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内蒙古区情网  /  数字史志  /  年鉴  /  内蒙古年鉴  /  2003卷  /  经济

2003卷

  • 供销合作
  • 【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领导名录】

    理事会

    副主任:武金祥(9月任职)

    王政和

    田培良(9月调离)   

    监事会

      任:敖  伦(蒙古族)

    副主任:侯小玲(女) 

    【概况】

    全区供销社系统拥有12个盟市社 ,88个旗县社,598个基层社,社有及社涉企业627户;自治区供销社本级拥有8个直属单位,其中7个直属企业:自治区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自治区牧王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自治区土产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自治区供销社冷冻购销公司、自治区供销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自治区万邦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自治区棉麻公司,员工总数437人;另有1个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内蒙古经贸学校(事业单位),教职工总数89人,在校学生1 500人。

    2002年,全系统商品销售总额实现32.8亿元,同比增长16.68%;利润总额1 233万元,同比增长165.73%;上缴国家税费总额完成4 986万元, 同比增长37.5%;盈利单位盈利金额稳步提高, 亏损单位亏损金额逐步减少,全区供销社系统亏损面降至3.29%。

     

    【农资供应 农畜产品购销】

    是年,以自治区农资公司为龙头的农资集团化运作模式日趋成熟。自治区农资公司在全区重点产粮区、铁路沿线和重要集镇下设23个分公司、5个联营公司,与区内外9个生产厂家建立了总代理、总经销关系。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5.7亿元,化肥销售量占到全系统销售量的80%,公司经营业绩和市场占有率均有所提升。年内,全区供销社系统组织供应化肥 201万吨(标吨,下同),其中,磷酸二铵92万吨,尿素48万吨,硝铵14万吨,复合肥13.5万吨,农药、农地膜充足供应。全区供销社系统化肥市场占有率稳定在85%以上,继续保持农资市场主导地位。

    是年, 全系统实现农副产品收购额5.6亿元,同比增长64.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近6亿元,同比增长46.3%。毛绒收购量占到全区总产量的30%以上,收购粮油60 917吨,蜂蜜503吨,组织供应茶叶15万担;实现商品进出口总额4.37亿元,同比增长21.4%,出口创汇947 万美元。

     

    【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全区各级供销社从实际出发,资产重组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赤峰市供销社依托全系统五大龙头,九大市场,发展壮大烤烟、桑蚕、山野菜等一批产业化项目,着手培育食用菌、中药材等后续项目,涌现出喀喇沁旗、宁城县烟叶公司和克什克腾旗然皇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是年,全区供销社系统拥有龙头企业50个,实现商品销售收入5.2亿元,助农增收2.39亿元。

    农村牧区各类中介组织和农牧民经纪人队伍有较快发展各地区供销社积极兴办专业合作社,逐步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牧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通过组建行业协会,加强对农村牧区各类中介组织和农牧民经纪人队伍的组织、引导、服务工作。是年,全系统拥有农资、毛绒、农副产品、再生资源、边销茶、烟花爆竹等行业协会21个,兴办种植、养殖、服务、农资等专业合作社309个,入社农牧户9 675户,吸收社员股金1 227万元,助农增收1.38亿元。 呼伦贝尔市供销社通过组建农畜产品流通协会,吸纳会员140名,新发展农牧民经纪人70余名。会员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在协会的组织、管理、经营秩序范围内进行。协会在发挥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的同时,积聚人力、财力、物力,实现了农畜产品的规模经营。

    农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系统建立科技试验示范田4 770公顷,测土配方施肥5.8万公顷,提供技术培训、咨询服务11万人次;兴办种植业基地72个,养殖业基地25个,联合农牧户2.3万户,实现农副产品销售额1.1亿元,助农增收2 770万元。自治区供销社冷冻购销公司从订单农业入手,积极参与农牧业综合开发,租用荒地10 000亩发展马铃薯种植基地。全年投入固定资产80余万元,试种430亩,年产值80余万元,创收近10万元。该项目已被自治区列为现代化农业示范项目。

    农村牧区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各级供销社发挥自身场地及经营渠道优势,兴建了一批区域性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和乡镇集贸市场,完善服务功能,规范市场行为。部分市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辐射周边地区农畜产品生产和销售,成为区域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巴盟五原县供销社农副产品富顺源交易市场被盟委、盟行署授予“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至年底,全系统兴建一定规模的商品交易(批发)市场29个,全年实现商品交易额10.38亿元。

     

    【四项改造】

    以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社有新突破各地区供销社按照经济区域布局和股份合作制原则改造重组基层社,积极兴办专业合作社,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组织,广泛吸收不同性质的经济组织加入供销社,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改造的重点是改变过去供销社与农牧民“一买一卖”的关系,与农牧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鄂尔多斯市供销社以准格尔旗德胜西基层社为示范社,重组基层社,发展中心社,延伸为农服务网络。2002年,全市组建规范性基层社47个,村级服务网点143个,入社农牧户2 780户,吸收社员股金52.8万元。乌盟四子王旗白彦脑包基层社按照股份合作制原则,吸收农牧民入股28万元,重组基层社。经过几年的积累,该社已发展综合门市部、加油站、农机维修网点、饲料基地等为农服务网点,并开展肉食供应和车辆出租业务,年购销总额150多万元,利润10多万元,资产总额近百万元。新的体制和机制为其注入了发展的活力。从整体看,基层社经营服务网络有所恢复,为农服务功能有所拓展,在主体坚持合作制的前提下,涌现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个人承包制等多种组织形式。是年,全区重建基层社598个,组建专业合作社309个,村级综合服务站702个,庄稼医院162个。

    以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有新进展各盟市、旗县供销社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企业布局,多形式化解银行债务,保留农资等骨干龙头企业,加快产权多元化和股份制改造步伐,社有资产整体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全区627个社有及社涉企业中,全资及控股企业431个,参股企业61个,开放办社企业135个。年内,全区盟市、旗县供销社直属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 133万元,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3.5个百分点。继续推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巩固完善企业内部职工持股制度,积极探索系统内外企业相互参股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改革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经营者持有股权、期权等分配方式。7个直属企业中,股份有限公司3个,有限责任公司3个,合资工业企业1个。2002年,区社直属企业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 415.11万元。

    以社企分开 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有新起色按照社企分开原则,全区旗县以上供销社逐步理顺社企关系,探索社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积极推行开放办社,创新联合社组织体系。包头市供销社从本地区实际出发,按照社企分开的要求,成立社有资产经营公司,代表联合社行使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能,承担社有资产监管及保值增值责任。联合社集中精力搞好行业规划、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和相关政策的贯彻实施。呼市供销社受市政府委托,对全市各类农村中介组织进行摸底调查,并于2002年底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优秀农村经济人表彰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会议,对100名业绩突出的经纪人进行表彰,印发《呼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各类中介组织和农村经济人队伍的意见》,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各地区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济人队伍的健康发展。是年,全区旗县以上供销社组织机构稳定,12个盟市和80%以上的旗县供销社机关经费、编制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改革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

    (杨娜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 供销合作
  • 【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领导名录】

    理事会

    副主任:武金祥(9月任职)

    王政和

    田培良(9月调离)   

    监事会

      任:敖  伦(蒙古族)

    副主任:侯小玲(女) 

    【概况】

    全区供销社系统拥有12个盟市社 ,88个旗县社,598个基层社,社有及社涉企业627户;自治区供销社本级拥有8个直属单位,其中7个直属企业:自治区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自治区牧王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自治区土产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自治区供销社冷冻购销公司、自治区供销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自治区万邦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自治区棉麻公司,员工总数437人;另有1个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内蒙古经贸学校(事业单位),教职工总数89人,在校学生1 500人。

    2002年,全系统商品销售总额实现32.8亿元,同比增长16.68%;利润总额1 233万元,同比增长165.73%;上缴国家税费总额完成4 986万元, 同比增长37.5%;盈利单位盈利金额稳步提高, 亏损单位亏损金额逐步减少,全区供销社系统亏损面降至3.29%。

     

    【农资供应 农畜产品购销】

    是年,以自治区农资公司为龙头的农资集团化运作模式日趋成熟。自治区农资公司在全区重点产粮区、铁路沿线和重要集镇下设23个分公司、5个联营公司,与区内外9个生产厂家建立了总代理、总经销关系。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5.7亿元,化肥销售量占到全系统销售量的80%,公司经营业绩和市场占有率均有所提升。年内,全区供销社系统组织供应化肥 201万吨(标吨,下同),其中,磷酸二铵92万吨,尿素48万吨,硝铵14万吨,复合肥13.5万吨,农药、农地膜充足供应。全区供销社系统化肥市场占有率稳定在85%以上,继续保持农资市场主导地位。

    是年, 全系统实现农副产品收购额5.6亿元,同比增长64.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近6亿元,同比增长46.3%。毛绒收购量占到全区总产量的30%以上,收购粮油60 917吨,蜂蜜503吨,组织供应茶叶15万担;实现商品进出口总额4.37亿元,同比增长21.4%,出口创汇947 万美元。

     

    【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全区各级供销社从实际出发,资产重组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赤峰市供销社依托全系统五大龙头,九大市场,发展壮大烤烟、桑蚕、山野菜等一批产业化项目,着手培育食用菌、中药材等后续项目,涌现出喀喇沁旗、宁城县烟叶公司和克什克腾旗然皇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是年,全区供销社系统拥有龙头企业50个,实现商品销售收入5.2亿元,助农增收2.39亿元。

    农村牧区各类中介组织和农牧民经纪人队伍有较快发展各地区供销社积极兴办专业合作社,逐步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牧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通过组建行业协会,加强对农村牧区各类中介组织和农牧民经纪人队伍的组织、引导、服务工作。是年,全系统拥有农资、毛绒、农副产品、再生资源、边销茶、烟花爆竹等行业协会21个,兴办种植、养殖、服务、农资等专业合作社309个,入社农牧户9 675户,吸收社员股金1 227万元,助农增收1.38亿元。 呼伦贝尔市供销社通过组建农畜产品流通协会,吸纳会员140名,新发展农牧民经纪人70余名。会员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在协会的组织、管理、经营秩序范围内进行。协会在发挥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的同时,积聚人力、财力、物力,实现了农畜产品的规模经营。

    农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系统建立科技试验示范田4 770公顷,测土配方施肥5.8万公顷,提供技术培训、咨询服务11万人次;兴办种植业基地72个,养殖业基地25个,联合农牧户2.3万户,实现农副产品销售额1.1亿元,助农增收2 770万元。自治区供销社冷冻购销公司从订单农业入手,积极参与农牧业综合开发,租用荒地10 000亩发展马铃薯种植基地。全年投入固定资产80余万元,试种430亩,年产值80余万元,创收近10万元。该项目已被自治区列为现代化农业示范项目。

    农村牧区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各级供销社发挥自身场地及经营渠道优势,兴建了一批区域性农畜产品批发市场和乡镇集贸市场,完善服务功能,规范市场行为。部分市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辐射周边地区农畜产品生产和销售,成为区域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巴盟五原县供销社农副产品富顺源交易市场被盟委、盟行署授予“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至年底,全系统兴建一定规模的商品交易(批发)市场29个,全年实现商品交易额10.38亿元。

     

    【四项改造】

    以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改造基层社有新突破各地区供销社按照经济区域布局和股份合作制原则改造重组基层社,积极兴办专业合作社,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组织,广泛吸收不同性质的经济组织加入供销社,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改造的重点是改变过去供销社与农牧民“一买一卖”的关系,与农牧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鄂尔多斯市供销社以准格尔旗德胜西基层社为示范社,重组基层社,发展中心社,延伸为农服务网络。2002年,全市组建规范性基层社47个,村级服务网点143个,入社农牧户2 780户,吸收社员股金52.8万元。乌盟四子王旗白彦脑包基层社按照股份合作制原则,吸收农牧民入股28万元,重组基层社。经过几年的积累,该社已发展综合门市部、加油站、农机维修网点、饲料基地等为农服务网点,并开展肉食供应和车辆出租业务,年购销总额150多万元,利润10多万元,资产总额近百万元。新的体制和机制为其注入了发展的活力。从整体看,基层社经营服务网络有所恢复,为农服务功能有所拓展,在主体坚持合作制的前提下,涌现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个人承包制等多种组织形式。是年,全区重建基层社598个,组建专业合作社309个,村级综合服务站702个,庄稼医院162个。

    以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有新进展各盟市、旗县供销社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企业布局,多形式化解银行债务,保留农资等骨干龙头企业,加快产权多元化和股份制改造步伐,社有资产整体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全区627个社有及社涉企业中,全资及控股企业431个,参股企业61个,开放办社企业135个。年内,全区盟市、旗县供销社直属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 133万元,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3.5个百分点。继续推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巩固完善企业内部职工持股制度,积极探索系统内外企业相互参股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改革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经营者持有股权、期权等分配方式。7个直属企业中,股份有限公司3个,有限责任公司3个,合资工业企业1个。2002年,区社直属企业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 415.11万元。

    以社企分开 开放办社改造联合社有新起色按照社企分开原则,全区旗县以上供销社逐步理顺社企关系,探索社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积极推行开放办社,创新联合社组织体系。包头市供销社从本地区实际出发,按照社企分开的要求,成立社有资产经营公司,代表联合社行使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能,承担社有资产监管及保值增值责任。联合社集中精力搞好行业规划、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和相关政策的贯彻实施。呼市供销社受市政府委托,对全市各类农村中介组织进行摸底调查,并于2002年底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优秀农村经济人表彰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会议,对100名业绩突出的经纪人进行表彰,印发《呼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各类中介组织和农村经济人队伍的意见》,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各地区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济人队伍的健康发展。是年,全区旗县以上供销社组织机构稳定,12个盟市和80%以上的旗县供销社机关经费、编制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改革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

    (杨娜娜)

  • 声明: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区情网》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蒙ICP备05003250号-3

蒙公安备案:1501050200017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32

技术支持: 内蒙古传星科技有限公司