舞台。

     

    【日本开发援助研究所所长丹吴圭一访问社科院】8月21日,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原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现开发援助研究所所长丹吴圭一先生与社科院有关学者就劳动经济方面的情况包括失业状况及相关政策等问题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

     

    【对外学术交流工作经验报告会】9月18日下午,社会科学院科组处组织召开对外学术交流工作经验报告会,研究员乔吉、研究员包力高、教授施文正、副研究员白兰、副研究员分别就蒙古文献、蒙古语言文字、法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对社科院建院以来各自有关地对外学术交流工作情况进行回顾,对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对外学术交流工作提出的许多好的思路与建议。会议的召开,对在总结建院以来社科院对外学术交流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查找对外学术交流工作的不足及制约因素、面对新形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地对外交流原则,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交流质量,使对外学术交流工作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具有积极的意义。会议由科组处副处长乌恩特主持,院党委副书记马俊秀作总结讲话。

     

    【处所级领导班子聘任工作】10月10日,院处所级领导班子任期考核暨聘任工作动员大会在院学术报告厅召开,院党委成员宝力格、牛森、马永真、胡匡敬、包桂花以及全院职工140余人参加会议,院党委副书记马俊秀主持会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院党委书记李冰作了动员讲话。李冰在讲话中,以考核聘任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原则、目标、组织领导和具体要求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述和动员。院党委副书记马俊秀宣读《内蒙古社科院处所级领导班子任期考核暨聘任工作实施方案》,就整个考核聘任工作和具体操作程序进行专门部署和解释。动员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新一轮聘任工作的全面推开,对于圆满完成任期考核工作以及社科院工作的整体向前推进将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草原文明与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学术研讨会】11月7日,社科院召开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首届草原文化与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学术研讨会。2003年院重点课题草原文明研究总负责人马永真副院长主持研讨会。副院长胡匡敬、宝力格到会。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的有关领导以及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及新闻媒体也派人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围绕2002年12月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设立的院重点课题草原文明研究展开的。社科院共有8名学者参与此项课题研究。并在研讨会作重点发言,其研究成果主要涉及草原文明的生态基础及其内涵、特征与意义;弘扬多民族特色的草原文明,推进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匈奴族在游牧文明发展史上的先驱者作用;鄂尔多斯地区游牧民族手工业问题;文化大区建设中的文学艺术优势;草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论草原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与会者认为,从理论上研究草原文明与内蒙古文化大区建设,应以十六大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结合内蒙古地区的历史和现实,关注内蒙古草原的地区特色、多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等问题。建设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就是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中,在内蒙古建设适应地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最后,马永真副院长作了总结性讲话。

     

    【表彰2001~2002年度优秀科研成果】社科院于2003年12月30日作出决定,对获得内蒙古社会科学院2001~2002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的17项科研成果奖进行表彰并颁发资金。院党委号召全院科研人员要以获奖者为榜样,以三服务一贡献为己任,以更加勤奋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努力实施学院的精品战略,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奉献更多的精品佳作。同时,希望受表彰人员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推动学院科研工作上新台阶。获奖名单如下:

    优秀著作奖一等奖:奇斯钦 《鄂尔多斯土语研究》;二等奖:蓝皮书课题组《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蓝皮书》、双福 《〈蒙古秘史〉还原及研究》。

    优秀论文奖一等奖:李长贵、晓克 《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在内蒙古地区领导地位的形成》;二等奖:葛根高娃《蒙古族生态文化的物质层面解读》、乌冉《草原题材小说中的生态专题散论》;牛森《强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宣传教育》;陶克陶巴雅尔《佛教宇宙结构研究—人类起源论》;刘蒙林《明代女真族与汉族经济交往概述》;白兰《以鄂伦春族的发展看我国民族政策的取向》。

    优秀研究报告奖一等奖:阿岩《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二等奖:图雅《牧区牧户生产生活现状及增收政策》;李长贵、姜月忠等《实施西部大开发内蒙古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特别奖(等同于优秀论文一等奖)苏雅拉图  《蒙古文整词编码研究》。

    课题研究奖MIT研发中心课题组《蒙古文整词生成与智能化输入方法及技术研究》。

    青年优秀成果奖(等同于优秀论文二等奖)焦志强《内蒙古与俄罗斯商品贸易发展分析》。

     

    26项科研成果在自治区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奖】

    荣誉奖荣·苏赫、赵永铣等著作《蒙古族文学》。

    二等奖乌恩,著作,《蒙古族传统美德》;乌云巴图,著作,《蒙古族传统文化论》;,著作,《格斯尔》全书(第一卷);王关区,著作,《西部大开发与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毅松,论文,《达斡尔族民俗在现代的承传与变化》;敖仁其,论文,《对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再认识》;陈红艳,调查报告,《内蒙古高级专门人才心态调查与分析》。

    三等奖莎日娜,著作,《文化变迁与蒙古小说艺术》;吉木斯,著作,《中国蒙古学研究概论》;牧仁,译著,《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骑兵史》;《蓝皮书》课题组,著作,《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蓝皮书》(2003~2003年);陈布和、达·巴特尔,著作,《汉蒙新词词典》;刘蒙林,论文,《绥远城八旗蒙古初探》;白兰,论文,《从鄂伦春民族的发展看我国民族政策的调整取问》;冯军胜,论文,《中国岩画中的的运用等系列论文》;阿尔泰,论文,《心理咨询业发展浅析》;于光军,论文,《农村交错带优先发展战略研究初论》;特立更、敖仁其,论文,《游牧文明与草原畜牧业》;奇斯钦,论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青年奖胡日查、长命,著作,《科尔沁蒙古史略》;陈红宇,论文,《西部大开发与西部民族教育》;铁军,论文,《人性的审美观照—阿勇嘎小说创作》;焦志强,论文,《内蒙古与俄罗斯商品贸易分析》;毕力格吉夫、天莹,论文,《内蒙古荒漠化防治与减灾》;图雅,调研报告《牧区牧户生产生活现状及增收对策》。

     

    【奇·斯钦的学术专著荣获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八届入选作品奖】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所副研究员奇·斯钦编著的《规范蒙古语单词拼写形式的政策依据和理论依据》一书是与全区统一使用的《蒙文正字法词典》配套出版的专著,于2003年12月获得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八届入选作品奖。

    (乌恩特)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