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3卷  /  盟市旗县

2003卷

  • 五原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王迎希(5月离任)

    7月任职)

    副书记:(7月离任)

    王常在(2月离任)

    王耀飞(3月任职)

    王占虎

    王益昌

    王世佑(3月任职纪委书记)

    李石贵(7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锁成(蒙古族4月离任)

    吕满贵(4月任职)

    副主任:尚振荣(4月离任)

    韩建华(4月离任)

    陈有生(4月离任)

      英(4月离任)

    那木吉拉(蒙古族4月离任)

    殷兰弟(女4月任职)

    马兴刚(4月任职)

    刘福刚(4月任职)

      拉(蒙古族4月任职)

      长:(7月离任)

    王耀飞(12月任职)

    副县长:崔复察(3月离任)

    吕满贵(3月离任)

    祁莲花(女蒙古族3月离任)

    李石贵(7月离任)

    苏治国(3月离任)

    高茂龙(3月离任)

    高翠兰(女4月任职)

    王俊义

    李建军(4月任职)

    李晓春(4月任职)

    侯继华(9月任职)

    苗富民(蒙古族4月任职)

    政协主席:王殿士(4月离任)

    裴世忠(蒙古族4月任职)

    副主席:刘  喜(4月离任)

    肖子元(4月离任)

    武耀忠(4月离任)

    殷兰弟(女4月离任)

    郝俊林

    秦党华

     

    张金元(4月任职)

    武装部长:志  民(蒙古族)

      委:蔡长湘

     

    【概况】

    五原县位于巴彦淖尔盟中部,面积2 492.2平方公里,东临乌拉特前旗,西接临河市,南与黄河相望,北连乌拉特中旗,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现辖7个镇,7个乡,总人口276 107人,为农业县。2002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二年,当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达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第一产业增加值8.74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3.46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14.7%;三次产业比重为482032。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粮、经、饲三元结构初步形成。全县从业人员118 801人,社会三项保障制度范围扩大,保障人数达2 439人,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加快,商品零售物价降低0.6%,财政收入达1.04亿元,较上年增长7%。全年共引进国内(区外)资金17 870万元,较上年增长70%,引进境外资金46万美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5亿元,较上年增长15.5%,税费改革已见成效,人均减幅54.6%。

     

    【农业】

    全年实现增加值7.34亿元。全县粮经作物总播131.22万亩,同比增加0.18%。粮食播种67.23万亩,同比减少5.38%,总产量28 855.6万公斤,同比减少1.9%,油料总产量11 009.2万公斤;甜菜产量15 405万公斤;瓜菜产量13 502.4万公斤。把效益特色农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的方向,全县建高效园区8个。引草入田,大兴草业,当年种草15万亩,粮、经、草三元结构基本形成,全面实行禁牧。加强养殖业,提高牲畜品质,全县家畜饲养总量达119万头(只),较上年增长8.5%,在建奶站7个。强化了畜种改良,大力推广舍饲养殖并培养养殖示范典型,畜牧业总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20%。以退耕还林(草)工程为重点,全县造林14万亩,新育苗1 860亩,义务植树65万株,退耕还林4.13万亩。以节水和农田配套建设为重点,新增节水工程4.7万亩,完成开挖渠253.9公里,投资2 761万元完成平地缩块50万亩。渔业生产平稳,机械化作业不断进步,农业机械总动力51.16万千瓦,较上年增长6%,化肥施用量有33 230吨。

     

    【工业】

    工业强县进程加快,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全县工业增加值达1.93亿元,较上年增长14.5%,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92.9%,工业产品销售率90%,同比下降5.4%,资产负债率74.5%,同比增长5.19%。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5.2亿元。筹集技改资金6 000万元,完成玻璃制品、植物油、中药片剂、书写纸产品的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八里桥工业园区规划设计。重点产品量为:玻璃制品34 196吨,同比增长53.7%;合成氨19 271吨,同比减少13.5%;植物油7 471吨,同比减少6.6%;铁合金9 173吨,同比增长2.6%;机制纸7 045吨,同比增长18.4%;中成药111吨,同比增长22%;面粉52 000吨,同比增长53%。

     

    【城镇建设】

    拓宽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城镇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快城镇化进程。投资1 015万元,硬化巷道20条,修建公厕30座,铺设水管道466米,加强游园、绿化、照明、环卫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 600万元,完成行政综合办公楼一期工程;投资1 030万元,完成义和渠带状公园初砌工程;投资1 400万元,完成鸿鼎市场一期工程;兴建商品房3.4万平方米;投资410万元加快推进套海、塔尔湖、复兴小集镇建设。建筑业年内增加值达1.5亿元,同比增长9%,住宅投资3 425万元,比上年减少28%。

     

    【国内贸易】

    全县商品流通运行平稳,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加快,总量增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5亿元,同比增长12.5%,批零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83亿元,同比增长16%,零售价格降低0.6%,优质的农畜产品远销区内外,订单农业发展迅速。工业产品销售市场逐步拓宽,特别是中成药远销西北地区。有大中型农畜产品交易市场20处,农畜产品流通协会及中介组织达47个,会员1.2万人,商贸流通市场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为扩大商贸流通领域,招商引资,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河套葵花节",吸引了各地客商来五原县经销农副产品,建龙头企业,从而加速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繁荣市场。完善富顺源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建设,并在国内大中城市建立农畜产品销售窗口40个。扩大特色产品订单,与包头华资公司、上海普陀瓜菜市场建立合作关系。

     

    【交通电力和邮电业】

    当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74亿元,同比增长15.4%,邮电业务收入3 894万元,同比增长40.8%。交通和通讯工具消费品比上年增长0.29%。以交通道路、电网改造、信息网络建设、通讯发展为重点,提高改善了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年内绿化110国道40公里,修筑道路194公里,整修乡村道路795公里,上砂养护1 350公里,绿化300公里,完成了五乌线段主体工程。实施了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农网改造工程,电力设施进一步完善。邮电通迅事业新业务增多,移动电话拥有量增加、资费下调。交通电力邮电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占经济总量的7.8%,占财政贡献率7.1%。

     

    【金融保险和社会保障事业】

    当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3 000万元,同比增长12.3%,占国民经济总量1.7%,财政贡献率0.4%。全县金融运行平稳,存款增长,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0.28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5亿元,同比增长15.5%。不良贷款下降,年末各项贷款余额7.74亿元,同比增长8.9%。年内各项保险种类增加,参保人员增多,全年保险业务收入1 963万元,同比增长30.1%。全县金融保险业从业人员754人。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养老、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得到贯彻落实,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低保对象范围扩大,共为2 439人发放低保金84万元,行政事业单位参统率达到100%。

     

    【文化 教育】

    2002年五原县兴建完成24个社文化活动室,举办"浏阳河"杯群众大型文艺演出。文化市场得到整顿,收缴盗版书刊640册,音像制品128盘。电视覆盖率100%。相继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有普通中学11个,在校人数14 824人,同比减少0.2%;小学121个,在校人数24 807人,同比减少8%。投入教育资金650万元,完成五原二中、六中、胜丰镇中学的危房改造工程。普九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大学升学率52%,当年大学文科考入人数为全盟前列。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卫生 科技】

    现有医疗机构22个,拥有床位537张,比上年增加3.9%,专业技术人员661名,比上年增加8.7%。加大农村卫生投入、优化了卫生资源配置。年内投资17万元新建向阳乡卫生院病房,投资60万元新建塔尔湖镇中心卫生院,投资13万元新建隆兴昌镇防保站。人畜饮水工程共完成投资660万元,解决了22个社3.74万人、11.9万头(只)牲畜的饮水。推行干部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实行药品公开招标采购。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展开,确立65个科技示范区,分布14个乡镇,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推广新术32项,引进高效示范项目20项。兴建50处种羊纯繁点和猪羊人工授精站,协调指导农牧业产业科技进步"十项工程"建设。下乡科技承包人员130人,编印科技服务培训教材8 000册,分3批在各乡镇进行科技培训,人数达10万人次。科技信息网站于是年8月开通,并连通互联网,访问量6 500人次。

     

    【人民生活】

    全县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总体提高,收入明显增加,部分城乡居民生活困难。年内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5 496元,比上年增长7.9%,增加4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748元,比上年增长7.5%,增加192元。饮食注重营养调剂,食品类消费支出人均1 052元,同比增长14.3%;用于医疗保健性消费支出人均220.9元,同比增长20.9%;居住消费支出人均269.76元,同比减少32%;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人均469元,同比增长48%(城镇居民)。全社会重视和关心下岗职工,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就业率达80%。农村扶贫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解决6 120口人的温饱问题。投资306万元,完成10处饮水工程,解决了41个社的饮水问题,农民人均减负196.8元。注重人口优生、优育,当年全县出生率为8.2,比上年低2.4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2.82,平均寿命71岁。城乡人民受教育的程度逐步提高,群众性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城镇居民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人均601元。

     

    【存在问题】

    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工业经济总量小,财政困难,城镇基础条件差,农民增收慢,就业压力大。

    (任学义)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五原县
  • 【领导名录】

    县委书记:王迎希(5月离任)

    7月任职)

    副书记:(7月离任)

    王常在(2月离任)

    王耀飞(3月任职)

    王占虎

    王益昌

    王世佑(3月任职纪委书记)

    李石贵(7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锁成(蒙古族4月离任)

    吕满贵(4月任职)

    副主任:尚振荣(4月离任)

    韩建华(4月离任)

    陈有生(4月离任)

      英(4月离任)

    那木吉拉(蒙古族4月离任)

    殷兰弟(女4月任职)

    马兴刚(4月任职)

    刘福刚(4月任职)

      拉(蒙古族4月任职)

      长:(7月离任)

    王耀飞(12月任职)

    副县长:崔复察(3月离任)

    吕满贵(3月离任)

    祁莲花(女蒙古族3月离任)

    李石贵(7月离任)

    苏治国(3月离任)

    高茂龙(3月离任)

    高翠兰(女4月任职)

    王俊义

    李建军(4月任职)

    李晓春(4月任职)

    侯继华(9月任职)

    苗富民(蒙古族4月任职)

    政协主席:王殿士(4月离任)

    裴世忠(蒙古族4月任职)

    副主席:刘  喜(4月离任)

    肖子元(4月离任)

    武耀忠(4月离任)

    殷兰弟(女4月离任)

    郝俊林

    秦党华

     

    张金元(4月任职)

    武装部长:志  民(蒙古族)

      委:蔡长湘

     

    【概况】

    五原县位于巴彦淖尔盟中部,面积2 492.2平方公里,东临乌拉特前旗,西接临河市,南与黄河相望,北连乌拉特中旗,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现辖7个镇,7个乡,总人口276 107人,为农业县。2002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二年,当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达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第一产业增加值8.74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3.46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14.7%;三次产业比重为482032。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粮、经、饲三元结构初步形成。全县从业人员118 801人,社会三项保障制度范围扩大,保障人数达2 439人,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加快,商品零售物价降低0.6%,财政收入达1.04亿元,较上年增长7%。全年共引进国内(区外)资金17 870万元,较上年增长70%,引进境外资金46万美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5亿元,较上年增长15.5%,税费改革已见成效,人均减幅54.6%。

     

    【农业】

    全年实现增加值7.34亿元。全县粮经作物总播131.22万亩,同比增加0.18%。粮食播种67.23万亩,同比减少5.38%,总产量28 855.6万公斤,同比减少1.9%,油料总产量11 009.2万公斤;甜菜产量15 405万公斤;瓜菜产量13 502.4万公斤。把效益特色农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的方向,全县建高效园区8个。引草入田,大兴草业,当年种草15万亩,粮、经、草三元结构基本形成,全面实行禁牧。加强养殖业,提高牲畜品质,全县家畜饲养总量达119万头(只),较上年增长8.5%,在建奶站7个。强化了畜种改良,大力推广舍饲养殖并培养养殖示范典型,畜牧业总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20%。以退耕还林(草)工程为重点,全县造林14万亩,新育苗1 860亩,义务植树65万株,退耕还林4.13万亩。以节水和农田配套建设为重点,新增节水工程4.7万亩,完成开挖渠253.9公里,投资2 761万元完成平地缩块50万亩。渔业生产平稳,机械化作业不断进步,农业机械总动力51.16万千瓦,较上年增长6%,化肥施用量有33 230吨。

     

    【工业】

    工业强县进程加快,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全县工业增加值达1.93亿元,较上年增长14.5%,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92.9%,工业产品销售率90%,同比下降5.4%,资产负债率74.5%,同比增长5.19%。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5.2亿元。筹集技改资金6 000万元,完成玻璃制品、植物油、中药片剂、书写纸产品的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八里桥工业园区规划设计。重点产品量为:玻璃制品34 196吨,同比增长53.7%;合成氨19 271吨,同比减少13.5%;植物油7 471吨,同比减少6.6%;铁合金9 173吨,同比增长2.6%;机制纸7 045吨,同比增长18.4%;中成药111吨,同比增长22%;面粉52 000吨,同比增长53%。

     

    【城镇建设】

    拓宽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城镇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快城镇化进程。投资1 015万元,硬化巷道20条,修建公厕30座,铺设水管道466米,加强游园、绿化、照明、环卫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 600万元,完成行政综合办公楼一期工程;投资1 030万元,完成义和渠带状公园初砌工程;投资1 400万元,完成鸿鼎市场一期工程;兴建商品房3.4万平方米;投资410万元加快推进套海、塔尔湖、复兴小集镇建设。建筑业年内增加值达1.5亿元,同比增长9%,住宅投资3 425万元,比上年减少28%。

     

    【国内贸易】

    全县商品流通运行平稳,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加快,总量增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5亿元,同比增长12.5%,批零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83亿元,同比增长16%,零售价格降低0.6%,优质的农畜产品远销区内外,订单农业发展迅速。工业产品销售市场逐步拓宽,特别是中成药远销西北地区。有大中型农畜产品交易市场20处,农畜产品流通协会及中介组织达47个,会员1.2万人,商贸流通市场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为扩大商贸流通领域,招商引资,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河套葵花节",吸引了各地客商来五原县经销农副产品,建龙头企业,从而加速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繁荣市场。完善富顺源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建设,并在国内大中城市建立农畜产品销售窗口40个。扩大特色产品订单,与包头华资公司、上海普陀瓜菜市场建立合作关系。

     

    【交通电力和邮电业】

    当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74亿元,同比增长15.4%,邮电业务收入3 894万元,同比增长40.8%。交通和通讯工具消费品比上年增长0.29%。以交通道路、电网改造、信息网络建设、通讯发展为重点,提高改善了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年内绿化110国道40公里,修筑道路194公里,整修乡村道路795公里,上砂养护1 350公里,绿化300公里,完成了五乌线段主体工程。实施了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农网改造工程,电力设施进一步完善。邮电通迅事业新业务增多,移动电话拥有量增加、资费下调。交通电力邮电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占经济总量的7.8%,占财政贡献率7.1%。

     

    【金融保险和社会保障事业】

    当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3 000万元,同比增长12.3%,占国民经济总量1.7%,财政贡献率0.4%。全县金融运行平稳,存款增长,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0.28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5亿元,同比增长15.5%。不良贷款下降,年末各项贷款余额7.74亿元,同比增长8.9%。年内各项保险种类增加,参保人员增多,全年保险业务收入1 963万元,同比增长30.1%。全县金融保险业从业人员754人。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养老、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得到贯彻落实,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低保对象范围扩大,共为2 439人发放低保金84万元,行政事业单位参统率达到100%。

     

    【文化 教育】

    2002年五原县兴建完成24个社文化活动室,举办"浏阳河"杯群众大型文艺演出。文化市场得到整顿,收缴盗版书刊640册,音像制品128盘。电视覆盖率100%。相继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有普通中学11个,在校人数14 824人,同比减少0.2%;小学121个,在校人数24 807人,同比减少8%。投入教育资金650万元,完成五原二中、六中、胜丰镇中学的危房改造工程。普九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大学升学率52%,当年大学文科考入人数为全盟前列。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卫生 科技】

    现有医疗机构22个,拥有床位537张,比上年增加3.9%,专业技术人员661名,比上年增加8.7%。加大农村卫生投入、优化了卫生资源配置。年内投资17万元新建向阳乡卫生院病房,投资60万元新建塔尔湖镇中心卫生院,投资13万元新建隆兴昌镇防保站。人畜饮水工程共完成投资660万元,解决了22个社3.74万人、11.9万头(只)牲畜的饮水。推行干部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实行药品公开招标采购。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展开,确立65个科技示范区,分布14个乡镇,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推广新术32项,引进高效示范项目20项。兴建50处种羊纯繁点和猪羊人工授精站,协调指导农牧业产业科技进步"十项工程"建设。下乡科技承包人员130人,编印科技服务培训教材8 000册,分3批在各乡镇进行科技培训,人数达10万人次。科技信息网站于是年8月开通,并连通互联网,访问量6 500人次。

     

    【人民生活】

    全县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总体提高,收入明显增加,部分城乡居民生活困难。年内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5 496元,比上年增长7.9%,增加4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748元,比上年增长7.5%,增加192元。饮食注重营养调剂,食品类消费支出人均1 052元,同比增长14.3%;用于医疗保健性消费支出人均220.9元,同比增长20.9%;居住消费支出人均269.76元,同比减少32%;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人均469元,同比增长48%(城镇居民)。全社会重视和关心下岗职工,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就业率达80%。农村扶贫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解决6 120口人的温饱问题。投资306万元,完成10处饮水工程,解决了41个社的饮水问题,农民人均减负196.8元。注重人口优生、优育,当年全县出生率为8.2,比上年低2.4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2.82,平均寿命71岁。城乡人民受教育的程度逐步提高,群众性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城镇居民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人均601元。

     

    【存在问题】

    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工业经济总量小,财政困难,城镇基础条件差,农民增收慢,就业压力大。

    (任学义)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