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4卷  /  盟市旗县

2004卷

  • 赤峰市
  • 【党政军领导名录】

     

      记:罗啸天

    副书记:呼尔查 (蒙古族4月离任)

    杭桂林(蒙古族4月任职)

    ***

     

    高溥泽

    斯日古楞(蒙古族6月任职)

      委:王  波(副市长)

    张国华(组织部长)

    杨宝忠(政法委书记)

    钱荣旭(统战部长)

    朱景田(市委秘书长)

    句建奇(军分区政委)

    马爱国(副市长)

     

      任:照那斯图(蒙古族)

    副主任:敖日泽(蒙古族)          

      慧(女)

      来(蒙古族)

    宝敬群(女蒙古族)

    刘廷赞

    许兆峰

     

      长:呼尔查(蒙古族4月离任)

    杭桂林(蒙古族 4月代理)

    副市长:王 

      勇(11月离任)

    史青晓(11月离任)

    麻树昌

    杨百瑾(女6月离任)

      那(蒙古族)

    李雪波(女)

    姚云峰(蒙古族)

    白玉刚(蒙古族)

    李学玉(11月任职)

    张利平(11月任职)

    马爱国(12月任职)

    李春光(12月任职)

     

      席:张立华(满族)

    副主席:布  和(蒙古族)

     

    哈斯巴根(蒙古族)

     

    呼格吉图(蒙古族)

    郑喜春

    郭丽虹(女)

    林澄宇

    纪检委

      记:高溥泽

    政法委

      记:杨宝忠

     

      长:张  智(蒙古族)

    检察院

    检察长:徐瑞祥

    军分区

    司令员:张  忠(大校)

      委:句建奇(大校)

     

    【概况】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3省区交汇处,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7.3万。赤峰地处东北与华北经济区的结合部,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很容易接受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等几个中心城市的辐射。现有耕地93.33多万公顷,草原580多万公顷,有林面积233.33多万公顷,农牧业正常年景生产粮食25亿公斤,牲畜存栏900万头只以上。工业初步形成食品、矿业、能源、医药四个主导产业,2003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2.04亿元。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贵重金属、有色金属储量较大。草原、沙漠、冰臼、石林、温泉等自然资源和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人文资源富集,旅游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赤峰先后荣获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地区等称号。

    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40亿,达到242.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0%,是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64亿元,增长18.2%;第二产业增加值89.76亿元,增长29.2%;第三产业增加值89.08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继续得到优化,二、三产业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贡献率来看,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19.0%中,第二产业贡献7.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6.99个百分点,分别高于第一产业2.052.01个百分点;从总量来看,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7.0%36.8%,分别高出第一产业10.810.6个百分点;从增速来看,第二产业达29.2%,居三次产业之首,其中建筑业同比增长57.9%,成为推动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宏观经济效益明显增长,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 315元,比上年增长18.5%。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2 122元,比上年增长16.0%。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5%,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农村牧区上涨2.7%。食品价格上涨2.6%,其中:粮食下降2.2%,肉禽及制品、菜类价格分别上涨0.7%28.5%;烟酒及用品、衣着价格分别下降1.0%0.8%;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交通通信价格分别下降0.1%1.0%;娱乐教育文化价格上涨12.2%;居住价格上涨1.5%;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0.2%;服务价格上涨10.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4%。末全市从业人员200.04万人,增加5.11万人,其中:城镇在岗职工30.90万人,城镇私营和个体劳动者11.33万人,乡村劳动力157.50万人,增加7.76万人。有1070名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市城镇新增登记失业人数2.93万人,登记失业率4.0%。政收入完成17.86亿元,增长2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03亿元,同比增长31.7%;地方财政支出47.12亿元,同比增长24.4%

     

    【农牧业】2003年赤峰市粮食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92.4万公顷,减少2.87万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3.0%。其中:粮食作物70.33万公顷,下降10.1%;经济作物13.13万公顷,增长27.1%;饲料作物8.93万公顷,增长33.5%。粮食产量24.29亿公斤,同比减产10.1%,其中:谷物产量21.77亿公斤,减产11.6%;豆类产量1.295亿公斤,减产9.1%;薯类(折粮)产量1.225亿公斤,增长26.3%。经济作物大幅增长,油料产量0.65亿公斤,同比增长28.7%;烟叶产量0.15亿公斤,增长66.7%;蔬菜产量12.135亿公斤,增长71.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种植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粮、经、饲比例由上年的82117调整为2003年的761410,粮食作物比例下降6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所占比例分别提高3个百分点。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9.6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5%;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34.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1%;每公顷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2.5千瓦,增长8.7%。总量指标看,2003年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977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05万头只,增长12.1%。从效益指标看,牲畜总增数量比上年同期增加36万头只,增长12.5%,总增率提高2.6个百分点。能繁殖母畜存栏达430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74万头只,增长20.7%;繁殖率达97.4%,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仔畜成活率达97.1%,提高0.9个百分点;成幼畜死亡率为1.4%,下降0.1个百分点;良种及改良种率达到86.4%,提高6.5个百分点。年末,畜禽产品产量增幅显著。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14.40万公顷,增长35.5%。全年水产品产量8 078吨,比上年增长5.6%

     

    【工业建筑业】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2.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0.4%,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32.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工业完成增加值21.16亿元,同比增长18.2%,小型工业完成增加值11.50亿元,增长40.4%;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2.77亿元,增长18.1%,其它类型企业完成9.89亿元,增长44.4%;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4.00亿元,增长22.7%,重工业完成18.66亿元,增长30.5%;按隶属关系分,中区直企业完成增加值6.40亿元,增长15.2%,市直地方企业完成8.65亿元,增长11.6%,旗县区工业完成17.61亿元,增长37.3%。重工业、小型工业企业、其它类型企业、旗县区企业增速明显快于轻工业、大中型工业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中区直、市直企业,是推动本市工业高速增长的中坚力量。原煤1 362.54万吨,增长13.1%;发电量93.04亿千瓦时,增长13.1%;供电量35.11亿千瓦时,增长13.1%;糖5.89万吨,增长27.8%;中成药0.11万吨,增长4.2%;饲料36.20万吨,增长19.8%;啤酒12.59万吨,增长3.3%;食用植物油1.48万吨,增长37.7%;鲜、冻畜肉6.02万吨,增长36.6%;十种有色金属7.52万吨,增长30.8%。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89.22%,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增长0.280.21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提高3 767/人,流动资金周转率提高0.06次,资产负债率下降2.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9.13%,同比提高1.12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良好。同时,由于企业改制步伐加快,内部结构得到优化,生产成本降低,生产利润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0.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利润总额实现2.84亿元,增长29.0%,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14亿元,比上年减亏19.5%,亏损企业减少24个,亏损面下降也13.8个百分点。建筑业全年完成增加值27.36亿元,比上年增长57.9%

     

    【固定资产投资】是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8%。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71.36亿元,增长81.3%;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5.65亿元,增长3.46倍;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14亿元,增长10.4%;其它投资完成3.69亿元,增长91.1%。地方单位投资有较大幅度增长,完成投资93.17亿元,增长95.8%。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明显增加,在定期统计的96.84亿元投资中(不含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74亿元,比上年增长38.5%;交通运输邮电投资25.43亿元,增长37.5%;水利管理投资2.18亿元,增长68.2%;社会服务业投资11.96亿元,增长5.01倍;教育、文艺和广播电影电视业投资3.23亿元,增长55.3%;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2.52亿元,增长191.2%。全年新增固定资产7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6%。其中新建公路500公里;改建公路658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272米;扩建城市道路107公里,116.10万平方米。

     

    【交通 邮电】运输承运能力进一步加强。2003年,全市公路货运量6 720万吨,货物周转量31.55亿吨公里,公路客运量2 590万人,客运周转量14.62亿人公里。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39亿元,增长34.8%。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达51万门,比上年增长3.0%,程控电话比重为100%。市内电话用户达到46万户,增长9.5%,其中住宅电话38万户,增长7.6%。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所占比重为55.8%。新的业务不断发展,移动电话用户达52.51万户,增长32.2%

     

    【旅游业】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旅游收入5.78亿元,增长30.8%

     

    【国内贸易】是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8.00亿元,同比增长13.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市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9.21亿元,增长13.5%;县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54亿元,增长12.8%;县以下实现22.25亿元,增长12.2%。餐饮业也保持较快发展势头,销售额达10.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71.66亿元,增长1.6%

     

    【对外经济】全年外贸出口总额实现10 735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8%,其中自营出口企业完成8 803万美元,增长41.5%;三资企业出口1 932万美元,增长27.5%。全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 063.6万美元,同比增长32.7%

     

    【金融保险业】金融机构存贷增加。2003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15.51亿元,比年初增长20.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0.96亿元,增长16.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6.74亿元,比年初增长6.0%。年财产保险金额306.11亿元,比上年增长74.6%;保费收入10 527万元,比上年增长2.3%;已决赔款金额4 673万元,比上年下降32.8%。年末人寿险承保人数121万人,比上年增加34万人,保费收入38 365万元,比上年增长77.9%,赔款5 760万元,同比下降21.6%

     

    【赤峰市第一所大学成立】710日,赤峰学院挂牌成立,本市第一所本科大学诞生。赤峰学院是由赤峰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赤峰教育学院、内蒙古电视大学赤峰分校三所专科层次的学校合并,同时并入赤峰卫校、内蒙古幼儿师范学校的部分资源组建的一所多学科、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院占地面积833.6亩,建筑面积16.98万平方米,拥有800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 860.1万元。2003年,首批开设汉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体育教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8个本科专业。到2006年,根据科教兴区和西部大开发以及赤峰市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战略,将开设环保类、医学类、工程类学科专业,本科专业的总数将达到25个。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2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85人,讲师155人,具有博士、硕士以及同等学力者141人;自治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享受国家级政府津贴和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的13人。学院建有实验中心、计算机中心及多媒体教学、语音教室、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科研设施。图书馆藏书达49.2万册,电子图书30万片,是赤峰地区最大的图书馆,馆内收藏有《四库全书》、《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十通》、《大藏经》等珍贵文献。学院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有关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

     

    【灾害】8161858分,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和巴林左旗交界处发生里氏5.9级强烈地震。极震区位于巴林左旗白音沟乡、白音敖包乡和阿鲁科尔沁旗先锋乡、乌兰哈达乡等地。截至8248时,震区共发生余震117次,其中4级以上余震4次,最大余震4.7级。这次地震,地质背景复杂,震源较浅,破坏性大,震区大部分建筑没有地震设防,损失严重。地震共造成阿旗、左旗、右旗、翁旗、林西县等5个旗县的73个苏木乡镇、620个嘎查村受灾。因震死亡4人,重伤60人,轻伤1 000余人。由于房屋倒塌和严重破坏,有4.7万户、16.4万人在室外避难。灾区学校、医院等设施损坏严重,道路、桥梁、供电、供水、粮库、通讯等基础设施破坏较大。这次地震给本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49亿元。地震发生后,赤峰市委、市政府在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援助的同时,大力组织当地干部群众抗震救灾、生产自救,灾民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灾区已新建主房1.17万间、附房1.7万间,维修加固主房14.65万间、附房2.94万间;建设移民新村2个,搬迁180户;新建校舍10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16万平方米。

     

    【建市20周年】1010日,赤峰市隆重召开庆祝建市20周年大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赤峰军分区领导,各旗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市直各部门及中区直驻赤有关人员,共计1 000多人出席大会。大会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杭桂林主持,市委书记罗啸天发表重要讲话。罗啸天在讲话中总结了撤盟建市2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并就全市工作提出了几项基本要求。庆祝大会结束后,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贫困乡第一所现代化学校】1123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包特建成赤峰市贫困乡第一所现代化学校。在赤峰市10个贫困旗县区乡级学校里创了数个第一。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建成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班班通自来水,班班通闭路电视,能进行录像教学。共设28个班,其中小学18个班、中学10个班,在校生1 200人,教职工96人。学校占地9.6公顷,人均占地80多平方米。学校的5.5公顷果园、0.7公顷菜地,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基地。

     

    【赤峰二十年】1125日,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接收自治区境内铁路系统教育医疗机构的意见》精神,通辽铁路分局将赤峰市辖区内的赤峰铁路医院、赤峰铁路中学、赤峰铁路第一小学、第三小学、赤峰铁路生活段幼儿园移交赤峰市政府管理。

    由赤峰市人民政府主办,赤峰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2003·赤峰年鉴特刊—《赤峰二十年》出版发行。《赤峰二十年》是为纪念赤峰撤盟建市二十周年而编写的一部大型资料性书籍。全书系统地总结和记述了1983年至2003年二十年间,赤峰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历史经验,宣传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展示了各条战线的风采。《赤峰二十年》作为2003年赤峰年鉴特刊,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以往有很大改进与创新,采用国际标准的大16开本,平脊精装,内文首次采用四色印刷,对框架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精选图片,增加图表,装帧设计新颖、时尚。《赤峰二十年》设总述、20年大事要闻等22个部类。全书设分目116个,条目597个,800余幅彩色图片,共计140万字,是历届出版的年鉴中收集信息最多、字数最多、内容较全的一部年鉴。该书的出版发行,将为各级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赤峰提供翔实的资料,为广大干部群众工作和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

     

    【《喀喇沁旗志》获奖】由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组织开展的“第二届内蒙古地方志评奖”揭晓,《喀喇沁旗志》荣获一等奖。数十部参评的地方志中,有4部旗县志获一等奖,其中《喀喇沁旗志》排序第一。《喀喇沁旗志》共36卷、170章、557节,彩图110幅,黑白照片106幅,内容上限溯至发端,下限截至1995年末。《喀喇沁旗志》突出了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志书文字精美,文笔流畅,实用价值较高。该志20008月曾获自治区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6月获喀喇沁旗第五届科学进步一等奖。

     

    【信用合作协议签字仪式】814日,赤峰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在赤峰宾馆隆重举行信用合作协议签字仪式。赤峰市政府代市长杭桂林代表市政府,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行长冀忠实代表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信用合作协议》。国家开发银行承诺,从2003年到2007年期间向赤峰市政府提供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额度和需债项评审的额度24.9亿元,主要用于赤峰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全国最大的胚胎基地】114日,克旗建成全国最大胚胎基地 2002年以来,克旗家畜胚胎移植研究推广中心投资150万元从澳大利亚引进萨福克、多赛特种公羊150只,进一步增强了中心肉用种羊繁育的能力。胚胎移植中心的业务范围已经辐射到甘肃、宁夏、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河北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十几个地区的单位和部门,累计移植羊胚胎十万多只,移植牛胚胎三千多头只,成为辐射全国的胚胎移植产业化龙头基地。

     

    【教育 科学技术】全市普通高校1所,招收学生1 640人,在校学生4 458人,毕业生1 376人;中等专业学校6所,招收学生3 032人,在校学生11 308人,毕业生4 088人;全市初中在校学生24.23万,初中入学率97.87%,比上年上升0.57个百分点;小学在校学生33.0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65%,比上年上升0.45个百分点。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2.88%0.12%。全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675人,毕业生1 526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毕业学员11.68万人;成人中小学毕业学生12 196人。中等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也有新发展。全年普通中小学新增校舍25.76万平方米,危房比例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12 298台,增长27.9%;图书766万册,增长2%;电子图书2.23万盘,增长50.7%。年鉴定科技成果62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0项,其中获自治区以上科技进步奖10项。年内签订技术合同19项,合同成交额3 000万元。

     

    【文化】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艺馆、文化馆13个,博物馆8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和差转台346座,其中1 000瓦以上9座。广播混合覆盖率92.4%,电视混合覆盖率83.4%。《赤峰日报》全年出版12 056千印张。

     

    【卫生】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756个,其中医院384个,实有床位1.06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49万人。卫生防疫、地方病、流行病、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不断加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73次,参赛人数3.50万人次,其中体委系统举办15次、参赛人数1.28万人次,全年发展二级运动员8人。

     

    【体育】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中小学在校学生中有62.48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7.52%。全市老年体协组织已发展到3 030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31.92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7.6%,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 气象】2003年,全市共完成110个项目的环评审批,环评执行率100%,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以消灭“黑龙”为目标,努力控制污染源。全市共拆除、治理和加强管理锅炉186台。安装油烟净化装置245家,改用清洁燃料370家,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又改用清洁燃料的265家,全市饮食企业的煤油烟污染问题已得到初步控制;完成赤峰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划分101个水环境功能区,确定六类水质目标。全市共有2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10.84万公顷,占赤峰市国土面积的12.3%;共有生态系统类型18个,野生生物类保护区3个,自然遗迹类4个,其中赛罕乌拉进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成立9个保护区独立机构,建立27个生态示范乡、104个生态示范村,18个生态示范试点乡、35个生态示范试点村,生态示范区总面积达22 48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年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准确,气象预测预报服务效果突出;地面测报错情率仅为万分之二;高空控测6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人工增雨、高炮防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人口 人民生活】2003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8.67‰,人口死亡率为4.07‰,人口自然增长率4.6‰。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03年,全市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6 02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20元,增长11.5%,增幅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实现6 358元,增加665元,增长11.7%。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4 880元,比上年增长4.2%。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 056元,比上年增加209元,增长11.3%。其中农民2 076元,增加213元,增长11.4%;牧民1 829元,增加170元,增长10.2%。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 621元,比上年增长5.9%。年末城镇居民现住房屋人均使用面积18.46平方米,增加0.29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19.39平方米,增加1.22平方米,其中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9.79平方米,增加1.16平方米。牧民人均住房面积14.82平方米,增加1.9平方米。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不同程度增长。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6 417张,收养4 706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持续发展,已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896处。社会救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城乡居民得到国家救济的达9.15万人,妥善安置1 061名退伍军人的生活和就业。年末全市有17.29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99万离退休人员参加离退休费社会统筹,分别比上年增长2.8%4.6%

    (唐玉茹)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赤峰市
  • 【党政军领导名录】

     

      记:罗啸天

    副书记:呼尔查 (蒙古族4月离任)

    杭桂林(蒙古族4月任职)

    ***

     

    高溥泽

    斯日古楞(蒙古族6月任职)

      委:王  波(副市长)

    张国华(组织部长)

    杨宝忠(政法委书记)

    钱荣旭(统战部长)

    朱景田(市委秘书长)

    句建奇(军分区政委)

    马爱国(副市长)

     

      任:照那斯图(蒙古族)

    副主任:敖日泽(蒙古族)          

      慧(女)

      来(蒙古族)

    宝敬群(女蒙古族)

    刘廷赞

    许兆峰

     

      长:呼尔查(蒙古族4月离任)

    杭桂林(蒙古族 4月代理)

    副市长:王 

      勇(11月离任)

    史青晓(11月离任)

    麻树昌

    杨百瑾(女6月离任)

      那(蒙古族)

    李雪波(女)

    姚云峰(蒙古族)

    白玉刚(蒙古族)

    李学玉(11月任职)

    张利平(11月任职)

    马爱国(12月任职)

    李春光(12月任职)

     

      席:张立华(满族)

    副主席:布  和(蒙古族)

     

    哈斯巴根(蒙古族)

     

    呼格吉图(蒙古族)

    郑喜春

    郭丽虹(女)

    林澄宇

    纪检委

      记:高溥泽

    政法委

      记:杨宝忠

     

      长:张  智(蒙古族)

    检察院

    检察长:徐瑞祥

    军分区

    司令员:张  忠(大校)

      委:句建奇(大校)

     

    【概况】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3省区交汇处,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7.3万。赤峰地处东北与华北经济区的结合部,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很容易接受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等几个中心城市的辐射。现有耕地93.33多万公顷,草原580多万公顷,有林面积233.33多万公顷,农牧业正常年景生产粮食25亿公斤,牲畜存栏900万头只以上。工业初步形成食品、矿业、能源、医药四个主导产业,2003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2.04亿元。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贵重金属、有色金属储量较大。草原、沙漠、冰臼、石林、温泉等自然资源和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人文资源富集,旅游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赤峰先后荣获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地区等称号。

    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40亿,达到242.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0%,是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64亿元,增长18.2%;第二产业增加值89.76亿元,增长29.2%;第三产业增加值89.08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继续得到优化,二、三产业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贡献率来看,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19.0%中,第二产业贡献7.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6.99个百分点,分别高于第一产业2.052.01个百分点;从总量来看,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7.0%36.8%,分别高出第一产业10.810.6个百分点;从增速来看,第二产业达29.2%,居三次产业之首,其中建筑业同比增长57.9%,成为推动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宏观经济效益明显增长,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 315元,比上年增长18.5%。全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2 122元,比上年增长16.0%。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5%,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农村牧区上涨2.7%。食品价格上涨2.6%,其中:粮食下降2.2%,肉禽及制品、菜类价格分别上涨0.7%28.5%;烟酒及用品、衣着价格分别下降1.0%0.8%;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交通通信价格分别下降0.1%1.0%;娱乐教育文化价格上涨12.2%;居住价格上涨1.5%;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0.2%;服务价格上涨10.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4%。末全市从业人员200.04万人,增加5.11万人,其中:城镇在岗职工30.90万人,城镇私营和个体劳动者11.33万人,乡村劳动力157.50万人,增加7.76万人。有1070名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市城镇新增登记失业人数2.93万人,登记失业率4.0%。政收入完成17.86亿元,增长2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03亿元,同比增长31.7%;地方财政支出47.12亿元,同比增长24.4%

     

    【农牧业】2003年赤峰市粮食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92.4万公顷,减少2.87万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3.0%。其中:粮食作物70.33万公顷,下降10.1%;经济作物13.13万公顷,增长27.1%;饲料作物8.93万公顷,增长33.5%。粮食产量24.29亿公斤,同比减产10.1%,其中:谷物产量21.77亿公斤,减产11.6%;豆类产量1.295亿公斤,减产9.1%;薯类(折粮)产量1.225亿公斤,增长26.3%。经济作物大幅增长,油料产量0.65亿公斤,同比增长28.7%;烟叶产量0.15亿公斤,增长66.7%;蔬菜产量12.135亿公斤,增长71.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种植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粮、经、饲比例由上年的82117调整为2003年的761410,粮食作物比例下降6个百分点,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所占比例分别提高3个百分点。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9.6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5%;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34.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1%;每公顷耕地拥有农业机械动力2.5千瓦,增长8.7%。总量指标看,2003年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977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05万头只,增长12.1%。从效益指标看,牲畜总增数量比上年同期增加36万头只,增长12.5%,总增率提高2.6个百分点。能繁殖母畜存栏达430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74万头只,增长20.7%;繁殖率达97.4%,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仔畜成活率达97.1%,提高0.9个百分点;成幼畜死亡率为1.4%,下降0.1个百分点;良种及改良种率达到86.4%,提高6.5个百分点。年末,畜禽产品产量增幅显著。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14.40万公顷,增长35.5%。全年水产品产量8 078吨,比上年增长5.6%

     

    【工业建筑业】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2.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0.4%,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32.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工业完成增加值21.16亿元,同比增长18.2%,小型工业完成增加值11.50亿元,增长40.4%;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2.77亿元,增长18.1%,其它类型企业完成9.89亿元,增长44.4%;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4.00亿元,增长22.7%,重工业完成18.66亿元,增长30.5%;按隶属关系分,中区直企业完成增加值6.40亿元,增长15.2%,市直地方企业完成8.65亿元,增长11.6%,旗县区工业完成17.61亿元,增长37.3%。重工业、小型工业企业、其它类型企业、旗县区企业增速明显快于轻工业、大中型工业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中区直、市直企业,是推动本市工业高速增长的中坚力量。原煤1 362.54万吨,增长13.1%;发电量93.04亿千瓦时,增长13.1%;供电量35.11亿千瓦时,增长13.1%;糖5.89万吨,增长27.8%;中成药0.11万吨,增长4.2%;饲料36.20万吨,增长19.8%;啤酒12.59万吨,增长3.3%;食用植物油1.48万吨,增长37.7%;鲜、冻畜肉6.02万吨,增长36.6%;十种有色金属7.52万吨,增长30.8%。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89.22%,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增长0.280.21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提高3 767/人,流动资金周转率提高0.06次,资产负债率下降2.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9.13%,同比提高1.12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良好。同时,由于企业改制步伐加快,内部结构得到优化,生产成本降低,生产利润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0.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利润总额实现2.84亿元,增长29.0%,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14亿元,比上年减亏19.5%,亏损企业减少24个,亏损面下降也13.8个百分点。建筑业全年完成增加值27.36亿元,比上年增长57.9%

     

    【固定资产投资】是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8%。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71.36亿元,增长81.3%;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5.65亿元,增长3.46倍;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14亿元,增长10.4%;其它投资完成3.69亿元,增长91.1%。地方单位投资有较大幅度增长,完成投资93.17亿元,增长95.8%。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明显增加,在定期统计的96.84亿元投资中(不含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74亿元,比上年增长38.5%;交通运输邮电投资25.43亿元,增长37.5%;水利管理投资2.18亿元,增长68.2%;社会服务业投资11.96亿元,增长5.01倍;教育、文艺和广播电影电视业投资3.23亿元,增长55.3%;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2.52亿元,增长191.2%。全年新增固定资产7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6%。其中新建公路500公里;改建公路658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272米;扩建城市道路107公里,116.10万平方米。

     

    【交通 邮电】运输承运能力进一步加强。2003年,全市公路货运量6 720万吨,货物周转量31.55亿吨公里,公路客运量2 590万人,客运周转量14.62亿人公里。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39亿元,增长34.8%。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达51万门,比上年增长3.0%,程控电话比重为100%。市内电话用户达到46万户,增长9.5%,其中住宅电话38万户,增长7.6%。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所占比重为55.8%。新的业务不断发展,移动电话用户达52.51万户,增长32.2%

     

    【旅游业】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旅游收入5.78亿元,增长30.8%

     

    【国内贸易】是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8.00亿元,同比增长13.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市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9.21亿元,增长13.5%;县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54亿元,增长12.8%;县以下实现22.25亿元,增长12.2%。餐饮业也保持较快发展势头,销售额达10.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71.66亿元,增长1.6%

     

    【对外经济】全年外贸出口总额实现10 735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8%,其中自营出口企业完成8 803万美元,增长41.5%;三资企业出口1 932万美元,增长27.5%。全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 063.6万美元,同比增长32.7%

     

    【金融保险业】金融机构存贷增加。2003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15.51亿元,比年初增长20.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0.96亿元,增长16.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6.74亿元,比年初增长6.0%。年财产保险金额306.11亿元,比上年增长74.6%;保费收入10 527万元,比上年增长2.3%;已决赔款金额4 673万元,比上年下降32.8%。年末人寿险承保人数121万人,比上年增加34万人,保费收入38 365万元,比上年增长77.9%,赔款5 760万元,同比下降21.6%

     

    【赤峰市第一所大学成立】710日,赤峰学院挂牌成立,本市第一所本科大学诞生。赤峰学院是由赤峰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赤峰教育学院、内蒙古电视大学赤峰分校三所专科层次的学校合并,同时并入赤峰卫校、内蒙古幼儿师范学校的部分资源组建的一所多学科、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院占地面积833.6亩,建筑面积16.98万平方米,拥有800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 860.1万元。2003年,首批开设汉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体育教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8个本科专业。到2006年,根据科教兴区和西部大开发以及赤峰市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战略,将开设环保类、医学类、工程类学科专业,本科专业的总数将达到25个。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42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85人,讲师155人,具有博士、硕士以及同等学力者141人;自治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享受国家级政府津贴和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的13人。学院建有实验中心、计算机中心及多媒体教学、语音教室、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科研设施。图书馆藏书达49.2万册,电子图书30万片,是赤峰地区最大的图书馆,馆内收藏有《四库全书》、《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十通》、《大藏经》等珍贵文献。学院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有关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

     

    【灾害】8161858分,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和巴林左旗交界处发生里氏5.9级强烈地震。极震区位于巴林左旗白音沟乡、白音敖包乡和阿鲁科尔沁旗先锋乡、乌兰哈达乡等地。截至8248时,震区共发生余震117次,其中4级以上余震4次,最大余震4.7级。这次地震,地质背景复杂,震源较浅,破坏性大,震区大部分建筑没有地震设防,损失严重。地震共造成阿旗、左旗、右旗、翁旗、林西县等5个旗县的73个苏木乡镇、620个嘎查村受灾。因震死亡4人,重伤60人,轻伤1 000余人。由于房屋倒塌和严重破坏,有4.7万户、16.4万人在室外避难。灾区学校、医院等设施损坏严重,道路、桥梁、供电、供水、粮库、通讯等基础设施破坏较大。这次地震给本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49亿元。地震发生后,赤峰市委、市政府在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援助的同时,大力组织当地干部群众抗震救灾、生产自救,灾民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灾区已新建主房1.17万间、附房1.7万间,维修加固主房14.65万间、附房2.94万间;建设移民新村2个,搬迁180户;新建校舍10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16万平方米。

     

    【建市20周年】1010日,赤峰市隆重召开庆祝建市20周年大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赤峰军分区领导,各旗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市直各部门及中区直驻赤有关人员,共计1 000多人出席大会。大会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杭桂林主持,市委书记罗啸天发表重要讲话。罗啸天在讲话中总结了撤盟建市2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并就全市工作提出了几项基本要求。庆祝大会结束后,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贫困乡第一所现代化学校】1123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包特建成赤峰市贫困乡第一所现代化学校。在赤峰市10个贫困旗县区乡级学校里创了数个第一。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建成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班班通自来水,班班通闭路电视,能进行录像教学。共设28个班,其中小学18个班、中学10个班,在校生1 200人,教职工96人。学校占地9.6公顷,人均占地80多平方米。学校的5.5公顷果园、0.7公顷菜地,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基地。

     

    【赤峰二十年】1125日,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接收自治区境内铁路系统教育医疗机构的意见》精神,通辽铁路分局将赤峰市辖区内的赤峰铁路医院、赤峰铁路中学、赤峰铁路第一小学、第三小学、赤峰铁路生活段幼儿园移交赤峰市政府管理。

    由赤峰市人民政府主办,赤峰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2003·赤峰年鉴特刊—《赤峰二十年》出版发行。《赤峰二十年》是为纪念赤峰撤盟建市二十周年而编写的一部大型资料性书籍。全书系统地总结和记述了1983年至2003年二十年间,赤峰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历史经验,宣传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展示了各条战线的风采。《赤峰二十年》作为2003年赤峰年鉴特刊,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以往有很大改进与创新,采用国际标准的大16开本,平脊精装,内文首次采用四色印刷,对框架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精选图片,增加图表,装帧设计新颖、时尚。《赤峰二十年》设总述、20年大事要闻等22个部类。全书设分目116个,条目597个,800余幅彩色图片,共计140万字,是历届出版的年鉴中收集信息最多、字数最多、内容较全的一部年鉴。该书的出版发行,将为各级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赤峰提供翔实的资料,为广大干部群众工作和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

     

    【《喀喇沁旗志》获奖】由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组织开展的“第二届内蒙古地方志评奖”揭晓,《喀喇沁旗志》荣获一等奖。数十部参评的地方志中,有4部旗县志获一等奖,其中《喀喇沁旗志》排序第一。《喀喇沁旗志》共36卷、170章、557节,彩图110幅,黑白照片106幅,内容上限溯至发端,下限截至1995年末。《喀喇沁旗志》突出了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志书文字精美,文笔流畅,实用价值较高。该志20008月曾获自治区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6月获喀喇沁旗第五届科学进步一等奖。

     

    【信用合作协议签字仪式】814日,赤峰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在赤峰宾馆隆重举行信用合作协议签字仪式。赤峰市政府代市长杭桂林代表市政府,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行长冀忠实代表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信用合作协议》。国家开发银行承诺,从2003年到2007年期间向赤峰市政府提供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额度和需债项评审的额度24.9亿元,主要用于赤峰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全国最大的胚胎基地】114日,克旗建成全国最大胚胎基地 2002年以来,克旗家畜胚胎移植研究推广中心投资150万元从澳大利亚引进萨福克、多赛特种公羊150只,进一步增强了中心肉用种羊繁育的能力。胚胎移植中心的业务范围已经辐射到甘肃、宁夏、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河北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十几个地区的单位和部门,累计移植羊胚胎十万多只,移植牛胚胎三千多头只,成为辐射全国的胚胎移植产业化龙头基地。

     

    【教育 科学技术】全市普通高校1所,招收学生1 640人,在校学生4 458人,毕业生1 376人;中等专业学校6所,招收学生3 032人,在校学生11 308人,毕业生4 088人;全市初中在校学生24.23万,初中入学率97.87%,比上年上升0.57个百分点;小学在校学生33.0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65%,比上年上升0.45个百分点。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2.88%0.12%。全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675人,毕业生1 526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毕业学员11.68万人;成人中小学毕业学生12 196人。中等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也有新发展。全年普通中小学新增校舍25.76万平方米,危房比例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到12 298台,增长27.9%;图书766万册,增长2%;电子图书2.23万盘,增长50.7%。年鉴定科技成果62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0项,其中获自治区以上科技进步奖10项。年内签订技术合同19项,合同成交额3 000万元。

     

    【文化】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艺馆、文化馆13个,博物馆8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和差转台346座,其中1 000瓦以上9座。广播混合覆盖率92.4%,电视混合覆盖率83.4%。《赤峰日报》全年出版12 056千印张。

     

    【卫生】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756个,其中医院384个,实有床位1.06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49万人。卫生防疫、地方病、流行病、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不断加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73次,参赛人数3.50万人次,其中体委系统举办15次、参赛人数1.28万人次,全年发展二级运动员8人。

     

    【体育】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中小学在校学生中有62.48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7.52%。全市老年体协组织已发展到3 030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31.92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7.6%,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 气象】2003年,全市共完成110个项目的环评审批,环评执行率100%,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以消灭“黑龙”为目标,努力控制污染源。全市共拆除、治理和加强管理锅炉186台。安装油烟净化装置245家,改用清洁燃料370家,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又改用清洁燃料的265家,全市饮食企业的煤油烟污染问题已得到初步控制;完成赤峰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划分101个水环境功能区,确定六类水质目标。全市共有2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10.84万公顷,占赤峰市国土面积的12.3%;共有生态系统类型18个,野生生物类保护区3个,自然遗迹类4个,其中赛罕乌拉进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成立9个保护区独立机构,建立27个生态示范乡、104个生态示范村,18个生态示范试点乡、35个生态示范试点村,生态示范区总面积达22 48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年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准确,气象预测预报服务效果突出;地面测报错情率仅为万分之二;高空控测6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人工增雨、高炮防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人口 人民生活】2003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8.67‰,人口死亡率为4.07‰,人口自然增长率4.6‰。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03年,全市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6 02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20元,增长11.5%,增幅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居民实现6 358元,增加665元,增长11.7%。城镇居民均消费性支出4 880元,比上年增长4.2%。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 056元,比上年增加209元,增长11.3%。其中农民2 076元,增加213元,增长11.4%;牧民1 829元,增加170元,增长10.2%。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 621元,比上年增长5.9%。年末城镇居民现住房屋人均使用面积18.46平方米,增加0.29平方米;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19.39平方米,增加1.22平方米,其中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9.79平方米,增加1.16平方米。牧民人均住房面积14.82平方米,增加1.9平方米。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不同程度增长。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6 417张,收养4 706人。城镇社区服务网络持续发展,已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896处。社会救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城乡居民得到国家救济的达9.15万人,妥善安置1 061名退伍军人的生活和就业。年末全市有17.29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99万离退休人员参加离退休费社会统筹,分别比上年增长2.8%4.6%

    (唐玉茹)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