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4卷  /  科教文卫体

2004卷

  • 河套大学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

      长:李成义

    党委副书记:王 

    党委副书记

    纪检书记:郭玉梅(女)

    党委委员

    副校长:李振国

    巴图查干(蒙古族)

    石文清

    副校长:张建国

     

    【概况】2003年,校党委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成立思政研究会,全面开展贴近生活、贴近一线、贴近思想的师生思想政治工作。12月19日,组织全校思政工作研研会2003年年会,总结和交流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年会共收到各部门参选论文45篇,并评选出优秀论文15篇进行交流并予以表彰。

    8月下旬,接受了盟委组织部党建工作半年验收,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受到组织部的好评。2003年,发展师生新党员42名。同时利用基层党校对师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共培训师生300余人次。学校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在年终评估验收中受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自治区团委的好评。

     

    【防治“非典”】4月以来,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广泛发动群防群治,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切实做好防治非典工作,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确保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打好保卫校园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学校多次召开专门会议,传达国家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和盟委、行署的指示精神,及时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其它校级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河套大学非典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和下发《河套大学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原则、具体措施和工作职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防护物资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地位学校建立了校领导与部系、部系与班级联系制度,深入基层,随时了解和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消除恐慌心理,加强心理辅导,增强师生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为正确引导师生认识和关注“非典”,学校充分利用网络、广播、专栏、板报等阵地广泛宣传有关知识和预防措施,并及时发放、张贴有关预防宣传品,使师生树立“非典”并不可怕,能防可治的意识。

    对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检查、登记制度,严禁闲散人员进入校园,严禁学生私自外出,对因公外出归来人员进行一定范围内的隔离,有效控制校内外交叉感染的几率。对走读学生和校外居住的学生,各部系每天都要做调查,掌握有关情况,及时向学校报告。

    严格信息报告制度监控制度消毒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密切与上级部门的信息联系,及时向自治区教育厅、盟防治非典指挥部报告相关情况,并及时对各类患病师生采取有针对性地防治措施。每天由专人对各类指定场所进行早晚两次消毒,特别对图书馆、教室、宿舍、餐厅、医务室及外籍教师生活、工作场所进行重点防护。为每个学生宿舍配发体温计,为所有师生员工配发16层标准口罩,实行各部门师生健康状况每日报告制度。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增强师生体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学校组织师生开展多项体育健身活动,先后举办足球、排球、篮球、网球等比赛,并充分利用健身器材开展健身锻炼,运动场地和通风良好的场所每天都能看到师生比赛和锻炼的热烈场面,全校师生始终保持着良好地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校党委适时组织举办“我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命运”为主题的有奖征文比赛,在师生中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抗击非典,奉献爱心”募捐活动,先后共捐款14 070元,为赢得抗击非典战役的最后胜利贡献力量。特别是广大共产党员响应党委号召,冲锋在前,不避艰险,勇挑重担,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出现许多感人的事迹,为确保师生健康,保卫校园平安做出突出贡献。为此,在教师节期间,学校表彰奖励28名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取得防治非典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双胜利。所取得的成绩受到国务院督查组、自治区工作组和巴盟非典防治指挥部的充分肯定,《巴彦淖尔报》、盟电视台对此进行专题报道。副校长石文清被评为全区教育系统“抗非”斗争先进个人,学生处副处长王德强被评为全盟优秀党务工作者,团委满达被盟团委授予抗非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进入新学期后,研究制定《关于今冬明春防治非典工作方案》,为防治疫情、巩固成绩提供制度保障,并在实际中严格责任制度,认真组织实施。

    2003年,学校团委被授予全盟共青团组织抗击非典先进集体称号。

     

    【师资队伍建设】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基础上,制定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一系列政策和奖励措施,提出“在职提高为主,脱产进修为辅,鼓励进修研究生课程,在本科基础上提高学历层次”的基本思路。2003年,《河套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规划》进入实施阶段第二年,以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和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主要手段,继续坚持有限资金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上下半年,分别以30%的幅度提高教职工岗位津贴,并再次提高课时津贴。结合实际,启动和实施《学科带头人实施意见》、《关于教师低职高聘的实施意见》、《教师工作量酬金计算办法》等。共选派9名教师脱产攻读研究生,许多在职教师自学研究生课程,通过不同渠道引进本科学历以上优秀师资近20名。聘请区内外知名专家4名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新聘任两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

    高度重视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把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主导地位,研究制定《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学校特别注重对新任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在政治上严格要求,在业务上大胆使用,在生活上热情关怀,使他们尽快担负起建设新河大的使命。2003年,接受自治区组织部关于人才快车道工作的检查验收,校人才使用和培养方面的工作受到组织部的好评。

     

    【学科专业建设】2003年,启动精品课建设规划,加强重点学科专业的建设,对其它专业也进行新的整合和优化。班子成员赴区内外兄弟院校进行考察学习,到各地人才市场进行调研,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掌握第一手材料。继续采取与名校联合办学的形式,拓宽办学渠道,为升本创造条件。与内师大联合办学取得突破,从2004年起,校联合创办内师大西部学院,招收和培养本科生,双方已签订协议书。此外,党中央民族大学已同意在校设立党中央民大成人教育学院函授站,从2004年起陆续招生,联合办学走出一条新路子。

     

    【教育教学管理】为结合新形势,努力探索适合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进一步建章立制的基础上,根据《河套大学关于教学计划的审批和调整专业共同课设置的意见》,认真审核各教学单位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统一安排共同课设置,统一调配跨部系教学的教师,有效地缓减师资、设备的供需矛盾。进一步规范考试制度,严格考试纪律,加强考试管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进一步加大教学考核评估工作力度,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下半年对各部系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一轮检查考核。

     

    【科研工作】学校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作用,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引导教师在现有科研立项上快出成果,并帮助他们申办区级乃至国家级科研项目。广大教师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年度学术年会共收到参评论文60余篇,评选出29篇予以表彰奖励,年会上有12篇优秀论文进行宣讲和交流。

     

    【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注重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针对原有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现状,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争取政策、筹措资金,加快教育教学基本建设。2003年,主校区新建的7 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和南校区5 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已交付使用,优良的工程质量和先进的设备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南校区新建的4 500平方米的艺术楼已基本完工,西校区9 000平方米的住宅楼已通过验收,同时,主校区计划新建的7 600平方米的科技信息楼和6 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进入招标阶段,2004年进入建设阶段。学校充分体现有限资金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新配备电脑200台,并使全校电脑接入英特宽带网,新建成180人座多媒体教室4个,42人座语音教室1个,更新大量的急需教学设备,购买部分图书资料。这些举措为今后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奠定基础。

     

    【教育管理】学校在管理育人上确立德育为主的指导思想,坚持“管理不是禁锢人、约束人,而是塑造人、发展人”的原则,把学生参与过程变成育人过程。在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德育工作中,重点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高尚道德教育活动,倡导该纲要提出的20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除了注重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外,还通过讲座、演讲、征文、文艺演出等活动加强道德教育,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栏、校报等舆论工具,大力宣传德育内容,并在优化校园环境建设中,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和谐,为德育创建良好氛围。

     

    【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德育活动的延伸,学校历来重视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学雷锋益民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义务植树、社会调查、参观各类展览等都是常规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接触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服务社会,又提高自身素质,很受学生欢迎。2003年,学生义务植树2 000多棵,参加益民活动700人次,收到表扬信500多封,各部系还组织学生慰问孤寡老人、失学儿童,并到少管所进行帮教活动。深入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部队、社区进行各类宣传和慰问活动。特别是在扶贫帮困活动中,广大团员和青年学生积极捐助,表现出较高的精神境界。七一期间有32名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要求入党的学生占总数的85%,德育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出丰硕成果。

     

    【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指导】2003年,春、秋两季共招新生1 400名,并完成跨省区招生67人的任务,下半年与山东、湖北等十四省区签订对等招生协议,拟定2004年对等招生700余人。广泛征集各地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网,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本年度,完成毕业生基本情况上网宣传工作,组织召开与用人单位的就业洽谈会,开设学生就业指导课教育,开展就业安全教育活动。12月,接受自治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检查验收,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受到检查组的好评。此外,学校认真落实学生助学贷款计划,为要求助学的学生提供服务,2003年,共解决337余名学生的助学贷款,总额104万元。

     

    【继续教育】举办多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班,培训学员共计970余人。与内蒙古高等师范教师培训中心联合举办高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河大教师132人;计划在寒假期间举办初中教师和全盟初中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学员490人。继续教育受到各类学员和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好评。

     

    【普通话测试】普通话测试工作进一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逐步形成微机化管理,建立健全了语言管理档案。2003年度,共对全盟7个旗县和盟直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测试,全年培训测试各类教师2 800余名。11月接受自治区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检查,检查组对本站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特别对培训课、系统管理、档案管理及基础设施给予高度评价,最终被评定为优秀等级。

     

    【后勤保障】2003年,学校在优化育人环境建设中,合理规划,注重协调发展,注重硬化和美化、绿化校园。种树5 000余颗,绿化草坪2 000平方米,南校区修建钢化围栏80多米。同时,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加快后勤社会化服务步伐,在加强学生公寓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学生食堂的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社会化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保持比较稳定的学生就餐率。

     

    【附属实验中学】2003年,附中工作有了新的突破,超额完成招生任务,且生源质量大幅度提升。附中注重教学改革和管理,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0月,参加全盟教学能手大赛,参赛的7名教师全部获得盟级教学能手称号。高考上线率和录取率均达到82%。9月,接受全盟重点高中年度综合评估,以84.5分的优异成绩通过考核验收,为创建全盟一流名校打好基础。

    (贾永平、刘军)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河套大学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

      长:李成义

    党委副书记:王 

    党委副书记

    纪检书记:郭玉梅(女)

    党委委员

    副校长:李振国

    巴图查干(蒙古族)

    石文清

    副校长:张建国

     

    【概况】2003年,校党委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成立思政研究会,全面开展贴近生活、贴近一线、贴近思想的师生思想政治工作。12月19日,组织全校思政工作研研会2003年年会,总结和交流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年会共收到各部门参选论文45篇,并评选出优秀论文15篇进行交流并予以表彰。

    8月下旬,接受了盟委组织部党建工作半年验收,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受到组织部的好评。2003年,发展师生新党员42名。同时利用基层党校对师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共培训师生300余人次。学校党建带团建的工作在年终评估验收中受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自治区团委的好评。

     

    【防治“非典”】4月以来,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广泛发动群防群治,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切实做好防治非典工作,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确保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打好保卫校园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学校多次召开专门会议,传达国家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和盟委、行署的指示精神,及时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其它校级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河套大学非典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和下发《河套大学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原则、具体措施和工作职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防护物资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地位学校建立了校领导与部系、部系与班级联系制度,深入基层,随时了解和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消除恐慌心理,加强心理辅导,增强师生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为正确引导师生认识和关注“非典”,学校充分利用网络、广播、专栏、板报等阵地广泛宣传有关知识和预防措施,并及时发放、张贴有关预防宣传品,使师生树立“非典”并不可怕,能防可治的意识。

    对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格检查、登记制度,严禁闲散人员进入校园,严禁学生私自外出,对因公外出归来人员进行一定范围内的隔离,有效控制校内外交叉感染的几率。对走读学生和校外居住的学生,各部系每天都要做调查,掌握有关情况,及时向学校报告。

    严格信息报告制度监控制度消毒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密切与上级部门的信息联系,及时向自治区教育厅、盟防治非典指挥部报告相关情况,并及时对各类患病师生采取有针对性地防治措施。每天由专人对各类指定场所进行早晚两次消毒,特别对图书馆、教室、宿舍、餐厅、医务室及外籍教师生活、工作场所进行重点防护。为每个学生宿舍配发体温计,为所有师生员工配发16层标准口罩,实行各部门师生健康状况每日报告制度。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增强师生体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学校组织师生开展多项体育健身活动,先后举办足球、排球、篮球、网球等比赛,并充分利用健身器材开展健身锻炼,运动场地和通风良好的场所每天都能看到师生比赛和锻炼的热烈场面,全校师生始终保持着良好地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校党委适时组织举办“我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命运”为主题的有奖征文比赛,在师生中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抗击非典,奉献爱心”募捐活动,先后共捐款14 070元,为赢得抗击非典战役的最后胜利贡献力量。特别是广大共产党员响应党委号召,冲锋在前,不避艰险,勇挑重担,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出现许多感人的事迹,为确保师生健康,保卫校园平安做出突出贡献。为此,在教师节期间,学校表彰奖励28名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取得防治非典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双胜利。所取得的成绩受到国务院督查组、自治区工作组和巴盟非典防治指挥部的充分肯定,《巴彦淖尔报》、盟电视台对此进行专题报道。副校长石文清被评为全区教育系统“抗非”斗争先进个人,学生处副处长王德强被评为全盟优秀党务工作者,团委满达被盟团委授予抗非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进入新学期后,研究制定《关于今冬明春防治非典工作方案》,为防治疫情、巩固成绩提供制度保障,并在实际中严格责任制度,认真组织实施。

    2003年,学校团委被授予全盟共青团组织抗击非典先进集体称号。

     

    【师资队伍建设】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基础上,制定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一系列政策和奖励措施,提出“在职提高为主,脱产进修为辅,鼓励进修研究生课程,在本科基础上提高学历层次”的基本思路。2003年,《河套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规划》进入实施阶段第二年,以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和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主要手段,继续坚持有限资金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上下半年,分别以30%的幅度提高教职工岗位津贴,并再次提高课时津贴。结合实际,启动和实施《学科带头人实施意见》、《关于教师低职高聘的实施意见》、《教师工作量酬金计算办法》等。共选派9名教师脱产攻读研究生,许多在职教师自学研究生课程,通过不同渠道引进本科学历以上优秀师资近20名。聘请区内外知名专家4名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新聘任两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

    高度重视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把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主导地位,研究制定《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学校特别注重对新任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在政治上严格要求,在业务上大胆使用,在生活上热情关怀,使他们尽快担负起建设新河大的使命。2003年,接受自治区组织部关于人才快车道工作的检查验收,校人才使用和培养方面的工作受到组织部的好评。

     

    【学科专业建设】2003年,启动精品课建设规划,加强重点学科专业的建设,对其它专业也进行新的整合和优化。班子成员赴区内外兄弟院校进行考察学习,到各地人才市场进行调研,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掌握第一手材料。继续采取与名校联合办学的形式,拓宽办学渠道,为升本创造条件。与内师大联合办学取得突破,从2004年起,校联合创办内师大西部学院,招收和培养本科生,双方已签订协议书。此外,党中央民族大学已同意在校设立党中央民大成人教育学院函授站,从2004年起陆续招生,联合办学走出一条新路子。

     

    【教育教学管理】为结合新形势,努力探索适合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进一步建章立制的基础上,根据《河套大学关于教学计划的审批和调整专业共同课设置的意见》,认真审核各教学单位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统一安排共同课设置,统一调配跨部系教学的教师,有效地缓减师资、设备的供需矛盾。进一步规范考试制度,严格考试纪律,加强考试管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进一步加大教学考核评估工作力度,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下半年对各部系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一轮检查考核。

     

    【科研工作】学校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作用,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引导教师在现有科研立项上快出成果,并帮助他们申办区级乃至国家级科研项目。广大教师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年度学术年会共收到参评论文60余篇,评选出29篇予以表彰奖励,年会上有12篇优秀论文进行宣讲和交流。

     

    【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注重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针对原有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现状,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争取政策、筹措资金,加快教育教学基本建设。2003年,主校区新建的7 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和南校区5 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已交付使用,优良的工程质量和先进的设备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南校区新建的4 500平方米的艺术楼已基本完工,西校区9 000平方米的住宅楼已通过验收,同时,主校区计划新建的7 600平方米的科技信息楼和6 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进入招标阶段,2004年进入建设阶段。学校充分体现有限资金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新配备电脑200台,并使全校电脑接入英特宽带网,新建成180人座多媒体教室4个,42人座语音教室1个,更新大量的急需教学设备,购买部分图书资料。这些举措为今后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奠定基础。

     

    【教育管理】学校在管理育人上确立德育为主的指导思想,坚持“管理不是禁锢人、约束人,而是塑造人、发展人”的原则,把学生参与过程变成育人过程。在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德育工作中,重点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高尚道德教育活动,倡导该纲要提出的20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除了注重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外,还通过讲座、演讲、征文、文艺演出等活动加强道德教育,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栏、校报等舆论工具,大力宣传德育内容,并在优化校园环境建设中,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和谐,为德育创建良好氛围。

     

    【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德育活动的延伸,学校历来重视帮助和引导青年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学雷锋益民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义务植树、社会调查、参观各类展览等都是常规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接触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服务社会,又提高自身素质,很受学生欢迎。2003年,学生义务植树2 000多棵,参加益民活动700人次,收到表扬信500多封,各部系还组织学生慰问孤寡老人、失学儿童,并到少管所进行帮教活动。深入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部队、社区进行各类宣传和慰问活动。特别是在扶贫帮困活动中,广大团员和青年学生积极捐助,表现出较高的精神境界。七一期间有32名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要求入党的学生占总数的85%,德育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出丰硕成果。

     

    【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指导】2003年,春、秋两季共招新生1 400名,并完成跨省区招生67人的任务,下半年与山东、湖北等十四省区签订对等招生协议,拟定2004年对等招生700余人。广泛征集各地就业信息,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网,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本年度,完成毕业生基本情况上网宣传工作,组织召开与用人单位的就业洽谈会,开设学生就业指导课教育,开展就业安全教育活动。12月,接受自治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检查验收,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受到检查组的好评。此外,学校认真落实学生助学贷款计划,为要求助学的学生提供服务,2003年,共解决337余名学生的助学贷款,总额104万元。

     

    【继续教育】举办多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班,培训学员共计970余人。与内蒙古高等师范教师培训中心联合举办高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河大教师132人;计划在寒假期间举办初中教师和全盟初中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培训学员490人。继续教育受到各类学员和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好评。

     

    【普通话测试】普通话测试工作进一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逐步形成微机化管理,建立健全了语言管理档案。2003年度,共对全盟7个旗县和盟直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测试,全年培训测试各类教师2 800余名。11月接受自治区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检查,检查组对本站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特别对培训课、系统管理、档案管理及基础设施给予高度评价,最终被评定为优秀等级。

     

    【后勤保障】2003年,学校在优化育人环境建设中,合理规划,注重协调发展,注重硬化和美化、绿化校园。种树5 000余颗,绿化草坪2 000平方米,南校区修建钢化围栏80多米。同时,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加快后勤社会化服务步伐,在加强学生公寓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学生食堂的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社会化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保持比较稳定的学生就餐率。

     

    【附属实验中学】2003年,附中工作有了新的突破,超额完成招生任务,且生源质量大幅度提升。附中注重教学改革和管理,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0月,参加全盟教学能手大赛,参赛的7名教师全部获得盟级教学能手称号。高考上线率和录取率均达到82%。9月,接受全盟重点高中年度综合评估,以84.5分的优异成绩通过考核验收,为创建全盟一流名校打好基础。

    (贾永平、刘军)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