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3卷  /  盟市旗县

2003卷

  • 额济纳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巴图朝鲁(蒙古族2月离任)

    副书记:孙万元(2月离任)

    乔金加布(蒙古族2月任职)

      红(蒙古族)

    冯呼和(12月离任)

    娜仁其其格(女蒙古族12月任职纪委书记)

      委:勋(2月任职)

    乔金加布(蒙古族2月任职)

      红(蒙古族)

    冯呼和(12月离任)

    兰平薰(满族)

    梁万祥(蒙古族3月任职)

    娜仁其其格(女蒙古族12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帕拉木(蒙古族)

    副主任:李常辉

    李治国

    迪迪玛(女蒙古族)

    特木其勒(蒙古族)

      长:孙万元(2月离任)

    乔金加布(蒙古族2月任职)

    副旗长:李  钦(蒙古族)

    才·巴特尔(蒙古族)

    巴特尔(蒙古族)

    魏雄会(3月离任)

    邓吉友(4月任职)

    路京选(7月离任)

      然(5月任职)

    政协主席:乔金加布(蒙古族2月离任)

      红(蒙古族2月任职)

    副主席:吕生国

    段存良

    法院院长:仲荣善     

    检察院检察长:清格乐(蒙古族)

    武装部长:马义忠

      委:叶云平(12月离任)

     

    【概况】

    2002年,按照"建生态旗"、"兴旅游业"、"打特色牌"的总体思路,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有力地促进了全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旗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是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达1.9亿元,同比增长11.8%,三次产业比重为24:35: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 543万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6 651万元,同比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7 810万元,同比增长17.1%。财政总收入达到2 008万元,比上年增加448万元,增长28.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 212万元,增加17.7%。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6 022元,比上年增加341元,增长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 037元,比上年增加131元,增长4.5%。

     

    【机构改革】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顺利完成全旗党政机构改革任务。全旗党政机构由34个减为27个,精简20%。旗级行政编制由350名减为277名,精简为21%。实有人员由383名减为262名;政法编制由122名减为114名,精简7%;实有人员由132名减为104名;苏木镇行政编制由175名减为131名,精简25%;实有人员由114名减为98名;苏木镇事业编制由102名减为81名,精简20%,实有人员由95名减为81名。

     

    【畜牧业】

    新建舍饲棚圈131座,累计达141座,舍饲能力达到21 150头(只)。草原建设步伐加快,总规模达51.12万亩。以防治"五号病"为重点,加强牲畜疫病防治工作,有效地防止了疫情的发生。以草定畜迈出新步伐,牧业年度全旗牲畜总头数达15.02万头(只),较上年减少1.18万头(只),下降7.3%。期内接活仔畜2.48万头(只),良种畜比重达64.6%;日历年度牲畜存栏为11.73万头(只),同比下降8.09%。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31%和124%。

     

    【种植业】

    在冬春,入旗水量仅为1.6亿立方米的情况下,加大调水力度,努力提高河水利用率,春灌农田草牧场20.5万亩。其中,农田1.89万亩,基本保证了农牧业生产用水。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2.48万亩。其中,棉花 1.04万亩,粮、经、草比重调整为2:68:30,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农牧业龙头企业和蜜瓜信息服务部等中介组织产生,进一步畅通了农牧产品销售渠道。漠洲牌棉花被认定为自治区名牌农产品。

     

    【工业】

    是年,全旗工业增加值完成4 343万元,同比增长9.7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99.20,同比提高11.56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分别是:原煤9.73万吨,铁矿石38.72万吨,铁精粉0.6万吨,萤石块矿4.39万吨,红砖567万块,黄金36.79公斤,加工皮棉548吨,发电量944万度,供电720万度。

     

     

    【电力建设】

    在基本保证正常发电供电的同时,新建和改造10千伏输电线路24公里,低压线路37公里,更新高耗能配变39台,降低线路损耗,提高了供电能力,缓解供需矛盾。完成农网建设和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870.3万元。连通西北电网工程终于得以落实。工程总投资3 500万元,已于2002年底开工建设。它将从根本上解决额济纳旗电力发展滞后的问题。

     

    【交通运输】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全旗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从3月开始,筑路大军营建达来呼布巴彦浩特600多公里沥青路面,至10月底全线贯通,结束了额济纳旗至盟行署所在地无油路的历史。推进达来呼布准札海乌素黑色路面22.8公里,完成3个嘎查公路建设。赛汉陶来哈日敖包铁路技改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50%。铁路货运量创最高纪录,达9.4万吨,比上年增长148%。公路货运量达38万吨,货运周转量达4 355万吨/公里。

     

    【城镇建设】

    在完成达来呼布地形图测绘的基础上,对镇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投资2 923万元,完成城镇建设项目13个。其中,达来呼布镇排污一期工程和生态示范园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特别是生态示范园的建成,改善达来呼布镇环境条件,也为居民创造了休闲活动场所。引进资金完成旗宾馆改造项目,提升标准档次。改造镇区主干道,沥青罩面13.42万平方米,硬化人行道2.2万平方米。铺设路灯电缆1万米,架设路灯181盏,基本实现了镇区中心地带"亮起来"的目标。

     

    【生态建设】

    年初,确立了 “生态立旗”的总体思路,加大争取力度,额济纳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已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必将进一步加大胡杨林的建设与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澳援项目进入启动阶段。黑河下游生态功能保护区项目和中意合作环保项目—阿拉善荒漠天然梭梭林保护与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退耕还林】

    全面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年度任务,人工造林2 380亩,围栏封育4.1万亩,义务植树13.9万株,四旁植树4.32万株,育苗122亩。同时,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及非法捕猎和盗挖野生植物资源等违法行为,有力地保护生态环境。

     

    【对外开放】

    组织参加东西部经贸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协议引资300万元。协助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阿拉善盟行政公署成功举办中国·2002内蒙古·阿拉善额济纳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签订引资项目9个,协议引资7 410万元,扩大了额济纳旗的知名度。全年共完成内联实施项目8个,引进国内资金5 000万元。

    依据“工业强旗”的思路,旗政府积极利用国内外资源,扩大工业经济规模。年内,引进地勘资金1 000万元,新增地勘项目9个。在册登记地勘项目33个。特别是老硐沟金矿外围勘探取得显著成果。鉴于蒙古国纳林苏海图煤矿储量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建成投产后将大幅度增加额济纳旗财政收入,并将带动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促进策克口岸升级为国家常年开放口岸,旗政府引进内蒙古庆华集团与酒泉钢铁公司,共同与蒙古国合作开采。经过多方协调,已办理开工前的各项手续及国内相关法律程序。

     

    【口岸建设】

    口岸贸易繁荣活跃,从事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固定服务户达127户,从业人员1 500人次。全年开关4次,过货1 606.18吨,同比增长29.3%;其中:进口量为1 183.23吨,同比上升16.6%;出口量为425.95吨,同比上升85%。成交总额5 752.66万元,同比增长28.9%;出入境人员44 761人次、出入境车辆7 630辆次。

     

    【社会保障】

    组织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水利和种草养畜扶贫年”工程,完成投资108.86万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投入资金(含物质折算)14.64万元。新增低保对象57户(181)人。发放城镇低保金25.8万元,发放牧区救灾款80万元。城镇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城镇企事业单位失业保险覆盖面继续保持在100%;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达90%以上。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保持了社会稳定。                             

     

    【农牧民减负】

    农牧区税费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农牧民税费总负担由改革前的212万元降为75.43万元,减负率达63.56%,人均减负额为243.64元。

     

    【黑河分水】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下,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黑河调度年份全年过流5次,合计行水217天,入旗总径流量达4.85亿立方米。特别是7月和9月,黑河水两次流入干涸十年之久的东居延海,初步实现了居延海波涛滚滚的目标。

     

    13331战略】

    中共额济纳旗委提出2002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旗实施"一个战略"、"三个重点"、"三个力度"、"三化进程"、"走进前列"总体目标。"一个战略":实现转移发展战略;"三个重点":确定建生态旗、兴旅游业、打特色牌;"三个力度":加大结构调整、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化进程":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走进前列":实现人均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走进自治区前列。

     

    【额济纳绿洲抢救 生态环保工程】

    2002年10月11日额济纳绿洲抢救与生态保护工程正式破土开工。这项工程是国务院2001年8月3日批准的《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和水利部审查通过的《黑河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三年实施方案》安排启动的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主要内容生态和水利两大工程组成。生态工程包括:围栏封育胡杨林30万亩,建设饲草料基地4万亩,机电井110眼,生态移民安置1 500人;水利工程包括:建设东干渠一条长110公里,分干渠六条总长179.09公里,支干渠24条总长211.1公里,新建西河分水枢纽4座,归顺整治西河4条支流,改造巴彦宝格德分水枢纽,草原灌溉配套88.37万亩,共计20个建设项目。建设工程为3年(2001~2003年)总投资为49 975亿元。

     

    【那林苏海图煤矿】

    引进内蒙庆华集团公司开发蒙古国那林苏海图煤矿,是额济纳旗工业上台阶的一个大项目,经旗委、政府和有关领导对该项目的调研、洽谈、可行性研究于8月10日就在蒙古国南戈壁境内合作开发那林苏海图煤田达成协议并在北京国际饭店正式签订合同书。

    那林苏海图煤矿距额济纳旗策克口岸70公里,初步探明储量为1 255.9万吨,是一个煤质好,储量丰富、埋藏浅、储存条件较好,适合大型露天开发的好煤田。项目概算总投资为6 000万人民币,计划生产规模为年产优质焦煤和动力煤200万吨,产品主要市场是酒泉钢铁集团公司。该项目的合作成功,不仅创了阿拉善在国外投资、利用国外资源发展阿拉善盟经济之先河,而且带动额济纳旗经济发展,促进策克口岸建设和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等西部省区与蒙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将产生重大影响。

     

    【旗通油路】

    凝聚了额济纳几代人梦想的“希望之路”阿拉善旗通—巴彦浩特至达来呼布镇油路全线贯通。旗通油路是国家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而实施的西部通县公路工程的组成部分,是由国家立项投资,自治区、阿拉善盟配套部分资金,阿盟具体负责实施的长994公里,投资6.96亿元的工程。由S217线达来呼布至巴彦浩特(查哈尔滩)和S307线巴彦诺日公至额肯呼都格公路两个项目组成。该工程自2001年10月31日正式开始组织实施,2002年3月28日开工建设,历时7个月,于2002年10月7日全线贯通,从而彻底结束阿拉善盟旗不通油路的历史,为富民强盟(旗)兴边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

     

    【政府办的十件实事】

    1.投资358万元,完成达来呼布镇主街道排污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

    2.完成生态示范园。该工程总投资688万元,总面积7 148平方米,年内完成一期工程,投资350万元,主要场地硬化、绿化、水域和部分照明,为额济纳各族群众增添一处休闲娱乐的场所。

    3.新建额济纳旗中学"八一"科技综合大楼和额济纳旗第一完全小学教学楼。旗中学"八一"科技综合楼主体结构为三层,建筑面积958平方米,投资70万元,2002年9月10日开工,预计2003年7月20日竣工。一完校教学楼总投资149万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4.驻酒泉办事处干休所主体工程已完成。

    5.达来呼布至巴彦浩特黑色路面全线贯通10月7日通车。

    6.开通了阿拉善盟至额济纳旗光缆线路,初步实现了盟旗新闻的互相传送。投资20万元,完成有线电视线路旧网移动改造。

    7.实施"双百双万"工程,丰富居民"菜篮子"。年内新增奶牛25头,全旗奶牛养殖总头数达到101头;新建大棚温室5座,并投入3万元维修大棚温室20座,建设黑河生态移民住房174套,舍饲养殖圈舍131座,青贮窑22座,青贮饲草达70万公斤,引进良种畜821头(只),饲草加工机械41台(套)。全年大小畜出栏率达2.69万头(只),共育肥出栏  2.2万头(只),扶持达镇和巴彦宝格德苏木养鸡业、年内养鸡规模达到1万只以上。

    8.建成额济纳旗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启动东风-达来呼布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工程总投资3 500万元,全长147.4公里。其中完成主控值班室、35千伏架、 电缆沟、地面硬化、场区道路、变电所围墙及部分线路工程。

    9.完成额济纳旗公墓建设一期工程,总面积120 平米,总造价163 167元。

    10.完成了策克口岸风光互补供电工程。

     

    【存在问题】

    思想理念、思维方式和与时俱进、加快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利用外资水平低,招商引资环境还不够宽松;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还没有得到遏制;部分城乡群众生活水平仍然比较低,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旅游基础建设滞后,发展缓慢。

    (徐青云、李靖)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额济纳旗
  • 领导名录】

    旗委书记:巴图朝鲁(蒙古族2月离任)

    副书记:孙万元(2月离任)

    乔金加布(蒙古族2月任职)

      红(蒙古族)

    冯呼和(12月离任)

    娜仁其其格(女蒙古族12月任职纪委书记)

      委:勋(2月任职)

    乔金加布(蒙古族2月任职)

      红(蒙古族)

    冯呼和(12月离任)

    兰平薰(满族)

    梁万祥(蒙古族3月任职)

    娜仁其其格(女蒙古族12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帕拉木(蒙古族)

    副主任:李常辉

    李治国

    迪迪玛(女蒙古族)

    特木其勒(蒙古族)

      长:孙万元(2月离任)

    乔金加布(蒙古族2月任职)

    副旗长:李  钦(蒙古族)

    才·巴特尔(蒙古族)

    巴特尔(蒙古族)

    魏雄会(3月离任)

    邓吉友(4月任职)

    路京选(7月离任)

      然(5月任职)

    政协主席:乔金加布(蒙古族2月离任)

      红(蒙古族2月任职)

    副主席:吕生国

    段存良

    法院院长:仲荣善     

    检察院检察长:清格乐(蒙古族)

    武装部长:马义忠

      委:叶云平(12月离任)

     

    【概况】

    2002年,按照"建生态旗"、"兴旅游业"、"打特色牌"的总体思路,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有力地促进了全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旗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是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达1.9亿元,同比增长11.8%,三次产业比重为24:35: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 543万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6 651万元,同比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7 810万元,同比增长17.1%。财政总收入达到2 008万元,比上年增加448万元,增长28.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 212万元,增加17.7%。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6 022元,比上年增加341元,增长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 037元,比上年增加131元,增长4.5%。

     

    【机构改革】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顺利完成全旗党政机构改革任务。全旗党政机构由34个减为27个,精简20%。旗级行政编制由350名减为277名,精简为21%。实有人员由383名减为262名;政法编制由122名减为114名,精简7%;实有人员由132名减为104名;苏木镇行政编制由175名减为131名,精简25%;实有人员由114名减为98名;苏木镇事业编制由102名减为81名,精简20%,实有人员由95名减为81名。

     

    【畜牧业】

    新建舍饲棚圈131座,累计达141座,舍饲能力达到21 150头(只)。草原建设步伐加快,总规模达51.12万亩。以防治"五号病"为重点,加强牲畜疫病防治工作,有效地防止了疫情的发生。以草定畜迈出新步伐,牧业年度全旗牲畜总头数达15.02万头(只),较上年减少1.18万头(只),下降7.3%。期内接活仔畜2.48万头(只),良种畜比重达64.6%;日历年度牲畜存栏为11.73万头(只),同比下降8.09%。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31%和124%。

     

    【种植业】

    在冬春,入旗水量仅为1.6亿立方米的情况下,加大调水力度,努力提高河水利用率,春灌农田草牧场20.5万亩。其中,农田1.89万亩,基本保证了农牧业生产用水。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2.48万亩。其中,棉花 1.04万亩,粮、经、草比重调整为2:68:30,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农牧业龙头企业和蜜瓜信息服务部等中介组织产生,进一步畅通了农牧产品销售渠道。漠洲牌棉花被认定为自治区名牌农产品。

     

    【工业】

    是年,全旗工业增加值完成4 343万元,同比增长9.7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99.20,同比提高11.56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分别是:原煤9.73万吨,铁矿石38.72万吨,铁精粉0.6万吨,萤石块矿4.39万吨,红砖567万块,黄金36.79公斤,加工皮棉548吨,发电量944万度,供电720万度。

     

     

    【电力建设】

    在基本保证正常发电供电的同时,新建和改造10千伏输电线路24公里,低压线路37公里,更新高耗能配变39台,降低线路损耗,提高了供电能力,缓解供需矛盾。完成农网建设和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870.3万元。连通西北电网工程终于得以落实。工程总投资3 500万元,已于2002年底开工建设。它将从根本上解决额济纳旗电力发展滞后的问题。

     

    【交通运输】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全旗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从3月开始,筑路大军营建达来呼布巴彦浩特600多公里沥青路面,至10月底全线贯通,结束了额济纳旗至盟行署所在地无油路的历史。推进达来呼布准札海乌素黑色路面22.8公里,完成3个嘎查公路建设。赛汉陶来哈日敖包铁路技改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50%。铁路货运量创最高纪录,达9.4万吨,比上年增长148%。公路货运量达38万吨,货运周转量达4 355万吨/公里。

     

    【城镇建设】

    在完成达来呼布地形图测绘的基础上,对镇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投资2 923万元,完成城镇建设项目13个。其中,达来呼布镇排污一期工程和生态示范园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特别是生态示范园的建成,改善达来呼布镇环境条件,也为居民创造了休闲活动场所。引进资金完成旗宾馆改造项目,提升标准档次。改造镇区主干道,沥青罩面13.42万平方米,硬化人行道2.2万平方米。铺设路灯电缆1万米,架设路灯181盏,基本实现了镇区中心地带"亮起来"的目标。

     

    【生态建设】

    年初,确立了 “生态立旗”的总体思路,加大争取力度,额济纳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已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必将进一步加大胡杨林的建设与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澳援项目进入启动阶段。黑河下游生态功能保护区项目和中意合作环保项目—阿拉善荒漠天然梭梭林保护与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退耕还林】

    全面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年度任务,人工造林2 380亩,围栏封育4.1万亩,义务植树13.9万株,四旁植树4.32万株,育苗122亩。同时,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及非法捕猎和盗挖野生植物资源等违法行为,有力地保护生态环境。

     

    【对外开放】

    组织参加东西部经贸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协议引资300万元。协助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阿拉善盟行政公署成功举办中国·2002内蒙古·阿拉善额济纳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签订引资项目9个,协议引资7 410万元,扩大了额济纳旗的知名度。全年共完成内联实施项目8个,引进国内资金5 000万元。

    依据“工业强旗”的思路,旗政府积极利用国内外资源,扩大工业经济规模。年内,引进地勘资金1 000万元,新增地勘项目9个。在册登记地勘项目33个。特别是老硐沟金矿外围勘探取得显著成果。鉴于蒙古国纳林苏海图煤矿储量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建成投产后将大幅度增加额济纳旗财政收入,并将带动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促进策克口岸升级为国家常年开放口岸,旗政府引进内蒙古庆华集团与酒泉钢铁公司,共同与蒙古国合作开采。经过多方协调,已办理开工前的各项手续及国内相关法律程序。

     

    【口岸建设】

    口岸贸易繁荣活跃,从事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固定服务户达127户,从业人员1 500人次。全年开关4次,过货1 606.18吨,同比增长29.3%;其中:进口量为1 183.23吨,同比上升16.6%;出口量为425.95吨,同比上升85%。成交总额5 752.66万元,同比增长28.9%;出入境人员44 761人次、出入境车辆7 630辆次。

     

    【社会保障】

    组织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水利和种草养畜扶贫年”工程,完成投资108.86万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投入资金(含物质折算)14.64万元。新增低保对象57户(181)人。发放城镇低保金25.8万元,发放牧区救灾款80万元。城镇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城镇企事业单位失业保险覆盖面继续保持在100%;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达90%以上。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保持了社会稳定。                             

     

    【农牧民减负】

    农牧区税费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农牧民税费总负担由改革前的212万元降为75.43万元,减负率达63.56%,人均减负额为243.64元。

     

    【黑河分水】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下,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建设。黑河调度年份全年过流5次,合计行水217天,入旗总径流量达4.85亿立方米。特别是7月和9月,黑河水两次流入干涸十年之久的东居延海,初步实现了居延海波涛滚滚的目标。

     

    13331战略】

    中共额济纳旗委提出2002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旗实施"一个战略"、"三个重点"、"三个力度"、"三化进程"、"走进前列"总体目标。"一个战略":实现转移发展战略;"三个重点":确定建生态旗、兴旅游业、打特色牌;"三个力度":加大结构调整、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化进程":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走进前列":实现人均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走进自治区前列。

     

    【额济纳绿洲抢救 生态环保工程】

    2002年10月11日额济纳绿洲抢救与生态保护工程正式破土开工。这项工程是国务院2001年8月3日批准的《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和水利部审查通过的《黑河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三年实施方案》安排启动的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主要内容生态和水利两大工程组成。生态工程包括:围栏封育胡杨林30万亩,建设饲草料基地4万亩,机电井110眼,生态移民安置1 500人;水利工程包括:建设东干渠一条长110公里,分干渠六条总长179.09公里,支干渠24条总长211.1公里,新建西河分水枢纽4座,归顺整治西河4条支流,改造巴彦宝格德分水枢纽,草原灌溉配套88.37万亩,共计20个建设项目。建设工程为3年(2001~2003年)总投资为49 975亿元。

     

    【那林苏海图煤矿】

    引进内蒙庆华集团公司开发蒙古国那林苏海图煤矿,是额济纳旗工业上台阶的一个大项目,经旗委、政府和有关领导对该项目的调研、洽谈、可行性研究于8月10日就在蒙古国南戈壁境内合作开发那林苏海图煤田达成协议并在北京国际饭店正式签订合同书。

    那林苏海图煤矿距额济纳旗策克口岸70公里,初步探明储量为1 255.9万吨,是一个煤质好,储量丰富、埋藏浅、储存条件较好,适合大型露天开发的好煤田。项目概算总投资为6 000万人民币,计划生产规模为年产优质焦煤和动力煤200万吨,产品主要市场是酒泉钢铁集团公司。该项目的合作成功,不仅创了阿拉善在国外投资、利用国外资源发展阿拉善盟经济之先河,而且带动额济纳旗经济发展,促进策克口岸建设和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等西部省区与蒙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将产生重大影响。

     

    【旗通油路】

    凝聚了额济纳几代人梦想的“希望之路”阿拉善旗通—巴彦浩特至达来呼布镇油路全线贯通。旗通油路是国家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而实施的西部通县公路工程的组成部分,是由国家立项投资,自治区、阿拉善盟配套部分资金,阿盟具体负责实施的长994公里,投资6.96亿元的工程。由S217线达来呼布至巴彦浩特(查哈尔滩)和S307线巴彦诺日公至额肯呼都格公路两个项目组成。该工程自2001年10月31日正式开始组织实施,2002年3月28日开工建设,历时7个月,于2002年10月7日全线贯通,从而彻底结束阿拉善盟旗不通油路的历史,为富民强盟(旗)兴边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

     

    【政府办的十件实事】

    1.投资358万元,完成达来呼布镇主街道排污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

    2.完成生态示范园。该工程总投资688万元,总面积7 148平方米,年内完成一期工程,投资350万元,主要场地硬化、绿化、水域和部分照明,为额济纳各族群众增添一处休闲娱乐的场所。

    3.新建额济纳旗中学"八一"科技综合大楼和额济纳旗第一完全小学教学楼。旗中学"八一"科技综合楼主体结构为三层,建筑面积958平方米,投资70万元,2002年9月10日开工,预计2003年7月20日竣工。一完校教学楼总投资149万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4.驻酒泉办事处干休所主体工程已完成。

    5.达来呼布至巴彦浩特黑色路面全线贯通10月7日通车。

    6.开通了阿拉善盟至额济纳旗光缆线路,初步实现了盟旗新闻的互相传送。投资20万元,完成有线电视线路旧网移动改造。

    7.实施"双百双万"工程,丰富居民"菜篮子"。年内新增奶牛25头,全旗奶牛养殖总头数达到101头;新建大棚温室5座,并投入3万元维修大棚温室20座,建设黑河生态移民住房174套,舍饲养殖圈舍131座,青贮窑22座,青贮饲草达70万公斤,引进良种畜821头(只),饲草加工机械41台(套)。全年大小畜出栏率达2.69万头(只),共育肥出栏  2.2万头(只),扶持达镇和巴彦宝格德苏木养鸡业、年内养鸡规模达到1万只以上。

    8.建成额济纳旗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启动东风-达来呼布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工程总投资3 500万元,全长147.4公里。其中完成主控值班室、35千伏架、 电缆沟、地面硬化、场区道路、变电所围墙及部分线路工程。

    9.完成额济纳旗公墓建设一期工程,总面积120 平米,总造价163 167元。

    10.完成了策克口岸风光互补供电工程。

     

    【存在问题】

    思想理念、思维方式和与时俱进、加快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利用外资水平低,招商引资环境还不够宽松;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还没有得到遏制;部分城乡群众生活水平仍然比较低,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旅游基础建设滞后,发展缓慢。

    (徐青云、李靖)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