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3卷  /  经济

2003卷

  • 畜牧业
  •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厅领导名录】

      长:于铁夫(蒙古族)

    副厅长:郝斗林(蒙古族)

    赵存发

    纪大才(女)

    纪检组长:巴瑞明(蒙古族)

    助理巡视员:赛吉拉乎(蒙古族)

     

    【概况】

    2002年是内蒙古畜牧业战胜连续三年特大自然灾害初步恢复正常的一年,由于各地发展畜牧业积极性高,工作力度大,全区畜牧业基础建设和牧业经济发展上,均取得较好的成效,有效促进自治区经济发展和农村牧区社会进步。2002年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7 260.10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25.11万头只,其中大小畜存栏6 327.23万头只,增加197.16万头只。大小畜繁殖成活2 414.53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63.93万头只,繁殖成活率92.97%,比上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成幼畜死亡98.57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81.78万头只,死亡率1.6%,比上年同期降低1.3个百分点;全区牲畜总增2 780.05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91.09万头只,总增率38.96%,比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日历年度,全区肉类产量达145.78万吨、禽蛋产量达27.66万吨、牛奶产量达168.89万吨、绵羊毛产量达到5.86万吨、山羊绒产量达4 531吨、全区畜牧业总产值达127.62亿元(90年不变价)、农牧民人均收入达2 088元、牧民人均收入达3 051.82元。各项经济指标中,除肉类总产量、绵羊毛和牧民人均收入因禁牧休牧、生态建设力度加大比上年略有下降外,其它指标均比上年有显著提高 ,其中禽蛋产量增加1.28万吨,增幅4.85%;牛奶产量增加59.84万吨,增幅54.88%;山羊绒产量增加532吨,增幅13.3%;全区畜牧业总产值增加9.76亿元(90年不变价),增幅8.28%;农牧民人均收入增加115元。

     

    【畜牧业经营管理】

    为配合国家和自治区税费改革,落实减免牧业税、减轻牧民负担的政策,积极参与自治区税费改革基础数据测算和有关配套政策的制定,编制《税费改革政策选编》,并对农牧民负担、农村牧区税费进行专项工作检查,取得良好成效。据统计,2002年全区牧民税费减免率达62.5%,比上年人均减负109.2元。针对牧区嘎查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起草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嘎查财务管理的意见》,全区牧区、半农半牧区90%以上的嘎查村财务公开达到规范化、制度化。

     

    【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

    是年各地都积极抓住雨水较好的有利时机,加大草原建设保护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区草原建设总规模达9 037.17万亩,其中人工种草1 294.10万亩、草原围栏5 523.83万亩、飞播牧草112.3万亩、草地改良801.53万亩,均分别创历史新高。年内建设以水为中心的配套草库伦13 295处、232.12万亩,青贮总量达100.65亿公斤,微贮达17.05亿公斤,打贮青干草109.8亿公斤。在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行禁牧休牧制度。是年全区禁牧面积达1.71亿亩,涉及74个旗县、827个苏木(乡、镇)、2 150.44万头只牲畜;休牧面积1.25亿亩,涉及48个旗县、317个苏木(乡、镇)、1 037.17万头只牲畜。禁牧休牧区内植被长势普遍好于往年,生态效益显著。草原生态监理监测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发生破坏草原案件3 239起,查处2 758起,查处率80%以上。按照《全国草原资源生态监测技术规程》的总体要求和布局,在摸清草原资源本底数据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草地资源与生态动态监测技术系统,并在全区草原典型地带,建立8个国家级草原资源地面监测点,结合全区实际,制定《内蒙古草原资源生态监测实施方案》,并对监理监测人员进行培训。

     

    【牲畜种子工程建设】

    全区各地以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牲畜种子工程的决定》为指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期牲畜种子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紧紧围绕提高种公畜良种化程度、提高良改畜比重和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这三项目标,以良种繁育体系、良种推广体系和种畜禽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牲畜种子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全区共生产优质绵羊种羊68 797只、绒山羊种羊66 342只,同时育成命名自治区第25个新品种呼伦贝尔羊。年内分别在正蓝旗、乌审旗举办种羊及羊毛展示拍卖会,两地共拍卖37批次,525吨羊毛,其中乌审旗参拍18批次、326.8吨,全部成交,并创造每公斤净毛41.3元的新高。承担的国家农业部万枚高产奶牛胚胎移植富民工程项目共完成3 140头枚的胚胎生产及移植任务,受到国家农业部的表扬。全区共完成牛羊胚胎移植13 840头,羊人工授精达606.87万只,牛冷配达100.51万头,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年内普遍开展种畜普查鉴定工作,依法淘汰不合格种畜,有效提高牲畜良种化程度,牧业年度全区良改畜比重上升到80.18%。

     

    【农区畜牧业】

    为进一步促进农区畜牧业的发展,2002年初自治区专门下发《农区畜牧业专项推进方案》,把农区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的重点,大力推进种养结合,转化增值,并将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层层落实。5、6月份对部分重点盟市的农区畜牧业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自治区人民政府于8月份在通辽市召开全区农区畜牧业暨加入世贸形势分析会议,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召开青贮养畜现场会,两次会议均以现场学习考察、参观的形式举行,为种养结合,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典型,有效地推动全区农区畜牧业的发展。使农区畜牧业无论是规模、效益,还是畜产品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等方面都上一个新的台阶,畜产品产量、畜牧业产值均占全区总量的一半,有的甚至达到70%左右,部分地区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已超过50%。真正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值的主导产业,成为农业和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郝福楼)

    【畜禽养殖】

    为提高农牧民建设养畜和科学养畜的水平,增强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全区38个实施防灾基地建设的牧业旗、半农半牧业旗新建防灾基地户15 827户,暖棚7 963座,为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在农区、半农半牧区实施的北繁南育过程和十、百、千工程,对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002年养牛10头以上养殖户52 785户,饲养量1 213 686头;养猪20口以上养殖户50 854户,饲养量4 315 468口;养羊100只以上养殖户62 126户,饲养量8 426 095只;养鸡1 000只以上养殖户8 287户,饲养量23 077 195只。基础设施的加强,促进了畜产品商品生产的发展,畜牧业适应市场的能力明显增强,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畜产品基地。

     

    【畜群 畜种结构】

    是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为7 260.1万头(只),其中大小畜合计6 327.23万头(只),生猪932.87口。大小畜头数中大畜存栏652.01万头,占大小畜的10.3%,牛存栏419.55万头,比上年减少11.87头,降低2.75%,马存栏87.56万匹,比上年减少20.79万匹,降低19.18%;小畜存栏5 675.22万只,占大小畜的89.7%。其中绵羊存栏3 476.81万只、山羊存栏2 198.41万只,绵羊、山羊数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02%和8.85%。上年由于牲畜种子工程的实施,良种、改良种种牲畜比重大幅度提高。良种、改良种大小畜存栏5 073.48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7.72%,良改比重为80.18%,比上年提高个3.34个百分点。其中良种改良种牛存栏317.54万头,良改比重为75.69%,良种改良种绵羊存栏2 984.7万只,良改比重为85.85%,良种改良种山羊存栏1 680.48万只,良改比重为76.44%。

     

    【繁殖改良】

    2002年全区家畜改良工作抓住实施二期牲畜种子工程的契机,以黄牛冷配和绵山羊人工授精为重点,全面推广家畜改良实用技术,2002年大小畜改良配种总规模达1 876.48万头(只),牛冷配100.51万头,首次突破百万大关,绵羊改良配种1 119.87万只,其中:人工授精532.32万只,山羊改良配种557.61万只,其中人工授精74.55万只。牛羊胚胎移植作为加快家畜良种化进程的一项新技术,在种源生产和纯种扩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配合农业部万枚高产奶牛胚胎移植富民工程,全区共完成牛羊胚胎移植13 840头只。2002年全区共生产优质绵羊种羊68 797只、绒山羊种羊66 342只。

     

    【饲养管理】

    以“四良四改”模式化养猪、肉羊模式化育肥、鸡模式化饲养、肉牛模式化育肥、奶牛模式化饲养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丰收计划,在规模、档次、水平、效益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年,全区“四良四改”模式化养猪415.67万口,肉牛模式化育肥75.9万头,肉羊模式化育肥773.57万只,鸡模式化饲养1 731.3万只,奶牛模式化饲养25.76万头。

     

    【牲畜周转】

    通过推行舍饲圈养、模式化养畜、提高冬羔和早春羔比例,加大牛羊育肥出栏比例,全区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得到有效提高,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牧业年度牧畜总增头数2 780.04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91.09万头(只),总增率38.96%。其中大牲畜和羊总数增率分别达2 315.96万头(只)和37.78%,比上年同期增加245.72万头(只),提高4.44个百分点。全区牲畜出栏3 170.29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2.3%。

    (巴特尔)

    【动物防检疫】

    是年,全区共免疫牲畜20 805.59万头(只),超额完成任务16%。免疫家禽7 828.24万羽,超额完成任务31.53%。驱治内外寄生虫10 915.38万只(次),超额完成任务20.20%,其中驱治牛皮蝇蛆病366.07万头,超额完成任务12.04%;免疫生猪1 701.29万口,超额完成任务9.91%;免疫牛822.38万头次,超额完成任务19.89%;免疫羊7 603.94万只次,超额完成任务14.64%。二一二四动物保健工程进展顺利,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初见成效,各种畜禽疫病得到有效遏制。在春防检查全区共检查牛22.19万头,牛皮蝇感染牛4 915头,感染率2.21%。年内,对达到牛皮蝇蛆病控制标准的鄂尔多斯市全部旗县市,巴盟临河市、磴口县、杭锦后旗、五原县、乌拉特前旗颁发验收合格证书。继续加强马病防治,进一步落实监测、抽检、检疫、免疫、处杀等综合措施。全年抽检、检测10.28匹次,预防免疫7.08万匹。全区已经达到稳定控制马病的旗县24个,占有马病旗县的75%,其中达到消灭标准的4个旗县,占12.5%。全年免疫羊6 601.74万只次,免疫牛64.46头,经考核验收,达到牛病控制标准的旗县81个,占牛病旗县的86.1%,其中达到稳定控制标准的旗县60个,占63.8%。2002年全区共检疫活动物3 328.53万头(只),生猪屠宰检疫255.31万口,检疫动物肉类48.98万吨,检出患病动物2.59万头(只),全部无害化处理。检疫消毒毛类16 489.3吨,蹄骨角8 566.43吨,皮张417.85万张。全区所有盟市旗县市所在地和427个苏木乡镇已经开展定点屠宰,到点检疫工作。产地检疫覆盖面达90%以上。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35处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消毒站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全年上岗,昼夜值班。在年内共监督消毒运载动物及产品车辆150 059辆次,有效防止疫病传播,为发展畜牧业,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发挥作用。

     

    【动物防疫监督】

    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法制建设、执法检查、动物免疫标识使用管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全力推进动物防疫监督目标管理,落实动物防疫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有效预防、控制的扑灭动物疫病,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发挥重要作用。按照立法计划,及时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草案)》、草案说明、立法调研报告。并于2002年9月2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2003年1月1日起施行。为广泛宣传和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组织开展宣传月活动,在2002年12月兴起全区宣传《内蒙古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的高潮。同时加强兽医卫生监督员、检疫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执法队伍素质。组织编写和印制《WTO基本知识》、《OIE基本知识》、《动物法律法规汇编》和动物防疫行政执法人员和兽医从业人员培训教材。全区举办执法人员师资培训班和新世纪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研讨会等各种培训班68期,培训4 700人次,在完善兽医卫生监督员、检疫员管理数据库的同时,实施严格的注册制度,完成全区4 577名执法人员的注册工作。兽医从业管理工作重点对从业行为的监督检查和动物诊疗机构和诊疗人员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审核发放《兽医从业资格证》2 738个,其中动物诊疗人员1 834人,《兽医从业许可证》1 757个。查处无证行医人员28名,吊销不符合规定条件的13家诊疗机构的《兽医从业许可证》。全区共发放免疫耳标2 847.1万,佩带耳标动物1 774万头只,佩带率为25.8%;发放五种检疫证明24 822本,《动物防疫合格证》2 330张,《肉类卫生合格证》1 761张,《动物免疫证》740万张,《内品检疫标志》728万枚,《奶牛健康合格证》9 415本,《种畜禽健康合格证》120本。按照农业部地对动物疫情监测工作的要求,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盟、鄂尔多斯市、巴盟、锡盟、阿盟、赤峰市、通辽市等9个盟市的25个原种畜禽场的基本情况、疫情、免疫等方面进行调查、采血、实验室检查,共监测血清2 377份,圆满完成监测任务。

    为保证自治区畜产品流通和供应北京市的畜产品卫生安全,根据北京市实施“肉菜放心工程”的规定,结合自治区的实际,对已注册的区内174家生产加工企业的清理整顿,并深入实地进行严格审核,确定了分布在10个盟市,32个旗县符合条件的70家供京畜产品卫生安全,确保自治区动物、动物产品的正常流通,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的增收增效。铁路运输动物防疫监督系统发挥重要作用,全年共监督检验活畜7 533头只,皮张5 420张,毛类2 112.33吨,肉类11 906.36吨,水产品718.38吨,消毒4.79万平方米。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案件。据统计,全区共监督检查牲畜定点屠宰场点、饲养场、仓储单位、餐钦单位、生肉店(点)等3万多个。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 961起,其中立案查处135起,现场查处1 847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9起,收缴罚款9.92万元,结案率达99.95%,查验动物390万头只,查验皮张391万张,绒毛7万吨,肉类7.68万吨,其他动物产品139吨。

     

    【兽医药政管理】

    在年内实施《内蒙古自治区2002年兽药市场整顿和打假工作方案》和《内蒙古自治区2002年兽药抽检指导目录》,加大兽药市场抽查的频率,扩大增加覆盖面和数量。采取打假与查处违禁药品相结合,加大查处制售假劣兽药力度。初步建立兽药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全面清理含有禁用清单所列成分的兽药品种。开展对乳品加工企业的牛奶中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对屠宰场等环节抽检瘦肉精等建禁药物。全年共抽检兽药产品980批次,合格率63.0%,查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取缔无证经营兽药52家,使兽药市场得到有效整顿。为了提高兽药生产和管理水平,加快兽药生产企业GMP改造进程,在严格执行农业部11号部令和202号公告,严把兽药生产企业审批关的同时,组织召开全区兽药生产企业发展研讨会。帮助和指导内蒙古华蒙金河集团、内蒙古生物制品厂进行兽药GMP改造,并在年内接受和通过农业部的正式验收,从而结束全区没有兽药GMP企业的历史。

    ()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畜牧业
  •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厅领导名录】

      长:于铁夫(蒙古族)

    副厅长:郝斗林(蒙古族)

    赵存发

    纪大才(女)

    纪检组长:巴瑞明(蒙古族)

    助理巡视员:赛吉拉乎(蒙古族)

     

    【概况】

    2002年是内蒙古畜牧业战胜连续三年特大自然灾害初步恢复正常的一年,由于各地发展畜牧业积极性高,工作力度大,全区畜牧业基础建设和牧业经济发展上,均取得较好的成效,有效促进自治区经济发展和农村牧区社会进步。2002年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7 260.10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25.11万头只,其中大小畜存栏6 327.23万头只,增加197.16万头只。大小畜繁殖成活2 414.53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63.93万头只,繁殖成活率92.97%,比上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成幼畜死亡98.57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81.78万头只,死亡率1.6%,比上年同期降低1.3个百分点;全区牲畜总增2 780.05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91.09万头只,总增率38.96%,比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日历年度,全区肉类产量达145.78万吨、禽蛋产量达27.66万吨、牛奶产量达168.89万吨、绵羊毛产量达到5.86万吨、山羊绒产量达4 531吨、全区畜牧业总产值达127.62亿元(90年不变价)、农牧民人均收入达2 088元、牧民人均收入达3 051.82元。各项经济指标中,除肉类总产量、绵羊毛和牧民人均收入因禁牧休牧、生态建设力度加大比上年略有下降外,其它指标均比上年有显著提高 ,其中禽蛋产量增加1.28万吨,增幅4.85%;牛奶产量增加59.84万吨,增幅54.88%;山羊绒产量增加532吨,增幅13.3%;全区畜牧业总产值增加9.76亿元(90年不变价),增幅8.28%;农牧民人均收入增加115元。

     

    【畜牧业经营管理】

    为配合国家和自治区税费改革,落实减免牧业税、减轻牧民负担的政策,积极参与自治区税费改革基础数据测算和有关配套政策的制定,编制《税费改革政策选编》,并对农牧民负担、农村牧区税费进行专项工作检查,取得良好成效。据统计,2002年全区牧民税费减免率达62.5%,比上年人均减负109.2元。针对牧区嘎查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起草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嘎查财务管理的意见》,全区牧区、半农半牧区90%以上的嘎查村财务公开达到规范化、制度化。

     

    【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

    是年各地都积极抓住雨水较好的有利时机,加大草原建设保护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区草原建设总规模达9 037.17万亩,其中人工种草1 294.10万亩、草原围栏5 523.83万亩、飞播牧草112.3万亩、草地改良801.53万亩,均分别创历史新高。年内建设以水为中心的配套草库伦13 295处、232.12万亩,青贮总量达100.65亿公斤,微贮达17.05亿公斤,打贮青干草109.8亿公斤。在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行禁牧休牧制度。是年全区禁牧面积达1.71亿亩,涉及74个旗县、827个苏木(乡、镇)、2 150.44万头只牲畜;休牧面积1.25亿亩,涉及48个旗县、317个苏木(乡、镇)、1 037.17万头只牲畜。禁牧休牧区内植被长势普遍好于往年,生态效益显著。草原生态监理监测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发生破坏草原案件3 239起,查处2 758起,查处率80%以上。按照《全国草原资源生态监测技术规程》的总体要求和布局,在摸清草原资源本底数据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草地资源与生态动态监测技术系统,并在全区草原典型地带,建立8个国家级草原资源地面监测点,结合全区实际,制定《内蒙古草原资源生态监测实施方案》,并对监理监测人员进行培训。

     

    【牲畜种子工程建设】

    全区各地以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牲畜种子工程的决定》为指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期牲畜种子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紧紧围绕提高种公畜良种化程度、提高良改畜比重和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这三项目标,以良种繁育体系、良种推广体系和种畜禽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牲畜种子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全区共生产优质绵羊种羊68 797只、绒山羊种羊66 342只,同时育成命名自治区第25个新品种呼伦贝尔羊。年内分别在正蓝旗、乌审旗举办种羊及羊毛展示拍卖会,两地共拍卖37批次,525吨羊毛,其中乌审旗参拍18批次、326.8吨,全部成交,并创造每公斤净毛41.3元的新高。承担的国家农业部万枚高产奶牛胚胎移植富民工程项目共完成3 140头枚的胚胎生产及移植任务,受到国家农业部的表扬。全区共完成牛羊胚胎移植13 840头,羊人工授精达606.87万只,牛冷配达100.51万头,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年内普遍开展种畜普查鉴定工作,依法淘汰不合格种畜,有效提高牲畜良种化程度,牧业年度全区良改畜比重上升到80.18%。

     

    【农区畜牧业】

    为进一步促进农区畜牧业的发展,2002年初自治区专门下发《农区畜牧业专项推进方案》,把农区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的重点,大力推进种养结合,转化增值,并将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层层落实。5、6月份对部分重点盟市的农区畜牧业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自治区人民政府于8月份在通辽市召开全区农区畜牧业暨加入世贸形势分析会议,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召开青贮养畜现场会,两次会议均以现场学习考察、参观的形式举行,为种养结合,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典型,有效地推动全区农区畜牧业的发展。使农区畜牧业无论是规模、效益,还是畜产品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等方面都上一个新的台阶,畜产品产量、畜牧业产值均占全区总量的一半,有的甚至达到70%左右,部分地区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已超过50%。真正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值的主导产业,成为农业和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郝福楼)

    【畜禽养殖】

    为提高农牧民建设养畜和科学养畜的水平,增强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全区38个实施防灾基地建设的牧业旗、半农半牧业旗新建防灾基地户15 827户,暖棚7 963座,为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在农区、半农半牧区实施的北繁南育过程和十、百、千工程,对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2002年养牛10头以上养殖户52 785户,饲养量1 213 686头;养猪20口以上养殖户50 854户,饲养量4 315 468口;养羊100只以上养殖户62 126户,饲养量8 426 095只;养鸡1 000只以上养殖户8 287户,饲养量23 077 195只。基础设施的加强,促进了畜产品商品生产的发展,畜牧业适应市场的能力明显增强,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畜产品基地。

     

    【畜群 畜种结构】

    是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为7 260.1万头(只),其中大小畜合计6 327.23万头(只),生猪932.87口。大小畜头数中大畜存栏652.01万头,占大小畜的10.3%,牛存栏419.55万头,比上年减少11.87头,降低2.75%,马存栏87.56万匹,比上年减少20.79万匹,降低19.18%;小畜存栏5 675.22万只,占大小畜的89.7%。其中绵羊存栏3 476.81万只、山羊存栏2 198.41万只,绵羊、山羊数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02%和8.85%。上年由于牲畜种子工程的实施,良种、改良种种牲畜比重大幅度提高。良种、改良种大小畜存栏5 073.48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7.72%,良改比重为80.18%,比上年提高个3.34个百分点。其中良种改良种牛存栏317.54万头,良改比重为75.69%,良种改良种绵羊存栏2 984.7万只,良改比重为85.85%,良种改良种山羊存栏1 680.48万只,良改比重为76.44%。

     

    【繁殖改良】

    2002年全区家畜改良工作抓住实施二期牲畜种子工程的契机,以黄牛冷配和绵山羊人工授精为重点,全面推广家畜改良实用技术,2002年大小畜改良配种总规模达1 876.48万头(只),牛冷配100.51万头,首次突破百万大关,绵羊改良配种1 119.87万只,其中:人工授精532.32万只,山羊改良配种557.61万只,其中人工授精74.55万只。牛羊胚胎移植作为加快家畜良种化进程的一项新技术,在种源生产和纯种扩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配合农业部万枚高产奶牛胚胎移植富民工程,全区共完成牛羊胚胎移植13 840头只。2002年全区共生产优质绵羊种羊68 797只、绒山羊种羊66 342只。

     

    【饲养管理】

    以“四良四改”模式化养猪、肉羊模式化育肥、鸡模式化饲养、肉牛模式化育肥、奶牛模式化饲养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丰收计划,在规模、档次、水平、效益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年,全区“四良四改”模式化养猪415.67万口,肉牛模式化育肥75.9万头,肉羊模式化育肥773.57万只,鸡模式化饲养1 731.3万只,奶牛模式化饲养25.76万头。

     

    【牲畜周转】

    通过推行舍饲圈养、模式化养畜、提高冬羔和早春羔比例,加大牛羊育肥出栏比例,全区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得到有效提高,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牧业年度牧畜总增头数2 780.04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91.09万头(只),总增率38.96%。其中大牲畜和羊总数增率分别达2 315.96万头(只)和37.78%,比上年同期增加245.72万头(只),提高4.44个百分点。全区牲畜出栏3 170.29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2.3%。

    (巴特尔)

    【动物防检疫】

    是年,全区共免疫牲畜20 805.59万头(只),超额完成任务16%。免疫家禽7 828.24万羽,超额完成任务31.53%。驱治内外寄生虫10 915.38万只(次),超额完成任务20.20%,其中驱治牛皮蝇蛆病366.07万头,超额完成任务12.04%;免疫生猪1 701.29万口,超额完成任务9.91%;免疫牛822.38万头次,超额完成任务19.89%;免疫羊7 603.94万只次,超额完成任务14.64%。二一二四动物保健工程进展顺利,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初见成效,各种畜禽疫病得到有效遏制。在春防检查全区共检查牛22.19万头,牛皮蝇感染牛4 915头,感染率2.21%。年内,对达到牛皮蝇蛆病控制标准的鄂尔多斯市全部旗县市,巴盟临河市、磴口县、杭锦后旗、五原县、乌拉特前旗颁发验收合格证书。继续加强马病防治,进一步落实监测、抽检、检疫、免疫、处杀等综合措施。全年抽检、检测10.28匹次,预防免疫7.08万匹。全区已经达到稳定控制马病的旗县24个,占有马病旗县的75%,其中达到消灭标准的4个旗县,占12.5%。全年免疫羊6 601.74万只次,免疫牛64.46头,经考核验收,达到牛病控制标准的旗县81个,占牛病旗县的86.1%,其中达到稳定控制标准的旗县60个,占63.8%。2002年全区共检疫活动物3 328.53万头(只),生猪屠宰检疫255.31万口,检疫动物肉类48.98万吨,检出患病动物2.59万头(只),全部无害化处理。检疫消毒毛类16 489.3吨,蹄骨角8 566.43吨,皮张417.85万张。全区所有盟市旗县市所在地和427个苏木乡镇已经开展定点屠宰,到点检疫工作。产地检疫覆盖面达90%以上。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35处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消毒站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全年上岗,昼夜值班。在年内共监督消毒运载动物及产品车辆150 059辆次,有效防止疫病传播,为发展畜牧业,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发挥作用。

     

    【动物防疫监督】

    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法制建设、执法检查、动物免疫标识使用管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全力推进动物防疫监督目标管理,落实动物防疫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有效预防、控制的扑灭动物疫病,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发挥重要作用。按照立法计划,及时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草案)》、草案说明、立法调研报告。并于2002年9月2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2003年1月1日起施行。为广泛宣传和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组织开展宣传月活动,在2002年12月兴起全区宣传《内蒙古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的高潮。同时加强兽医卫生监督员、检疫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执法队伍素质。组织编写和印制《WTO基本知识》、《OIE基本知识》、《动物法律法规汇编》和动物防疫行政执法人员和兽医从业人员培训教材。全区举办执法人员师资培训班和新世纪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研讨会等各种培训班68期,培训4 700人次,在完善兽医卫生监督员、检疫员管理数据库的同时,实施严格的注册制度,完成全区4 577名执法人员的注册工作。兽医从业管理工作重点对从业行为的监督检查和动物诊疗机构和诊疗人员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审核发放《兽医从业资格证》2 738个,其中动物诊疗人员1 834人,《兽医从业许可证》1 757个。查处无证行医人员28名,吊销不符合规定条件的13家诊疗机构的《兽医从业许可证》。全区共发放免疫耳标2 847.1万,佩带耳标动物1 774万头只,佩带率为25.8%;发放五种检疫证明24 822本,《动物防疫合格证》2 330张,《肉类卫生合格证》1 761张,《动物免疫证》740万张,《内品检疫标志》728万枚,《奶牛健康合格证》9 415本,《种畜禽健康合格证》120本。按照农业部地对动物疫情监测工作的要求,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盟、鄂尔多斯市、巴盟、锡盟、阿盟、赤峰市、通辽市等9个盟市的25个原种畜禽场的基本情况、疫情、免疫等方面进行调查、采血、实验室检查,共监测血清2 377份,圆满完成监测任务。

    为保证自治区畜产品流通和供应北京市的畜产品卫生安全,根据北京市实施“肉菜放心工程”的规定,结合自治区的实际,对已注册的区内174家生产加工企业的清理整顿,并深入实地进行严格审核,确定了分布在10个盟市,32个旗县符合条件的70家供京畜产品卫生安全,确保自治区动物、动物产品的正常流通,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的增收增效。铁路运输动物防疫监督系统发挥重要作用,全年共监督检验活畜7 533头只,皮张5 420张,毛类2 112.33吨,肉类11 906.36吨,水产品718.38吨,消毒4.79万平方米。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案件。据统计,全区共监督检查牲畜定点屠宰场点、饲养场、仓储单位、餐钦单位、生肉店(点)等3万多个。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 961起,其中立案查处135起,现场查处1 847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9起,收缴罚款9.92万元,结案率达99.95%,查验动物390万头只,查验皮张391万张,绒毛7万吨,肉类7.68万吨,其他动物产品139吨。

     

    【兽医药政管理】

    在年内实施《内蒙古自治区2002年兽药市场整顿和打假工作方案》和《内蒙古自治区2002年兽药抽检指导目录》,加大兽药市场抽查的频率,扩大增加覆盖面和数量。采取打假与查处违禁药品相结合,加大查处制售假劣兽药力度。初步建立兽药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全面清理含有禁用清单所列成分的兽药品种。开展对乳品加工企业的牛奶中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对屠宰场等环节抽检瘦肉精等建禁药物。全年共抽检兽药产品980批次,合格率63.0%,查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取缔无证经营兽药52家,使兽药市场得到有效整顿。为了提高兽药生产和管理水平,加快兽药生产企业GMP改造进程,在严格执行农业部11号部令和202号公告,严把兽药生产企业审批关的同时,组织召开全区兽药生产企业发展研讨会。帮助和指导内蒙古华蒙金河集团、内蒙古生物制品厂进行兽药GMP改造,并在年内接受和通过农业部的正式验收,从而结束全区没有兽药GMP企业的历史。

    ()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