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3卷  /  经济

2003卷

  • 技术监督
  •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名录】

      长:刘秀清(女)

    副局长:扎  那(蒙古族)

    王纪和

    陆圣时

    谢绍清

    纪检组长:雷广田

    巡视员:马俊英(女)

     

    【概况】

    2002年,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总体部署,结合自治区经济发展需要和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实际,确定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一个中心 (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实现一个突破(在从源头上抓质量方面取得突破);发挥四个优势(发挥标准化、计量、锅容管特安全监察、纤维监督检验四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特有的职能优势);加强四项建设(以县级局为重点的基层建设,以领导班子为重点的队伍建设,以提高竞争能力为重点的技术机构建设,以增强服务意识和推进依法行政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全区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这个总体要求,在搞好盟市旗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机构改革和全系统技术机构改革的同时,认真抓好各项业务工作,做到机构改革与业务工作两不误,圆满地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改革后,全区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共有行政编制1 960个。其中,公务员编制1 700个(自治区局50个,盟市、旗县市区局1 650个);盟市、旗县市区局工勤编制260个。共有事业编制3 421个(其中,自治区级493个,盟市级1 651个,旗县级1 277个)。全区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行政、事业编制总数为5 381个。

     

    【质量管理】

    实施名牌战略工作由质量技术监督局推荐的鄂尔多斯羊绒衫、鹿王羊绒衫、维信羊绒衫、蒙牛液态奶、伊利液态奶和奶粉等5家企业的6种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使自治区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实现零的突破并一跃达到全国中等水平。会同自治区畜牧厅、农业厅,开展第二批内蒙古农畜名牌产品的申报、评审和推荐工作。自治区政府以内政发[2002]71号文件公布第二批42种内蒙古名牌农畜产品名单。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内政办字[2001]348号),制定下发《内蒙古产品质量奖(内蒙古名牌)和内蒙古质量管理奖评审细则》,并按照两个细则,开展自治区质量奖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质量兴市工作在总结包头、赤峰两市开展质量兴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乌海市、巴盟以及和林格尔县等10个市、县开展质量兴市活动。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完成对全区115户水泥生产企业实施换证工厂条件审查。完成对全区60多家企业产品换发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宣贯工作和企业生产许可证工厂条件审查工作。加强发证后的监督管理和对无证企业的查处工作。

    突出抓好一批重点产品的实物质量确定了30个产品列入自治区重点产品上等升级计划,安排200万元资金(其中财政拨款70万元),同时对上年下达的产品质量上等升级项目全部进行验收,确保2002年自治区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达到84%。

    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在抓好制造业认证工作的同时,大力推动建筑施工企业、旅游服务业开展体系认证工作,促进全区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全区新增认证企业约100户,累计达到500余家。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认证认可工作的通知》,对全区质量认证、咨询、培训机构进行重新审查登记,规范全区的咨询和认证市场行为。

    企业质量状况普查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工作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对全区企业质量状况普查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工作做出相应的安排,制定方案,组织培训。在此基础上,对12个盟市30个企业进行普查建档试点。

    强制认证工作重点做好对列入生产强制性产品目录的企业数进行摸底调查、宣传、协助企业开展申报等3个方面工作,为强制性认证工作的全面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2002年质量月活动按照中宣部、国家质检总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2002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要求,组织制定活动方案,成立组织机构。9月7日,在呼市新华广场举办的讲诚信、保质量为主题的2002年质量月大型宣传咨询服务日活动。在质量月活动期间,各地区围绕讲诚信、保质量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质量监督与“打假”工作】

    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为从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把好市场准入关,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稳步地推进小麦粉、大米、食用油、酱油、醋等5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完成组织机构设置、工作方案制定、制度宣贯、人员培训、检验机构审核、发证试点等基础工作,已经进入申报领证阶段。组织完成对全区474家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茶叶、调味品新5类食品生产企业的专项调查,建立质量档案数据库。

    从源头加强质量监督检查把质量监督检查的重点转移到生产、加工、运输、仓储环节和与安全、卫生、健康相关领域上。2002年,共监督检查全区9 380家生产企业的98种11 335个批次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9.8%,比上年同期提高7.4个百分点。

    后处理工作技术监督局共通报和曝光649家产品不合格企业。通过整改复查,帮助企业领导提高质量意识,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促使这些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免检”产品组织审核和申报工作自治区伊利、蒙牛牌灭菌奶系列产品,“恒丰”、“大公”、“金穗”牌小麦粉系列产品,“阿尔山”牌矿泉水,包头“呱呱叫”牌酿造酱油和酿造醋,包头富华羊绒衫有限公司生产的纯羊绒衫等8家企业的产品获得国家免检资格。全区已有17家企业9类19种产品获得国家免检资格。

    “打假”工作打假治劣工作突出从源头上打假治劣,实现在全区不发生区域性制假行为、不出现较大规模制假窝点、不发生恶性质量事件的预期目标。“土炼油”得到有效遏制;“黑心棉”受到严厉打击;絮棉制品的采购、生产得到规范;农资、地条钢、集贸市场整治等专项行动也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共查处违法案件4 693起,查处假冒伪劣产品货值1 584万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83个。

     

    【标准化工作】

    地方标准制修订批准发布地方标准15项,其中强制性地方标准3项。完成强制性地方标准的初步清理,共废止强制性地方标准74项。

    产品标准注册登记和食品标签准印工作加大对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注册登记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颁布两年来,全区已注册登记企业数为14 560家,产品数为32 399个,其中执行国家、行业标准的23 543个;执行地方标准的1 040个;执行企业标准的6 624个。完成自治区《产品标准注册登记》软件的升级工作。全区食品标签准印共办理49 062个,并加强了办理准印后的监督抽查。

    农业标准化工作代自治区政府起草并下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意见》,自治区政府以(内政发[2002]39号)印发。下达无公害蔬菜等6项自治区农业标准化重点项目。完成对鄂托克前旗育肥羊标准化、达拉特旗玉米综合标准化、乌拉特前旗节水灌溉标准化3个自治区示范旗项目的考核验收。

    消灭无标生产工作组织全区开展消灭无标生产工作自查和互查,进一步推动消灭无标生产工作向纵深发展。

    采标工作组织开展全区采标工作调研,基本掌握采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贯彻落实全国采标工作会议精神理清思路。完成21项产品采标标志验收。

    信息工作标准信息库、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商品条码数据库更加完善。以唯一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被国家和自治区确定为信息化建设的四大基础数据库之一。WTO/TBT内蒙古通报咨询中心组建后,已开始在应对入世中发挥重要作用。

     

    【计量工作】

    重点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将重点管理的计量器具调整为电能表(单、三相)、血压表(计)、压力表、水表、台案秤、煤气表6种。完成对全区456家单位销售的6种重点计量器具647个批次的抽查任务,平均合格率为80.4%,比2001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对自治区7家衡器、电能表生产企业进行清理核查。

    强检计量器具的管理在自治区供水、供气、电信、卫生等领域开展计量执法大检查,提高了强检工作的覆盖率。全年检定计量标准器760台(件),强检工作计量器具51万台(件)。

    加油站计量专项整治活动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自治区政府关于清理整顿成品油市场的有关要求,全区检查加油站1 851家,检定加油机5 931台,安装加油机税控装置3 500多台,复查换证800多家,抽查加油机防爆装置23个,使加油机的计量受检率达到98.5%,比专项整治前提高5.4个百分点。

    整治规范集贸市场的计量行为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自治区政府关于清理整顿集贸市场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贯彻落实《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对全区集贸市场进行了计量专项整治,规范集贸市场计量秩序。

    深入实施“光明工程” 加大后处理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眼镜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抽检定配眼镜、眼镜镜片、老视眼镜、太阳镜、角膜接触镜等5种眼镜1 422个批次,平均批次合格率87.4%,比2001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商品量计量监督管理抽检全区4 318家企业生产销售的粮油、米面、白酒、饮料等15类定量包装商品5 918个批次,平均批次合格率为69.1%,比上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

    整顿饮食服务业计量行为对存在计量器具配备、使用、检定及计量违法行为的大中型宾馆、饭店进行监督整改,组织复查。

    工业计量帮助自治区包头铝厂、北方奔驰、内蒙古一机厂等3家企业建立和完善了计量检测体系,达到 测量设备的计量体系确认(1SO10012、1)标准要求。帮助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包头酒业公司等3家企业完成计量保证能力合格评价的准备工作。制定《内蒙古自治区企业计量工作三年发展计划》,召开自治区大中型企业计量工作座谈会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2002年上半年提前完成普查治理工作目标,并通过验收。组织开展清查安全隐患的大检查和专项检查及对安全检查工作的督查,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共检查1 203个单位的2 564台设备,发出安全监察意见通知书351份,查处隐患393处。查处超检验期气瓶1 572个,查封、破坏性处理土锅炉529台,对2家违规的气瓶充装单位和12家无证设备制造厂进行停产整顿和处罚。

    (杨凤屹、王纪和、陈丽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技术监督
  •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名录】

      长:刘秀清(女)

    副局长:扎  那(蒙古族)

    王纪和

    陆圣时

    谢绍清

    纪检组长:雷广田

    巡视员:马俊英(女)

     

    【概况】

    2002年,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总体部署,结合自治区经济发展需要和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实际,确定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一个中心 (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实现一个突破(在从源头上抓质量方面取得突破);发挥四个优势(发挥标准化、计量、锅容管特安全监察、纤维监督检验四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特有的职能优势);加强四项建设(以县级局为重点的基层建设,以领导班子为重点的队伍建设,以提高竞争能力为重点的技术机构建设,以增强服务意识和推进依法行政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全区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这个总体要求,在搞好盟市旗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机构改革和全系统技术机构改革的同时,认真抓好各项业务工作,做到机构改革与业务工作两不误,圆满地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改革后,全区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共有行政编制1 960个。其中,公务员编制1 700个(自治区局50个,盟市、旗县市区局1 650个);盟市、旗县市区局工勤编制260个。共有事业编制3 421个(其中,自治区级493个,盟市级1 651个,旗县级1 277个)。全区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行政、事业编制总数为5 381个。

     

    【质量管理】

    实施名牌战略工作由质量技术监督局推荐的鄂尔多斯羊绒衫、鹿王羊绒衫、维信羊绒衫、蒙牛液态奶、伊利液态奶和奶粉等5家企业的6种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使自治区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实现零的突破并一跃达到全国中等水平。会同自治区畜牧厅、农业厅,开展第二批内蒙古农畜名牌产品的申报、评审和推荐工作。自治区政府以内政发[2002]71号文件公布第二批42种内蒙古名牌农畜产品名单。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内政办字[2001]348号),制定下发《内蒙古产品质量奖(内蒙古名牌)和内蒙古质量管理奖评审细则》,并按照两个细则,开展自治区质量奖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质量兴市工作在总结包头、赤峰两市开展质量兴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乌海市、巴盟以及和林格尔县等10个市、县开展质量兴市活动。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完成对全区115户水泥生产企业实施换证工厂条件审查。完成对全区60多家企业产品换发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宣贯工作和企业生产许可证工厂条件审查工作。加强发证后的监督管理和对无证企业的查处工作。

    突出抓好一批重点产品的实物质量确定了30个产品列入自治区重点产品上等升级计划,安排200万元资金(其中财政拨款70万元),同时对上年下达的产品质量上等升级项目全部进行验收,确保2002年自治区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达到84%。

    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在抓好制造业认证工作的同时,大力推动建筑施工企业、旅游服务业开展体系认证工作,促进全区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全区新增认证企业约100户,累计达到500余家。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认证认可工作的通知》,对全区质量认证、咨询、培训机构进行重新审查登记,规范全区的咨询和认证市场行为。

    企业质量状况普查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工作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对全区企业质量状况普查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工作做出相应的安排,制定方案,组织培训。在此基础上,对12个盟市30个企业进行普查建档试点。

    强制认证工作重点做好对列入生产强制性产品目录的企业数进行摸底调查、宣传、协助企业开展申报等3个方面工作,为强制性认证工作的全面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2002年质量月活动按照中宣部、国家质检总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2002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要求,组织制定活动方案,成立组织机构。9月7日,在呼市新华广场举办的讲诚信、保质量为主题的2002年质量月大型宣传咨询服务日活动。在质量月活动期间,各地区围绕讲诚信、保质量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质量监督与“打假”工作】

    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为从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把好市场准入关,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稳步地推进小麦粉、大米、食用油、酱油、醋等5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完成组织机构设置、工作方案制定、制度宣贯、人员培训、检验机构审核、发证试点等基础工作,已经进入申报领证阶段。组织完成对全区474家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茶叶、调味品新5类食品生产企业的专项调查,建立质量档案数据库。

    从源头加强质量监督检查把质量监督检查的重点转移到生产、加工、运输、仓储环节和与安全、卫生、健康相关领域上。2002年,共监督检查全区9 380家生产企业的98种11 335个批次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9.8%,比上年同期提高7.4个百分点。

    后处理工作技术监督局共通报和曝光649家产品不合格企业。通过整改复查,帮助企业领导提高质量意识,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促使这些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免检”产品组织审核和申报工作自治区伊利、蒙牛牌灭菌奶系列产品,“恒丰”、“大公”、“金穗”牌小麦粉系列产品,“阿尔山”牌矿泉水,包头“呱呱叫”牌酿造酱油和酿造醋,包头富华羊绒衫有限公司生产的纯羊绒衫等8家企业的产品获得国家免检资格。全区已有17家企业9类19种产品获得国家免检资格。

    “打假”工作打假治劣工作突出从源头上打假治劣,实现在全区不发生区域性制假行为、不出现较大规模制假窝点、不发生恶性质量事件的预期目标。“土炼油”得到有效遏制;“黑心棉”受到严厉打击;絮棉制品的采购、生产得到规范;农资、地条钢、集贸市场整治等专项行动也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共查处违法案件4 693起,查处假冒伪劣产品货值1 584万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83个。

     

    【标准化工作】

    地方标准制修订批准发布地方标准15项,其中强制性地方标准3项。完成强制性地方标准的初步清理,共废止强制性地方标准74项。

    产品标准注册登记和食品标签准印工作加大对企业产品执行标准注册登记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颁布两年来,全区已注册登记企业数为14 560家,产品数为32 399个,其中执行国家、行业标准的23 543个;执行地方标准的1 040个;执行企业标准的6 624个。完成自治区《产品标准注册登记》软件的升级工作。全区食品标签准印共办理49 062个,并加强了办理准印后的监督抽查。

    农业标准化工作代自治区政府起草并下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意见》,自治区政府以(内政发[2002]39号)印发。下达无公害蔬菜等6项自治区农业标准化重点项目。完成对鄂托克前旗育肥羊标准化、达拉特旗玉米综合标准化、乌拉特前旗节水灌溉标准化3个自治区示范旗项目的考核验收。

    消灭无标生产工作组织全区开展消灭无标生产工作自查和互查,进一步推动消灭无标生产工作向纵深发展。

    采标工作组织开展全区采标工作调研,基本掌握采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贯彻落实全国采标工作会议精神理清思路。完成21项产品采标标志验收。

    信息工作标准信息库、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商品条码数据库更加完善。以唯一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被国家和自治区确定为信息化建设的四大基础数据库之一。WTO/TBT内蒙古通报咨询中心组建后,已开始在应对入世中发挥重要作用。

     

    【计量工作】

    重点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将重点管理的计量器具调整为电能表(单、三相)、血压表(计)、压力表、水表、台案秤、煤气表6种。完成对全区456家单位销售的6种重点计量器具647个批次的抽查任务,平均合格率为80.4%,比2001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对自治区7家衡器、电能表生产企业进行清理核查。

    强检计量器具的管理在自治区供水、供气、电信、卫生等领域开展计量执法大检查,提高了强检工作的覆盖率。全年检定计量标准器760台(件),强检工作计量器具51万台(件)。

    加油站计量专项整治活动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自治区政府关于清理整顿成品油市场的有关要求,全区检查加油站1 851家,检定加油机5 931台,安装加油机税控装置3 500多台,复查换证800多家,抽查加油机防爆装置23个,使加油机的计量受检率达到98.5%,比专项整治前提高5.4个百分点。

    整治规范集贸市场的计量行为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自治区政府关于清理整顿集贸市场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贯彻落实《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对全区集贸市场进行了计量专项整治,规范集贸市场计量秩序。

    深入实施“光明工程” 加大后处理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眼镜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抽检定配眼镜、眼镜镜片、老视眼镜、太阳镜、角膜接触镜等5种眼镜1 422个批次,平均批次合格率87.4%,比2001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商品量计量监督管理抽检全区4 318家企业生产销售的粮油、米面、白酒、饮料等15类定量包装商品5 918个批次,平均批次合格率为69.1%,比上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

    整顿饮食服务业计量行为对存在计量器具配备、使用、检定及计量违法行为的大中型宾馆、饭店进行监督整改,组织复查。

    工业计量帮助自治区包头铝厂、北方奔驰、内蒙古一机厂等3家企业建立和完善了计量检测体系,达到 测量设备的计量体系确认(1SO10012、1)标准要求。帮助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包头酒业公司等3家企业完成计量保证能力合格评价的准备工作。制定《内蒙古自治区企业计量工作三年发展计划》,召开自治区大中型企业计量工作座谈会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2002年上半年提前完成普查治理工作目标,并通过验收。组织开展清查安全隐患的大检查和专项检查及对安全检查工作的督查,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共检查1 203个单位的2 564台设备,发出安全监察意见通知书351份,查处隐患393处。查处超检验期气瓶1 572个,查封、破坏性处理土锅炉529台,对2家违规的气瓶充装单位和12家无证设备制造厂进行停产整顿和处罚。

    (杨凤屹、王纪和、陈丽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