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3卷  /  科教卫外体

2003卷

  • 农业科学
  •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科学院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冯万玉(4月离任)

               暄(4月任职)

      长:赵存才(4月离任)

    冯万玉(4月任职)

    【概况】

     内蒙古农业科学院内设职能处室:院办公室、科研处、财务处、行政后勤处(物业管理中心);专门研究机构:甜菜研究所、作物研究所、蔬菜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园艺研究所、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玉米研究中心、生物技术中心,另设院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编制人数479人,现有职工36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4人,高级职称73人,中级职称9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21人。党员177名,党支部10个。

    全院正在实施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农业部“948”项目、中外合作项目、自治区科技厅攻关项目、自治区自然基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厅招标项目、人事厅人才专项等各级各类项目29项。全年事业费近1 100万元,科研经费353.3万元,科研基建投资1 050万元。

     【基本思路】

    2002年内蒙古农科院指导全院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适应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农业科研工作的要求,适应全国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以提升院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心,继续不断地增加和改善科研投入、基础设备和人才队伍等科研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建设,深化改革,加强管理,转变机制,优化组合和配置各种资源,强化在研项目的研究深度,加大现有成果的推广示范力度,努力为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研生产】

     “优质、高产、专用春小麦新品种选育及综合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年度完成新审定命名小麦新品种3个,认定品种1个。“玉米优质新品种选育"项目年度完成杂交、测交组合”。“甜菜丰产、优质抗丛根病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项目年度新选育出2份抗丛根病杂交组合参加自治区区试,其中1份杂交组合列区试第一。“油用向日葵杂交种和食用向日葵新品种选育”项目年度育成优质抗病高产向日葵杂交组合“内葵杂三号”。选育出育性稳定、籽实含油率40%以上、综合农艺性状好的油用向日葵不育系193份、恢复系1 753份;食用向日葵不育系1 923份、恢复系113份、自交系141份。“亚麻新品种选育”项目年度审定亚麻新品种“轮选一号”。该品种在牙克石种植1 000多亩,亩纯增100~150元。在西部地区累计推广5万亩。“我区优势蔬菜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研究”项目年度新选育出胡萝卜杂交组合24个,另有2个优良组合进行全区生产试验。“燕麦新品种选育”项目年度选育出新品种“草莜一号”。该品种为饲养业的优质饲料。

    自治区农科院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北方旱区农牧交错带防沙型农业发展研究模式与技术的研究,已按合同完成年度各项研究内容,建立以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技术为核心的农田保护性耕作模式。该耕作模式技术在武川县推广4万多亩,并通过了自治区农业厅专家组验收鉴定。

    自治区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已陆续开展玉米体细胞再生体系、甜菜再生体系、草莓和保加利亚玫瑰再生体系的研究工作及玉米、胡萝卜分子标记、甜菜抗丛根病基因工程育种和小麦基因工程育种工作。

     【获奖项目】

     “春小麦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及综合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三等奖;“油用向日葵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项目获内蒙古农业厅科技承包特等奖;“油菜留茬与马铃薯带状间作轮作技术”项目、“葡萄优良品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项目同获自治区农业厅科技承包三等奖。

     【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农科院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实行课题实施方案和预算管理两个管理办法,即参照国际通行作法,要求每个课题在年初制定出年度实施方案,经院里组织专家评审和论证通过后,作为严格执行的计划书及院里检查考核的标准和依据;各课题依据通过的实施方案,制定项目经费预算,报经院有关部门审定后,成为各课题科研经费支出的硬约束。两个管理办法实行一年来,在项目管理上取得实效。

     【科研设施建设】

    改善科研设施是2002年全院总体工作的重点之一,年内内蒙古农科院生物技术配套工程—现代化智能温室新建工程及内蒙古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改建工程已经完成。总建筑面积3 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温室开始试运行。检测中心实验楼改造全面竣工,配置的仪器设备已投入使用。该中心的建成,成为继内蒙古农科院生物中心之后又一个提升院科技创新能力的支点。根据农业部的要求,年内自治区农科院承担并按计划完成国家农业部第三批农业行业标准—“食用向日葵商品质量标准”、“荞麦质量标准”、“蓖麻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

     【人才队伍建设】 

    1.  继续选送科技人员到区外和国外考察学习,计有14人次派往国外参加学习和培训。

    2.进一步扩大与区内外科研单位和高校之间的项目合作。已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建立硕士培养点,与美国Seedex公司和加拿大Agruore Unitde公司加强了科技协作。

    3.有重点地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人才主持自治区农科院的高新技术研究工作。从北京农林科学院聘请到留美、留法的吴忠义、黄丛林二位博士为农科院生物技术首席专家,负责指导院生物技术中心工作。邀请中国农大基因工程专家兼博导王国英博士、北京市生物工程中心首席专家曹鸣庆博士和旅美博士王少可、旅加博士陈金荣到院作学术报告与交流,并正式调入1名博士,3名硕士到农科院工作。

    4.继续举办英语培训班。分别开设口语、听力提高班。通过这些措施,使大多数科技人员的业务知识、技术能力和外语水平得到提高,并营造出浓厚的学习风气和氛围。

     【推广自研成果】

     2002年农科院将承担的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巴盟麦后及早熟甜瓜采收后复种饲草作物技术推广等6项科技示范推广工作,综合集成后列为三大块工作,分别由冯万玉院长负责落实麦后复种技术的试验示范,副院长白晨负责落实玉米和甜菜新品种的示范和推广,副院长安玉麟负责小麦和油葵新品种的示范和推广。全年共推广示范新品种、新品系15个,新技术3项,合计推广面积111.4万亩。

     【人事制度改革】 

    院属各研究所首先在技术开发领域推行全员聘任制和新的分配制度改革。各研究所根据技术开发工作需要确定工作岗位,再根据不同岗位承担的任务、职责目标、效益等,确定适当的岗位工资及效益工资,加上统一的基础工资,组成新的工资结构。各研究所内设工作岗位,实行公开竞争,聘任上岗,上哪个岗,拿哪个岗的工资,完成什么样的工作量,拿什么样的效益工资。两项改革制度的运行,使农科院内部机制逐步完善。

     (云和义、常玉霞、于传宗)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农业科学
  •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科学院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冯万玉(4月离任)

               暄(4月任职)

      长:赵存才(4月离任)

    冯万玉(4月任职)

    【概况】

     内蒙古农业科学院内设职能处室:院办公室、科研处、财务处、行政后勤处(物业管理中心);专门研究机构:甜菜研究所、作物研究所、蔬菜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园艺研究所、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玉米研究中心、生物技术中心,另设院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编制人数479人,现有职工36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4人,高级职称73人,中级职称9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21人。党员177名,党支部10个。

    全院正在实施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农业部“948”项目、中外合作项目、自治区科技厅攻关项目、自治区自然基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厅招标项目、人事厅人才专项等各级各类项目29项。全年事业费近1 100万元,科研经费353.3万元,科研基建投资1 050万元。

     【基本思路】

    2002年内蒙古农科院指导全院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适应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农业科研工作的要求,适应全国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以提升院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心,继续不断地增加和改善科研投入、基础设备和人才队伍等科研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建设,深化改革,加强管理,转变机制,优化组合和配置各种资源,强化在研项目的研究深度,加大现有成果的推广示范力度,努力为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研生产】

     “优质、高产、专用春小麦新品种选育及综合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年度完成新审定命名小麦新品种3个,认定品种1个。“玉米优质新品种选育"项目年度完成杂交、测交组合”。“甜菜丰产、优质抗丛根病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项目年度新选育出2份抗丛根病杂交组合参加自治区区试,其中1份杂交组合列区试第一。“油用向日葵杂交种和食用向日葵新品种选育”项目年度育成优质抗病高产向日葵杂交组合“内葵杂三号”。选育出育性稳定、籽实含油率40%以上、综合农艺性状好的油用向日葵不育系193份、恢复系1 753份;食用向日葵不育系1 923份、恢复系113份、自交系141份。“亚麻新品种选育”项目年度审定亚麻新品种“轮选一号”。该品种在牙克石种植1 000多亩,亩纯增100~150元。在西部地区累计推广5万亩。“我区优势蔬菜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研究”项目年度新选育出胡萝卜杂交组合24个,另有2个优良组合进行全区生产试验。“燕麦新品种选育”项目年度选育出新品种“草莜一号”。该品种为饲养业的优质饲料。

    自治区农科院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北方旱区农牧交错带防沙型农业发展研究模式与技术的研究,已按合同完成年度各项研究内容,建立以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技术为核心的农田保护性耕作模式。该耕作模式技术在武川县推广4万多亩,并通过了自治区农业厅专家组验收鉴定。

    自治区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已陆续开展玉米体细胞再生体系、甜菜再生体系、草莓和保加利亚玫瑰再生体系的研究工作及玉米、胡萝卜分子标记、甜菜抗丛根病基因工程育种和小麦基因工程育种工作。

     【获奖项目】

     “春小麦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及综合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三等奖;“油用向日葵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项目获内蒙古农业厅科技承包特等奖;“油菜留茬与马铃薯带状间作轮作技术”项目、“葡萄优良品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项目同获自治区农业厅科技承包三等奖。

     【管理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农科院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实行课题实施方案和预算管理两个管理办法,即参照国际通行作法,要求每个课题在年初制定出年度实施方案,经院里组织专家评审和论证通过后,作为严格执行的计划书及院里检查考核的标准和依据;各课题依据通过的实施方案,制定项目经费预算,报经院有关部门审定后,成为各课题科研经费支出的硬约束。两个管理办法实行一年来,在项目管理上取得实效。

     【科研设施建设】

    改善科研设施是2002年全院总体工作的重点之一,年内内蒙古农科院生物技术配套工程—现代化智能温室新建工程及内蒙古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改建工程已经完成。总建筑面积3 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温室开始试运行。检测中心实验楼改造全面竣工,配置的仪器设备已投入使用。该中心的建成,成为继内蒙古农科院生物中心之后又一个提升院科技创新能力的支点。根据农业部的要求,年内自治区农科院承担并按计划完成国家农业部第三批农业行业标准—“食用向日葵商品质量标准”、“荞麦质量标准”、“蓖麻质量标准”的制定工作。

     【人才队伍建设】 

    1.  继续选送科技人员到区外和国外考察学习,计有14人次派往国外参加学习和培训。

    2.进一步扩大与区内外科研单位和高校之间的项目合作。已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建立硕士培养点,与美国Seedex公司和加拿大Agruore Unitde公司加强了科技协作。

    3.有重点地引进一些高新技术人才主持自治区农科院的高新技术研究工作。从北京农林科学院聘请到留美、留法的吴忠义、黄丛林二位博士为农科院生物技术首席专家,负责指导院生物技术中心工作。邀请中国农大基因工程专家兼博导王国英博士、北京市生物工程中心首席专家曹鸣庆博士和旅美博士王少可、旅加博士陈金荣到院作学术报告与交流,并正式调入1名博士,3名硕士到农科院工作。

    4.继续举办英语培训班。分别开设口语、听力提高班。通过这些措施,使大多数科技人员的业务知识、技术能力和外语水平得到提高,并营造出浓厚的学习风气和氛围。

     【推广自研成果】

     2002年农科院将承担的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巴盟麦后及早熟甜瓜采收后复种饲草作物技术推广等6项科技示范推广工作,综合集成后列为三大块工作,分别由冯万玉院长负责落实麦后复种技术的试验示范,副院长白晨负责落实玉米和甜菜新品种的示范和推广,副院长安玉麟负责小麦和油葵新品种的示范和推广。全年共推广示范新品种、新品系15个,新技术3项,合计推广面积111.4万亩。

     【人事制度改革】 

    院属各研究所首先在技术开发领域推行全员聘任制和新的分配制度改革。各研究所根据技术开发工作需要确定工作岗位,再根据不同岗位承担的任务、职责目标、效益等,确定适当的岗位工资及效益工资,加上统一的基础工资,组成新的工资结构。各研究所内设工作岗位,实行公开竞争,聘任上岗,上哪个岗,拿哪个岗的工资,完成什么样的工作量,拿什么样的效益工资。两项改革制度的运行,使农科院内部机制逐步完善。

     (云和义、常玉霞、于传宗)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