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3卷  /  盟市旗县

2003卷

  • 红山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张利平

    副书记:董歧福

    巴特尔(蒙古族)

    王维新(2月离任)

    郝庆云(女 2月离任)

    王敬国(2月任职)

    孙会川

    纪委书记:张成钢(2月离任)

    张丽梅(女 2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林  军(蒙古族 3月离任)

    王维新(3月任职)

    副主任:马  军(回族 3月离任)            

      彬(女)

    郭小荣

    刘振达(3月离任)

    张成钢(3月任职)

    于景奎(3月任职)

    孙月华(女 3月任职)

      长:董歧福

    副区长:孙建华

    王爱民(2月离任)

    王敬国(2月离任)

    崔景峰(2月离任)

    范国忠(3月任职)

    张国庆(3月任职)

    赵北群

    张敬国

    杨宪峰(3月任职)

    宋锡波(3月任职)

      江(3月任职)

    政协主席:裴连吉

    郝庆云(女 3月任职)

    副主席:高云华(回族)

    潘迎章(3月离任)

    乌力吉(蒙古族 3月离任)

    杨忠国

    马秀文(3月任职)

    展国兴(回族 3月任职)

      波(3月任职)

    武装部长:王卫东

      委:滕建忠

     

    【概况】

    红山区是赤峰市的中心城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南部。东与元宝山区接壤,南与喀喇沁旗毗邻,西、北与松山区交界。红山区地处北纬42°1342°21,东经118°53之间。区境以城区为中心,分别向东、西北、西南三侧延伸,呈横"丫"字形版图。东西最长25公里,南北最宽14公里,总面积169.63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0.4平方公里。

    红山区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清朝雍正年间,红山城区发展为北方商贸重镇。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清朝政府在此地设乌兰哈达厅为赤峰县。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改赤峰县为赤峰直隶州。民国2年(1913)撤州,恢复赤峰县。

    1945年8月,赤峰解放,在今红山地区设赤峰市建置;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赤峰,设赤峰县;1947年6月赤峰第二次解放,恢复赤峰市建置;同年11月,赤峰市、县合并为赤峰县;1948年10月,市、县分设。1952年5月,赤峰市、县又合并为赤峰县。

    1958年10月撤销赤峰县改设赤峰市建置;1962年9月市、县又分别建置。1983年10月,原昭乌达盟撤销,改为赤峰市建置,将原赤峰市改建为红山区至今。

    1983年10月原赤峰市改为红山区建置后,辖2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1984年新建2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1988年将桥北、红庙子乡改变为镇建置。1991年,红山区辖1乡、2镇、7个街道办事处;城郊乡、桥北镇、红庙子镇、西屯街道办事处、三中街街道办事处、永巨街道办事处、东城街道办事处、站前街道办事处、南新街街道办事处、铁南街道办事处。1999年新建长青街道办事处、哈达街道办事处。至2002年,红山区辖1乡、2镇、9个办事处;有18个行政村、98个居委会。

     

    【土地资源】

    红山区总面积169.63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面积1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 732亩,宜林宜牧地145 711亩,城乡建设及其它用地6万余亩。

     

    【水资源】

    流经红山区的英金河及其支流阴河、锡伯河、昭苏河为区内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年均径流量394万立方米。地下水静储量为73 738万吨,动储量5 950万吨/年,可开采储量5 398万吨,其中调解储量2 218万吨,动储量734万吨,基流量2 446万吨。

     

    【矿藏及其它资源】

    红山城区东部、北部约10平方公里沙丘地带储藏大量、丰富的矽砂。质地上乘,为铸造翻砂模型原材料,亦可用于冶炼有色玻璃等工业生产。红山区桥北镇部分地区,储藏大量花岗岩石,质地坚硬细密,具有抗腐蚀,抗风化等特点,为优质建筑材料。

     

    【气候】

    红山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多干旱、多风,偶有沙尘暴天气,降雨量少。气温在0~20之间。空气湿度低。夏季气温平均21~23.5之间,7~8月为雨季,全年降水68%集中在夏季。降雨强度不均,常有暴雨、冰雹。秋季气温逐渐下降,一般在20~0之间。9月22日左右出现初霜,伴有大风天气。冬季寒冷漫长,最低气温-31.4。受寒潮影响常伴有大风。降水量少。

    2002年,红山地区平均气温为7.5。最高气温35.2,最低气温为-22.1。年降水量420毫米,日照2 676.5小时,大风13日,冰雹1日、降雪19日。最大冻土深度132厘米。终霜期5月2日,初霜期9月28日。

     

    【人口】

    2002年,红山区总户数105 881户,总人口305 324人,其中男性151 014人,女性154 310人,农业人口50 469人,非农业人口254 855人;蒙古族49 346人,汉族227 967人,回族13 258人,满族13 636人,朝鲜族451人,其他民族666人。

    2002年,红山区新出生2 674人,出生率10,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死亡587人,死亡率2.8;迁入17 282人,迁出13 9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2年,红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54 588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 074万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44 714万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96 800万元,增长16.8%。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5:28.9:62.6。居民消费定基价格指数101.8,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年末全区从业人员73 439人,比上年增加1 344人。其中,在岗职工11 475人;城镇个体私营注册从业人员36 611人;农村劳动力25 353人。

    全年财政收入23 948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 461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1 174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地方财政支出增长幅度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13.1个百分点。

     

    【机构改革】

    2002年 4月26日至6月28日,红山区机构改革顺利完成。4月26日,中共红山区委、区人大、政府召开机构改革动员大会,部署红山区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工作。在这次改革中,区委、区政府根据上级改革有关要求,结合红山区实际,制定并出台《关于红山区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红山区党政机关人员定岗分流实施意见》、《红山区乡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定岗分流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对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提出明确要求,对精简、分流人员提出积极妥善安置措施,保证了这次改革的顺利完成。通过改革,机构设置趋于精干和规范。党政群机构由改革前的53个精简为37个;乡镇、事业机构由29个精简为18个;街道办事处内设机构由63个精简为54个。人员编制大幅度精简。区直党政群机关编制由改革前的450人精简为479人;乡镇、办事处机关、事业编制都有大幅度精简。红山区一次性分流行政、事业人员近180人。通过这次改革,切实精简了机构、人员,转变了政府职能,实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各类层级关系进一步理顺,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6月28日,红山区党政群机关、乡镇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通过赤峰市机构改革检查验收组的检查验收。

     

    【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养殖业增加值4 987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5.5%上升到38.1%,种植业增加值7 642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0.2%下降到58.4%。在种植业中蔬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下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有较大增长。

     

    【农畜产品】

    粮食22 416吨,比上年增长25.8%;蔬菜135 619吨,比上年减少17.2%;肉类6 005吨,比上年增长6.6%;禽蛋3 102吨,比上年减少0.03%;奶类2 415吨,比上年增长18.9%。家畜6月末存栏34 080头只,比上年增长23.1%;年内家畜出栏51 022头只,比上年增长14.6%,出栏率152.6%,比上年增长5.1个百分点。

     

    【林业】

    全年人工造林合格面积6 000亩,育苗面积764亩,义务植树50万株,四旁植树6万株。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新增水保治理面积0.5万亩。

     

    【农业机械】

    年末红山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8万千瓦,机耕面积3.0万亩,机播面积2.6万亩,机收小麦面积0.4万亩。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 711吨,农村用电量1 366万千瓦时。

     

    【工业 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0 253万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 683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7%,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8 570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0.3%。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2 855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 250万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27 605万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96.5%。其中:总资产贡献率3.5%,资本保值增值率197.4%,资产负债率62.9%,流动资金周转率1.58次,成本费用利润率-2.95%,劳动生产率 58 880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90.8%。

    赤峰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并已晋升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期2 000亩基础设施建设全部竣工,总投资近5 000万元,10家企业签订了入园协议。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 859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全区有四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10家,完成施工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减少0.7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 500万元(报表口径),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7 489万元,比上年增长82.1%;房地产开发投资21 011万元,比上年下降6.3%。

    全年施工房屋面积34.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21.1%。其中住宅17.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4%;商业营业用房5.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7%。竣工房屋面积13.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3%。其中住宅面积10.9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1.6%;商业营业用房2.4万平方米,比上年上升9.1%。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9 46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增长。

     

    【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发展平稳,全区共有公路101.4公里,其中国道11公里,省级公路16.2公里,县公路26.7公里,乡镇公路47.5公里,综合好路率为87.4%。全年公路货运量324.7万吨,货运周转量14 861.2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143.8万人,客运周转量11 877万人公里。修建村级油路4.74公里。完成南山生态园6.8公里的油面铺设和新北大桥桥面改造翻新任务。对国道111线和大朝线南北两段缺损的路树进行补植,修建花池62 640平方米。

     

    【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 526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75 864万元。增长16.1%;餐饮业10 457万元,增长7.1%;其他行业46 205万元,增长6.9%。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年内完成了西城市场、大三家农机汽车交易市场、桥北旧物市场改造扩建,新建的房地产交易市场、红旗大厦、三宇陶瓷市场如期运转,引进北京天客隆、蓝岛等现代物流企业并投入运营。全区现有各类市场52处,市场成交额30.5亿元,比上年增加5.1亿元。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完成步行街北段、四中街、五中街、机场路和花园胡同5条街路的改造工程。铺装路面3.75万平方米,投资1 199万元。继续实施"绿色行动",城区绿化覆盖率3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2平方米。南山生态园建设步伐加快。完成造林整地4 600亩,修建高标准水平梯田1 400亩,打配水源井8眼,铺设爬山管道2万米,架设输电线路1.1公里,新修环山公路20公里,其中柏油路6.8公里。

    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对城区超标排放锅炉进行认真治理。巩固了工业企业“一控一达标”成果,依法破产5家、停产4家,依法治理达标7家。全年审批各类建设项目138个,受理群众投诉的各类环境信访案件77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311件。 

     

    【科技 教育】

    年内,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项,推荐自治区重点科技项目4项,6个项目完成年度计划,其中,进行科技成果鉴定4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项,为自治区领先水平1项,为自治区先进水平1项。有5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民营科技企业。红庙子镇作为市级科技进步先进乡镇通过验收。3个乡镇均进入科技进步先进乡镇行列。

    有各类学校(全地区)57所,其中,小学36所,初中8所,普通高中11所,职业中学 2所。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49 362人,其中小学22 674人,初中16 031人,普通高中10 657人,职业中学2 717人。学前教育在校(园)生数5 027人。有专任教师4 24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 卫生 体育】

    全区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32万余册。区乡共有文化馆站7个,组织文艺活动、文化训练班及举办展览2 100人次,农村集镇文化中心3个,基层文化俱乐部室7个,图书室10个,群众业余演出团1个。红山晚报发行量3.2万份。

    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8个,床位1 512张,卫生技术人员1 687人。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小学体育达标率96.0%。年内组团参加国家、自治区、市级各种体育竞赛成绩优秀,参加国家比赛获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3枚,参加自治区十运会比赛获武术比赛13个第一名,乒乓球赛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1枚。参加赤峰市比赛获金牌12枚、银牌13枚、铜牌7枚。

     

    【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

    年内市区居民均可支配收入6 021元,比上年增加460元,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3 722元,比上年增加207元,增长5.9%。 

    年内收缴养老保险金1 543万元,发放养老保险金1 500万元,有3 030人领取养老保险。城市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2 279户、5 656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20万元。全区共有城镇在岗职工11 475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10 288人,集体单位职工675人,其它经济类型单位职工512人。全年职工工资总额11 574万元,其中,国有单位工资总额10 665万元,集体单位工资总额481万元,其它经济类型单位430万元。

    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0 229元,比上年增长7.1%。

     

    【红山高科技产业园区】

    12月,赤峰红山高科技产业园区一期工程完工。园区内完成"三纵二横"4.5公里道路9 000延长米路侧石下砌,237盏路灯架设;完成4.2公里变电所至园区供电线路架设,并在月底供电;完成1 950米供排水管理埋设。10家企业同园区签订入园协议,计划总投资3.6亿元人民币。   

    (布和、刘瑞翔)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红山区
  • 【领导名录】

    区委书记:张利平

    副书记:董歧福

    巴特尔(蒙古族)

    王维新(2月离任)

    郝庆云(女 2月离任)

    王敬国(2月任职)

    孙会川

    纪委书记:张成钢(2月离任)

    张丽梅(女 2月任职)

    人大常委会主任:林  军(蒙古族 3月离任)

    王维新(3月任职)

    副主任:马  军(回族 3月离任)            

      彬(女)

    郭小荣

    刘振达(3月离任)

    张成钢(3月任职)

    于景奎(3月任职)

    孙月华(女 3月任职)

      长:董歧福

    副区长:孙建华

    王爱民(2月离任)

    王敬国(2月离任)

    崔景峰(2月离任)

    范国忠(3月任职)

    张国庆(3月任职)

    赵北群

    张敬国

    杨宪峰(3月任职)

    宋锡波(3月任职)

      江(3月任职)

    政协主席:裴连吉

    郝庆云(女 3月任职)

    副主席:高云华(回族)

    潘迎章(3月离任)

    乌力吉(蒙古族 3月离任)

    杨忠国

    马秀文(3月任职)

    展国兴(回族 3月任职)

      波(3月任职)

    武装部长:王卫东

      委:滕建忠

     

    【概况】

    红山区是赤峰市的中心城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南部。东与元宝山区接壤,南与喀喇沁旗毗邻,西、北与松山区交界。红山区地处北纬42°1342°21,东经118°53之间。区境以城区为中心,分别向东、西北、西南三侧延伸,呈横"丫"字形版图。东西最长25公里,南北最宽14公里,总面积169.63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0.4平方公里。

    红山区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清朝雍正年间,红山城区发展为北方商贸重镇。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清朝政府在此地设乌兰哈达厅为赤峰县。清光绪三十三年(1908),改赤峰县为赤峰直隶州。民国2年(1913)撤州,恢复赤峰县。

    1945年8月,赤峰解放,在今红山地区设赤峰市建置;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赤峰,设赤峰县;1947年6月赤峰第二次解放,恢复赤峰市建置;同年11月,赤峰市、县合并为赤峰县;1948年10月,市、县分设。1952年5月,赤峰市、县又合并为赤峰县。

    1958年10月撤销赤峰县改设赤峰市建置;1962年9月市、县又分别建置。1983年10月,原昭乌达盟撤销,改为赤峰市建置,将原赤峰市改建为红山区至今。

    1983年10月原赤峰市改为红山区建置后,辖2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1984年新建2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1988年将桥北、红庙子乡改变为镇建置。1991年,红山区辖1乡、2镇、7个街道办事处;城郊乡、桥北镇、红庙子镇、西屯街道办事处、三中街街道办事处、永巨街道办事处、东城街道办事处、站前街道办事处、南新街街道办事处、铁南街道办事处。1999年新建长青街道办事处、哈达街道办事处。至2002年,红山区辖1乡、2镇、9个办事处;有18个行政村、98个居委会。

     

    【土地资源】

    红山区总面积169.63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面积1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 732亩,宜林宜牧地145 711亩,城乡建设及其它用地6万余亩。

     

    【水资源】

    流经红山区的英金河及其支流阴河、锡伯河、昭苏河为区内水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年均径流量394万立方米。地下水静储量为73 738万吨,动储量5 950万吨/年,可开采储量5 398万吨,其中调解储量2 218万吨,动储量734万吨,基流量2 446万吨。

     

    【矿藏及其它资源】

    红山城区东部、北部约10平方公里沙丘地带储藏大量、丰富的矽砂。质地上乘,为铸造翻砂模型原材料,亦可用于冶炼有色玻璃等工业生产。红山区桥北镇部分地区,储藏大量花岗岩石,质地坚硬细密,具有抗腐蚀,抗风化等特点,为优质建筑材料。

     

    【气候】

    红山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多干旱、多风,偶有沙尘暴天气,降雨量少。气温在0~20之间。空气湿度低。夏季气温平均21~23.5之间,7~8月为雨季,全年降水68%集中在夏季。降雨强度不均,常有暴雨、冰雹。秋季气温逐渐下降,一般在20~0之间。9月22日左右出现初霜,伴有大风天气。冬季寒冷漫长,最低气温-31.4。受寒潮影响常伴有大风。降水量少。

    2002年,红山地区平均气温为7.5。最高气温35.2,最低气温为-22.1。年降水量420毫米,日照2 676.5小时,大风13日,冰雹1日、降雪19日。最大冻土深度132厘米。终霜期5月2日,初霜期9月28日。

     

    【人口】

    2002年,红山区总户数105 881户,总人口305 324人,其中男性151 014人,女性154 310人,农业人口50 469人,非农业人口254 855人;蒙古族49 346人,汉族227 967人,回族13 258人,满族13 636人,朝鲜族451人,其他民族666人。

    2002年,红山区新出生2 674人,出生率10,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死亡587人,死亡率2.8;迁入17 282人,迁出13 9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2年,红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54 588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 074万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44 714万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96 800万元,增长16.8%。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5:28.9:62.6。居民消费定基价格指数101.8,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年末全区从业人员73 439人,比上年增加1 344人。其中,在岗职工11 475人;城镇个体私营注册从业人员36 611人;农村劳动力25 353人。

    全年财政收入23 948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 461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1 174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地方财政支出增长幅度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13.1个百分点。

     

    【机构改革】

    2002年 4月26日至6月28日,红山区机构改革顺利完成。4月26日,中共红山区委、区人大、政府召开机构改革动员大会,部署红山区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工作。在这次改革中,区委、区政府根据上级改革有关要求,结合红山区实际,制定并出台《关于红山区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红山区党政机关人员定岗分流实施意见》、《红山区乡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定岗分流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对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提出明确要求,对精简、分流人员提出积极妥善安置措施,保证了这次改革的顺利完成。通过改革,机构设置趋于精干和规范。党政群机构由改革前的53个精简为37个;乡镇、事业机构由29个精简为18个;街道办事处内设机构由63个精简为54个。人员编制大幅度精简。区直党政群机关编制由改革前的450人精简为479人;乡镇、办事处机关、事业编制都有大幅度精简。红山区一次性分流行政、事业人员近180人。通过这次改革,切实精简了机构、人员,转变了政府职能,实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各类层级关系进一步理顺,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6月28日,红山区党政群机关、乡镇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通过赤峰市机构改革检查验收组的检查验收。

     

    【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养殖业增加值4 987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5.5%上升到38.1%,种植业增加值7 642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0.2%下降到58.4%。在种植业中蔬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下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有较大增长。

     

    【农畜产品】

    粮食22 416吨,比上年增长25.8%;蔬菜135 619吨,比上年减少17.2%;肉类6 005吨,比上年增长6.6%;禽蛋3 102吨,比上年减少0.03%;奶类2 415吨,比上年增长18.9%。家畜6月末存栏34 080头只,比上年增长23.1%;年内家畜出栏51 022头只,比上年增长14.6%,出栏率152.6%,比上年增长5.1个百分点。

     

    【林业】

    全年人工造林合格面积6 000亩,育苗面积764亩,义务植树50万株,四旁植树6万株。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新增水保治理面积0.5万亩。

     

    【农业机械】

    年末红山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8万千瓦,机耕面积3.0万亩,机播面积2.6万亩,机收小麦面积0.4万亩。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 711吨,农村用电量1 366万千瓦时。

     

    【工业 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0 253万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 683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7%,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8 570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90.3%。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2 855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 250万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27 605万元。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96.5%。其中:总资产贡献率3.5%,资本保值增值率197.4%,资产负债率62.9%,流动资金周转率1.58次,成本费用利润率-2.95%,劳动生产率 58 880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90.8%。

    赤峰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并已晋升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期2 000亩基础设施建设全部竣工,总投资近5 000万元,10家企业签订了入园协议。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 859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全区有四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10家,完成施工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减少0.7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 500万元(报表口径),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7 489万元,比上年增长82.1%;房地产开发投资21 011万元,比上年下降6.3%。

    全年施工房屋面积34.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21.1%。其中住宅17.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4%;商业营业用房5.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7%。竣工房屋面积13.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3%。其中住宅面积10.9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1.6%;商业营业用房2.4万平方米,比上年上升9.1%。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9 46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增长。

     

    【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发展平稳,全区共有公路101.4公里,其中国道11公里,省级公路16.2公里,县公路26.7公里,乡镇公路47.5公里,综合好路率为87.4%。全年公路货运量324.7万吨,货运周转量14 861.2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143.8万人,客运周转量11 877万人公里。修建村级油路4.74公里。完成南山生态园6.8公里的油面铺设和新北大桥桥面改造翻新任务。对国道111线和大朝线南北两段缺损的路树进行补植,修建花池62 640平方米。

     

    【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 526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75 864万元。增长16.1%;餐饮业10 457万元,增长7.1%;其他行业46 205万元,增长6.9%。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年内完成了西城市场、大三家农机汽车交易市场、桥北旧物市场改造扩建,新建的房地产交易市场、红旗大厦、三宇陶瓷市场如期运转,引进北京天客隆、蓝岛等现代物流企业并投入运营。全区现有各类市场52处,市场成交额30.5亿元,比上年增加5.1亿元。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完成步行街北段、四中街、五中街、机场路和花园胡同5条街路的改造工程。铺装路面3.75万平方米,投资1 199万元。继续实施"绿色行动",城区绿化覆盖率3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2平方米。南山生态园建设步伐加快。完成造林整地4 600亩,修建高标准水平梯田1 400亩,打配水源井8眼,铺设爬山管道2万米,架设输电线路1.1公里,新修环山公路20公里,其中柏油路6.8公里。

    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对城区超标排放锅炉进行认真治理。巩固了工业企业“一控一达标”成果,依法破产5家、停产4家,依法治理达标7家。全年审批各类建设项目138个,受理群众投诉的各类环境信访案件77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311件。 

     

    【科技 教育】

    年内,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项,推荐自治区重点科技项目4项,6个项目完成年度计划,其中,进行科技成果鉴定4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项,为自治区领先水平1项,为自治区先进水平1项。有5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民营科技企业。红庙子镇作为市级科技进步先进乡镇通过验收。3个乡镇均进入科技进步先进乡镇行列。

    有各类学校(全地区)57所,其中,小学36所,初中8所,普通高中11所,职业中学 2所。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49 362人,其中小学22 674人,初中16 031人,普通高中10 657人,职业中学2 717人。学前教育在校(园)生数5 027人。有专任教师4 24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化 卫生 体育】

    全区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32万余册。区乡共有文化馆站7个,组织文艺活动、文化训练班及举办展览2 100人次,农村集镇文化中心3个,基层文化俱乐部室7个,图书室10个,群众业余演出团1个。红山晚报发行量3.2万份。

    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8个,床位1 512张,卫生技术人员1 687人。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小学体育达标率96.0%。年内组团参加国家、自治区、市级各种体育竞赛成绩优秀,参加国家比赛获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3枚,参加自治区十运会比赛获武术比赛13个第一名,乒乓球赛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1枚。参加赤峰市比赛获金牌12枚、银牌13枚、铜牌7枚。

     

    【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

    年内市区居民均可支配收入6 021元,比上年增加460元,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3 722元,比上年增加207元,增长5.9%。 

    年内收缴养老保险金1 543万元,发放养老保险金1 500万元,有3 030人领取养老保险。城市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2 279户、5 656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20万元。全区共有城镇在岗职工11 475人,其中国有单位职工10 288人,集体单位职工675人,其它经济类型单位职工512人。全年职工工资总额11 574万元,其中,国有单位工资总额10 665万元,集体单位工资总额481万元,其它经济类型单位430万元。

    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0 229元,比上年增长7.1%。

     

    【红山高科技产业园区】

    12月,赤峰红山高科技产业园区一期工程完工。园区内完成"三纵二横"4.5公里道路9 000延长米路侧石下砌,237盏路灯架设;完成4.2公里变电所至园区供电线路架设,并在月底供电;完成1 950米供排水管理埋设。10家企业同园区签订入园协议,计划总投资3.6亿元人民币。   

    (布和、刘瑞翔)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