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3卷  /  经济

2003卷

  • 气象
  •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领导名录】

    局长党组书记:乌  兰(蒙古族)

    副局长党组成员:李红宇(女 蒙古族)

    沈建国

    李彰俊

    王怀刚

    纪检组长党组成员:何卫卫(蒙古族)

     

    【概况】

    机构设置自治区气象局机关设:办公室、监测网络处、科技减灾处、计划财务处、人事教育处、政策法规处、监察审计处、机关党委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办公室。直属事业单位设:自治区气象台、自治区气象探测资料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技档案馆)、自治区气象科技开发中心、自治区气象局技术装备中心、自治区气象局培训中心、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自治区气象局产业运营中心、自治区气象局行政管理中心、自治区防雷中心、自治区气象卫星遥感中心。

    台站设置全区有123个地面气象观测台站,其中基准站13个,基本站34个,气候站16个,其余为旗(县)一般站。承担高空观测12个站,气象辐射观测8个站,酸雨特种观测3个站,农业气象观测16个站,牧业气象观测8个站,沙尘暴观测5个站,蔬菜气象试验1个站。有77个艰苦台站。

    人员情况至2002年底,全区气象在职职工2 993人。其中干部2 868人,工人125人。学历结构:研究生11人,本科263人,大专767人。职称结构:正研级高级工程师3人,副研级高级工程师105人,工程师1 029人。

     

    【气象服务】

    全区气象部门坚持以农牧业气象服务为重点,把为各级党政领导的决策气象服务放在首位,及时部署各阶段气象服务工作,始终注重抓好重大灾害性、关键性和转折性天气预报服务。气象服务工作为自治区防灾减灾和农牧业生产做出重要贡献,得到各级党政领导部门肯定。

    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服务及时主动短期、中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质量稳步提高;对年内出现的暴雨、沙尘暴、暴雪、冰雹、霜冻、寒潮等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都提前24小时或48小时做出准确预报。

    森林火灾气象服务效果显著共监测火点300点次,及时为防火指挥部门提供遥感监测图、火险预报、火场天气预报、春秋季防火气候背景和防火气象条件分析。对7月27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火灾进行综合服务和飞机增雨灭火,为彻底扑灭森林大火作出贡献,受到中国气象局和林业部的肯定。

    重要社会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有力在党中央领导视察、军事演习、那达慕等重要社会活动中,提供准确及时的预报服务,受到有关部门好评。为“神舟”四号载人试验飞船安全降落、联合国国际人居会议、自治区“十运会”、自治区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飞机灭蝗和飞播种草工程等,均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保障服务。

     

    【现代化建设】

    气象现代化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取得进展呼和浩特、海拉尔、鄂尔多斯、通辽4站的新一代天气雷达《选址报告》已获批准;呼和浩特、海拉尔、鄂尔多斯3站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已被中国气象局批准立项;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新一代天气雷达《可研报告》已通过中国气象局组织的专家论证;赤峰新一代天气雷达完成吊装;举办辽、吉、黑、内蒙古四省区沙尘暴监测预警联防工作研讨会,组织编写《内蒙古自治区沙尘暴监测系统建设方案》;自治区5个沙尘暴项目观测站太阳分光光度计的安装、调试工作顺利完成,自动站示范站建设结束,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通过积极争取,中国气象局同意在乌兰浩特、临河、乌海、巴彦浩特建设常规数字化天气雷达,锡盟气象局自筹资金建设带有多普勒功能的天气雷达。

    业务服务系统建设得到加强“全区气象灾情收集系统”被列入华北研究课题。森林防火气象预报业务系统、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在已经开展预报业务的基础上建成;城市环境气象预报业务系统、Micaps系统2版、预报评分系统正在试用;空气预报质量评估系统、自治区主要江河流域面雨量预报系统、新一代农业气象预报业务服务系统、气象情报收集与决策气象服务系统正在研制;积极组织内蒙古自治区农经网建设和部分盟市的试点工作;701c型测风雷达系统大修技术在全国领先,自治区气象局成为全国首家承担该大修任务的单位。

     

    【科研教育】

       科研工作取得新成绩年内申报科技部、人事部、自治区科技厅、中国气象局等部门各类科研项目23项,已批准立项11项,其中有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性研究项目1项,新上项目支持总经费首次突破100万元。自治区气象局确定5项科研项目和13项业务应用开发项目,3项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促进了科研成果向业务服务转化。

    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全区有1名同志参加南京气象学院博士课程进修班;64名同志参加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146名同志参加南京气象学院等高校的专升本学习;256 名同志获取大专学历。2002年度430余人受到专业培训。

    加大局校合作培养人才力度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签署联合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协议,全区气象部门35名大学本科毕业在职人员参加大气科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为提高基层台站人员整体素质,自治区气象局因地制宜与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举办气象专业课程进修班,46名应届大专生进入该班学习,2003年将分配到全区旗(县)气象局(站)工作,此举被中国气象局确定为2002年度全国气象部门创新项目。

     

    【拓展工作】

    组织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关于拓展业务服务工作领域的实施意见》围绕拓展工作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自治区气象局各类科研和开发项目立项重点放在与拓展业务服务领域相关工作上,为拓展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生态建设工程遥感监测任务进展顺利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建设重点县工程”和“内蒙古天然草原试点项目”三大生态建设工程的遥感监测与分析工作,自治区分管副主席、有关厅(局)领导一致认为遥感技术监测科学准确,对指导全区生态工程建设意义重大。

    气象服务向民航部门拓展乌海市气象局抓住机遇与民航部门合作成立乌海机场气象台,承担民航气象保障任务。

    专项气象服务范围不断拓宽开展在天气预报节目中以字幕形式播出重点盟(市)森林、草原火险等级预报业务。在自治区已开展专项气象服务基础上,新开展城市人体舒适度体感预报,并新增包头市和赤峰市空气质量预报。

     

    【机构改革】

    年内,自治区气象局通过机构改革,基本构成气象行政管理、基本气象系统、科技服务与产业3部分气象事业结构框架。各盟(市)气象局改革按照统一要求,在选配人员中认真贯彻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程序,全面完成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向国家公务员过渡工作。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实行全员聘用,坚持因事设岗、因岗择人,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全面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建立按岗定酬、按贡献定酬的分配激励机制,试行岗位津贴和绩效工资制度;设立关键业务岗位,提高关键岗位业务人员待遇,鼓励优秀业务骨干钻研业务;按照政事分开原则,将原后勤服务中心管理与服务职能分开,组建财务结算中心,使机构设置与资源配置趋于合理;按照选拔双肩挑干部要求,对新提任处级干部提出学历、职称、年龄等方面严格要求,对直属事业单位30个处级领导职位全部进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

    改革后,自治区气象部门处级领导干部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总数80%,45岁以下年龄占总数63%。新提拔10名处级干部都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

     

    【地方气象事业】

    参与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自治区人民政府在2002年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一次性安排人工增雨建设专项资金1 550万元;有两个盟(市)分别由地方政府出资100万元租用两架人工增雨飞机;围绕自治区气象局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落实4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匹配资金2 600万元;自治区气象局及各盟(市)气象局共争取到位各项地方气象事业经费5 020.55万元,比上年增加25.3%。

    人工增雨作业效益明显全区人工增雨飞机增加到6架,各作业单位抓住每次天气过程,及时开展作业,累计飞行82架次,飞行作业225小时;170门增雨火箭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工工增雨作业,全年共发射增雨火箭6 000余枚;750门防雹高炮共发射炮弹6万余发,在防护区内有效减轻或避免了冰雹灾害。人工增雨得到各级党政领导肯定和广大农牧民好评,7个盟(市)行署(政府)领导带队到各飞机增雨基地慰问。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高度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先后两次在谈话和批示中,要求继续抓好人工增雨工作。

    基层台站综合改善力度加大自治区气象局抓住中国气象局对西部基层气象台(站)增加投入机遇,加快全区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安排建设资金503万元,占投资额的67%。17个盟(市)、旗(县)级台(站)得到综合改善。

     

    【气候影响评价】

    气候概况2002年自治区主要气候特征是气温明显偏高,冬季气温全区大部地区较历年偏高3~5。全区年总降水量中西部地区偏多,东部地区偏少。全年大风日数偏少,春季沙尘暴、扬沙天气较多,日照时数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出现白灾、沙尘暴、洪涝和冰雹等气象灾害。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02年度自治区自然灾害少于往年,作物生长季气候适宜,全区粮食生产获得丰收。春季降水偏多,接墒雨偏早,利于春播。全区气候从春季到初夏光、热、水较匹配,降水偏多。进入春季后回暖早,气温偏高,大风比往年少,对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有利。从3月下旬至5月上旬,全区出现几场大范围、持续时间长的降雨过程,基本每旬均有降雨,特别是4月上旬自治区中西部部分地区出现一次中到大雨降水过程,为历史同期少有。大部农区在整个春播期间,土壤墒情为1~2类墒情,各地抓住有利气候条件部署春播生产,幼苗出土整齐而健壮,苗情长势好于往年,为全年农业生产丰收奠定基础。夏季降水适宜,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初夏降水依然偏多,热量条件充足。有效降水集中,作物长势旺盛。进入盛夏,全区以阵性、局地降水为主,局部地区出现高温天气及伏旱现象,对作物直接影响不大。全区光照条件充足,使农作物新陈代谢旺盛,生育期提前。进入主汛期降水比历年同期偏少,对小麦收获有利。秋季气温前高后低,降水偏少,秋霜较晚。全区大部地区秋初气温偏高,无霜期长,农作物未受冻害影响。初秋中西部地区出现两次降水过程,对大秋作物籽粒干物质积累及蔬菜后期生长、成熟有利。自治区东部大部地区未得到有效降水补充,出现秋吊现象,部分地区农作物提前成熟,影响粮食质量与产量。进入深秋,冷空气活动频繁,全区大部地区降温幅度较大,冬季提前来临,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对土壤墒情有利。

    气候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2002年气候对畜牧业生产影响利大于弊,牧业生产未遭受重大灾害及损失。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牲畜安全越冬有利有弊。冬季主要牧区气温偏高,大风、沙尘天气少,光照充足。大部牧区季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3~5,特别是1~2月偏高4~8。牧区光照充足,大风少,对牲畜安全越冬有利。冬季除呼伦贝尔市外,全区大部牧区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出现黑灾现象,锡盟冬季无明显降雪过程,多伦县和二连浩特市无降水日数达73~96天,牲畜饮水困难。东乌旗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少8成,牲畜掉膘严重。呼伦贝尔市、赤峰牧区冬季降水偏少,出现黑灾。春季降水偏早偏多,利于牧草返青。春季天气回暖早,气温偏高,终霜结束偏早,大风天气少于往年,出现几场有效降水,4月份全区普遍降水偏多,土壤墒情为近几年最佳。大部牧区牧草返青期提早半月左右,牧草返青后长势良好。在暖冬及春季回暖早的气候条件下,对春季接羔保育、牲畜繁殖、成活率较为有利。夏季降水适宜,有利牧草生长。夏季暖湿空气活跃,全区连降几场中到大雨,牧区气温较高,光照充足,对畜牧业生产有利。由于光、热、水比较充沛,牧草长势旺盛,牲畜增重明显。秋季气候适宜畜牧业生产。秋季全区大风天气偏少,主要牧区初秋降水偏多,气温偏高,大部地区初霜出现较晚,对牧草延长生长期、饲青期有利,全区牧业产草量好于2001年。

     

    【法制建设】

    加大地方性气象法规立法及依法行政力度。《内蒙古自治区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颁布施行;组建自治区、盟(市)两级气象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并组织行政执法检查。依法对违反气象法律、法规的30多起案件进行查处,有效遏制破坏气象探测环境、擅自发布气象信息现象。

     

    【精神文明建设】

    自治区气象局与自治区文明委共同推出第二批创建文明行业示范单位15个。年内,3个单位晋升为自治区文明单位,10个单位晋升为盟市级文明单位。全区气象部门盟(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数量达到51个(其中自治区级5个),比2001年增长9%。巴盟气象局被推荐为全国气象部门20个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之一。成功主办北京区域气象部门男子排球赛,组织和参加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书画、摄影艺术大展

     

    【党风廉政建设】

    全区气象部门各级主要领导干部自觉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内组织有关宣传教育活动共56场次,2 600余人参加教育活动;局务公开工作已在全区77个旗(县)气象局和19个气象(气候)站展开,9个盟(市)气象局进行政务公开探索;信访举报率比2001年下降10%,未发生立案和责任追究案件;积极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基建决算审计、重点工程建设全程跟踪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存在问题】

    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不够,存在就气象办气象思维定式;开拓性工作及创新力度不强;人才和干部队伍现状与事业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高层次人才匮乏状况难以适应气象事业快速发展需要;预报预测准确率及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气象现代化建设整体效益亟待发挥;基层气象局(站)综合改善进程缓慢。

    (魏兴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气象
  •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领导名录】

    局长党组书记:乌  兰(蒙古族)

    副局长党组成员:李红宇(女 蒙古族)

    沈建国

    李彰俊

    王怀刚

    纪检组长党组成员:何卫卫(蒙古族)

     

    【概况】

    机构设置自治区气象局机关设:办公室、监测网络处、科技减灾处、计划财务处、人事教育处、政策法规处、监察审计处、机关党委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办公室。直属事业单位设:自治区气象台、自治区气象探测资料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技档案馆)、自治区气象科技开发中心、自治区气象局技术装备中心、自治区气象局培训中心、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自治区气象局产业运营中心、自治区气象局行政管理中心、自治区防雷中心、自治区气象卫星遥感中心。

    台站设置全区有123个地面气象观测台站,其中基准站13个,基本站34个,气候站16个,其余为旗(县)一般站。承担高空观测12个站,气象辐射观测8个站,酸雨特种观测3个站,农业气象观测16个站,牧业气象观测8个站,沙尘暴观测5个站,蔬菜气象试验1个站。有77个艰苦台站。

    人员情况至2002年底,全区气象在职职工2 993人。其中干部2 868人,工人125人。学历结构:研究生11人,本科263人,大专767人。职称结构:正研级高级工程师3人,副研级高级工程师105人,工程师1 029人。

     

    【气象服务】

    全区气象部门坚持以农牧业气象服务为重点,把为各级党政领导的决策气象服务放在首位,及时部署各阶段气象服务工作,始终注重抓好重大灾害性、关键性和转折性天气预报服务。气象服务工作为自治区防灾减灾和农牧业生产做出重要贡献,得到各级党政领导部门肯定。

    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服务及时主动短期、中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质量稳步提高;对年内出现的暴雨、沙尘暴、暴雪、冰雹、霜冻、寒潮等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都提前24小时或48小时做出准确预报。

    森林火灾气象服务效果显著共监测火点300点次,及时为防火指挥部门提供遥感监测图、火险预报、火场天气预报、春秋季防火气候背景和防火气象条件分析。对7月27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火灾进行综合服务和飞机增雨灭火,为彻底扑灭森林大火作出贡献,受到中国气象局和林业部的肯定。

    重要社会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有力在党中央领导视察、军事演习、那达慕等重要社会活动中,提供准确及时的预报服务,受到有关部门好评。为“神舟”四号载人试验飞船安全降落、联合国国际人居会议、自治区“十运会”、自治区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飞机灭蝗和飞播种草工程等,均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保障服务。

     

    【现代化建设】

    气象现代化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取得进展呼和浩特、海拉尔、鄂尔多斯、通辽4站的新一代天气雷达《选址报告》已获批准;呼和浩特、海拉尔、鄂尔多斯3站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已被中国气象局批准立项;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新一代天气雷达《可研报告》已通过中国气象局组织的专家论证;赤峰新一代天气雷达完成吊装;举办辽、吉、黑、内蒙古四省区沙尘暴监测预警联防工作研讨会,组织编写《内蒙古自治区沙尘暴监测系统建设方案》;自治区5个沙尘暴项目观测站太阳分光光度计的安装、调试工作顺利完成,自动站示范站建设结束,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通过积极争取,中国气象局同意在乌兰浩特、临河、乌海、巴彦浩特建设常规数字化天气雷达,锡盟气象局自筹资金建设带有多普勒功能的天气雷达。

    业务服务系统建设得到加强“全区气象灾情收集系统”被列入华北研究课题。森林防火气象预报业务系统、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在已经开展预报业务的基础上建成;城市环境气象预报业务系统、Micaps系统2版、预报评分系统正在试用;空气预报质量评估系统、自治区主要江河流域面雨量预报系统、新一代农业气象预报业务服务系统、气象情报收集与决策气象服务系统正在研制;积极组织内蒙古自治区农经网建设和部分盟市的试点工作;701c型测风雷达系统大修技术在全国领先,自治区气象局成为全国首家承担该大修任务的单位。

     

    【科研教育】

       科研工作取得新成绩年内申报科技部、人事部、自治区科技厅、中国气象局等部门各类科研项目23项,已批准立项11项,其中有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性研究项目1项,新上项目支持总经费首次突破100万元。自治区气象局确定5项科研项目和13项业务应用开发项目,3项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促进了科研成果向业务服务转化。

    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全区有1名同志参加南京气象学院博士课程进修班;64名同志参加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146名同志参加南京气象学院等高校的专升本学习;256 名同志获取大专学历。2002年度430余人受到专业培训。

    加大局校合作培养人才力度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签署联合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协议,全区气象部门35名大学本科毕业在职人员参加大气科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为提高基层台站人员整体素质,自治区气象局因地制宜与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举办气象专业课程进修班,46名应届大专生进入该班学习,2003年将分配到全区旗(县)气象局(站)工作,此举被中国气象局确定为2002年度全国气象部门创新项目。

     

    【拓展工作】

    组织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关于拓展业务服务工作领域的实施意见》围绕拓展工作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自治区气象局各类科研和开发项目立项重点放在与拓展业务服务领域相关工作上,为拓展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生态建设工程遥感监测任务进展顺利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生态建设重点县工程”和“内蒙古天然草原试点项目”三大生态建设工程的遥感监测与分析工作,自治区分管副主席、有关厅(局)领导一致认为遥感技术监测科学准确,对指导全区生态工程建设意义重大。

    气象服务向民航部门拓展乌海市气象局抓住机遇与民航部门合作成立乌海机场气象台,承担民航气象保障任务。

    专项气象服务范围不断拓宽开展在天气预报节目中以字幕形式播出重点盟(市)森林、草原火险等级预报业务。在自治区已开展专项气象服务基础上,新开展城市人体舒适度体感预报,并新增包头市和赤峰市空气质量预报。

     

    【机构改革】

    年内,自治区气象局通过机构改革,基本构成气象行政管理、基本气象系统、科技服务与产业3部分气象事业结构框架。各盟(市)气象局改革按照统一要求,在选配人员中认真贯彻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程序,全面完成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向国家公务员过渡工作。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实行全员聘用,坚持因事设岗、因岗择人,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全面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建立按岗定酬、按贡献定酬的分配激励机制,试行岗位津贴和绩效工资制度;设立关键业务岗位,提高关键岗位业务人员待遇,鼓励优秀业务骨干钻研业务;按照政事分开原则,将原后勤服务中心管理与服务职能分开,组建财务结算中心,使机构设置与资源配置趋于合理;按照选拔双肩挑干部要求,对新提任处级干部提出学历、职称、年龄等方面严格要求,对直属事业单位30个处级领导职位全部进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

    改革后,自治区气象部门处级领导干部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总数80%,45岁以下年龄占总数63%。新提拔10名处级干部都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

     

    【地方气象事业】

    参与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自治区人民政府在2002年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一次性安排人工增雨建设专项资金1 550万元;有两个盟(市)分别由地方政府出资100万元租用两架人工增雨飞机;围绕自治区气象局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落实4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匹配资金2 600万元;自治区气象局及各盟(市)气象局共争取到位各项地方气象事业经费5 020.55万元,比上年增加25.3%。

    人工增雨作业效益明显全区人工增雨飞机增加到6架,各作业单位抓住每次天气过程,及时开展作业,累计飞行82架次,飞行作业225小时;170门增雨火箭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工工增雨作业,全年共发射增雨火箭6 000余枚;750门防雹高炮共发射炮弹6万余发,在防护区内有效减轻或避免了冰雹灾害。人工增雨得到各级党政领导肯定和广大农牧民好评,7个盟(市)行署(政府)领导带队到各飞机增雨基地慰问。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高度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先后两次在谈话和批示中,要求继续抓好人工增雨工作。

    基层台站综合改善力度加大自治区气象局抓住中国气象局对西部基层气象台(站)增加投入机遇,加快全区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安排建设资金503万元,占投资额的67%。17个盟(市)、旗(县)级台(站)得到综合改善。

     

    【气候影响评价】

    气候概况2002年自治区主要气候特征是气温明显偏高,冬季气温全区大部地区较历年偏高3~5。全区年总降水量中西部地区偏多,东部地区偏少。全年大风日数偏少,春季沙尘暴、扬沙天气较多,日照时数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出现白灾、沙尘暴、洪涝和冰雹等气象灾害。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02年度自治区自然灾害少于往年,作物生长季气候适宜,全区粮食生产获得丰收。春季降水偏多,接墒雨偏早,利于春播。全区气候从春季到初夏光、热、水较匹配,降水偏多。进入春季后回暖早,气温偏高,大风比往年少,对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有利。从3月下旬至5月上旬,全区出现几场大范围、持续时间长的降雨过程,基本每旬均有降雨,特别是4月上旬自治区中西部部分地区出现一次中到大雨降水过程,为历史同期少有。大部农区在整个春播期间,土壤墒情为1~2类墒情,各地抓住有利气候条件部署春播生产,幼苗出土整齐而健壮,苗情长势好于往年,为全年农业生产丰收奠定基础。夏季降水适宜,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初夏降水依然偏多,热量条件充足。有效降水集中,作物长势旺盛。进入盛夏,全区以阵性、局地降水为主,局部地区出现高温天气及伏旱现象,对作物直接影响不大。全区光照条件充足,使农作物新陈代谢旺盛,生育期提前。进入主汛期降水比历年同期偏少,对小麦收获有利。秋季气温前高后低,降水偏少,秋霜较晚。全区大部地区秋初气温偏高,无霜期长,农作物未受冻害影响。初秋中西部地区出现两次降水过程,对大秋作物籽粒干物质积累及蔬菜后期生长、成熟有利。自治区东部大部地区未得到有效降水补充,出现秋吊现象,部分地区农作物提前成熟,影响粮食质量与产量。进入深秋,冷空气活动频繁,全区大部地区降温幅度较大,冬季提前来临,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对土壤墒情有利。

    气候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2002年气候对畜牧业生产影响利大于弊,牧业生产未遭受重大灾害及损失。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牲畜安全越冬有利有弊。冬季主要牧区气温偏高,大风、沙尘天气少,光照充足。大部牧区季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3~5,特别是1~2月偏高4~8。牧区光照充足,大风少,对牲畜安全越冬有利。冬季除呼伦贝尔市外,全区大部牧区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出现黑灾现象,锡盟冬季无明显降雪过程,多伦县和二连浩特市无降水日数达73~96天,牲畜饮水困难。东乌旗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偏少8成,牲畜掉膘严重。呼伦贝尔市、赤峰牧区冬季降水偏少,出现黑灾。春季降水偏早偏多,利于牧草返青。春季天气回暖早,气温偏高,终霜结束偏早,大风天气少于往年,出现几场有效降水,4月份全区普遍降水偏多,土壤墒情为近几年最佳。大部牧区牧草返青期提早半月左右,牧草返青后长势良好。在暖冬及春季回暖早的气候条件下,对春季接羔保育、牲畜繁殖、成活率较为有利。夏季降水适宜,有利牧草生长。夏季暖湿空气活跃,全区连降几场中到大雨,牧区气温较高,光照充足,对畜牧业生产有利。由于光、热、水比较充沛,牧草长势旺盛,牲畜增重明显。秋季气候适宜畜牧业生产。秋季全区大风天气偏少,主要牧区初秋降水偏多,气温偏高,大部地区初霜出现较晚,对牧草延长生长期、饲青期有利,全区牧业产草量好于2001年。

     

    【法制建设】

    加大地方性气象法规立法及依法行政力度。《内蒙古自治区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颁布施行;组建自治区、盟(市)两级气象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并组织行政执法检查。依法对违反气象法律、法规的30多起案件进行查处,有效遏制破坏气象探测环境、擅自发布气象信息现象。

     

    【精神文明建设】

    自治区气象局与自治区文明委共同推出第二批创建文明行业示范单位15个。年内,3个单位晋升为自治区文明单位,10个单位晋升为盟市级文明单位。全区气象部门盟(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数量达到51个(其中自治区级5个),比2001年增长9%。巴盟气象局被推荐为全国气象部门20个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之一。成功主办北京区域气象部门男子排球赛,组织和参加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书画、摄影艺术大展

     

    【党风廉政建设】

    全区气象部门各级主要领导干部自觉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内组织有关宣传教育活动共56场次,2 600余人参加教育活动;局务公开工作已在全区77个旗(县)气象局和19个气象(气候)站展开,9个盟(市)气象局进行政务公开探索;信访举报率比2001年下降10%,未发生立案和责任追究案件;积极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基建决算审计、重点工程建设全程跟踪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存在问题】

    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不够,存在就气象办气象思维定式;开拓性工作及创新力度不强;人才和干部队伍现状与事业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高层次人才匮乏状况难以适应气象事业快速发展需要;预报预测准确率及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气象现代化建设整体效益亟待发挥;基层气象局(站)综合改善进程缓慢。

    (魏兴杰)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