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3卷  /  盟市旗县

2003卷

  • 呼和浩特市
  • 【党政军领导名录】

     

    副书记:柳 

    杭桂林(蒙古族)

    李振海

    王振义

    杨静平

    吴浩峰(9月任职)

      委:宋炳田

    王志平(蒙古族)

    刘香芸(女)

    张彭慧

      鹤(满  族)

    云忠义(蒙古族)

     

    副主任:李茂林

    张凤凯

    溪琇珊(女满族)

    李岳清

    郑世昌

    吴福成(蒙古族)

     

      长:柳 

    副市长:  健(蒙古族)

    张院忠

      刚(回族)

    董恒宇

    刘菊茹(女)

    兰恩华(10月任职)

    闫小彦(6月挂职)

    揭新民(10月挂职)

     

      席:王铁小(蒙古族)

    副主席:扎木苏(藏族)

    王天恩

    檀凤魁

     

    吉日木图(蒙古族)

    彭皓方(女)

    高昆生

    张润锁

    李喜忠

     

      鲁(蒙古族1月任职)

     

      记:杨静平

    政法委

      记:李  鹤(满族)

     

      长:林 

    检察院

    检察长:云布俊(蒙古族)

    军分区

    司令员:宋炳田

     

    【概况】

    首府呼和浩特市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川平原,北依阴山山脉,南濒九曲黄河。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开放的中心。呼和浩特市辖4区、4县、1旗和2个开发区,即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土默特左旗,金川、如意两个开发区。全市辖59个乡、18个镇和26个街道办事处,市区辖5个乡、7个镇和26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17 22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 054平方公里,旗县面积15 170平方公里。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首府城市这一中心任务,着力推进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2002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6.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7%,比上年增长31.4%,分别比全国和全区快23.4和19.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5.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31.4%,增长27.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9.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5.8%,增长31.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0.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37.5%,增长32.3%。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 712元,比上年增长30.3%。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741.747.6调整为11.341.147.6。市场物价继续低位运行。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3%。从消费价格总指数构成来看,八大类产品及服务价呈四升四降的趋势。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分别下降0.5、3.2、2.6和1.9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分别上升3.3、1.6、4.3和0.6个百分点。全年农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6%。其中医疗保健上涨1.5%、住房上涨6.4%、服务项目上涨14.6%,是农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直接原因。全年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与上年持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0%。财政收支保持高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32.5亿元,比上年增长4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4亿元,比上年增长53.7%;上划党中央两税收入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全年财政支出36.1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条件仍比较脆弱;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存在,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的任务仍很艰巨,下岗职工再就业压力还比较大。

     

    【城市建设】

    引黄入呼一期工程完工,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热力二期、三期工程全面推进。天然气配气管网工程正式启动,已完成70公里的主管网铺设任务。全市36条主次干道新建和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其中20条已经完工。二环路的施工设计、征地拆迁、筹资等前期工作任务基本完成。两河一库综合整治工作正在进行。城网改造(包括电缆入地工程)、弱电管网铺设工程、中低压煤气管网铺设工程有较大进展。如意区白塔供水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涉及77条主次干道和小街巷的城市供水配水管网改造以及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多数完工。旧城区及小街巷改造力度加大,年内拆除平房危旧房87.3万平方米,拆除临时建筑、违章建筑58万平方米,改造小街巷111条。新市区建设顺利启动。中山西路商业街改造建设工程全面铺开。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快,呼武路、和清路、呼和路、察托东西线、萨凉线托县段等公路建成通车,国道110罗家营至协力气段、国道209清水河至偏关段、省道101呼市至哈乐段等公路工程也已开工。城市绿化亮化步伐加快,完成了27条主次干道和47条小街巷的绿化任务,建成如意广场和金川广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对新华东西街、大南大北街、呼伦南北路等32条道路的路灯进行安装和更新,有300多家沿路单位进行亮化装饰。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认真开展以清理整顿户外广告、马路市场以及市区噪声污染治理等为重点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了环保工作力度,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260天,比上年增加64天;饮用水水质44项指标监测达标率达到100%;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市政和区政广场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

     

    【农林牧渔】

    200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3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4%。种植业喜获丰收。全市粮食总产量84.3万吨,增长49.4%;油料总产量6.1万吨,比上年增长54.6%;蔬菜产量57.8万吨,比上年减产4.5 %。在粮食作物中,玉米产量55.1万吨,增产44.6 %;薯类产量18.9万吨,增产83.6 %;豆类产量1.6万吨,增产158.7%。全年种植业产值20.4亿元,比上年增加26.0 %。经济作物、饲用农作物及饲草种植面积达186万亩,比上年增长63.2%。林业稳步发展,生态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造林合格面积77.2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2.5%。其中,人工造林合格面积52.6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3.0%。全年封山育林7.15千公顷,新育苗404公顷,零星植树305万株。畜牧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传统的数量型畜牧业向效益型畜牧业转变的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年末家畜存栏156.2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6.2%。其中,大畜存栏35.1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8.6%,小畜存栏82.3万只,比上年同期减少17.7%;生猪存栏38.8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5.3%。在年末牲畜存栏中,良种及改良种牲畜达127.1万头(只),比上年下降5.2%,占全部家畜的比重为81.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奶牛存栏达到22.0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7.9万头,占大畜的比重为62.7%,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全部家畜出栏率为96.9%,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9.3万吨、鲜奶产量64.5万吨,禽蛋产量3.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8%、61.3%和3.1%。全年畜牧业产值达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0%。渔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8 520吨,比上年增长3.4%。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水浇地达161.38千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1.5%。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2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8%。年末全市共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 132台、小型拖拉机41 473台、农用运输车30 756台,分别比上年增加86台、3 476台和92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6.3万吨,比上年增长5.5%;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 653吨,比上年增长7.2%。全年农村用电量19 737.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4%。

     

    【工业 建筑业】

    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为核心,整体推进了国企改革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全年呈现出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良好态势。据测算,全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4.74亿元,比上年增长37.84%。从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生产发展来看,2002年的运行有如下几个特点:1.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9.29%;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7.10亿元,比上年增长55.13%。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25.84个百分点。2.市属及以下企业生产增长快于党中央属和自治区属企业。市属及以下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6.76亿元,比上年增长43.60%;自治区属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81亿元,比上年增长36.08%;党中央属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17%亿元,比上年增长4.82%。市属及以下企业生产增长分别快于自治区属和党中央属企业7.52和38.78个百分点。3.各种经济类型企业生产全面增长,股份制企业和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势尤为强劲。全年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22.18亿元、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55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8.10亿元、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0.18亿元、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8.49亿元、其它经济类型工业完成增加值3.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64%、8.78%、276.25%、19.8%、42.83%和10.64%。4.重点企业依然是拉动全市工业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年内伊利、内蒙古TCL通信公司、TCL王牌电器公司、蒙牛、生物制药、乾坤冶炼、卷烟厂等7家重点企业实现不变价产值83.74亿元,比上年增长73.14%。7家企业新增产值占全市新增产值的78.26%,拉动全市工业增速提高31.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595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6.24亿元,比上年增长37.25%;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78%;利税总额达22.68亿元,比上年增长94.61%。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1.94,比上年提高35.16点。在构成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中,产品销售率为97.49%,比上年下降1.0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10.89%,比上年提高3.7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24%,比上年提高4.0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年周转率为1.62次,比上年提高0.08次;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1 720元/人,比上年增长39.48%;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1.01%,比上年提高20.10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8.16%,比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 受固定资产迅猛增长的影响,建筑业继续高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8.8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全市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8%。竣工产值42.2亿元,增长11.3%。实现税金1.8亿元,增长14.7%,实现利润0.97亿元,增长3.7倍。施工面积为5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6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不包括农村部分)131.3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83.4亿元,比上年增长32.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4亿元,比上年增长57.0%。2002年固定资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基本建设投资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建设投资占固定资产的比重达63.5%。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力生产、供电设施、公路建设以及热力、供水、排水等事关全市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之中,这些项目共完成投资70.3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的84.3%。其中,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7%;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0.5亿元,比上年增长3.2%;水利管理业完成投资5.2亿元,比上年增长60.2%,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倍。 2.工业投资增速加快。2002年,工业企业完成投资4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9%,投资重点集中在轻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大行业中,这6大行业共完成投资46.6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96.7%。 3.房地产高速增长。2002年,房地产完成投资24.4亿元,比上年增长57.0%,增幅比上年高24.9个百分点。施工面积357.1万平方米,增长40.7%。在商品房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销售也迅猛增长。200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1.3万平方米,增长85.0%;销售额达18.5亿元,增长83.1%。 4.投资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其它投资、房地产开发等新增固定资产85.7亿元,比上年增长77.3%;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5.3%,比上年提高14.6个百分点;竣工房屋面积291.62万平方米,房屋面积竣工率达49.3%,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是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的生产能力主要有:新增液态奶21万吨/年、奶粉15万吨/年、玉米淀粉6万吨/年、医药片剂17亿片/年、胶囊4亿粒/年、中密度纤维板3万立方米/年、赖氨酸1 000吨/年、盐酸金霉素1 500吨/年、电石36 000吨/年、交换扩容1万门、日供水量20万立方米/日、加氢20万吨/年。

     

    【交通 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达到43.0亿元,比上年增长39.8%。2002年,全市公路货运周转量23.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2%;公路客运周转量35.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0.2%。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14.4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电信业务总量12.9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53.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5.0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9.5万户,增加14.1万户;乡村电话用户3.7万户,增加0.9万户。年末移动电话53.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3.0万户。

     

    【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旅游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分城乡市场看,市的零售额79.5亿元,增长17.4%;县的零售额7.6亿元,增长13.3%;县以下的零售额4.9亿元,增长12.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快速增长。批零贸易业零售62.7亿元,增长24.8%;餐饮业零售9.7亿元,增21.8%;其他行业零售19.6亿元,下降4.9%。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0 56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5%。其中,外贸进口9 344万美元,下降42%;外贸出口31 217万美元,增长14%。在外贸出口中,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出口7 7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三资企业出口1 96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5%。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年内新签订外商、港澳台、华侨直接投资项目17个,合同引进外方资金7 885万美元,外方资金实际到位5 552万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扩大。区外资金实际到位56.3亿元。全年共接待游客2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4.5亿元,旅游业正在成为呼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金融 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款407.2亿元,比年初增长10.7%。其中,企业存款130.4亿元,比年初下降3.0%。储蓄存款207.8亿元,比年初增长2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7.1亿元,比年初增长13.1%。其中,短期贷款145.3亿元,比年初增长12.0%;中期流动资金贷款29.3亿元,比年初增长74.7%;中长期贷款142.5亿元,比年初增长6.7%。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现金支出85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3.7亿元。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市保险保费收入7.6亿元,比上年增长56.4%。其中,人险保费收入5.8亿元,增长78.8%;财险保费收入1.8亿元,增长11.9%。全市保险业务支出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科技 教育】

    年内全市自治区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5家,推广科技成果48项,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疗产业基地。全市科技三项费用支出2 974万元,年内专利申请量77项,授权专利232项,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54项,合同成交额达8 900万元。教育事业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1所、成人高校5所、普通中学154所、职业中学31所、小学800所、幼儿园108所。年内普通高校招收学生2.4万人,比上年增长9.1%;年末在校学生6.9万人,比上年增长23.2%。成人高等教育招收学生2.0万人,比上年增长17.6%;年末在校学生5.7万人,比上年增长54.1%。普通中学招收学生4.6万人,比上年增长7.0%;毕业学生3.3万人,比上年下降10%;年末在校学生13.0万人,比上年增长10.2%。职业中学招收学生6 862人,比上年下降15%,毕业学生4 244人,比上年下降16%;年末在校学生2.0万人,与上年持平。小学招收学生3.2万人,与上年持平;毕业学生3.5万人,比上年下降5.4%;年末小学在校学生20.3万人,比上年增长0.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年末在园幼儿人数为3.7万人,比上年增长15.6%。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列入国家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30所学校的改造项目已有27项完工。高校体制改革积极推进,3所高校合并重组工作顺利进行。全市人才市场举办交流大会30多期,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加强。

     

    【文化 卫生 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共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明显提高,共有38个节目获国家和自治区奖。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昭君文化节暨第二届国际民间艺术节。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89个,比上年减少4个(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撤乡并镇)。其中有医院54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1个,妇幼保健机构12个。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共拥有病床7 495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6 272张。全市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 152人。其中,执业医师4 712人,执业助理医师593人。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到年底,全市有体育场2个,体育馆5个,游泳池22个。全市中小学在校学生有21万人体育锻炼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其中,达到良好级以上的为10.3万人。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533人,各级环境监测站5个,环境监测人员104人。全市自然保护区已达11个,其中,县级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4.07万公顷,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8.17%。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年内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4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4 075.1万元。

     

    【人口 人民生活】

    据公安年报,年末全市总人口213.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8。计划生育成效明显,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密度124人/平方公里,其中市区人口109.6万人,增长11.0;旗县人口103.9万人,增长0.5%;非农业人口97.0万人,增长11.1;少数民族人口26.7万人,增长14.0。人口出生率9.0,死亡率2.9,自然增长率6.1。人口迁入率为25.6,人口迁出率为18.7,机械增长率为6.9。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数,按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2002年底全市实际常住人口为253.2万人。在岗职工工资稳定提高。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2.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6.7亿元,增长20.3%;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亿元,增长5.1%;其它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3亿元,增长52.8%。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 158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 468元,增长31.5%;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 848元,增长30.4%;其它类型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 581元,增长18.3%。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均可支配收入6 996元,比上年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2 822元,比上年增长10.2%。全年城市居民均消费性支出5 525元,比上年增长13.5%;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 610元,与上年持平。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两个确保继续得到巩固,全年共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3.35亿元,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并代缴各项社会保险费7 353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4 516万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全面铺开,全市26个街道办事处已有24个建起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和社区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切实加强,全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保持了全市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扶贫开发工作继续推进,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开局良好,移民扩镇的年度任务顺利完成。年内共解决了6.78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社区建设明显加强,建成街道级以上社区服务中心18个。星光计划老年活动中心100个。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热爱首府、建设首府”的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了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星级文明小康户创建活动。新城区被命名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区,赛罕区大台村被命名为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先进村。“12·14营救落水儿童英雄群体的感人事迹传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党和国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隆重表彰。进一步巩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成果,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圆满完成军、警、民联合防空演习任务。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认真执行人大的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加强了与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联系。共办理自治区和市人大代表建议99件、政协提案417件,办复率达100%。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法制化、规范化步伐加快,全年共完成立法草案、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72件。同时,对以前制定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废止372件。四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加大,群众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明显加强,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 864起,打掉带有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2个,恶势力团伙28个。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总量同比下降21.2%,没有发生恶性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事故。食品、农资打假治劣和医疗、建筑等各类市场整顿力度加大、牲畜定点屠宰监管工作切实加强,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勤政廉政建设得到加强,源头治理腐败工作深入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积极成果。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巩固。

     

    【改革开放】

    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共有243户市属企业完成了转制,转制完成面达到80%。实施对民族集团的资产置换重组和伊利、金宇、仕奇、三联化工集团等企业的国有股权转让工作。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改革后的市直党政机构比改革前减少13个,精简24%;行政编制精简24.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的进展,第四批行政审批事项的改革审核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同时,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厅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有效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完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农民人均税费由原来的87.2元下降到49.9元,人均减负率达到42.8%。大力开展信用村、镇创建活动,农村信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展开,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得到加强,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会计委派、政府采购等制度逐步完善。住房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公有住房出售工作基本完成,住房公积金归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年内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户,实际利用外资5 552万美元,引进区内外资金8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4.2%和130.6%。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年外贸实际出口总额1.6亿美元,增长49.9%。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对全市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先进集体个人】

    内蒙古呼和浩特卷烟厂动力车间白塔锅炉班组2002年4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周玉双男,蒙古族,内蒙古金宇集团生物药品厂一车间主任,2002年4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丁九恩男,蒙古族,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校长,2002年4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常小青)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呼和浩特市
  • 【党政军领导名录】

     

    副书记:柳 

    杭桂林(蒙古族)

    李振海

    王振义

    杨静平

    吴浩峰(9月任职)

      委:宋炳田

    王志平(蒙古族)

    刘香芸(女)

    张彭慧

      鹤(满  族)

    云忠义(蒙古族)

     

    副主任:李茂林

    张凤凯

    溪琇珊(女满族)

    李岳清

    郑世昌

    吴福成(蒙古族)

     

      长:柳 

    副市长:  健(蒙古族)

    张院忠

      刚(回族)

    董恒宇

    刘菊茹(女)

    兰恩华(10月任职)

    闫小彦(6月挂职)

    揭新民(10月挂职)

     

      席:王铁小(蒙古族)

    副主席:扎木苏(藏族)

    王天恩

    檀凤魁

     

    吉日木图(蒙古族)

    彭皓方(女)

    高昆生

    张润锁

    李喜忠

     

      鲁(蒙古族1月任职)

     

      记:杨静平

    政法委

      记:李  鹤(满族)

     

      长:林 

    检察院

    检察长:云布俊(蒙古族)

    军分区

    司令员:宋炳田

     

    【概况】

    首府呼和浩特市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川平原,北依阴山山脉,南濒九曲黄河。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开放的中心。呼和浩特市辖4区、4县、1旗和2个开发区,即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土默特左旗,金川、如意两个开发区。全市辖59个乡、18个镇和26个街道办事处,市区辖5个乡、7个镇和26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17 22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 054平方公里,旗县面积15 170平方公里。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首府城市这一中心任务,着力推进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2002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6.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7%,比上年增长31.4%,分别比全国和全区快23.4和19.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5.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31.4%,增长27.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9.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5.8%,增长31.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0.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37.5%,增长32.3%。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 712元,比上年增长30.3%。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741.747.6调整为11.341.147.6。市场物价继续低位运行。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3%。从消费价格总指数构成来看,八大类产品及服务价呈四升四降的趋势。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分别下降0.5、3.2、2.6和1.9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分别上升3.3、1.6、4.3和0.6个百分点。全年农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6%。其中医疗保健上涨1.5%、住房上涨6.4%、服务项目上涨14.6%,是农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直接原因。全年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与上年持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0%。财政收支保持高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32.5亿元,比上年增长4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4亿元,比上年增长53.7%;上划党中央两税收入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全年财政支出36.1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条件仍比较脆弱;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存在,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的任务仍很艰巨,下岗职工再就业压力还比较大。

     

    【城市建设】

    引黄入呼一期工程完工,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热力二期、三期工程全面推进。天然气配气管网工程正式启动,已完成70公里的主管网铺设任务。全市36条主次干道新建和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其中20条已经完工。二环路的施工设计、征地拆迁、筹资等前期工作任务基本完成。两河一库综合整治工作正在进行。城网改造(包括电缆入地工程)、弱电管网铺设工程、中低压煤气管网铺设工程有较大进展。如意区白塔供水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涉及77条主次干道和小街巷的城市供水配水管网改造以及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多数完工。旧城区及小街巷改造力度加大,年内拆除平房危旧房87.3万平方米,拆除临时建筑、违章建筑58万平方米,改造小街巷111条。新市区建设顺利启动。中山西路商业街改造建设工程全面铺开。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快,呼武路、和清路、呼和路、察托东西线、萨凉线托县段等公路建成通车,国道110罗家营至协力气段、国道209清水河至偏关段、省道101呼市至哈乐段等公路工程也已开工。城市绿化亮化步伐加快,完成了27条主次干道和47条小街巷的绿化任务,建成如意广场和金川广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对新华东西街、大南大北街、呼伦南北路等32条道路的路灯进行安装和更新,有300多家沿路单位进行亮化装饰。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认真开展以清理整顿户外广告、马路市场以及市区噪声污染治理等为重点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了环保工作力度,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全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260天,比上年增加64天;饮用水水质44项指标监测达标率达到100%;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市政和区政广场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

     

    【农林牧渔】

    200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3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4%。种植业喜获丰收。全市粮食总产量84.3万吨,增长49.4%;油料总产量6.1万吨,比上年增长54.6%;蔬菜产量57.8万吨,比上年减产4.5 %。在粮食作物中,玉米产量55.1万吨,增产44.6 %;薯类产量18.9万吨,增产83.6 %;豆类产量1.6万吨,增产158.7%。全年种植业产值20.4亿元,比上年增加26.0 %。经济作物、饲用农作物及饲草种植面积达186万亩,比上年增长63.2%。林业稳步发展,生态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造林合格面积77.2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2.5%。其中,人工造林合格面积52.6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3.0%。全年封山育林7.15千公顷,新育苗404公顷,零星植树305万株。畜牧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传统的数量型畜牧业向效益型畜牧业转变的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年末家畜存栏156.2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6.2%。其中,大畜存栏35.1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8.6%,小畜存栏82.3万只,比上年同期减少17.7%;生猪存栏38.8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5.3%。在年末牲畜存栏中,良种及改良种牲畜达127.1万头(只),比上年下降5.2%,占全部家畜的比重为81.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奶牛存栏达到22.0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7.9万头,占大畜的比重为62.7%,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点。全部家畜出栏率为96.9%,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9.3万吨、鲜奶产量64.5万吨,禽蛋产量3.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8%、61.3%和3.1%。全年畜牧业产值达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0%。渔业生产继续保持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8 520吨,比上年增长3.4%。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水浇地达161.38千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1.5%。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2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8%。年末全市共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 132台、小型拖拉机41 473台、农用运输车30 756台,分别比上年增加86台、3 476台和92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6.3万吨,比上年增长5.5%;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 653吨,比上年增长7.2%。全年农村用电量19 737.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4%。

     

    【工业 建筑业】

    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为核心,整体推进了国企改革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全年呈现出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良好态势。据测算,全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4.74亿元,比上年增长37.84%。从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生产发展来看,2002年的运行有如下几个特点:1.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9.29%;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7.10亿元,比上年增长55.13%。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25.84个百分点。2.市属及以下企业生产增长快于党中央属和自治区属企业。市属及以下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6.76亿元,比上年增长43.60%;自治区属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81亿元,比上年增长36.08%;党中央属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17%亿元,比上年增长4.82%。市属及以下企业生产增长分别快于自治区属和党中央属企业7.52和38.78个百分点。3.各种经济类型企业生产全面增长,股份制企业和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势尤为强劲。全年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22.18亿元、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55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8.10亿元、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0.18亿元、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8.49亿元、其它经济类型工业完成增加值3.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64%、8.78%、276.25%、19.8%、42.83%和10.64%。4.重点企业依然是拉动全市工业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年内伊利、内蒙古TCL通信公司、TCL王牌电器公司、蒙牛、生物制药、乾坤冶炼、卷烟厂等7家重点企业实现不变价产值83.74亿元,比上年增长73.14%。7家企业新增产值占全市新增产值的78.26%,拉动全市工业增速提高31.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595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6.24亿元,比上年增长37.25%;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78%;利税总额达22.68亿元,比上年增长94.61%。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1.94,比上年提高35.16点。在构成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中,产品销售率为97.49%,比上年下降1.04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10.89%,比上年提高3.7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24%,比上年提高4.0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年周转率为1.62次,比上年提高0.08次;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1 720元/人,比上年增长39.48%;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1.01%,比上年提高20.10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8.16%,比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 受固定资产迅猛增长的影响,建筑业继续高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8.8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全市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8%。竣工产值42.2亿元,增长11.3%。实现税金1.8亿元,增长14.7%,实现利润0.97亿元,增长3.7倍。施工面积为5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6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不包括农村部分)131.3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83.4亿元,比上年增长32.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4亿元,比上年增长57.0%。2002年固定资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基本建设投资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建设投资占固定资产的比重达63.5%。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力生产、供电设施、公路建设以及热力、供水、排水等事关全市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之中,这些项目共完成投资70.3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的84.3%。其中,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7%;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0.5亿元,比上年增长3.2%;水利管理业完成投资5.2亿元,比上年增长60.2%,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倍。 2.工业投资增速加快。2002年,工业企业完成投资4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9%,投资重点集中在轻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大行业中,这6大行业共完成投资46.6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96.7%。 3.房地产高速增长。2002年,房地产完成投资24.4亿元,比上年增长57.0%,增幅比上年高24.9个百分点。施工面积357.1万平方米,增长40.7%。在商品房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销售也迅猛增长。200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1.3万平方米,增长85.0%;销售额达18.5亿元,增长83.1%。 4.投资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其它投资、房地产开发等新增固定资产85.7亿元,比上年增长77.3%;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5.3%,比上年提高14.6个百分点;竣工房屋面积291.62万平方米,房屋面积竣工率达49.3%,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是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的生产能力主要有:新增液态奶21万吨/年、奶粉15万吨/年、玉米淀粉6万吨/年、医药片剂17亿片/年、胶囊4亿粒/年、中密度纤维板3万立方米/年、赖氨酸1 000吨/年、盐酸金霉素1 500吨/年、电石36 000吨/年、交换扩容1万门、日供水量20万立方米/日、加氢20万吨/年。

     

    【交通 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增加值达到43.0亿元,比上年增长39.8%。2002年,全市公路货运周转量23.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2%;公路客运周转量35.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0.2%。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14.4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电信业务总量12.9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53.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5.0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9.5万户,增加14.1万户;乡村电话用户3.7万户,增加0.9万户。年末移动电话53.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3.0万户。

     

    【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旅游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分城乡市场看,市的零售额79.5亿元,增长17.4%;县的零售额7.6亿元,增长13.3%;县以下的零售额4.9亿元,增长12.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快速增长。批零贸易业零售62.7亿元,增长24.8%;餐饮业零售9.7亿元,增21.8%;其他行业零售19.6亿元,下降4.9%。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0 56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5%。其中,外贸进口9 344万美元,下降42%;外贸出口31 217万美元,增长14%。在外贸出口中,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出口7 7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三资企业出口1 96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5%。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年内新签订外商、港澳台、华侨直接投资项目17个,合同引进外方资金7 885万美元,外方资金实际到位5 552万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扩大。区外资金实际到位56.3亿元。全年共接待游客2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4.5亿元,旅游业正在成为呼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金融 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款407.2亿元,比年初增长10.7%。其中,企业存款130.4亿元,比年初下降3.0%。储蓄存款207.8亿元,比年初增长2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7.1亿元,比年初增长13.1%。其中,短期贷款145.3亿元,比年初增长12.0%;中期流动资金贷款29.3亿元,比年初增长74.7%;中长期贷款142.5亿元,比年初增长6.7%。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现金支出85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3.7亿元。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市保险保费收入7.6亿元,比上年增长56.4%。其中,人险保费收入5.8亿元,增长78.8%;财险保费收入1.8亿元,增长11.9%。全市保险业务支出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科技 教育】

    年内全市自治区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已达25家,推广科技成果48项,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疗产业基地。全市科技三项费用支出2 974万元,年内专利申请量77项,授权专利232项,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54项,合同成交额达8 900万元。教育事业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1所、成人高校5所、普通中学154所、职业中学31所、小学800所、幼儿园108所。年内普通高校招收学生2.4万人,比上年增长9.1%;年末在校学生6.9万人,比上年增长23.2%。成人高等教育招收学生2.0万人,比上年增长17.6%;年末在校学生5.7万人,比上年增长54.1%。普通中学招收学生4.6万人,比上年增长7.0%;毕业学生3.3万人,比上年下降10%;年末在校学生13.0万人,比上年增长10.2%。职业中学招收学生6 862人,比上年下降15%,毕业学生4 244人,比上年下降16%;年末在校学生2.0万人,与上年持平。小学招收学生3.2万人,与上年持平;毕业学生3.5万人,比上年下降5.4%;年末小学在校学生20.3万人,比上年增长0.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年末在园幼儿人数为3.7万人,比上年增长15.6%。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列入国家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30所学校的改造项目已有27项完工。高校体制改革积极推进,3所高校合并重组工作顺利进行。全市人才市场举办交流大会30多期,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加强。

     

    【文化 卫生 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共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明显提高,共有38个节目获国家和自治区奖。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昭君文化节暨第二届国际民间艺术节。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89个,比上年减少4个(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撤乡并镇)。其中有医院54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1个,妇幼保健机构12个。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共拥有病床7 495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6 272张。全市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 152人。其中,执业医师4 712人,执业助理医师593人。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到年底,全市有体育场2个,体育馆5个,游泳池22个。全市中小学在校学生有21万人体育锻炼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其中,达到良好级以上的为10.3万人。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533人,各级环境监测站5个,环境监测人员104人。全市自然保护区已达11个,其中,县级保护区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4.07万公顷,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8.17%。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年内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4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4 075.1万元。

     

    【人口 人民生活】

    据公安年报,年末全市总人口213.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8。计划生育成效明显,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密度124人/平方公里,其中市区人口109.6万人,增长11.0;旗县人口103.9万人,增长0.5%;非农业人口97.0万人,增长11.1;少数民族人口26.7万人,增长14.0。人口出生率9.0,死亡率2.9,自然增长率6.1。人口迁入率为25.6,人口迁出率为18.7,机械增长率为6.9。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数,按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2002年底全市实际常住人口为253.2万人。在岗职工工资稳定提高。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2.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6.7亿元,增长20.3%;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亿元,增长5.1%;其它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3亿元,增长52.8%。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 158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 468元,增长31.5%;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 848元,增长30.4%;其它类型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 581元,增长18.3%。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均可支配收入6 996元,比上年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2 822元,比上年增长10.2%。全年城市居民均消费性支出5 525元,比上年增长13.5%;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 610元,与上年持平。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两个确保继续得到巩固,全年共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3.35亿元,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并代缴各项社会保险费7 353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4 516万元。企业离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全面铺开,全市26个街道办事处已有24个建起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和社区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切实加强,全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保持了全市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扶贫开发工作继续推进,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开局良好,移民扩镇的年度任务顺利完成。年内共解决了6.78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社区建设明显加强,建成街道级以上社区服务中心18个。星光计划老年活动中心100个。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热爱首府、建设首府”的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了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星级文明小康户创建活动。新城区被命名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区,赛罕区大台村被命名为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先进村。“12·14营救落水儿童英雄群体的感人事迹传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党和国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隆重表彰。进一步巩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成果,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圆满完成军、警、民联合防空演习任务。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认真执行人大的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加强了与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联系。共办理自治区和市人大代表建议99件、政协提案417件,办复率达100%。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法制化、规范化步伐加快,全年共完成立法草案、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72件。同时,对以前制定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废止372件。四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加大,群众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明显加强,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 864起,打掉带有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2个,恶势力团伙28个。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总量同比下降21.2%,没有发生恶性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事故。食品、农资打假治劣和医疗、建筑等各类市场整顿力度加大、牲畜定点屠宰监管工作切实加强,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勤政廉政建设得到加强,源头治理腐败工作深入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积极成果。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巩固。

     

    【改革开放】

    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共有243户市属企业完成了转制,转制完成面达到80%。实施对民族集团的资产置换重组和伊利、金宇、仕奇、三联化工集团等企业的国有股权转让工作。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改革后的市直党政机构比改革前减少13个,精简24%;行政编制精简24.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的进展,第四批行政审批事项的改革审核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同时,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厅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有效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完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农民人均税费由原来的87.2元下降到49.9元,人均减负率达到42.8%。大力开展信用村、镇创建活动,农村信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展开,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得到加强,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会计委派、政府采购等制度逐步完善。住房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公有住房出售工作基本完成,住房公积金归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年内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户,实际利用外资5 552万美元,引进区内外资金8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4.2%和130.6%。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年外贸实际出口总额1.6亿美元,增长49.9%。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对全市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先进集体个人】

    内蒙古呼和浩特卷烟厂动力车间白塔锅炉班组2002年4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周玉双男,蒙古族,内蒙古金宇集团生物药品厂一车间主任,2002年4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丁九恩男,蒙古族,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校长,2002年4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常小青)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