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4卷  /  盟市旗县

2004卷

  • 海拉尔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 ***

    副书记:王 

    郑富旭(10月离任)

    乌兰巴拉(蒙古族1~10月任职)

    刘寒松(纪委书记)

    ***

      宏(达斡尔族10月任职)

    周方平(7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广建

    副主任:邢振明

    包海龙(蒙古族)

    冯世臻

    任国芳(女)

    曲秀琴(蒙古族)

      长:王 

    副区长:志  宏(达斡尔族10月离任)

    李春富(10月任职)

      广

    李秀杰(10月离任)

      成(10月离任)

    于洪涛

    陈文鹏(10月离任)

     

      娟(10月任职)

    ***(10月任职)

    李海春(10月任职)

    政协主席:乌兰巴拉(蒙古族)

    副主席:李玉奎

    刘文敏

    孙立军

    法院院长:于克平

    检察院检察长:宋立坤

    武装部长:佗彦启(满族)

      委:陈国海

     

    【概况】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下辖3镇、6个街道办事处,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西麓,海拉尔河与伊敏河汇合处(北纬49°0649°32、东经119°32120°35),东接牙克石市、西部、北部与陈巴尔虎旗为邻,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交界。

    海拉尔区是呼伦贝尔市政府所在地,是该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讯中心,是呼伦贝尔市“九口”通商的枢纽城市,全区总面积1 44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28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253 420人,总户数75 193户。人口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等25个少数民族。下设:建设镇、奋斗镇、哈克镇、靠山街道办事处、向华街道办事处、正阳街道办事处、健康街道办事处、胜利街道办事处、呼伦街道办事处;海拉尔开发区(管委会)。

    2003年,海区各族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克服非典 和农业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91 968万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 523万元,增长9.2%;第二产业增加值93 128万元,增长23.7%;第三产业增加值173 317万元,增长9.8%。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比上年上升2%,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0.4%。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和烟酒日用品价格上涨5.1%和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上涨9.1%和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及交通、通讯价格下降1.5%和3.5%。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 441元,比上年增长了10.1%;农民人均纯收入5 337元,增长4.1%。城乡居民均消费支出5 354元和4 65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0.7%。年末全区在岗职工42 026人,比上年下降4.3%;在岗职工年平均劳动报酬13 284元,增长19.3%。年末居民储蓄存款达41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全年销售商品房住宅面积11.26万平方米,销售额达12 282万元。年末城镇居民均建筑面积23.19平方米,增长2%。年内全区从业人员76 643人,比上年末减少6 930人,其中单位在岗职工比上年减少1 866人;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减少2 446人。全年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 1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已达4.4%。

     

    【农业】2003年,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虫灾等自然灾害,种植业损失严重。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37 334万元,比上年增长4%。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0 918公顷,比上年增长16.9%,粮豆薯总产量2 217吨,比上年减少80%,蔬菜产量28 243吨,比上年减少20%。虽然种植业生产下降幅度较大,但畜牧业形势看好,年末牲畜总头数67 752头只,比上年末增长11.5%,其中大牲畜和羊分别增长15.8%和23.9%。奶牛年末已达15 762头,牛奶产量6.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32.8%。肉类和禽蛋产量也分别增长4.8%和31.4%,全年牲畜总商品率和出栏率分别达到114.3%和74.2%。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 800公顷,比上年增长220%,其中退耕还林还草2 667公顷,增长100%,全年义务植树66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10.2%。

     

    【工业】通过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和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年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增加值37 043万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33 909万元,增长27.9%,产品销售率达到92.6%,比上年提高2.5%。

    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相继投产,食品加工、机械、火力发电、造纸、医药、乳品、建材、饮料、酒等骨干企业产值占工业经济总量的65.6%,经济效益连年递增。工业经济拉动海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6.7%。

    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63 963万元和3 765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和12.3%,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42万元,比上年减亏487万元。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6.2,比上年提高了1.9%。

     

    【固定资产投资】在项目带动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推动下,工业技改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40 987万元,比上年增长39.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9 545万元,增长18%;更新改造投资54 290万元,增长117%;房地产开发投资23 839万元,增长8.2%。

    全年第一产业投资897万元,比上年下降64.7%;第二产业投资34 848万元,增长224.5%,其中工业投资34 685万元,增长223%;第三产业投资105 242万元,增长19.8%。不断加大工业技术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对拉动全区经济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0 813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0 371万元,增长20.6%;餐饮业零售额14 734万元,增长37%;其他零售额25 708万元,下降17.4%。

    全年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3 0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进口总额2 175万美元,增长11倍;出口总额901万美元,增长67.2%。

    招商引资全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2.6亿元,比上年增长0.4%,国外资金到位301万元,直接利用外资453万美元,增长50.5%。

     

    【交通邮电】交通运输受到“非典”一定影响。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1 311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 205万元,比上年增长3.9%;电信业务总量10 097万元,增长17.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已达10.49万户,增长54.4%,其中住宅电话58 013户,增长10.7%,电话普及率达到86部/百人,比上年增加了2.4%。

     

    【旅游】全年旅游人数4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旅游收入30 200万元,增长206.6%。

     

    【财政金融】2003年财政收支保持了稳定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37 791万元,比上年增长15.32%。地方财政收入25 135万元,增长15.90%。财政支出40 546万元,增长33.52%,财政调控能力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全年各项存款余额569 647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各项贷款余额352 419万元,比上年增长10.7%。银行现金回笼45 455万元,比上年增长127%。

     

    【保险】全年保费收入8 380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人身险5 710万元,增长15.6%;财产险2 375万元,下降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 457万元,下降4.3%。

     

    【教育】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巩固,素质教育稳步实施,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有小学、中学52所,在校学生41 400人,小学入学率100%。2003年,高考录取3 778人,录取率75.1%。职业中学招生和毕业生分别比上年下降19.3%和6.1%,在校学生增长15.3%;普通中学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增长3%和1%;小学在校生比上年下降2.7%,在园幼儿增长32.4%。

     

    【科技】由于海区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科研开发取得一定成果。全年科研经费支出408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14%;实际申请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蓝莓野果汁生产技术开发及无菌包装技术、4QF2ALGE青饲料联合收割机14个项目推荐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大口径中空壁聚乙稀缠绕管6个项目申报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全年完成技术贸易成交额964万元,培训各类技术人员3 055人次,比上年增长87.6%。

     

    【文化】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图书馆1个,各类娱乐、书刊音像等文化场所349个,截至年末有线电视用户已达3.7万户。全区共有无线调频广播电台及电视转播和播转点2座,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了100%和90%。

     

    【卫生】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00个(含医务室、个体诊所),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综合医院10个,卫生技术人员2 123人。其中医生889人、护士650人,医院病床1 571张,儿童五种疫苗接种率为99%以上,全年传染病总发病率206.7/10万人。

     

    【体育】区委、区政府重视体育事业,多方筹集资金建成社区室内体育活动室16个,建筑面积4 195平方米,有各类体育馆157个。55个社区都有晨练点和指导员,为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了良好环境。全年海区在参加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奖牌总数40枚,其中金牌18枚、银牌12枚、铜牌10枚。

     

    【招商引资】2003年,海区引进国内海区外资金122 000万元,完成自定目标119.6%,同比增长235.8%,比前四年完成总额11亿元超出1亿元,其中国内自治区外资金37 253万元,完成上级下达指标149%,呼伦贝尔市外资金88 376万元,完成上级下达指标126.3%,同比增长363.1%,在全市16个旗市(局)资金到位额排名第一。引进呼伦贝尔市外工业资金47 547万元,完成上级下达指标任务106.1%。海区荣获了2003年度呼伦贝尔市引进国内(市外)资金优秀奖,引进的蒙西公司荣获年度呼伦贝尔市固定资产投资特殊贡献奖

     

    【个体经营】全年个体私营经济新增投入资金共计35 000万元,完成自定目标125%。通过实施招商引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两大战略,海区盘活老企业10户,完成责任指标200%;新增年产值和销售额亿元以上招商引资企业2户,私营企业1户,分别完成了责任指标100%;新增千万以上招商引资企业3户,私营企业3户,分别完成责任指标100%;超额完成了新增千万元以下,百万元以上(含百万元)及新增百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指标任务。落实两大战略,特别是大型招商引资项目的入驻,推动了海区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海拉尔区荣获2003年度呼伦贝尔市工业经济先进旗市区一等奖等五项奖励】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1亿元,同比增长39.4%;重点管理和实施的工业项目26个,投资总额达到15.7亿元;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12.2亿元,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海区荣获了2003年度呼伦贝尔市工业经济工作先进旗市区一等奖;工业经济重点项目推进工业先进旗市区一等奖;固定资产投资特殊贡献奖;引进国内(市外)资金优秀奖和优化投资环境十佳单位等五项奖励。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工作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海区作为“创优”主体,承担着城区全部硬件的建设任务。为此,海区3月份制定了创优工作方案4月初,区委、区政府召开创优动员大会4月20日组建成立了海拉尔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督察组、现场组、资料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全面调动创优涉及的相关单位以及广大市民参与到创优工作中,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创优局面。6月25日至30日,自治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初审验收组对呼伦贝尔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呼伦贝尔市以850分(超过标准100分)通过了自治区初审验收。国家旅游局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组于11月25~28日验收了呼伦贝尔市创优工作,海区负责签状的项目全面达到标准,呼伦贝尔市从评分上也超过了自治区初审时的得分,通过了国家旅游局验收。

     

    【环保工程建设】2003年,海区把环境保护与治理当作一项功在当代、荫及子孙的大事摆上重要工作日程,进一步加快蓝天、绿地、青山、碧水工程的实施进程,使海拉尔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海区把环境保护与治理重点放在了三山绿化、城区绿化、大气、水体、草原治理、城市环境整治等方面。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作为落实蓝天工程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了热网建设,新增热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并分两批拆除了市区闲置锅炉和热水锅炉烟囱127根,对暂不能入网的大烟囱,基本上都按要求安装了消烟除尘装置,达标排放。

    “绿地工程”实施过程中,海区初步形成了以沿河公园、“六二六”小河两岸、成吉思汗广场以及其他空闲地为重点、以主要街道绿化为网络的城区绿化体系。全年共完成路旁植树18 496株,播种草坪43 880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面积6.64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到了21平方米以上,基本实现了城在丛林中,人在花园里的建设目标。

    “青山工程”主要以三山绿化和天然草原保护与建设为主,完成植树造林7.2万亩。此外,还重点加强了两河流域及5区的植被管护,完成防护林封育1万公顷,先后开展了百灵鸟行动禁牧行动青山行动等多次专项整治活动。

    “碧水工程”采取了两项大的举措:一是采用德国百乐克生化处理工艺,投资1.21亿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工程。该工程2003年6月4日正式开工建设,年内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厂区工程和部分管网工程,已完成7 000余万元工程量。二是启动建设了晨鸣纸业中段污水处理工程,该工程总投资1 879.95万元,日处理能力2万吨,2003年末完成了工程量90%以上。这两项工程完工后,必将从根本上改善海拉尔河、伊敏河和六二六小河的水环境。

    (杜春鹏)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海拉尔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 ***

    副书记:王 

    郑富旭(10月离任)

    乌兰巴拉(蒙古族1~10月任职)

    刘寒松(纪委书记)

    ***

      宏(达斡尔族10月任职)

    周方平(7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广建

    副主任:邢振明

    包海龙(蒙古族)

    冯世臻

    任国芳(女)

    曲秀琴(蒙古族)

      长:王 

    副区长:志  宏(达斡尔族10月离任)

    李春富(10月任职)

      广

    李秀杰(10月离任)

      成(10月离任)

    于洪涛

    陈文鹏(10月离任)

     

      娟(10月任职)

    ***(10月任职)

    李海春(10月任职)

    政协主席:乌兰巴拉(蒙古族)

    副主席:李玉奎

    刘文敏

    孙立军

    法院院长:于克平

    检察院检察长:宋立坤

    武装部长:佗彦启(满族)

      委:陈国海

     

    【概况】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下辖3镇、6个街道办事处,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西麓,海拉尔河与伊敏河汇合处(北纬49°0649°32、东经119°32120°35),东接牙克石市、西部、北部与陈巴尔虎旗为邻,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交界。

    海拉尔区是呼伦贝尔市政府所在地,是该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讯中心,是呼伦贝尔市“九口”通商的枢纽城市,全区总面积1 44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28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253 420人,总户数75 193户。人口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等25个少数民族。下设:建设镇、奋斗镇、哈克镇、靠山街道办事处、向华街道办事处、正阳街道办事处、健康街道办事处、胜利街道办事处、呼伦街道办事处;海拉尔开发区(管委会)。

    2003年,海区各族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克服非典 和农业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91 968万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 523万元,增长9.2%;第二产业增加值93 128万元,增长23.7%;第三产业增加值173 317万元,增长9.8%。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比上年上升2%,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0.4%。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和烟酒日用品价格上涨5.1%和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上涨9.1%和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及交通、通讯价格下降1.5%和3.5%。全年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 441元,比上年增长了10.1%;农民人均纯收入5 337元,增长4.1%。城乡居民均消费支出5 354元和4 65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0.7%。年末全区在岗职工42 026人,比上年下降4.3%;在岗职工年平均劳动报酬13 284元,增长19.3%。年末居民储蓄存款达41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全年销售商品房住宅面积11.26万平方米,销售额达12 282万元。年末城镇居民均建筑面积23.19平方米,增长2%。年内全区从业人员76 643人,比上年末减少6 930人,其中单位在岗职工比上年减少1 866人;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减少2 446人。全年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 1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已达4.4%。

     

    【农业】2003年,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虫灾等自然灾害,种植业损失严重。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37 334万元,比上年增长4%。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0 918公顷,比上年增长16.9%,粮豆薯总产量2 217吨,比上年减少80%,蔬菜产量28 243吨,比上年减少20%。虽然种植业生产下降幅度较大,但畜牧业形势看好,年末牲畜总头数67 752头只,比上年末增长11.5%,其中大牲畜和羊分别增长15.8%和23.9%。奶牛年末已达15 762头,牛奶产量6.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32.8%。肉类和禽蛋产量也分别增长4.8%和31.4%,全年牲畜总商品率和出栏率分别达到114.3%和74.2%。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 800公顷,比上年增长220%,其中退耕还林还草2 667公顷,增长100%,全年义务植树66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10.2%。

     

    【工业】通过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和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年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增加值37 043万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33 909万元,增长27.9%,产品销售率达到92.6%,比上年提高2.5%。

    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相继投产,食品加工、机械、火力发电、造纸、医药、乳品、建材、饮料、酒等骨干企业产值占工业经济总量的65.6%,经济效益连年递增。工业经济拉动海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6.7%。

    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63 963万元和3 765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和12.3%,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42万元,比上年减亏487万元。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6.2,比上年提高了1.9%。

     

    【固定资产投资】在项目带动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推动下,工业技改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40 987万元,比上年增长39.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9 545万元,增长18%;更新改造投资54 290万元,增长117%;房地产开发投资23 839万元,增长8.2%。

    全年第一产业投资897万元,比上年下降64.7%;第二产业投资34 848万元,增长224.5%,其中工业投资34 685万元,增长223%;第三产业投资105 242万元,增长19.8%。不断加大工业技术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对拉动全区经济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0 813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0 371万元,增长20.6%;餐饮业零售额14 734万元,增长37%;其他零售额25 708万元,下降17.4%。

    全年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3 0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进口总额2 175万美元,增长11倍;出口总额901万美元,增长67.2%。

    招商引资全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2.6亿元,比上年增长0.4%,国外资金到位301万元,直接利用外资453万美元,增长50.5%。

     

    【交通邮电】交通运输受到“非典”一定影响。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1 311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 205万元,比上年增长3.9%;电信业务总量10 097万元,增长17.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已达10.49万户,增长54.4%,其中住宅电话58 013户,增长10.7%,电话普及率达到86部/百人,比上年增加了2.4%。

     

    【旅游】全年旅游人数4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旅游收入30 200万元,增长206.6%。

     

    【财政金融】2003年财政收支保持了稳定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37 791万元,比上年增长15.32%。地方财政收入25 135万元,增长15.90%。财政支出40 546万元,增长33.52%,财政调控能力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全年各项存款余额569 647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各项贷款余额352 419万元,比上年增长10.7%。银行现金回笼45 455万元,比上年增长127%。

     

    【保险】全年保费收入8 380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人身险5 710万元,增长15.6%;财产险2 375万元,下降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 457万元,下降4.3%。

     

    【教育】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巩固,素质教育稳步实施,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有小学、中学52所,在校学生41 400人,小学入学率100%。2003年,高考录取3 778人,录取率75.1%。职业中学招生和毕业生分别比上年下降19.3%和6.1%,在校学生增长15.3%;普通中学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增长3%和1%;小学在校生比上年下降2.7%,在园幼儿增长32.4%。

     

    【科技】由于海区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科研开发取得一定成果。全年科研经费支出408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14%;实际申请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蓝莓野果汁生产技术开发及无菌包装技术、4QF2ALGE青饲料联合收割机14个项目推荐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大口径中空壁聚乙稀缠绕管6个项目申报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全年完成技术贸易成交额964万元,培训各类技术人员3 055人次,比上年增长87.6%。

     

    【文化】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图书馆1个,各类娱乐、书刊音像等文化场所349个,截至年末有线电视用户已达3.7万户。全区共有无线调频广播电台及电视转播和播转点2座,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了100%和90%。

     

    【卫生】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00个(含医务室、个体诊所),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综合医院10个,卫生技术人员2 123人。其中医生889人、护士650人,医院病床1 571张,儿童五种疫苗接种率为99%以上,全年传染病总发病率206.7/10万人。

     

    【体育】区委、区政府重视体育事业,多方筹集资金建成社区室内体育活动室16个,建筑面积4 195平方米,有各类体育馆157个。55个社区都有晨练点和指导员,为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了良好环境。全年海区在参加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奖牌总数40枚,其中金牌18枚、银牌12枚、铜牌10枚。

     

    【招商引资】2003年,海区引进国内海区外资金122 000万元,完成自定目标119.6%,同比增长235.8%,比前四年完成总额11亿元超出1亿元,其中国内自治区外资金37 253万元,完成上级下达指标149%,呼伦贝尔市外资金88 376万元,完成上级下达指标126.3%,同比增长363.1%,在全市16个旗市(局)资金到位额排名第一。引进呼伦贝尔市外工业资金47 547万元,完成上级下达指标任务106.1%。海区荣获了2003年度呼伦贝尔市引进国内(市外)资金优秀奖,引进的蒙西公司荣获年度呼伦贝尔市固定资产投资特殊贡献奖

     

    【个体经营】全年个体私营经济新增投入资金共计35 000万元,完成自定目标125%。通过实施招商引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两大战略,海区盘活老企业10户,完成责任指标200%;新增年产值和销售额亿元以上招商引资企业2户,私营企业1户,分别完成了责任指标100%;新增千万以上招商引资企业3户,私营企业3户,分别完成责任指标100%;超额完成了新增千万元以下,百万元以上(含百万元)及新增百万元以下、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指标任务。落实两大战略,特别是大型招商引资项目的入驻,推动了海区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海拉尔区荣获2003年度呼伦贝尔市工业经济先进旗市区一等奖等五项奖励】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1亿元,同比增长39.4%;重点管理和实施的工业项目26个,投资总额达到15.7亿元;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12.2亿元,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海区荣获了2003年度呼伦贝尔市工业经济工作先进旗市区一等奖;工业经济重点项目推进工业先进旗市区一等奖;固定资产投资特殊贡献奖;引进国内(市外)资金优秀奖和优化投资环境十佳单位等五项奖励。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工作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海区作为“创优”主体,承担着城区全部硬件的建设任务。为此,海区3月份制定了创优工作方案4月初,区委、区政府召开创优动员大会4月20日组建成立了海拉尔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督察组、现场组、资料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全面调动创优涉及的相关单位以及广大市民参与到创优工作中,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创优局面。6月25日至30日,自治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初审验收组对呼伦贝尔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呼伦贝尔市以850分(超过标准100分)通过了自治区初审验收。国家旅游局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组于11月25~28日验收了呼伦贝尔市创优工作,海区负责签状的项目全面达到标准,呼伦贝尔市从评分上也超过了自治区初审时的得分,通过了国家旅游局验收。

     

    【环保工程建设】2003年,海区把环境保护与治理当作一项功在当代、荫及子孙的大事摆上重要工作日程,进一步加快蓝天、绿地、青山、碧水工程的实施进程,使海拉尔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海区把环境保护与治理重点放在了三山绿化、城区绿化、大气、水体、草原治理、城市环境整治等方面。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作为落实蓝天工程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了热网建设,新增热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并分两批拆除了市区闲置锅炉和热水锅炉烟囱127根,对暂不能入网的大烟囱,基本上都按要求安装了消烟除尘装置,达标排放。

    “绿地工程”实施过程中,海区初步形成了以沿河公园、“六二六”小河两岸、成吉思汗广场以及其他空闲地为重点、以主要街道绿化为网络的城区绿化体系。全年共完成路旁植树18 496株,播种草坪43 880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面积6.64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到了21平方米以上,基本实现了城在丛林中,人在花园里的建设目标。

    “青山工程”主要以三山绿化和天然草原保护与建设为主,完成植树造林7.2万亩。此外,还重点加强了两河流域及5区的植被管护,完成防护林封育1万公顷,先后开展了百灵鸟行动禁牧行动青山行动等多次专项整治活动。

    “碧水工程”采取了两项大的举措:一是采用德国百乐克生化处理工艺,投资1.21亿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工程。该工程2003年6月4日正式开工建设,年内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厂区工程和部分管网工程,已完成7 000余万元工程量。二是启动建设了晨鸣纸业中段污水处理工程,该工程总投资1 879.95万元,日处理能力2万吨,2003年末完成了工程量90%以上。这两项工程完工后,必将从根本上改善海拉尔河、伊敏河和六二六小河的水环境。

    (杜春鹏)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