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3卷  /  盟市旗县

2003卷

  • 锡林浩特市
  •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王青山(3月离任)

    姜树文(3月任职)

    副书记:包湖春(蒙古族)

    特木勒(蒙古族)

    王喜平

      明(蒙古族12月离任)

      斯(蒙古族11月任职)

    褚延祺(纪检委书记12月任职)

      委:冯文平(纪委书记12月离任)

    温同江

    斯琴巴特尔(蒙古族政法委书记)

      英(女蒙古族)

    华永胜(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特木勒(蒙古族)

    副主任:哈  斯(蒙古族)

    刘凤琴(女)

    张国忠(回族)

    萨仁满都拉(蒙古族)

      长:包湖春(蒙古族)

    副市长:温同江

    张玉枝(女)

    宋双柱(蒙古族)

      泉(蒙古族)

    张春林(蒙古族)

    池永明(12月离任)

    政协主席:旭  仁(女蒙古族)

    副主席:郭泽仁

    叶青超

    巴泽尔(蒙古族)

    武装部长:奚卫民(蒙古族2月离任)

    郭云峰(3月任职)

      委:李向明

     

    【概况】

    锡林浩特市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疆,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中部,东经115  °13~117°06、北纬  43 °02~ 44°52  之间。东邻西乌珠穆沁旗、西依阿巴嘎旗、南与正蓝旗接壤、东南与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相连、北同东乌珠穆沁旗为邻。市区至首都北京和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的距离分别为669公里和664公里。是锡林郭勒盟盟委、行署所在地,全盟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全市辖4个苏木,2个镇,5个国有农牧场,6个城镇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 75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20.8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17.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4.9万人。含蒙古、汉、回、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17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4.35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0.84万人,是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锡林浩特市以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多种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享有“草原明珠”的美誉。石油、煤炭、铬、铜、萤石等地下矿藏储量丰富。苍鹰、百灵鸟、黄羊、狍子,发菜、蕨菜、黄芪、甘草等多种野生动植物资源为美丽的草原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全国著名草原之一,辖区内有白音锡勒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

     

    【经济总量】

    全市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5.51亿元,增长5%。市属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6.84亿元,增长18.1%。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0 328万元,增长21.6%。地方财政收入8 229万元,增长11%。

     

    【生态建设 围封转移】

    年内,在18个嘎查(分场)范围内实行春季休牧571.98万亩,城周边禁牧384平方公里,划区轮牧13万亩。调剂并向牧民发放舍饲禁牧饲料330万公斤,配套机具322套。完成移民搬迁220户、968人。新增高产饲草料基地0.62万亩,青贮玉米产量达6 981万公斤;新建暖棚4.1万平方米;围栏草场382.5万亩,累计面积达789.18万亩。完成303国道、101省道围封38.9万亩。项目区人工造林2.39万亩,封山育林5.51万亩,小流域治理0.75万亩,草地改良1.8万亩,当年打贮草17 385万公斤。新增水源104处,节水灌溉100处,解决城乡1.673万人、6.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黄牛改良9 386头,新增奶牛1 000余头,奶牛总头数达4 063头。牧业年度牲畜繁成率84.1%、总增率35.5 %,年末出栏牲畜58.4万头(只)。加强疫病防治工作,确保了禁牧、休牧期间未出现大的疫情。第一产业增加值在上年下降3.2%的情况下,完成2.45亿元,增速达2%,实现恢复性增长。牧民人均纯收入2 759元,下降7.8%,但降幅较上年回升4.53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

    抓好畜产品加工业、矿产资源采选加工业、生化制品等三大产业。全市乳品加工业形成日处理鲜奶77吨的加工能力,同时奶源基地的快速发展为引进国内大型知名企业创造条件;肉食品加工业加工活畜114.5万个羊单位,创历史最好水平;博日都饲料厂年产1.5万吨饲料生产线建成投产;萤石粉选矿厂恢复生产,原市属矿山企业已全部盘活,同时巴彦布拉格矿泉水和耐火材料厂等大型开发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鑫泰公司的颐宁多肽系列产品已全面上市,金易科工贸公司微生物培养基项目被国家计委确定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年内全市19个重点项目全部启动,竣工8个;累积到位资金6 878万元。通过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的拉动,市属工业增加值完成4.17亿元,达到32.8%的高增速。

     

    【城市建设】

    盟府城市的集聚吸纳、辐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对公路、铁路、机场进行全方位建设,8月1日锡桑铁路建成通车,可直达首府呼和浩特市,交通条件日趋便利。完成火车站广场一期工程,泄洪渠一期工程,烈士陵园一期工程。自来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储备库等国债项目进展顺利。完成贝子庙广场拆迁项目、以额尔敦路改造为重点的十几座商厦建设以及一批旧城改造工程。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小街小巷硬化、给排水工程建设均如期完工。组织垃圾处理场项目前期可研工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2.7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05亿元,增长26.6%。

     

    【环境保护】

    强化城市管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环保防治力度,依法对烟尘、噪声和白色垃圾进行专项治理,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顺利通过全国卫生先进市复检验收。

     

    【旅游业】

    围绕建设现代草原旅游城市的整体目标,编制《锡林浩特市草原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向国家申报重点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完成贝子庙修复工程的前期设计和招商工作,启动了成吉思汗文化广场一期工程建设。加强旅游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顺利通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复检验收。年内接待游客20.8万人,旅游营业收入7 700万元。

     

    【服务业】

    以交通运输和商贸流通为主的两大传统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所提升,以邮电通信、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服务、非义务教育和社区服务为主的服务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畜产品交易、农贸、蔬菜批发、粮油、煤炭、建工建材、房地产交易、出租车等专业市场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以社区服务为龙头的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全面完成社区居委会调整和人员充实、阵地建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亿元,增长12.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3亿元,增长15.32%,占全盟居民存款余额的三分之一。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6 006元,增长12.1%。

     

    【个体私营经济】

    全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已达5 201户,从业人员16 798人。在国家乡镇企业统计口径与国际接轨,市属乡镇企业总产值压缩27.9%的情况下,仍实现总产值11.59亿元,入库税金3 656万元。

     

    【招商引资】

    全年引进项目29项;到位资金13 155万元,增长4.27%;利用区外资金5 025万元;直接利用国(境)外资金257.4万美元,增长12%。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2亿元,增速14.8%。

     

     

    【社会保障】

    强化“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和就业、再就业工作。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2 047.61万元。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增加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投入50万元。新建再就业基地6个,社区就业实体30个,征集就业岗位349个,政府托底安置65人,劳务输出396人,全年985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105元,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发放145.65万元。

     

    【扶贫济困】

    扶贫工作力度加大,投入资金675万元,完成100户、408人扶贫移民,同时盟直10个帮扶单位投入33.4万元,市级财政配套40万元,市直单位干部职工捐款36.4万元,重点帮扶10个贫困嘎查。投入救灾款156.2万元,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社会事业】

    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1315"工程,累计培训1.8万人次,集中整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0项。教育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两基"达标成果继续巩固提高,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第四中学、民族小学新建教学楼和市蒙中教学楼扩建工程均如期完工,第三小学整体搬迁建设已完成主体工程。结合举办草原那达慕和迎接党的十六大,开展祭敖包、锡林广场第四届艺术节、社区文化系列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活跃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医疗保障网络和预防保健体系不断完善,结核病防治工作全面展开,医疗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加强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4以内。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投入170万元完善"打防控"治理体系建设,继续开展"严打"整治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年内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完成了全市党政机关和苏木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精神文明】

    认真组织实施全民素质工程,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市干部队伍素质和市民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被党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双拥”工作深入开展,顺利通过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复检验收。    

    (乌达巴拉、周亚楠)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锡林浩特市
  •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王青山(3月离任)

    姜树文(3月任职)

    副书记:包湖春(蒙古族)

    特木勒(蒙古族)

    王喜平

      明(蒙古族12月离任)

      斯(蒙古族11月任职)

    褚延祺(纪检委书记12月任职)

      委:冯文平(纪委书记12月离任)

    温同江

    斯琴巴特尔(蒙古族政法委书记)

      英(女蒙古族)

    华永胜(蒙古族)

    人大常委会主任:特木勒(蒙古族)

    副主任:哈  斯(蒙古族)

    刘凤琴(女)

    张国忠(回族)

    萨仁满都拉(蒙古族)

      长:包湖春(蒙古族)

    副市长:温同江

    张玉枝(女)

    宋双柱(蒙古族)

      泉(蒙古族)

    张春林(蒙古族)

    池永明(12月离任)

    政协主席:旭  仁(女蒙古族)

    副主席:郭泽仁

    叶青超

    巴泽尔(蒙古族)

    武装部长:奚卫民(蒙古族2月离任)

    郭云峰(3月任职)

      委:李向明

     

    【概况】

    锡林浩特市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北疆,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中部,东经115  °13~117°06、北纬  43 °02~ 44°52  之间。东邻西乌珠穆沁旗、西依阿巴嘎旗、南与正蓝旗接壤、东南与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相连、北同东乌珠穆沁旗为邻。市区至首都北京和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的距离分别为669公里和664公里。是锡林郭勒盟盟委、行署所在地,全盟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全市辖4个苏木,2个镇,5个国有农牧场,6个城镇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 75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20.8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17.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4.9万人。含蒙古、汉、回、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17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4.35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0.84万人,是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锡林浩特市以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多种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享有“草原明珠”的美誉。石油、煤炭、铬、铜、萤石等地下矿藏储量丰富。苍鹰、百灵鸟、黄羊、狍子,发菜、蕨菜、黄芪、甘草等多种野生动植物资源为美丽的草原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全国著名草原之一,辖区内有白音锡勒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

     

    【经济总量】

    全市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5.51亿元,增长5%。市属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6.84亿元,增长18.1%。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0 328万元,增长21.6%。地方财政收入8 229万元,增长11%。

     

    【生态建设 围封转移】

    年内,在18个嘎查(分场)范围内实行春季休牧571.98万亩,城周边禁牧384平方公里,划区轮牧13万亩。调剂并向牧民发放舍饲禁牧饲料330万公斤,配套机具322套。完成移民搬迁220户、968人。新增高产饲草料基地0.62万亩,青贮玉米产量达6 981万公斤;新建暖棚4.1万平方米;围栏草场382.5万亩,累计面积达789.18万亩。完成303国道、101省道围封38.9万亩。项目区人工造林2.39万亩,封山育林5.51万亩,小流域治理0.75万亩,草地改良1.8万亩,当年打贮草17 385万公斤。新增水源104处,节水灌溉100处,解决城乡1.673万人、6.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黄牛改良9 386头,新增奶牛1 000余头,奶牛总头数达4 063头。牧业年度牲畜繁成率84.1%、总增率35.5 %,年末出栏牲畜58.4万头(只)。加强疫病防治工作,确保了禁牧、休牧期间未出现大的疫情。第一产业增加值在上年下降3.2%的情况下,完成2.45亿元,增速达2%,实现恢复性增长。牧民人均纯收入2 759元,下降7.8%,但降幅较上年回升4.53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

    抓好畜产品加工业、矿产资源采选加工业、生化制品等三大产业。全市乳品加工业形成日处理鲜奶77吨的加工能力,同时奶源基地的快速发展为引进国内大型知名企业创造条件;肉食品加工业加工活畜114.5万个羊单位,创历史最好水平;博日都饲料厂年产1.5万吨饲料生产线建成投产;萤石粉选矿厂恢复生产,原市属矿山企业已全部盘活,同时巴彦布拉格矿泉水和耐火材料厂等大型开发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鑫泰公司的颐宁多肽系列产品已全面上市,金易科工贸公司微生物培养基项目被国家计委确定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年内全市19个重点项目全部启动,竣工8个;累积到位资金6 878万元。通过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的拉动,市属工业增加值完成4.17亿元,达到32.8%的高增速。

     

    【城市建设】

    盟府城市的集聚吸纳、辐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对公路、铁路、机场进行全方位建设,8月1日锡桑铁路建成通车,可直达首府呼和浩特市,交通条件日趋便利。完成火车站广场一期工程,泄洪渠一期工程,烈士陵园一期工程。自来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储备库等国债项目进展顺利。完成贝子庙广场拆迁项目、以额尔敦路改造为重点的十几座商厦建设以及一批旧城改造工程。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小街小巷硬化、给排水工程建设均如期完工。组织垃圾处理场项目前期可研工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2.7亿元。建筑业增加值完成4.05亿元,增长26.6%。

     

    【环境保护】

    强化城市管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环保防治力度,依法对烟尘、噪声和白色垃圾进行专项治理,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顺利通过全国卫生先进市复检验收。

     

    【旅游业】

    围绕建设现代草原旅游城市的整体目标,编制《锡林浩特市草原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向国家申报重点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完成贝子庙修复工程的前期设计和招商工作,启动了成吉思汗文化广场一期工程建设。加强旅游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顺利通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复检验收。年内接待游客20.8万人,旅游营业收入7 700万元。

     

    【服务业】

    以交通运输和商贸流通为主的两大传统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所提升,以邮电通信、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服务、非义务教育和社区服务为主的服务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畜产品交易、农贸、蔬菜批发、粮油、煤炭、建工建材、房地产交易、出租车等专业市场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以社区服务为龙头的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全面完成社区居委会调整和人员充实、阵地建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亿元,增长12.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3亿元,增长15.32%,占全盟居民存款余额的三分之一。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6 006元,增长12.1%。

     

    【个体私营经济】

    全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已达5 201户,从业人员16 798人。在国家乡镇企业统计口径与国际接轨,市属乡镇企业总产值压缩27.9%的情况下,仍实现总产值11.59亿元,入库税金3 656万元。

     

    【招商引资】

    全年引进项目29项;到位资金13 155万元,增长4.27%;利用区外资金5 025万元;直接利用国(境)外资金257.4万美元,增长12%。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2亿元,增速14.8%。

     

     

    【社会保障】

    强化“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和就业、再就业工作。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2 047.61万元。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增加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投入50万元。新建再就业基地6个,社区就业实体30个,征集就业岗位349个,政府托底安置65人,劳务输出396人,全年985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提高到105元,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发放145.65万元。

     

    【扶贫济困】

    扶贫工作力度加大,投入资金675万元,完成100户、408人扶贫移民,同时盟直10个帮扶单位投入33.4万元,市级财政配套40万元,市直单位干部职工捐款36.4万元,重点帮扶10个贫困嘎查。投入救灾款156.2万元,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社会事业】

    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1315"工程,累计培训1.8万人次,集中整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0项。教育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两基"达标成果继续巩固提高,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第四中学、民族小学新建教学楼和市蒙中教学楼扩建工程均如期完工,第三小学整体搬迁建设已完成主体工程。结合举办草原那达慕和迎接党的十六大,开展祭敖包、锡林广场第四届艺术节、社区文化系列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活跃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医疗保障网络和预防保健体系不断完善,结核病防治工作全面展开,医疗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加强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4以内。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投入170万元完善"打防控"治理体系建设,继续开展"严打"整治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年内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完成了全市党政机关和苏木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精神文明】

    认真组织实施全民素质工程,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市干部队伍素质和市民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被党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双拥”工作深入开展,顺利通过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复检验收。    

    (乌达巴拉、周亚楠)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