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3卷  /  特载

2003卷

  • 内蒙古自治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2003年2月28日)

     

    2002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和党中央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力度,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努力扩大内需,改善投资环境,深化各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着力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 732.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1.98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729.86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630.64亿元,增长1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 233元,比上年增长11.9%。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23.240.536.3调整为2002年的21.542.136.4,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二、三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市场物价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2%。分项目看,烟酒及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分别上涨0.6%、5.4%和1.3%,食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类等价格均比上年有所下降。生产和建设领域价格有升有降,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0.7%和0.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

    劳动就业保持基本稳定。年末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47.2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9万人。劳动就业结构变化明显,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继续增加。全年通过多种渠道使8.1万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20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2.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112.77亿元,分别增长20.8%和22.6%;上划党中央税收收入68.26亿元,增长18.1%。财政支出明显扩大,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11.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在地方财政支出中基本建设、科技三项费用、行政管理费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分别增长55.4%、28.8%、20%和34.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相对缓慢,体制性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基础设施仍较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

    二、农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种植结构依据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优质、专用、特色、绿色农畜产品比重明显提高,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1.98亿元,比上年增长4.8%,增幅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种植业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588.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7.97万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近几年连续减播的基础上继续小幅减少,但高产作物玉米、薯类面积有所增加;经济作物、以青饲料为主的其它作物种植面积明显扩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以饲草料为主的其它作物种植结构由上年的76.816.27调整为2002年的73.817.78.5。在历经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后,粮油糖全面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1 406.08万吨,比上年增产167万吨,增长13.5%,其中玉米、大豆和薯类产量分别增长8.5%、15.5%和54.8%;油料产量108.91万吨,增长35.1%;甜菜产量195.02万吨,增长46.5%;蔬菜产量755.26万吨,下降1.7%;瓜类产量120.82万吨,增长13%。

    林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面积63.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1.8万公顷,增长4.5倍;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0.7万公顷,增长23.9%;幼林抚育面积74.4万公顷,增长59.2%。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牧业年度牲畜总增2 780.04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91.07万头(只);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5 838.35万头(只),增长5.8%,比重为80.4%。牲畜出栏头数有所减少,全年牲畜出栏3 170.29万头(只),比上年下降2.3%。全年肉类总产量145.78万吨,下降2.5%;奶类总产量168.89万吨,增长54.9%;禽蛋类产量27.66万吨,增长4.9%。

    渔业生产保持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7.77万吨,比上年增长2.1%,淡水养渔业平稳发展。

    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 510.2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1%;机耕地面积424.25万公顷,增长2.5%;机电井数量30.39万眼,增长3.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53.76万公顷,增长2.7%;节水灌溉面积108.21万公顷,增长14.3%;农村牧区用电量23.6亿千瓦时,增长3.4%;化肥施用量(折纯)82.84万吨,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7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68.06亿元,增长19.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完成增长10.8%,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8.3%,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10.4%,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20.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40.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2.6%,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7.3%。产销衔接保持稳定,工业产品销售率98.2%,与上年基本持平。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和出口交货值保持较快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35.7%和21.5%。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进一步加快发展,乳制品、液体乳、啤酒、鲜冻畜肉、软饮料、食用植物油和机制糖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1倍、88%、20.3%、40.3%、21.5%、45.7%和13.8%。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适应市场需求,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彩色电视机产量增长31.8%,电子元器件产量增长13.4%,年内生产移动电话机100.43万部。重工业中的载货汽车、工矿车辆和铁路货车等产量大幅度增长,天然气、洗煤、焦炭、化肥以及多数建材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原煤、发电量、生铁、钢、成品钢材产量均快速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3.7,比上年提高13.1点;实现利润37.2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2.85亿元,增长61.3%;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24.3%。年末全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4.9%。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快速增长。全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158.8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区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施工的单位工程个数9 003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4 954个,占全部施工单位工程总数的55%,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 125万平方米,增长5.9%;竣工房屋面积1 424万平方米,增长27.7%;全区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82亿元,增长35.9%;实现税金6.37亿元,增长16.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重点工业项目的带动下,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开工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3 590个,比上年增加1 026个;全年城镇单位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1 592亿元,比上年增长45.2%。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15亿元,比上年增长44%。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单位投资371.25亿元,增长37.3%;集体经济单位投资27.44亿元,下降2%;城乡个人投资60.16亿元,增长9.7%;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256.10亿元,增长1.27倍。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421.71亿元,增长56.9%;更新改造投资107.55亿元,增长54.6%;房地产开发投资72.46亿元,增长46.9%;其他投资32.71亿元,增长80.5%。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612.01亿元,增长42.1%;党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02.94亿元,增长56.3%。

    投资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城镇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包括水利投资)76.81亿元,增长1.57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34.95亿元,增长60%,其中工业完成投资230.86亿元,增长61.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22.68亿元,增长31.3%。西部大开发投资重点继续向生态、基础设施、电力和工业技术改造方面转变,全年城镇以上单位用于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投资和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社会服务业投资总额达350.08亿元,增长61.5%。工业技术改造投资83.30亿元,增长67.8%,其中用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增加产品品种的工业技改投资快速增长。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内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完成投资超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6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90亿元。包钢薄板、包头伊利液态奶、呼和浩特丰泰发电有限公司、准格尔电厂二期扩建、准东铁路一期、锡桑铁路和包(头)东(胜)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

    投资效果明显提高。全年全区城镇以上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全部建成投产项目3 615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2.3%;新增固定资产499.86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8.8%,比上年提高11.7个百分点。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热轧钢板198万吨,发电装机容量108.5万千瓦,高等级公路101公里;城镇住宅竣工面积767.12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竣工面积542.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商品房销售面积378.8万平方米,增长22.3%。

    五、国内贸易

    市场商品销售持续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70.88亿元,增长14.4%;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43.41亿元,增长11.2%;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1.74亿元,增长9.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98.81亿元,增长14.2%;餐饮业零售额66.91亿元,增长18.3%;其他行业零售额140.31亿元,增长6.6%。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23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批发业实现销售收入净额增长11.8%,零售业实现销售收入净额增长7.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与上年相比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55亿元。

    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活跃。各类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为城乡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重要集散地。年末全区商品交易市场1 855个,全年商品成交额328.15亿元。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29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据外经贸厅业务统计,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3.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2%。扣除边境旅游贸易和党中央企业煤炭出口后,海关统计的出口总额8.35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进料加工出口1.2亿美元,来料加工出口0.17亿美元,一般贸易出口6.2亿美元,增长44.2%。海关统计的进口总额16.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1%。

    利用外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数87个,比上年增长7%。其中外商独资企业35个,占全部外商投资企业的40%。合同外商投资额2.48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倍。年末全区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805户,比上年增加27户。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进一步扩大。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7 4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7%;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 6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47 879万吨,增长4.2%。其中,铁路10 639万吨,增长8.4%;公路37 239万吨,增长3.0%。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 078.70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1%。其中,铁路847.2亿吨公里,下降2.6%;公路231.4亿吨公里,增长5.0%。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5 376.1万人,增长5.2%。其中,铁路2 823.60万人,下降4.5%;公路22 421万人,增长6.6%;民航131.5万人,下降3.7%。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236.60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其中,铁路92.60亿人公里,增长3.3%;公路130.70亿人公里,增长7.2%;民航13.30亿人公里,下降3.1%。

    公路运输能力明显增强。公路建设成为自治区历史上投资最多的一年,全年新增黑色公路5 000公里。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72 673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 265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252公里。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0.4亿元,比上年增长55.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82.3亿元,增长63%;邮政业务总量8.1亿元,增长6.6%。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46.3万门,增长15.4%;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311.2万户,增长20.6%。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42.6万户,增长19.5%;乡村电话用户68.6万户,增长24.7%。城市公用电话点7.4万处,增长5.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17.2万户,增长51.8%。全区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26部/百人,增长34%。年末全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33万户,增长1.05倍。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 15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4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0亿元,增长36.5%。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考察及其他有关活动的国际旅游人员43.9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95万人次,增长9.9%,其中港澳台旅游者0.52万人次。全年旅游外汇收入1.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7%。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2002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 735.2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9.36亿元,增长1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22.7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2.19亿元,增长17.3%;储蓄存款余额1 138.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3.51亿元,增长15.6%,储蓄存款增速回升较快,主要是居民货币收入有所增长和股市资金回流所致。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 649.7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8.24亿元,增长12.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06.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8.47亿元,增长8.2%;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81.2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7.9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32.1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8.35亿元,增长23%。特别是居民消费贷款增长较快,年末消费贷款余额112.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15亿元,增长33.4%,占同期各项新增贷款总额的比重15.8%。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 853.89亿元,现金支出6 042.6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和17.2%,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188.74亿元,增长2.4%。

    股票融资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区上市公司20户,有2家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增发A股融资,共筹资17.95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33.8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其中,财产险收入9.6亿元,增长9.9%;人寿险收入24.2亿元,增长52.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2.3亿元,增长15.6%。全年保险业赔付额8.5亿元,增长9.8%。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付5.9亿元,增长17.5%;寿险赔付2.6亿元,下降4.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少数民族教育进一步加强。年末普通高等学校21所,全年招收学生4.46万人,比上年增长10.1%;年末在校学生12.0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1.3%,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3.18万人,在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2.69万人,分别增长16.1%和11.6%。年末研究生培养单位9个,全年招收研究生0.12万人,比上年增长33.3%;年末在校研究生0.2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5%,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0.11万人,在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研究生0.09万人,分别增长83.3%和80%。年末有成人高等学校12所,全年招收学生3.53万人,比上年下降1.7%;年末在校学生9.3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6.5%,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0.65万人,增长58.5%。年末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92所,招收学生6.28万人,比上年增长5.2%;年末在校学生18.31万人,比上年末下降3.5%。年末普通高中381所,全年招收学生14.36万人,比上年增长17.4%;年末在校学生36.4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7.9%,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0.01万人,增长20.8%。年末普通初中1 582所,全年招收学生41.71万人,比上年增长1.1%;年末在校学生124.1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6%,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9.88万人,增长4.1%。2002年全区初中毛入学率94.54%,普通初中辍学率1.36%。年末有小学8 472所,全年招收学生36.55万人,比上年增长13.7%;年末在校学生183.45万人,比上年末下降3.1%。全年学龄儿童入学率98.94%,小学学生辍学率0.04%。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48.62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28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2.21万人;

    科技经费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全年科技经费支出达1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4.31亿元;年末全区共有研究与开发机构154个;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07个。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显著。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66项,比上年增长18.8%。重大科技成果中基础理论成果30项,应用技术成果319项,分别增长1.31倍和16.4%;荣获自治区奖励的93项;全年专利申请1 202项,授权专利679项;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776项,合同成交金额5.82亿元,其中向区外输出技术成交金额0.28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内蒙古自治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2003年2月28日)

     

    2002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和党中央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力度,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努力扩大内需,改善投资环境,深化各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着力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 732.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1.98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729.86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630.64亿元,增长1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 233元,比上年增长11.9%。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23.240.536.3调整为2002年的21.542.136.4,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二、三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市场物价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2%。分项目看,烟酒及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分别上涨0.6%、5.4%和1.3%,食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类等价格均比上年有所下降。生产和建设领域价格有升有降,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0.7%和0.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

    劳动就业保持基本稳定。年末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47.2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9万人。劳动就业结构变化明显,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继续增加。全年通过多种渠道使8.1万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20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2.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112.77亿元,分别增长20.8%和22.6%;上划党中央税收收入68.26亿元,增长18.1%。财政支出明显扩大,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11.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在地方财政支出中基本建设、科技三项费用、行政管理费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分别增长55.4%、28.8%、20%和34.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相对缓慢,体制性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基础设施仍较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

    二、农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种植结构依据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优质、专用、特色、绿色农畜产品比重明显提高,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1.98亿元,比上年增长4.8%,增幅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种植业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588.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7.97万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近几年连续减播的基础上继续小幅减少,但高产作物玉米、薯类面积有所增加;经济作物、以青饲料为主的其它作物种植面积明显扩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以饲草料为主的其它作物种植结构由上年的76.816.27调整为2002年的73.817.78.5。在历经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后,粮油糖全面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1 406.08万吨,比上年增产167万吨,增长13.5%,其中玉米、大豆和薯类产量分别增长8.5%、15.5%和54.8%;油料产量108.91万吨,增长35.1%;甜菜产量195.02万吨,增长46.5%;蔬菜产量755.26万吨,下降1.7%;瓜类产量120.82万吨,增长13%。

    林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面积63.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1.8万公顷,增长4.5倍;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0.7万公顷,增长23.9%;幼林抚育面积74.4万公顷,增长59.2%。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牧业年度牲畜总增2 780.04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191.07万头(只);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5 838.35万头(只),增长5.8%,比重为80.4%。牲畜出栏头数有所减少,全年牲畜出栏3 170.29万头(只),比上年下降2.3%。全年肉类总产量145.78万吨,下降2.5%;奶类总产量168.89万吨,增长54.9%;禽蛋类产量27.66万吨,增长4.9%。

    渔业生产保持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7.77万吨,比上年增长2.1%,淡水养渔业平稳发展。

    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 510.2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1%;机耕地面积424.25万公顷,增长2.5%;机电井数量30.39万眼,增长3.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53.76万公顷,增长2.7%;节水灌溉面积108.21万公顷,增长14.3%;农村牧区用电量23.6亿千瓦时,增长3.4%;化肥施用量(折纯)82.84万吨,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7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68.06亿元,增长19.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完成增长10.8%,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8.3%,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10.4%,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20.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40.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2.6%,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7.3%。产销衔接保持稳定,工业产品销售率98.2%,与上年基本持平。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和出口交货值保持较快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35.7%和21.5%。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进一步加快发展,乳制品、液体乳、啤酒、鲜冻畜肉、软饮料、食用植物油和机制糖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1倍、88%、20.3%、40.3%、21.5%、45.7%和13.8%。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适应市场需求,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彩色电视机产量增长31.8%,电子元器件产量增长13.4%,年内生产移动电话机100.43万部。重工业中的载货汽车、工矿车辆和铁路货车等产量大幅度增长,天然气、洗煤、焦炭、化肥以及多数建材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原煤、发电量、生铁、钢、成品钢材产量均快速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3.7,比上年提高13.1点;实现利润37.2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2.85亿元,增长61.3%;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24.3%。年末全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4.9%。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快速增长。全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158.8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区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施工的单位工程个数9 003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4 954个,占全部施工单位工程总数的55%,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 125万平方米,增长5.9%;竣工房屋面积1 424万平方米,增长27.7%;全区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82亿元,增长35.9%;实现税金6.37亿元,增长16.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重点工业项目的带动下,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开工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3 590个,比上年增加1 026个;全年城镇单位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1 592亿元,比上年增长45.2%。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15亿元,比上年增长44%。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单位投资371.25亿元,增长37.3%;集体经济单位投资27.44亿元,下降2%;城乡个人投资60.16亿元,增长9.7%;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256.10亿元,增长1.27倍。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421.71亿元,增长56.9%;更新改造投资107.55亿元,增长54.6%;房地产开发投资72.46亿元,增长46.9%;其他投资32.71亿元,增长80.5%。按项目隶属关系分,地方项目完成投资612.01亿元,增长42.1%;党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02.94亿元,增长56.3%。

    投资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城镇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包括水利投资)76.81亿元,增长1.57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34.95亿元,增长60%,其中工业完成投资230.86亿元,增长61.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22.68亿元,增长31.3%。西部大开发投资重点继续向生态、基础设施、电力和工业技术改造方面转变,全年城镇以上单位用于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投资和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社会服务业投资总额达350.08亿元,增长61.5%。工业技术改造投资83.30亿元,增长67.8%,其中用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增加产品品种的工业技改投资快速增长。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内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完成投资超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6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90亿元。包钢薄板、包头伊利液态奶、呼和浩特丰泰发电有限公司、准格尔电厂二期扩建、准东铁路一期、锡桑铁路和包(头)东(胜)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建成投产或交付使用。

    投资效果明显提高。全年全区城镇以上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全部建成投产项目3 615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2.3%;新增固定资产499.86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8.8%,比上年提高11.7个百分点。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热轧钢板198万吨,发电装机容量108.5万千瓦,高等级公路101公里;城镇住宅竣工面积767.12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竣工面积542.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商品房销售面积378.8万平方米,增长22.3%。

    五、国内贸易

    市场商品销售持续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70.88亿元,增长14.4%;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43.41亿元,增长11.2%;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1.74亿元,增长9.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98.81亿元,增长14.2%;餐饮业零售额66.91亿元,增长18.3%;其他行业零售额140.31亿元,增长6.6%。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23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批发业实现销售收入净额增长11.8%,零售业实现销售收入净额增长7.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与上年相比扭亏为盈实现利润2.55亿元。

    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活跃。各类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为城乡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重要集散地。年末全区商品交易市场1 855个,全年商品成交额328.15亿元。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29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据外经贸厅业务统计,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3.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2%。扣除边境旅游贸易和党中央企业煤炭出口后,海关统计的出口总额8.35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进料加工出口1.2亿美元,来料加工出口0.17亿美元,一般贸易出口6.2亿美元,增长44.2%。海关统计的进口总额16.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1%。

    利用外资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数87个,比上年增长7%。其中外商独资企业35个,占全部外商投资企业的40%。合同外商投资额2.48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倍。年末全区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805户,比上年增加27户。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进一步扩大。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7 4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7%;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 6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47 879万吨,增长4.2%。其中,铁路10 639万吨,增长8.4%;公路37 239万吨,增长3.0%。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 078.70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1%。其中,铁路847.2亿吨公里,下降2.6%;公路231.4亿吨公里,增长5.0%。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5 376.1万人,增长5.2%。其中,铁路2 823.60万人,下降4.5%;公路22 421万人,增长6.6%;民航131.5万人,下降3.7%。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236.60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其中,铁路92.60亿人公里,增长3.3%;公路130.70亿人公里,增长7.2%;民航13.30亿人公里,下降3.1%。

    公路运输能力明显增强。公路建设成为自治区历史上投资最多的一年,全年新增黑色公路5 000公里。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72 673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 265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252公里。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0.4亿元,比上年增长55.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82.3亿元,增长63%;邮政业务总量8.1亿元,增长6.6%。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46.3万门,增长15.4%;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311.2万户,增长20.6%。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42.6万户,增长19.5%;乡村电话用户68.6万户,增长24.7%。城市公用电话点7.4万处,增长5.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17.2万户,增长51.8%。全区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和移动电话)26部/百人,增长34%。年末全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33万户,增长1.05倍。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 15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4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0亿元,增长36.5%。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考察及其他有关活动的国际旅游人员43.94万人次,比上年增加3.95万人次,增长9.9%,其中港澳台旅游者0.52万人次。全年旅游外汇收入1.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7%。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2002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 735.2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9.36亿元,增长1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22.7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2.19亿元,增长17.3%;储蓄存款余额1 138.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3.51亿元,增长15.6%,储蓄存款增速回升较快,主要是居民货币收入有所增长和股市资金回流所致。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 649.7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8.24亿元,增长12.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06.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8.47亿元,增长8.2%;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81.2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7.9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32.1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8.35亿元,增长23%。特别是居民消费贷款增长较快,年末消费贷款余额112.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15亿元,增长33.4%,占同期各项新增贷款总额的比重15.8%。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 853.89亿元,现金支出6 042.6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和17.2%,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188.74亿元,增长2.4%。

    股票融资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区上市公司20户,有2家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增发A股融资,共筹资17.95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33.8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其中,财产险收入9.6亿元,增长9.9%;人寿险收入24.2亿元,增长52.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2.3亿元,增长15.6%。全年保险业赔付额8.5亿元,增长9.8%。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付5.9亿元,增长17.5%;寿险赔付2.6亿元,下降4.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少数民族教育进一步加强。年末普通高等学校21所,全年招收学生4.46万人,比上年增长10.1%;年末在校学生12.0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1.3%,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3.18万人,在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2.69万人,分别增长16.1%和11.6%。年末研究生培养单位9个,全年招收研究生0.12万人,比上年增长33.3%;年末在校研究生0.2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5%,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0.11万人,在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研究生0.09万人,分别增长83.3%和80%。年末有成人高等学校12所,全年招收学生3.53万人,比上年下降1.7%;年末在校学生9.3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6.5%,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0.65万人,增长58.5%。年末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92所,招收学生6.28万人,比上年增长5.2%;年末在校学生18.31万人,比上年末下降3.5%。年末普通高中381所,全年招收学生14.36万人,比上年增长17.4%;年末在校学生36.4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7.9%,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0.01万人,增长20.8%。年末普通初中1 582所,全年招收学生41.71万人,比上年增长1.1%;年末在校学生124.1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6%,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9.88万人,增长4.1%。2002年全区初中毛入学率94.54%,普通初中辍学率1.36%。年末有小学8 472所,全年招收学生36.55万人,比上年增长13.7%;年末在校学生183.45万人,比上年末下降3.1%。全年学龄儿童入学率98.94%,小学学生辍学率0.04%。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48.62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28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2.21万人;

    科技经费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全年科技经费支出达1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4.31亿元;年末全区共有研究与开发机构154个;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07个。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显著。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66项,比上年增长18.8%。重大科技成果中基础理论成果30项,应用技术成果319项,分别增长1.31倍和16.4%;荣获自治区奖励的93项;全年专利申请1 202项,授权专利679项;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776项,合同成交金额5.82亿元,其中向区外输出技术成交金额0.28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