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3卷  /  盟市旗县

2003卷

  • 乌拉盖综合经济开发区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刘和平

    副书记:白建设(蒙古族)

    高树鹏(纪委书记)

    包·苏雅拉图(蒙古族)

    管委会主任:白建设(蒙古族)

    副主任:范亚荣(满族)

    栗广林

     

    【概况】

    乌拉盖开发区位于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4~ 119°50,北纬40°29~46°38,土地总面积5 013.6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4 593.3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87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其中蒙古族占25.7%,汉族占70.7%,人口密度2.9人/平方公里,辖哈拉盖图、乌拉盖、贺斯格乌拉3个国营农牧场,开发区管委会驻地巴音胡硕镇(含3个居委会、9个嘎查村),有外资企业5家。

    2002年,乌拉盖开发区大力实施结构调整、开放带动、科教兴区、围封转移等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 949万元,同比下降5.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 054万元,同比增长11.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 245万元,同比下降44.8%,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920万元,同比增长48%,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 325万元,同比下降61.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 650万元,同比增长10%。实现财政收入924万元,同比增长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3万元,同比增长5.3%。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 880元,同比增长7.2%。

     

    【农业】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压缩到5.3万亩,油料经济作物为3.55万亩,饲草料面积扩大至7.2万亩,麦经草的比例大致为325。

     

    【畜牧业】

    继续采用胚胎移植、经济杂交、冷配等良改手段,加大牲畜良改力度及棚圈、网围栏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疫病防治,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2002年牧业年度牲畜总数达到57.4万头(只),总增率45%,良改畜比重89%。

     

    【工业】

    初步形成以个体私营加工企业为带动,以畜产品加工、粮食加工、建材加工为重点的地方特色工业经济发展格局。年内完成工业增加值920万元,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90.3,产品销售率94%,加工活畜6.9万只羊单位。工业经济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优质饲草料加工项目完成前期的规划选址工作。

     

    【围封转移】

    按照锡盟“围封转移”战略的要求,2002年主要就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和围封禁牧项目进行前期调研论证,并为2003年巴音胡硕镇的围封禁牧和各场、嘎查村的轮牧、休牧做前期规划宣传工作。根据退耕还林项目的总体要求,年内完成退耕还林5 000亩,荒山荒地造林5 000亩,并配套下拨退耕户的粮食补贴和生活费补助。京津沙源治理工程项目共完成封山育林3.2万亩,农田防护林500亩,人工种草1万亩,基本草牧场建设7 000亩,围栏封育1万亩,购置饲草料机械45套,建设水源工程22处,节水灌溉20处,并做好2001年沙源治理项目补建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

    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世行贷款项目顺利完工,共建设畜棚44处,6 959.97平方米,修复棚舍93处,15 210.94平方米,人工种草3 685亩,草库伦建设54处,2 996亩,打人畜饮水井5眼,共有224户农牧户受益。"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项目按年度计划推进。乌拉盖水库溢洪道修复工程于11月顺利开工。S101省道全线贯通并经过自治区验收,贺斯格乌拉农牧场小油路建设顺利完工。农网改造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共延伸10千伏线路87.63公里,0.4千伏线路127.28公里,改造配电变电器6台。巴音胡硕镇"一纵三横"串镇道路建设工程和配套的117盏路灯设施安装工程全面完工,增加沿S101省道宣传标牌和沿街灯箱广告牌匾。年内,完成城镇经济适用住宅楼、办公楼建设2.8万平方米,粮食仓储设施建设7 000平方米。通讯设施进一步改进,巴音胡硕镇至哈拉盖图农牧场、贺斯格乌拉农牧场光缆干线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哈拉盖图农牧场、贺斯格乌拉农牧场移动电话全部开通。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吸引周边农牧户和自治区内外有实力的业主前来投资办实业,年内共吸纳各类个体私营企业61户,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 280万元。

     

    【招商引资】

    2002年引进国内资金1 575万元人民币,完成计划的102%,引进境外资金92.5万美元。乌珠穆沁绿色食品总公司的嫁接重组、封闭市场建设、众新兴畜牧业分公司建设、乌拉盖客运站建设等一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得以实施。根据全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对原有的197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其中取消36项,下放4项,合并12项,对保留的项目全部推行公开办事制度,建立审批责任追究制,努力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改善社会投资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代办制"服务,继续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及时研究解决各引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文化 教育 卫生】

    根据《中共锡盟委、锡盟行署关于实施全民素质工程的决定》,开发区成立实施全民素质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于9月召开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的实施全民素质工程动员大会,并抽调专人成立指导中心,开展各阶段的工作,在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开展全民读书活动构筑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取得新进展。

    以巴音胡硕镇为重点,建立社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同时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集中4次开展对娱乐场所、网吧的清理整治活动。加大对广播电视设施建设的投入,电视台增加编辑机、字幕插播机、加密频道接收机等设施,努力丰富开发区自办节目,推进"村村通"建设工程。

    加大对农牧民科技文化和劳动技能的培训,全年共举办培训班23期,培训3 220人(次)。根据全盟"1315"工程的安排,完成第一轮培训农牧民2 100人(次),发放资料400余册,培训明白卡2 000余份。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有偿承包完成8项,适用技术推广完成14项,落实科技三项费、科普经费、科技成果转化补助资金15万元,积极筹建贺斯格乌拉中草药科技示范园区,充分发挥科技局网站和各场镇电子信息馆作用,加大对科技成果引进转化的工作力度。

    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努力改善办学基础条件,年内完成蒙校逸夫楼建设工程和第一小学德援项目学生宿舍工程,全面实施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达标,中小学生入学率均为100%,小学生辍学率为零,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成人教育、农牧民教育继续发展,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生毕业合格率和升学率均有所提高。

    在理顺医疗机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改善医疗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医院群众满意度达98.7%。年内完成总投资160多万元的德援项目医院门诊楼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全面推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制度,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47%,低于盟里下达计划13个百分点。防疫工作通过多方面的宣传、检查和监测,确保本地区2002年无疫情发生。计划免疫工作力度加大,"四苗"接种率达90%以上,乙肝新生儿童接种率达100%。

     

    【计划生育】

    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继续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度,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努力夯实计生基层基础工作,积极开展并推广“三结合”经验,年内人口出生率为11.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4

    (于树江)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乌拉盖综合经济开发区
  •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刘和平

    副书记:白建设(蒙古族)

    高树鹏(纪委书记)

    包·苏雅拉图(蒙古族)

    管委会主任:白建设(蒙古族)

    副主任:范亚荣(满族)

    栗广林

     

    【概况】

    乌拉盖开发区位于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4~ 119°50,北纬40°29~46°38,土地总面积5 013.6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4 593.3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87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其中蒙古族占25.7%,汉族占70.7%,人口密度2.9人/平方公里,辖哈拉盖图、乌拉盖、贺斯格乌拉3个国营农牧场,开发区管委会驻地巴音胡硕镇(含3个居委会、9个嘎查村),有外资企业5家。

    2002年,乌拉盖开发区大力实施结构调整、开放带动、科教兴区、围封转移等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 949万元,同比下降5.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 054万元,同比增长11.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 245万元,同比下降44.8%,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920万元,同比增长48%,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 325万元,同比下降61.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 650万元,同比增长10%。实现财政收入924万元,同比增长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3万元,同比增长5.3%。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 880元,同比增长7.2%。

     

    【农业】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压缩到5.3万亩,油料经济作物为3.55万亩,饲草料面积扩大至7.2万亩,麦经草的比例大致为325。

     

    【畜牧业】

    继续采用胚胎移植、经济杂交、冷配等良改手段,加大牲畜良改力度及棚圈、网围栏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疫病防治,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2002年牧业年度牲畜总数达到57.4万头(只),总增率45%,良改畜比重89%。

     

    【工业】

    初步形成以个体私营加工企业为带动,以畜产品加工、粮食加工、建材加工为重点的地方特色工业经济发展格局。年内完成工业增加值920万元,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90.3,产品销售率94%,加工活畜6.9万只羊单位。工业经济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优质饲草料加工项目完成前期的规划选址工作。

     

    【围封转移】

    按照锡盟“围封转移”战略的要求,2002年主要就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和围封禁牧项目进行前期调研论证,并为2003年巴音胡硕镇的围封禁牧和各场、嘎查村的轮牧、休牧做前期规划宣传工作。根据退耕还林项目的总体要求,年内完成退耕还林5 000亩,荒山荒地造林5 000亩,并配套下拨退耕户的粮食补贴和生活费补助。京津沙源治理工程项目共完成封山育林3.2万亩,农田防护林500亩,人工种草1万亩,基本草牧场建设7 000亩,围栏封育1万亩,购置饲草料机械45套,建设水源工程22处,节水灌溉20处,并做好2001年沙源治理项目补建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

    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世行贷款项目顺利完工,共建设畜棚44处,6 959.97平方米,修复棚舍93处,15 210.94平方米,人工种草3 685亩,草库伦建设54处,2 996亩,打人畜饮水井5眼,共有224户农牧户受益。"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项目按年度计划推进。乌拉盖水库溢洪道修复工程于11月顺利开工。S101省道全线贯通并经过自治区验收,贺斯格乌拉农牧场小油路建设顺利完工。农网改造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共延伸10千伏线路87.63公里,0.4千伏线路127.28公里,改造配电变电器6台。巴音胡硕镇"一纵三横"串镇道路建设工程和配套的117盏路灯设施安装工程全面完工,增加沿S101省道宣传标牌和沿街灯箱广告牌匾。年内,完成城镇经济适用住宅楼、办公楼建设2.8万平方米,粮食仓储设施建设7 000平方米。通讯设施进一步改进,巴音胡硕镇至哈拉盖图农牧场、贺斯格乌拉农牧场光缆干线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哈拉盖图农牧场、贺斯格乌拉农牧场移动电话全部开通。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吸引周边农牧户和自治区内外有实力的业主前来投资办实业,年内共吸纳各类个体私营企业61户,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 280万元。

     

    【招商引资】

    2002年引进国内资金1 575万元人民币,完成计划的102%,引进境外资金92.5万美元。乌珠穆沁绿色食品总公司的嫁接重组、封闭市场建设、众新兴畜牧业分公司建设、乌拉盖客运站建设等一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得以实施。根据全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对原有的197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其中取消36项,下放4项,合并12项,对保留的项目全部推行公开办事制度,建立审批责任追究制,努力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改善社会投资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代办制"服务,继续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及时研究解决各引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文化 教育 卫生】

    根据《中共锡盟委、锡盟行署关于实施全民素质工程的决定》,开发区成立实施全民素质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于9月召开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的实施全民素质工程动员大会,并抽调专人成立指导中心,开展各阶段的工作,在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开展全民读书活动构筑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取得新进展。

    以巴音胡硕镇为重点,建立社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同时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集中4次开展对娱乐场所、网吧的清理整治活动。加大对广播电视设施建设的投入,电视台增加编辑机、字幕插播机、加密频道接收机等设施,努力丰富开发区自办节目,推进"村村通"建设工程。

    加大对农牧民科技文化和劳动技能的培训,全年共举办培训班23期,培训3 220人(次)。根据全盟"1315"工程的安排,完成第一轮培训农牧民2 100人(次),发放资料400余册,培训明白卡2 000余份。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有偿承包完成8项,适用技术推广完成14项,落实科技三项费、科普经费、科技成果转化补助资金15万元,积极筹建贺斯格乌拉中草药科技示范园区,充分发挥科技局网站和各场镇电子信息馆作用,加大对科技成果引进转化的工作力度。

    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努力改善办学基础条件,年内完成蒙校逸夫楼建设工程和第一小学德援项目学生宿舍工程,全面实施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达标,中小学生入学率均为100%,小学生辍学率为零,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成人教育、农牧民教育继续发展,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生毕业合格率和升学率均有所提高。

    在理顺医疗机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改善医疗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医院群众满意度达98.7%。年内完成总投资160多万元的德援项目医院门诊楼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全面推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制度,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47%,低于盟里下达计划13个百分点。防疫工作通过多方面的宣传、检查和监测,确保本地区2002年无疫情发生。计划免疫工作力度加大,"四苗"接种率达90%以上,乙肝新生儿童接种率达100%。

     

    【计划生育】

    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继续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度,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努力夯实计生基层基础工作,积极开展并推广“三结合”经验,年内人口出生率为11.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4

    (于树江)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