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3卷  /  盟市旗县

2003卷

  • 丰镇市
  •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刘  珍(4月离任)

    石六九(4~11月任职)

    ***(11月任职)

    副书记:韩有山

      英(蒙古族)

    米继文

    贺春生(8月任职)

      委:王国相(纪委书记)

    张俊涛

    刘国荣

    霍建忠(8月离任)

    尉常青

    周金山(蒙古族4月任职)

    常培忠(8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高 

    副主任:孟庆祯

     

    陈建堂

    赵青昱

      长:石六九(4月离任)

    韩有山(12月任职)

    副市长:刘  钦(7月离任)

    杨鸿钧

    付俊峰

    樊昱奇

     

    张建业

    霍建忠(8月任职)

    科技副市长:沙凤英(女回族)

    政协主席:刘志强

    副主席:王志诚

    吴天福(蒙古族)

    法院院长:杜 

    检察院检察长:姚全仁

    武装部长:周金山

      委:王雅建(4月任职)

     

    【概况】

    丰镇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南部,晋、冀、蒙三省交界处。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始设行政建制,乾隆十五年(1750年)设丰镇厅,民国3年(1914年)改厅建县。解放初期,一度为绥远省政府所在地,为市建制。1990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丰镇撤县设市。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

    2002年,全市总面积2 704平方公里,辖6个乡,6个镇,4个办事处,总人口为31.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55万人,城市人口近10万。全市共有汉、蒙、回、满、藏、土家1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 588人。是年人口出生率为7.1,死亡率为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4 974元,比2001年增长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 480元,比2001年增长6.4%。有9 850人实现了稳定脱贫。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7亿元;财政收入20 213万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 974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 480元。

     

    【农业】

    全市采取“抓重点、重点抓”的工作方式,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突出抓了产业化进程,产业化突出抓结构调整,结构调整突出抓区域化布局,区域布局突出抓基地建设,抓专业村、专业户的建设。使具有地区特色的五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当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58 978.3万元,同比增长32.7%。全市反季节蔬菜种植5.7万亩,占任务的114%。覆膜玉米31万亩,马铃薯40万亩。同时立足自然气候特点和市场优势,把杂粮杂豆作为全市旱作农业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和优势作物,种植了12.7万亩。粮食总产达2.83亿斤,同比增加1.53亿斤,创历史新高。

     

     

    【畜牧业】

    2002年,丰镇市畜牧业总产值22 088.5万元,同比增长4.8%。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02.1万头(只、口),同比增长3.87%。家畜存栏49.55万头(只、口),同比增长3.9%,完成任务的100.1%。出栏39万头(只、口),出栏率为58%。采取农户自筹20%,政府贴息贷款80%的办法,大量调购奶牛、寒羊。共调购奶牛2 530头,存栏达3 350头。外购种寒羊1.3万只,基础母寒羊达6.7万只,使畜种结构进一步优化。采取细管冷配的方式,改良奶牛品种,共冷配1.05万头。实施奶牛胚胎移植工程,共移植受体牛115例,成功率为51%,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良种及改良种比重为88%。形成丘陵山区以寒羊养殖为主,滩川区、城郊以奶牛为主的格局。主要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年产牛肉1 321吨,羊肉1 327吨,羊毛343吨,鸡蛋2 407吨,牛奶4 322吨。大力推广小畜暖棚化、奶牛舍饲化饲养模式。新建暖棚4 800间,新建起4 800个青贮窖,全面推广青贮技术,使养殖专业户的集约化养殖水平大为提高。全市通过政府贴息贷款,群众自筹等投入3 296.1万元,用于发展畜牧业。农业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40%左右,畜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来源。

     

    【工业】

    市委、市政府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效益”的指导思想,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对外开放为手段,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全市工业经济质量得到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11亿元,增长速度达8.6%,创近年来最高水平。

     

     

    【交通  邮电】

    2002年,丰镇市公路货运量363万吨,客运量104.8万人次;货运周转量28 749万吨,客运周转量819.2万人公里。完成县乡村道路新改建里程60.9公里,邮电业务总量400万元,同比增长12%,城市电话用户2.2万户,同比增长15%,其中住宅电话2万户;乡镇电话用户1 500户,其中住宅电话1 353户;移动电话用户1.8万户(其中小灵通3 000户),同比增长20%。

     

    【林业】

    全市狠抓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全市完成人工造林21.75万亩,占任务20.2万亩的108%;完成飞播造林1.1万亩,占任务1万亩的110%;完成封山育林4.4万亩,占任务4万亩的110%;完成四旁植树60万株;完成义务植树85万株,占任务55万株的155%。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股份、承包、租赁多种形式并举,发展育苗。全市共育苗2 330亩,占任务1 470亩的159%。其中新育苗1 080亩。

     

    【水利】

    2002年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20万亩,全市新打配套机电井68眼,新增水浇地2.03万亩,占目标的112.8%。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万亩,占任务的102.1%。完成人畜饮水工程30处,解决了1.379万人、1.61万头只畜的饮水困难。

     

    【生态建设】

    全年生态建设完成治理面积35.43万亩。其中完成退耕还林(草)工程19.35万亩,占任务的107.5%。完成沙源治理工程16.08万亩。依托生态工程,全市累计种植优质牧草紫花苜蓿达到25万亩,在全盟范围内面积最大。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项目补贴到户粮食2 000万斤,补贴现金200万元,生态建设已成为全市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城市拆迁改造建设】

    2002年,全市完成拆迁面积8.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商住楼面积15.53万平方米,当年竣工9.83万平方米,完成市区8条街巷2 700米的排污管道工程及污水处理续建工程;新建公厕8座,新增城市道路2.52万平方米,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启动了新区基础设施建设。

     

    【招商引资】

    全市共实施合作项目43项,引进国内资金1.66亿元,引进国外到位资金113.7万美元,出口创汇60万美元。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建设资金项目18个,总投资近1亿元。

     

    【教育】

    2002年,全市有中小学123所,教学点98个;全市有中小学教学班1 085个,中小学生37 391名。教职工3 287人,其中专任教师2 664人。普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43.6%,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79.9%,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96.4%。2001~2002学年全市城镇小学无辍学学生,农村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08%;初中辍学206名,辍学率为1.2%;全市残疾儿童40名,入学34名,入学率85%。高中全会考合格率为79.8%;高考应届毕业生区外专科以上升学率为37.2%,居全盟同类学校第一。以实施"二期义教"工程为契机,中小学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二期义教工程总投资2 340多万元,干部捐资助学65.3万元,教育投入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年。20所二期义教工程项目校总建筑面积18 288平方米,其中18所项目校已交付使用,有5 823名中小学生喜迁新教室。官屯堡希望小学建起了全市农村学校的第一座教学楼。市一中10 000平方米的综合楼已破土动工。在13所农村小学和7所城镇小学中实施了"校校通"工程,共有7 545名小学生受益。市一中达到二类校标准;六中和隆庄小学被命名为盟级绿色学校。中小学教改实验基地达10个。职业教育继续发展,生源不断扩大,招收新生282名,超额完成盟下达的职高招生任务。

     

    【文化 体育】

    全市有文化馆1个,多功能影院1座,乡文化站21个,村文化活动室95个。积极开展重大节庆日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下乡活动蓬勃开展,市歌剧团下乡演出148场次,电影公司为农民放映电影1 050余场。市图书馆为农民送去图书1 200余册。境内有牛王庙、大王庙、一中南阁三处自治区级文化保护区。清理整顿了文化市场,开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专项整治工作,共清查违规安装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200多户,颁发许可证33户,取缔170户。收缴非法出版物20册,没收盗版录像制品100多盘。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国家体育总局为丰镇市配置了14套健身器材,价值5万元。举办学生环城越野赛、职工门球赛,乒乓球赛、象棋赛,妇女接力和拔河赛、中小学生田径四项对抗赛等。丰镇市象棋队代表乌盟参加了全区十运会,获得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年内新增有线电视用户500户,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7 000户。全市电视覆盖率达96.2%,广播覆盖率达96.3%,全市12个乡镇全部组建广播电视工作站。

     

     

    【卫生】

    2002年丰镇市有各类医疗机构181所,其中市级8所,乡级卫生院20所,村级卫生室124个,个体诊所29所;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79人,其中市级416人,乡级134人,村级129人;全市共有床位430张。

     

    【社会保障】

    2002年,全市登记失业率为3.9%以内,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242个,职工总数13 055人,征收失业保险金160万元;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总数12 561人,企业养老保险覆盖率100%。征收养老保险金504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136个,职工总数11 603名。财政用于"两个确保"的资金达725万元。筹措再就业资金195.5万元,全年有2 487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达62%。全年新增享受低保的城镇居民518人,总数达5 962人。2002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

     

    【“三项改革”】

    乡村体制改革方面,乡镇统一内设机构,村级组织实行合并重组,撤销自然村建制,成立村民小组。村委会由155个减少到91个,883个自然村合并为349个村民小组。税费改革方面,积极开展了税费改革,农民人均税费负担由94.3元下降到34.36元,减负率达63.57%。教育改革方面,调整学校布局,撤并乡镇小学、教学点40个,辞退临时工70名。

    (勇、马飞跃、杜向东、张月红、王月奎、张志刚)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丰镇市
  • 【领导名录】

    市委书记:刘  珍(4月离任)

    石六九(4~11月任职)

    ***(11月任职)

    副书记:韩有山

      英(蒙古族)

    米继文

    贺春生(8月任职)

      委:王国相(纪委书记)

    张俊涛

    刘国荣

    霍建忠(8月离任)

    尉常青

    周金山(蒙古族4月任职)

    常培忠(8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高 

    副主任:孟庆祯

     

    陈建堂

    赵青昱

      长:石六九(4月离任)

    韩有山(12月任职)

    副市长:刘  钦(7月离任)

    杨鸿钧

    付俊峰

    樊昱奇

     

    张建业

    霍建忠(8月任职)

    科技副市长:沙凤英(女回族)

    政协主席:刘志强

    副主席:王志诚

    吴天福(蒙古族)

    法院院长:杜 

    检察院检察长:姚全仁

    武装部长:周金山

      委:王雅建(4月任职)

     

    【概况】

    丰镇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南部,晋、冀、蒙三省交界处。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始设行政建制,乾隆十五年(1750年)设丰镇厅,民国3年(1914年)改厅建县。解放初期,一度为绥远省政府所在地,为市建制。1990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丰镇撤县设市。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

    2002年,全市总面积2 704平方公里,辖6个乡,6个镇,4个办事处,总人口为31.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55万人,城市人口近10万。全市共有汉、蒙、回、满、藏、土家1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 588人。是年人口出生率为7.1,死亡率为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达4 974元,比2001年增长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 480元,比2001年增长6.4%。有9 850人实现了稳定脱贫。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7亿元;财政收入20 213万元,城镇居民均可支配收入4 974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 480元。

     

    【农业】

    全市采取“抓重点、重点抓”的工作方式,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突出抓了产业化进程,产业化突出抓结构调整,结构调整突出抓区域化布局,区域布局突出抓基地建设,抓专业村、专业户的建设。使具有地区特色的五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当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58 978.3万元,同比增长32.7%。全市反季节蔬菜种植5.7万亩,占任务的114%。覆膜玉米31万亩,马铃薯40万亩。同时立足自然气候特点和市场优势,把杂粮杂豆作为全市旱作农业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和优势作物,种植了12.7万亩。粮食总产达2.83亿斤,同比增加1.53亿斤,创历史新高。

     

     

    【畜牧业】

    2002年,丰镇市畜牧业总产值22 088.5万元,同比增长4.8%。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02.1万头(只、口),同比增长3.87%。家畜存栏49.55万头(只、口),同比增长3.9%,完成任务的100.1%。出栏39万头(只、口),出栏率为58%。采取农户自筹20%,政府贴息贷款80%的办法,大量调购奶牛、寒羊。共调购奶牛2 530头,存栏达3 350头。外购种寒羊1.3万只,基础母寒羊达6.7万只,使畜种结构进一步优化。采取细管冷配的方式,改良奶牛品种,共冷配1.05万头。实施奶牛胚胎移植工程,共移植受体牛115例,成功率为51%,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良种及改良种比重为88%。形成丘陵山区以寒羊养殖为主,滩川区、城郊以奶牛为主的格局。主要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年产牛肉1 321吨,羊肉1 327吨,羊毛343吨,鸡蛋2 407吨,牛奶4 322吨。大力推广小畜暖棚化、奶牛舍饲化饲养模式。新建暖棚4 800间,新建起4 800个青贮窖,全面推广青贮技术,使养殖专业户的集约化养殖水平大为提高。全市通过政府贴息贷款,群众自筹等投入3 296.1万元,用于发展畜牧业。农业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40%左右,畜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来源。

     

    【工业】

    市委、市政府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效益”的指导思想,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对外开放为手段,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全市工业经济质量得到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11亿元,增长速度达8.6%,创近年来最高水平。

     

     

    【交通  邮电】

    2002年,丰镇市公路货运量363万吨,客运量104.8万人次;货运周转量28 749万吨,客运周转量819.2万人公里。完成县乡村道路新改建里程60.9公里,邮电业务总量400万元,同比增长12%,城市电话用户2.2万户,同比增长15%,其中住宅电话2万户;乡镇电话用户1 500户,其中住宅电话1 353户;移动电话用户1.8万户(其中小灵通3 000户),同比增长20%。

     

    【林业】

    全市狠抓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全市完成人工造林21.75万亩,占任务20.2万亩的108%;完成飞播造林1.1万亩,占任务1万亩的110%;完成封山育林4.4万亩,占任务4万亩的110%;完成四旁植树60万株;完成义务植树85万株,占任务55万株的155%。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股份、承包、租赁多种形式并举,发展育苗。全市共育苗2 330亩,占任务1 470亩的159%。其中新育苗1 080亩。

     

    【水利】

    2002年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20万亩,全市新打配套机电井68眼,新增水浇地2.03万亩,占目标的112.8%。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万亩,占任务的102.1%。完成人畜饮水工程30处,解决了1.379万人、1.61万头只畜的饮水困难。

     

    【生态建设】

    全年生态建设完成治理面积35.43万亩。其中完成退耕还林(草)工程19.35万亩,占任务的107.5%。完成沙源治理工程16.08万亩。依托生态工程,全市累计种植优质牧草紫花苜蓿达到25万亩,在全盟范围内面积最大。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项目补贴到户粮食2 000万斤,补贴现金200万元,生态建设已成为全市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城市拆迁改造建设】

    2002年,全市完成拆迁面积8.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商住楼面积15.53万平方米,当年竣工9.83万平方米,完成市区8条街巷2 700米的排污管道工程及污水处理续建工程;新建公厕8座,新增城市道路2.52万平方米,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启动了新区基础设施建设。

     

    【招商引资】

    全市共实施合作项目43项,引进国内资金1.66亿元,引进国外到位资金113.7万美元,出口创汇60万美元。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建设资金项目18个,总投资近1亿元。

     

    【教育】

    2002年,全市有中小学123所,教学点98个;全市有中小学教学班1 085个,中小学生37 391名。教职工3 287人,其中专任教师2 664人。普高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43.6%,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79.9%,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96.4%。2001~2002学年全市城镇小学无辍学学生,农村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08%;初中辍学206名,辍学率为1.2%;全市残疾儿童40名,入学34名,入学率85%。高中全会考合格率为79.8%;高考应届毕业生区外专科以上升学率为37.2%,居全盟同类学校第一。以实施"二期义教"工程为契机,中小学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二期义教工程总投资2 340多万元,干部捐资助学65.3万元,教育投入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年。20所二期义教工程项目校总建筑面积18 288平方米,其中18所项目校已交付使用,有5 823名中小学生喜迁新教室。官屯堡希望小学建起了全市农村学校的第一座教学楼。市一中10 000平方米的综合楼已破土动工。在13所农村小学和7所城镇小学中实施了"校校通"工程,共有7 545名小学生受益。市一中达到二类校标准;六中和隆庄小学被命名为盟级绿色学校。中小学教改实验基地达10个。职业教育继续发展,生源不断扩大,招收新生282名,超额完成盟下达的职高招生任务。

     

    【文化 体育】

    全市有文化馆1个,多功能影院1座,乡文化站21个,村文化活动室95个。积极开展重大节庆日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下乡活动蓬勃开展,市歌剧团下乡演出148场次,电影公司为农民放映电影1 050余场。市图书馆为农民送去图书1 200余册。境内有牛王庙、大王庙、一中南阁三处自治区级文化保护区。清理整顿了文化市场,开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专项整治工作,共清查违规安装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200多户,颁发许可证33户,取缔170户。收缴非法出版物20册,没收盗版录像制品100多盘。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国家体育总局为丰镇市配置了14套健身器材,价值5万元。举办学生环城越野赛、职工门球赛,乒乓球赛、象棋赛,妇女接力和拔河赛、中小学生田径四项对抗赛等。丰镇市象棋队代表乌盟参加了全区十运会,获得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年内新增有线电视用户500户,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7 000户。全市电视覆盖率达96.2%,广播覆盖率达96.3%,全市12个乡镇全部组建广播电视工作站。

     

     

    【卫生】

    2002年丰镇市有各类医疗机构181所,其中市级8所,乡级卫生院20所,村级卫生室124个,个体诊所29所;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79人,其中市级416人,乡级134人,村级129人;全市共有床位430张。

     

    【社会保障】

    2002年,全市登记失业率为3.9%以内,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242个,职工总数13 055人,征收失业保险金160万元;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总数12 561人,企业养老保险覆盖率100%。征收养老保险金504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136个,职工总数11 603名。财政用于"两个确保"的资金达725万元。筹措再就业资金195.5万元,全年有2 487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达62%。全年新增享受低保的城镇居民518人,总数达5 962人。2002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

     

    【“三项改革”】

    乡村体制改革方面,乡镇统一内设机构,村级组织实行合并重组,撤销自然村建制,成立村民小组。村委会由155个减少到91个,883个自然村合并为349个村民小组。税费改革方面,积极开展了税费改革,农民人均税费负担由94.3元下降到34.36元,减负率达63.57%。教育改革方面,调整学校布局,撤并乡镇小学、教学点40个,辞退临时工70名。

    (勇、马飞跃、杜向东、张月红、王月奎、张志刚)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