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3卷  /  盟市旗县

2003卷

  • 临河市
  •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弓占维

    副书记:

    郭介中

    王惠忠

    常存善

    人大常委会主任:全继民

    副主任:白铁峰

    霍常富

    牛德奎

     

      长:

    副市长:张志新

    尹兆明

    苏志国

    袁海升(女)

     

      庆(蒙古族)

    政协主席:刘耕晓

    副主席:张德荣

     

    马兆虎(回族)

    孟根达来(蒙古族)

    武装部长:马赤东

      委:贾秀敏

     

    【概况】

    临河市位于内蒙古西部的河套平原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7°6~107°44,北纬40°31~44°17,南北长67.5公里,东西宽35公里,总面积2 354平方公里,市辖14个乡镇、10个办事处,全市有蒙、汉、回等14个民族,总人口52万。

    临河市全境为黄河冲积平原,引黄自流灌溉,享有“塞上江南”和“塞外明珠”之美誉,全市耕地面积192万亩,林地面积62万亩,可利用草片65万亩,沙丘20万亩,水面3.5万亩。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8,年降水141.2毫米,无霜期140天左右,日照时数3 225小时,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是中国重要的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盛产小麦、葵花、黑瓜籽、蜜瓜、西瓜、苹果梨、肉、奶、蛋、皮张、绒毛等大宗名优特农畜产品,粮、油、糖产量位居全国百强行列,小麦被评为国家一级优质小麦;蜜瓜和苹果梨风味独特,品质上乘,畅销国内市场;羊肉、羊绒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二狼山白山羊绒被誉为"纤维之王"。

    临河市的地方工业以绒毛、食品、化工、机械、建设材、制药、民族用品为主,产品达200多种,尤其是羊绒制品行业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羊绒加工集散地。

    临河市交通便利,连接大西北的铁路大动脉京兰铁路和110国道横穿市区,通讯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全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加入了国际互联网。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临河市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市委、市政府又确立了"工业立市,城市带动,养殖富民"的总体思路,出台一系列优于沿海地区地对外开放政策,宽领域、多层次地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临河将以优越的投资环境和饱满的热情,与国内外朋友真诚合作,共谋发展大业。

    2002年,总面积2 354平方公里,市辖11镇、3乡、10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人口507 137人,其中城市人口244 194人;男性人口254 864人,女性人口252 273人;人口出生率为7.7,死亡率2.3,全年净增人口4 15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4

     

    【工业】

    全市地方工业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以绒毛、食品、化工、建材、造纸、服装、饲料为主,具有一定基础的工业生产体系。涌现出“得利斯”火腿肠、“河套”牌雪花粉、二狼山羊绒、“金川”保健啤酒、“拳伟”服装、“维信”牌羊绒服装系列等一批名牌产品。羊绒产业是临河的一项主导产业,有绒毛加工经营企业102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

     

    【国民经济结构调整】

    2002年,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特色产品增加,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0%。三次产业之比调整到302545,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质量和效益有较大提高。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1.8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12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2年,临河市加大城市经营力度,公开拍卖利民小区等三宗国有土地,收益3 888万元。城区道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完成道路改造13条30公里。9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完成投资8.3亿元。累计投资1.1亿元,提前一年完成乡乡通油路工程,建设总里程157公里;积极推进村村通油路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 049万元,建成乡村油路66公里,总里程达131公里。完成农田切黄井灌1.1万亩。五期农业综合开发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组织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完成人工造林9.5万亩,模拟飞播造林3.8万亩。基础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 使临河城乡环境面貌发生根本变化。

     

    【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

    是年,机构改革进展顺利,分流人员2 547人。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明显,全市农民人均减免115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初见成效, 取消行政审批33项,下放9项。年内引进国内资金3.5亿元,国(境)外资金614万美元,出口创汇2 800万美元, 争取国家建设项目23项,总投资9 300万元。改革开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人民生活】

    以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为重点,全市投入扶贫资金757万元,解决24 164人的温饱问题。全力组织救灾、减灾,发放救灾款物70万元,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城镇低保进行扩展,保障对象从2 002人扩展到9 043人,全年发放保障金426.5万元。 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安置失业人员1 348人。投资339.9万元, 实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解决1.5万人、8.7万头只牲畜安全饮水问题。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5 756元,较上年增长6% , 农民人均纯收入2 994元,增长8%。城乡居民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达到19.24平方米和24.74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0%和44.2%。全市年末参加失业保障人数3 91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78人,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

     

    【存在问题】

    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体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环境不宽松,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增收路子窄,难度大,生活水平提高还不够快;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还不能满足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就业渠道不多,安排就业压力还很大;政府职能转变不快,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入世的要求;财政紧张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财政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那些问题应当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高智常)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临河市
  •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弓占维

    副书记:

    郭介中

    王惠忠

    常存善

    人大常委会主任:全继民

    副主任:白铁峰

    霍常富

    牛德奎

     

      长:

    副市长:张志新

    尹兆明

    苏志国

    袁海升(女)

     

      庆(蒙古族)

    政协主席:刘耕晓

    副主席:张德荣

     

    马兆虎(回族)

    孟根达来(蒙古族)

    武装部长:马赤东

      委:贾秀敏

     

    【概况】

    临河市位于内蒙古西部的河套平原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7°6~107°44,北纬40°31~44°17,南北长67.5公里,东西宽35公里,总面积2 354平方公里,市辖14个乡镇、10个办事处,全市有蒙、汉、回等14个民族,总人口52万。

    临河市全境为黄河冲积平原,引黄自流灌溉,享有“塞上江南”和“塞外明珠”之美誉,全市耕地面积192万亩,林地面积62万亩,可利用草片65万亩,沙丘20万亩,水面3.5万亩。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8,年降水141.2毫米,无霜期140天左右,日照时数3 225小时,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是中国重要的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盛产小麦、葵花、黑瓜籽、蜜瓜、西瓜、苹果梨、肉、奶、蛋、皮张、绒毛等大宗名优特农畜产品,粮、油、糖产量位居全国百强行列,小麦被评为国家一级优质小麦;蜜瓜和苹果梨风味独特,品质上乘,畅销国内市场;羊肉、羊绒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二狼山白山羊绒被誉为"纤维之王"。

    临河市的地方工业以绒毛、食品、化工、机械、建设材、制药、民族用品为主,产品达200多种,尤其是羊绒制品行业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羊绒加工集散地。

    临河市交通便利,连接大西北的铁路大动脉京兰铁路和110国道横穿市区,通讯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全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加入了国际互联网。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临河市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市委、市政府又确立了"工业立市,城市带动,养殖富民"的总体思路,出台一系列优于沿海地区地对外开放政策,宽领域、多层次地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临河将以优越的投资环境和饱满的热情,与国内外朋友真诚合作,共谋发展大业。

    2002年,总面积2 354平方公里,市辖11镇、3乡、10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人口507 137人,其中城市人口244 194人;男性人口254 864人,女性人口252 273人;人口出生率为7.7,死亡率2.3,全年净增人口4 15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4

     

    【工业】

    全市地方工业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以绒毛、食品、化工、建材、造纸、服装、饲料为主,具有一定基础的工业生产体系。涌现出“得利斯”火腿肠、“河套”牌雪花粉、二狼山羊绒、“金川”保健啤酒、“拳伟”服装、“维信”牌羊绒服装系列等一批名牌产品。羊绒产业是临河的一项主导产业,有绒毛加工经营企业102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

     

    【国民经济结构调整】

    2002年,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特色产品增加,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0%。三次产业之比调整到302545,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质量和效益有较大提高。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1.8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12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

    2002年,临河市加大城市经营力度,公开拍卖利民小区等三宗国有土地,收益3 888万元。城区道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完成道路改造13条30公里。9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完成投资8.3亿元。累计投资1.1亿元,提前一年完成乡乡通油路工程,建设总里程157公里;积极推进村村通油路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 049万元,建成乡村油路66公里,总里程达131公里。完成农田切黄井灌1.1万亩。五期农业综合开发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组织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完成人工造林9.5万亩,模拟飞播造林3.8万亩。基础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 使临河城乡环境面貌发生根本变化。

     

    【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

    是年,机构改革进展顺利,分流人员2 547人。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明显,全市农民人均减免115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初见成效, 取消行政审批33项,下放9项。年内引进国内资金3.5亿元,国(境)外资金614万美元,出口创汇2 800万美元, 争取国家建设项目23项,总投资9 300万元。改革开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人民生活】

    以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为重点,全市投入扶贫资金757万元,解决24 164人的温饱问题。全力组织救灾、减灾,发放救灾款物70万元,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城镇低保进行扩展,保障对象从2 002人扩展到9 043人,全年发放保障金426.5万元。 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安置失业人员1 348人。投资339.9万元, 实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解决1.5万人、8.7万头只牲畜安全饮水问题。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5 756元,较上年增长6% , 农民人均纯收入2 994元,增长8%。城乡居民均住房使用面积分别达到19.24平方米和24.74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0%和44.2%。全市年末参加失业保障人数3 91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78人,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

     

    【存在问题】

    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体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环境不宽松,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增收路子窄,难度大,生活水平提高还不够快;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还不能满足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就业渠道不多,安排就业压力还很大;政府职能转变不快,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入世的要求;财政紧张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财政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那些问题应当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高智常)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