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4卷  /  盟市旗县

2004卷

  • 乌兰浩特市
  •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高震邦

    副书记:纪相军(蒙古族)

    巴特尔(蒙古族)

    曹永锡(4月离任)

    张慧敏(女)

    陈延成(12月任职)

    王鼎平(女纪委书记)

    人大常委会主任:海  虎(蒙古族)

    副主任:教富琴(女满族)

    郝维巧(女)

    海江生(蒙古族)

      长:纪相军(蒙古族)

    副市长:王世平

    姜言文(7月挂职)

    崔文军(12月离任)

     

    陈延成(12月离任)

      图(蒙古族)

    傅志敏(女)

    政协副主席:额尔敦宝力高(蒙古族)

    关永平(锡伯族4月离任)

      祯(4月离任)

    宝新民(蒙古族)

    政法委书记:孙义刚

    法院院长:陈长青(蒙古族)

    检察院检察长:李福江

    武装部长:尚德明

      委:蒋 

     

    【概况】乌兰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5°5046°18、东经121°50122°20。西南与吉林省洮南市毗邻,其余方位均与科右前旗接壤,总面积781.4平方公里。全市辖4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2003年末,全市有汉、蒙古、朝鲜、回等17个民族,总人口282 764人,其中蒙古族人口73 145人。人口出生率6.7,死亡率3.7,自然增长率3.0,比上年下降1个千分点。

    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90 002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3 337万元,比上年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8 898万元,比上年增长39.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47 767万元,比上年增长13.7%。三项产业结构由1998年的11.637.051.4,调整到2003年的84151。财政收入27 718万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 294万元,比上年增长37.4%。全市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6 551元,比上年增加549元,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农民人均纯收入2 618元,比上年增加315元,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镇为29.5%、农村为42.6%。城镇居民均居住面积10.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04 042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72 339人。在城镇从业人员中,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31 908人。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近万名城镇低保对像被纳入保障范围。在全区乃至全国率先开展扶困再就业援助行动,4 0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近3 000名困难职工和群众得到生活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以内。

     

    【农牧业】因退耕还林还草,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到1.77万公顷,下降4.7%。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1.37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7.4%,比重比上年下降4.3个百分点;油料作物866.67公顷,占4.9%,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蔬菜、瓜类1 800公顷,占10.2%,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青饲料1 333.33公顷,占7.5%,比重增长7.1个百分点。全年粮食产量42 657吨,比上年减少15 106吨,下降26.2%;蔬菜产量75 504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林业完成造林面积4 200公顷,义务植树47万株。年末牲畜总头数137 618头(只),其中大牲畜40 069头、小牲畜58 516只、生猪39 033头。全年肉类产量达15 560吨,比上年增加3 743吨,增长31.7%。牛奶产量56 307吨,比上年增加37 411吨,增长198.0%。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83 399千瓦,比上年增长14.4%;各种拖拉机4 650台,比上年增长6.0%;化肥施用量(折纯)3 788吨,比上年减少2.1%;农村用电量1 411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0.5%。

     

    【农村经济】在蒙牛乳业、草原兴发、吉林德大等龙头企业带动下,以奶牛、肉羊、肉鸡为重点的养殖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奶牛养殖发展迅猛,到2003年末,全市奶牛存栏已突破4万头。绿色农业发展迅速,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无公害水稻综合标准化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大力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解决1.4万人和2.3万头牲畜饮水难问题。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至2003年,完成退耕造林0.4万公顷,荒山造林0.6万公顷。开展三年灭荒大会战,共挖水平坑3 300多万个,绿化荒山82座,治理荒沟79条,初步实现红城建在绿色中的目标。

     

    【工业】工业经济结构呈现新的变化,食品、酿造、化工等传统产业得到巩固,乳品、制药等新产业迅速崛起。工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累计投资5.5亿元,完成和在建区盟市三级重点项目46项。启动并建设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四镇民营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2.2亿元和8 000万元,进入全区20个重点扶持开发区行列。加大企业技改扶持力度,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6 900余万元,完成中蒙制药厂搬迁技改、啤酒公司灌装线改造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对烟厂、乌钢等企业的技改给予特殊扶持。加强新产品开发工作,五年来开发出自走式多功能喷灌机、磁化酒等50余种新产品。2003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90 204万元,比上年增长39.0%,比1998年增加47 792万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占47.7%,非国有经济占52.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5.1%,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6.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经五年努力,十五期间工业再造一个乌兰浩特的奋斗目标提前两年基本实现。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8 694万元,比上年增长39.7%。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45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3 191元/人。房屋施工面积32.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3.7万平方米。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由集中在第三产业迅速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扩张,王府发达、恒信金属、天起市政、光明灯具、建华建筑、群峰建筑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已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较强竞争实力。涌现旭光制衣、万辰制衣、金谷粮油等一批出口创汇企业。2003年,全市民营经济入库税金达4 988万元。

     

    【国内贸易】全年消费品零售额为176 733万元,比上年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3 214万元,比上年增长13.3%;餐饮业零售额28 964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制造业零售额5 890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对非农民的零售额16 615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其它行业零售额2 050万元,比上年增长6.3%。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5%,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6%。

     

    【城市建设】对罕山街、五一北路、爱国北路、光明路、互助街、胜利街、向阳街、新桥街西出口、洮儿河北路、新开街等20条街路进行改造,48条背街小巷进行硬化,省际大通道、前旗政府连接线正式开工建设。高标准改造建设五一广场,开发建设滨河小区。至2003年底,新建城市绿地620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2.34%,比1998年提高6个百分点;拆除近百座小型锅炉,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全面维修加固城防堤,城市防洪能力由50年一遇达到百年一遇。

     

    【固定资产投资】2003年完成16+103万元,比上年增长49.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7 165万元,比上年增长8.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6 842万元,比上年下降10.7%;其它投资完成5 843万元,是上年的3.2倍;城镇私人建房投资586万元,比上年下降75.4%。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第二产业投资增幅达62.1%, 第三产业投资仍是主流,所占比重为68.0%。

     

    【交通 邮电】全社会公路货运量478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37 200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186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14 800万人公里。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8 676万元,比上年增长54.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 000万元;电信业务总量9 358万元;移动通信业务总量27 318万元。住宅电话66 114部,比上年增长4.3%;公用电话7 137部,比上年增长67.9%。

     

    【金融 保险】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15 479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各项贷款余额367 799万元,比上年增长40.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1 847万元,比上年增长11.4%;人均储蓄存款余额7 170元,比上年增长10.3%。财险保费收入1 596万元;已决赔案金额1 333万元。人险保费收入7 141万元;支付人险赔款1 025万元。

     

    【教育 文化 卫生】全市普通中学在校生24 356人,比上年增长0.5%。初中升学率67.1%。职业中学在校生2 946人,比上年增长7.0%。小学在校生21 530人,比上年下降4.2%,小学升学率100.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全市各类幼儿班、学前班152个,幼儿班、学前班人数2 735人。各类幼儿园5个,在园幼儿1 435人。全市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8万册,借阅量3万人次。全市有卫生机构26个,各类医院13个,其中镇卫生院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 135张,卫生技术人员1 522人。

     

    【精神文明建设】跨入全区六星级文明城市和“十佳”文明城市行列;连续三次通过自治区卫生城复检;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2002年盟、市相继提出工业立盟工业立市战略,并选址在乌兰浩特市东郊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3月4日,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该开发区把农副产品加工和制药业作为基本产业定位,同时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04年4月成立开发区筹委会,规划起点高,建设标准高。至2003年底,已完成开发区21.24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初步完成启动期1.2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并全部配套。开发区内管网全部地埋,主干道为6车道,给排水、电力、电讯、供热、道路等设施基本完善。开发区按照盟市招商引资优惠基本政策,舍得让利,对客商在用地、资金扶持、税费收缴等方面给予最大优惠,并组建服务中心,派专人对入区企业在办理证照、税费缴纳、投资咨询、工作协调等方面实行优质高效的一条龙服务。2002年首批入区开工建设的蒙牛一期工程,10条生产线已全部投入生产,日处理鲜奶300吨,达到满负荷生产;总投资1.1亿元、占地6万平方米的生化药物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工程于2003年6月动工;蒙牛二期工程9月动工,市乳品厂搬迁技改项目工程与蒙牛二期液态奶工程同时开工,建设日处理200吨鲜奶能力的奶粉生产车间;内蒙古大民种业有限公司的大民科技园一期工程竣工,投资500万元,建成种子加工车间、种子包装车间和储备库。至2003年11月,开发区已建成兴安盟资源库,建成招商项目库储备项目35项,总投资60亿元以上,启动期的1.2平方公里已布满工业项目,签订入区协议和在建项目10个。2003年产销超过2亿元,利税1 500万元。

     

    【承办“2003农博会3月28日至30日,由兴安盟行政公署和国家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等单位主办,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等10个单位承办的2003东北农业科技博览会暨交贸洽谈会和内蒙古首届农牧业科技成果博览会乌兰浩特分会在乌兰浩特成吉思汗赛马场举行,来自吉林、辽宁、黑龙江、北京、山东等12个省市自治区的200余农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参加展会。本届农博会以开放、交流、合作、双赢为主题,以科技展会、农业盛会、农民大集为宗旨,以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为目的。展位达200多个,共有1 000项技术、成果、产品在会上展示并销售,约10万农牧民参与展会。本市围绕工业立市,乳业强市、科技兴市思路布展位20个,蒙牛乳业、草原兴发、科创以及白酒、啤酒、乳品、光明灯具等骨干企业及个体企业、粮食部门和4个镇分别参展。这次农博会共签约32项,协议引进资金5亿元。乌兰浩特市共签约5个项目,协议引资4 000万元。                                

     

    【王爷庙复建】2003年4月11日,王爷庙复建奠基仪式在成吉思汗庙东侧的森林公园内新址举行。盟、市领导崔国柱、包满达、吴志忠、高震邦、纪相军等和相关单位领导及社会各界群众参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雍和宫大主持加木样·图布丹活佛应邀专程莅临参加奠基仪式并致词。王爷庙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原为札萨克图旗第三代郡王鄂齐尔在市区内修建的家庙,被称为王爷庙1694年,王爷庙被清廷赐名为普惠寺。王爷庙建成后周围数百里群众前来朝拜,香火极盛,鼎盛时期,庙内喇嘛达500余人。后因历经1912年郡王乌泰叛乱、九一八事变和文化大革命三次劫难而被毁。这次复建邀请通辽大乐林寺住持包天虎任筹委会常务副主任和王爷庙住持。复建总面积11万平方米,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居士念佛殿、八大宝塔等以汉藏风格为主的庞大建筑群。10月,大雄宝殿主体工程完工。                             

     

    【李奉颉参加西部荒原科考探险活动】2003年8月25日至10月8日,《乌兰浩特晚报》记者李奉颉作为内蒙古晚报界唯一代表,参加由全国晚报协会西部晚报环保宣传协作会主办、贵阳日报和贵阳晚报承办的2003中国记者西部行动探险活动。14名队员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以大无畏精神和顽强毅力,发扬团结拼搏的团队精神,穿越罗布泊、阿尔金山、可可西里和藏北荒原四大无人区,行程15 000公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支一次穿越四大无人区的探险队。此次活动主题是关注西部、关注生态,旨在通过对四大无人区生态、野生动物、地质地貌、植被及冰川的考察,唤起公众对自然的良知,引发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深层思考,吸引社会对西部的关注。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五一广场”改扩建】6月14日动工,10月上旬主体工程全部竣工。改扩建后的五一广场拆除周边建筑和体育设施,总面积达5.6万平方米,由活动场地、绿地、文化长廊、雕像雕塑和音乐喷泉等组成。广场南部居中,是占地696平方米的音乐喷泉,北部居中,是由24根巨柱支撑的弧形文化长廊。以音乐喷泉为中轴线,东西两侧对称分布着数块矮墙围护的草坪花坛,绿地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占广场总面积的42%。活动场地近3万平方米,地面全部铺以高档石材。广场内安装大量造型及功能各异的照明灯和装饰灯。改建后的五一广场,除体现内蒙古自治政府在乌兰浩特成立这一特殊纪念意义外,还具有较高的休闲、健身和娱乐功能,展示现代城市的文化理念和较高品位。

     

    【预防“非典”】进入4月后,面对全国全区日益严峻的非典疫情形势,市委市 政府领导全市 人民全面贯彻国家、自治区和兴安盟防治非典的各项政策措施,把盟委盟行署提出的力保不传入,确保不扩散使兴安盟成为自治区无疫区,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工作目标,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具体措施。成立由市长任总指挥、13名副市级领导和卫生局长任副总指挥、45个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非典防治指挥部,下设13个内设办事机构;建立预防监测系统、应急系统、宣教系统、后勤供应系统,坚持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入手,集中优势兵力,在火车站、汽车站、民航站和城市各出入口布控监测;全面启动社区监控网络,密切注视流动人口,严防死守;强化社区、村屯流入人口排查、监测。发布通告,严禁宾馆、酒店、洗浴等场所举行大型接待活动,关闭文体娱乐场所,加大环境整治和行业卫生检查力度。为使防非典工作落到实处,还成立由11名副市级领导任组长的督查组,分赴四镇七街定点督查。由于认识高,措施到位,工作有效,经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取得预防非典的重大胜利,实现盟委行署提出的创造无疫区的目标。

    (李树森、于航、王姝媛、杨占源、凤洁)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乌兰浩特市
  •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高震邦

    副书记:纪相军(蒙古族)

    巴特尔(蒙古族)

    曹永锡(4月离任)

    张慧敏(女)

    陈延成(12月任职)

    王鼎平(女纪委书记)

    人大常委会主任:海  虎(蒙古族)

    副主任:教富琴(女满族)

    郝维巧(女)

    海江生(蒙古族)

      长:纪相军(蒙古族)

    副市长:王世平

    姜言文(7月挂职)

    崔文军(12月离任)

     

    陈延成(12月离任)

      图(蒙古族)

    傅志敏(女)

    政协副主席:额尔敦宝力高(蒙古族)

    关永平(锡伯族4月离任)

      祯(4月离任)

    宝新民(蒙古族)

    政法委书记:孙义刚

    法院院长:陈长青(蒙古族)

    检察院检察长:李福江

    武装部长:尚德明

      委:蒋 

     

    【概况】乌兰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5°5046°18、东经121°50122°20。西南与吉林省洮南市毗邻,其余方位均与科右前旗接壤,总面积781.4平方公里。全市辖4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2003年末,全市有汉、蒙古、朝鲜、回等17个民族,总人口282 764人,其中蒙古族人口73 145人。人口出生率6.7,死亡率3.7,自然增长率3.0,比上年下降1个千分点。

    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90 002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3 337万元,比上年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18 898万元,比上年增长39.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47 767万元,比上年增长13.7%。三项产业结构由1998年的11.637.051.4,调整到2003年的84151。财政收入27 718万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 294万元,比上年增长37.4%。全市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6 551元,比上年增加549元,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农民人均纯收入2 618元,比上年增加315元,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镇为29.5%、农村为42.6%。城镇居民均居住面积10.2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04 042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72 339人。在城镇从业人员中,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31 908人。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近万名城镇低保对像被纳入保障范围。在全区乃至全国率先开展扶困再就业援助行动,4 0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近3 000名困难职工和群众得到生活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以内。

     

    【农牧业】因退耕还林还草,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到1.77万公顷,下降4.7%。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1.37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7.4%,比重比上年下降4.3个百分点;油料作物866.67公顷,占4.9%,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蔬菜、瓜类1 800公顷,占10.2%,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青饲料1 333.33公顷,占7.5%,比重增长7.1个百分点。全年粮食产量42 657吨,比上年减少15 106吨,下降26.2%;蔬菜产量75 504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林业完成造林面积4 200公顷,义务植树47万株。年末牲畜总头数137 618头(只),其中大牲畜40 069头、小牲畜58 516只、生猪39 033头。全年肉类产量达15 560吨,比上年增加3 743吨,增长31.7%。牛奶产量56 307吨,比上年增加37 411吨,增长198.0%。年末,农牧业机械总动力83 399千瓦,比上年增长14.4%;各种拖拉机4 650台,比上年增长6.0%;化肥施用量(折纯)3 788吨,比上年减少2.1%;农村用电量1 411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0.5%。

     

    【农村经济】在蒙牛乳业、草原兴发、吉林德大等龙头企业带动下,以奶牛、肉羊、肉鸡为重点的养殖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奶牛养殖发展迅猛,到2003年末,全市奶牛存栏已突破4万头。绿色农业发展迅速,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无公害水稻综合标准化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大力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解决1.4万人和2.3万头牲畜饮水难问题。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至2003年,完成退耕造林0.4万公顷,荒山造林0.6万公顷。开展三年灭荒大会战,共挖水平坑3 300多万个,绿化荒山82座,治理荒沟79条,初步实现红城建在绿色中的目标。

     

    【工业】工业经济结构呈现新的变化,食品、酿造、化工等传统产业得到巩固,乳品、制药等新产业迅速崛起。工业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累计投资5.5亿元,完成和在建区盟市三级重点项目46项。启动并建设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四镇民营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2.2亿元和8 000万元,进入全区20个重点扶持开发区行列。加大企业技改扶持力度,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6 900余万元,完成中蒙制药厂搬迁技改、啤酒公司灌装线改造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对烟厂、乌钢等企业的技改给予特殊扶持。加强新产品开发工作,五年来开发出自走式多功能喷灌机、磁化酒等50余种新产品。2003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90 204万元,比上年增长39.0%,比1998年增加47 792万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占47.7%,非国有经济占52.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5.1%,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6.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经五年努力,十五期间工业再造一个乌兰浩特的奋斗目标提前两年基本实现。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8 694万元,比上年增长39.7%。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45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3 191元/人。房屋施工面积32.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3.7万平方米。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由集中在第三产业迅速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扩张,王府发达、恒信金属、天起市政、光明灯具、建华建筑、群峰建筑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已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较强竞争实力。涌现旭光制衣、万辰制衣、金谷粮油等一批出口创汇企业。2003年,全市民营经济入库税金达4 988万元。

     

    【国内贸易】全年消费品零售额为176 733万元,比上年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3 214万元,比上年增长13.3%;餐饮业零售额28 964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制造业零售额5 890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民对非农民的零售额16 615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其它行业零售额2 050万元,比上年增长6.3%。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5%,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6%。

     

    【城市建设】对罕山街、五一北路、爱国北路、光明路、互助街、胜利街、向阳街、新桥街西出口、洮儿河北路、新开街等20条街路进行改造,48条背街小巷进行硬化,省际大通道、前旗政府连接线正式开工建设。高标准改造建设五一广场,开发建设滨河小区。至2003年底,新建城市绿地620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2.34%,比1998年提高6个百分点;拆除近百座小型锅炉,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全面维修加固城防堤,城市防洪能力由50年一遇达到百年一遇。

     

    【固定资产投资】2003年完成16+103万元,比上年增长49.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7 165万元,比上年增长8.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6 842万元,比上年下降10.7%;其它投资完成5 843万元,是上年的3.2倍;城镇私人建房投资586万元,比上年下降75.4%。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第二产业投资增幅达62.1%, 第三产业投资仍是主流,所占比重为68.0%。

     

    【交通 邮电】全社会公路货运量478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37 200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186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14 800万人公里。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8 676万元,比上年增长54.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 000万元;电信业务总量9 358万元;移动通信业务总量27 318万元。住宅电话66 114部,比上年增长4.3%;公用电话7 137部,比上年增长67.9%。

     

    【金融 保险】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15 479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各项贷款余额367 799万元,比上年增长40.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1 847万元,比上年增长11.4%;人均储蓄存款余额7 170元,比上年增长10.3%。财险保费收入1 596万元;已决赔案金额1 333万元。人险保费收入7 141万元;支付人险赔款1 025万元。

     

    【教育 文化 卫生】全市普通中学在校生24 356人,比上年增长0.5%。初中升学率67.1%。职业中学在校生2 946人,比上年增长7.0%。小学在校生21 530人,比上年下降4.2%,小学升学率100.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全市各类幼儿班、学前班152个,幼儿班、学前班人数2 735人。各类幼儿园5个,在园幼儿1 435人。全市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8万册,借阅量3万人次。全市有卫生机构26个,各类医院13个,其中镇卫生院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 135张,卫生技术人员1 522人。

     

    【精神文明建设】跨入全区六星级文明城市和“十佳”文明城市行列;连续三次通过自治区卫生城复检;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2002年盟、市相继提出工业立盟工业立市战略,并选址在乌兰浩特市东郊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3月4日,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该开发区把农副产品加工和制药业作为基本产业定位,同时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04年4月成立开发区筹委会,规划起点高,建设标准高。至2003年底,已完成开发区21.24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初步完成启动期1.2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并全部配套。开发区内管网全部地埋,主干道为6车道,给排水、电力、电讯、供热、道路等设施基本完善。开发区按照盟市招商引资优惠基本政策,舍得让利,对客商在用地、资金扶持、税费收缴等方面给予最大优惠,并组建服务中心,派专人对入区企业在办理证照、税费缴纳、投资咨询、工作协调等方面实行优质高效的一条龙服务。2002年首批入区开工建设的蒙牛一期工程,10条生产线已全部投入生产,日处理鲜奶300吨,达到满负荷生产;总投资1.1亿元、占地6万平方米的生化药物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工程于2003年6月动工;蒙牛二期工程9月动工,市乳品厂搬迁技改项目工程与蒙牛二期液态奶工程同时开工,建设日处理200吨鲜奶能力的奶粉生产车间;内蒙古大民种业有限公司的大民科技园一期工程竣工,投资500万元,建成种子加工车间、种子包装车间和储备库。至2003年11月,开发区已建成兴安盟资源库,建成招商项目库储备项目35项,总投资60亿元以上,启动期的1.2平方公里已布满工业项目,签订入区协议和在建项目10个。2003年产销超过2亿元,利税1 500万元。

     

    【承办“2003农博会3月28日至30日,由兴安盟行政公署和国家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等单位主办,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等10个单位承办的2003东北农业科技博览会暨交贸洽谈会和内蒙古首届农牧业科技成果博览会乌兰浩特分会在乌兰浩特成吉思汗赛马场举行,来自吉林、辽宁、黑龙江、北京、山东等12个省市自治区的200余农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参加展会。本届农博会以开放、交流、合作、双赢为主题,以科技展会、农业盛会、农民大集为宗旨,以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为目的。展位达200多个,共有1 000项技术、成果、产品在会上展示并销售,约10万农牧民参与展会。本市围绕工业立市,乳业强市、科技兴市思路布展位20个,蒙牛乳业、草原兴发、科创以及白酒、啤酒、乳品、光明灯具等骨干企业及个体企业、粮食部门和4个镇分别参展。这次农博会共签约32项,协议引进资金5亿元。乌兰浩特市共签约5个项目,协议引资4 000万元。                                

     

    【王爷庙复建】2003年4月11日,王爷庙复建奠基仪式在成吉思汗庙东侧的森林公园内新址举行。盟、市领导崔国柱、包满达、吴志忠、高震邦、纪相军等和相关单位领导及社会各界群众参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雍和宫大主持加木样·图布丹活佛应邀专程莅临参加奠基仪式并致词。王爷庙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原为札萨克图旗第三代郡王鄂齐尔在市区内修建的家庙,被称为王爷庙1694年,王爷庙被清廷赐名为普惠寺。王爷庙建成后周围数百里群众前来朝拜,香火极盛,鼎盛时期,庙内喇嘛达500余人。后因历经1912年郡王乌泰叛乱、九一八事变和文化大革命三次劫难而被毁。这次复建邀请通辽大乐林寺住持包天虎任筹委会常务副主任和王爷庙住持。复建总面积11万平方米,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居士念佛殿、八大宝塔等以汉藏风格为主的庞大建筑群。10月,大雄宝殿主体工程完工。                             

     

    【李奉颉参加西部荒原科考探险活动】2003年8月25日至10月8日,《乌兰浩特晚报》记者李奉颉作为内蒙古晚报界唯一代表,参加由全国晚报协会西部晚报环保宣传协作会主办、贵阳日报和贵阳晚报承办的2003中国记者西部行动探险活动。14名队员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以大无畏精神和顽强毅力,发扬团结拼搏的团队精神,穿越罗布泊、阿尔金山、可可西里和藏北荒原四大无人区,行程15 000公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支一次穿越四大无人区的探险队。此次活动主题是关注西部、关注生态,旨在通过对四大无人区生态、野生动物、地质地貌、植被及冰川的考察,唤起公众对自然的良知,引发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深层思考,吸引社会对西部的关注。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五一广场”改扩建】6月14日动工,10月上旬主体工程全部竣工。改扩建后的五一广场拆除周边建筑和体育设施,总面积达5.6万平方米,由活动场地、绿地、文化长廊、雕像雕塑和音乐喷泉等组成。广场南部居中,是占地696平方米的音乐喷泉,北部居中,是由24根巨柱支撑的弧形文化长廊。以音乐喷泉为中轴线,东西两侧对称分布着数块矮墙围护的草坪花坛,绿地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占广场总面积的42%。活动场地近3万平方米,地面全部铺以高档石材。广场内安装大量造型及功能各异的照明灯和装饰灯。改建后的五一广场,除体现内蒙古自治政府在乌兰浩特成立这一特殊纪念意义外,还具有较高的休闲、健身和娱乐功能,展示现代城市的文化理念和较高品位。

     

    【预防“非典”】进入4月后,面对全国全区日益严峻的非典疫情形势,市委市 政府领导全市 人民全面贯彻国家、自治区和兴安盟防治非典的各项政策措施,把盟委盟行署提出的力保不传入,确保不扩散使兴安盟成为自治区无疫区,保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工作目标,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具体措施。成立由市长任总指挥、13名副市级领导和卫生局长任副总指挥、45个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非典防治指挥部,下设13个内设办事机构;建立预防监测系统、应急系统、宣教系统、后勤供应系统,坚持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入手,集中优势兵力,在火车站、汽车站、民航站和城市各出入口布控监测;全面启动社区监控网络,密切注视流动人口,严防死守;强化社区、村屯流入人口排查、监测。发布通告,严禁宾馆、酒店、洗浴等场所举行大型接待活动,关闭文体娱乐场所,加大环境整治和行业卫生检查力度。为使防非典工作落到实处,还成立由11名副市级领导任组长的督查组,分赴四镇七街定点督查。由于认识高,措施到位,工作有效,经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取得预防非典的重大胜利,实现盟委行署提出的创造无疫区的目标。

    (李树森、于航、王姝媛、杨占源、凤洁)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